banner

建築學系第三屆畢業設計展圓滿落幕 26件作品松山文創展出 呈現時代空間思維

返回

2025-06-18

【文字、照片:建築學系114級畢籌會總召蔡旻恩;編修:公共事務組】2025-06-18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第三屆(114級)畢業設計成果展日前於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成功展出,為期三日的展覽圓滿落幕。展覽以「新分法」為策展主題,集結26位準畢業生歷時一年的設計成果,透過多元基地與跨議題的建築實踐,展現對當代社會與空間議題的深入回應與創造性提問。本次北部展區為系列巡迴展的最終場,自6月13日至6月15日舉行,延續5月20日至23日於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舉辦之南部展區熱烈迴響。期間吸引眾多建築專業師長、校友與社會大眾蒞臨參觀,現場交流熱絡,充分展現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培育學生綜合觀察力與設計實踐力的教育成果。「自然組」作品聚焦人與環境的共存議題。王忻融《水土變境》以水土變化與產業共生構築新地景,回應信仰的陪伴本質;蔡旻恩《框架下的自然重生》透過空間轉化工業遺構,引導人們思索自然與文明的關係;伍立丞《那些拉扯的日常》則從地貌劇變與潮汐挑戰中探索部落生活的共存方式。「都市組」聚焦城市紋理與記憶再造。林以晴《非常出入口》從電影院消失出發,重構新堀江空間流動與社區界線;陳彥旻《容器中的可能性》結合油槽轉型與藝術進駐,翻轉工業水岸空間功能;麥喬甯《「解 鹽」-鹽埕博物館》則以動線解構舊城街廓,重組地方文化與歷史敘事。「複合式設計組」作品則著眼於公共建築與在地連結。王威凱《再定義北投》重建北投市場與區公所,融合治理與人情紋理;郭緗翎《當索道重建之後》則以南山索道為軸心,形塑山城立體都市的交通與觀光新面貌。策展主題「新分法」回應資訊時代的二元對立現象,企圖跳脫單一敘事,探索介於秩序與自由之間的空間多重性。如同建築設計,面對現實限制與條件時,設計者需在理性與想像之間尋求策略,提出對未來空間的實驗性提問。展覽雖已結束,但高雄大學建築學系114級畢業生的創作能量仍將持續發酵。歡迎持續關注並追蹤畢籌會Instagram:@nukarch2025,深入了解每件作品背後的發想與思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