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本系交換生參與人文院交換生期末座談會

sdgs icon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西洋語文學系

112-2西語系輔導餐會

sdgs icon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西洋語文學系

本系顏淑娟老師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賴嘉玲副教授演講,講題:Venice Biennale: performing contemporary art at the heritage site

高大財法系教授謝國廉出席TIPA智慧財產研討會 與美國聯邦法官深入對談專利訴訟制度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財經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謝國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財法系)教授謝國廉受國立臺灣大學的邀請,日前出席2025 TIPA智慧財產國際研討會,與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Raymond T. Chen法官、其他臺灣法學專家、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法官及國內外著名律師,共同探討兩國專利侵權訴訟的審理模式。Chen法官於研討會的第1場次,以“Judicial Perspectives on Complex Patent Litigation”(「從司法的視角看複雜專利訴訟」)為題進行報告。Chen法官首先介紹美國聯邦法院的架構,以及專利案件於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訴訟進行程序,再以其擔任該院法官12年的審理經驗,深入探討複雜專利訴訟的各項特性。在研討會的第2場次,Chen法官、飛翰外國法事務律師事務所合夥人Erik R. Puknys律師、普衡律師事務所合夥人Rudy Y. Kim律師等2位美國資深律師,以模擬法庭審判的形式,完整地呈現了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專利訴訟實況。身兼財經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的謝國廉教授在研討會下午的場次,以“The Role of Technical Experts in Patent Litigation”(「技術專家在專利訴訟中的角色」為主題進行報告,依序探討了臺灣的技術審查官、查證人和專家證人於專利訴訟中的角色,並指出了現行制度下已出現的爭議以及潛在的挑戰。最後,謝教授以歐盟單一專利法院的「技術法官」(“Technically qualified judges”)制度作為參考的依據,提出我國面對相關爭議及挑戰時可能的政策選項。最後,謝教授在綜合討論場次,針對臺灣和美國專利侵權訴訟的程序設計、差異與挑戰,與Chen法官、研討會主辦人臺大法律學院李素華教授、Puknys律師、Kim律師、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庭長汪漢卿法官和蔡惠如法官,以及多位國內外資深法律專家,從兩國立法、司法和學術等的面向,進行了深入且有趣的討論。#SDG4 #SDG9 #SDG16 #SDG17 @財經法律研究中心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法學院 財經法律研究中心

政法系年度辯論比賽 4年學習總結 引導學生探討公共議題中的價值選擇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政法系副教授李淑如;編修:公共事務組】 「艾連葉卡應否發動地鳴?」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政法系)今(6)日舉辦「職場權責與專業倫理」課程辯論比賽,作為學生4年學習的總結成果。學生分組自選辯題,涵蓋知名動漫情節、能源政策、社會制度與性別平權等多元議題,展現卓越的論證技巧與思辨深度,進一步強化政策分析與價值判斷能力。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出席政法系辯論課程成果發表,肯定這項已延續十年的優良傳統,展現師生對公共議題的深度關注與實踐力。他指出,面對多元價值並存的社會,唯有透過開放對話與理性辯證,才能理解立場背後的價值選擇。本次辯題橫跨能源政策、性別平權與法律倫理,不僅呼應高大推動「跨域創新」、「在地實踐」的理念,也強化學生邏輯思維與公共論述能力。他期許學生在思辨中探索對的選擇,培養成為負責任的公民。本課程由教授王順文、副教授李淑如,以及曾任國際青年商會會長的辯論業師張庭維共同指導,結合理論、時事與倫理思辨,開展豐富多元的公共議題探究。李淑如指出,課程以哈佛教授桑德爾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為基礎,輔以功利主義、義務論、美德倫理等哲學思潮,引導學生批判性地檢視現行制度與社會價值,並透過辯論培養論證能力與團隊合作。學生們所選的4道辯題各具挑戰性。例如以動漫《進擊的巨人》為本的議題「艾連葉卡是否應發動地鳴」,便引發對「大義滅親」式手段的深刻討論。正方主張艾連出於族群存亡所作抉擇無可避免,反方則直言此舉造成全球八成生命消逝,是極端主義的災難。辯論背後反映出學生對正義、手段與目標之間的難題有高度敏感度。針對能源議題的辯題「我國是否應堅持非核家園」,則呈現出世代間對環境與能源風險的分歧。支持非核家園的學生擔憂核災風險與廢料處理問題,強調發展綠電才是永續未來;反對方則強調現代核能的安全性與穩定供電優勢,呼籲跳脫意識形態,正視核能作為低碳基載能源的戰略價值。在「性交易工作是否應合法化」的議題中,支持方提出保障性工作者權益、減少性病傳播與去除污名的正面影響;反方則擔憂合法化可能助長犯罪、破壞家庭倫理與加重社會成本,質疑國家是否有足夠能力監管灰色地帶。雙方交鋒中,不僅是道德觀念的碰撞,更是對制度設計與社會現實的挑戰。最後一題「人工生殖法是否應納入同性伴侶」則觸及家庭結構、平等權利與兒童利益的多重議題。正方強調保障同性伴侶平等生育權,是對人權與法治精神的實踐;反方則擔憂法律模糊地帶與兒童認同困境,呼籲審慎推進。雙方論點交鋒,亦反映學生對制度變革與價值平衡的深度理解。#SDG4 #SDG5 #SDG16 @政治法律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法學院 政治法律學系

財法系師生參訪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跨出教室實地認識行政訴訟運作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財法系系主任張永明;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財法系)主任張永明於27日帶領「稅法各論」課程學生,參訪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活動透過旁聽訴訟程序、專題講座與廉政宣導,深化學生對行政訴訟制度與公法實務的理解,亦有助於拓展其對未來法政職涯的探索視野。張永明表示,行政法院為我國司法體系中極具專業性的審判機關,相關人員需具備深厚的法律素養與豐富的實務歷練。他進一步說明,要成為行政法院法官,必須經歷嚴格訓練與多重考驗,才能勝任處理各類複雜的公法爭議。此外,他也肯定法院近年來積極推動調解制度,對於化解行政爭議與紓解訴訟壓力具有重要貢獻,並感謝法院長期與高雄大學密切合作,提供學生寶貴的學習資源與觀摩機會。張永明強調,財法系一向重視課程理論與實務結合,此次參訪讓學生親臨法院現場,深入了解行政訴訟流程與法官實務作業模式。對於有志報考司法特考或投身法律實務領域的學生而言,此次學習機會可謂是一堂兼具深度與啟發性的實境法政課程。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院長蘇秋津親自接待師生,簡介法院自民國89年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與功能定位。蘇秋津指出,法院已邁入第25年,長期致力於保障人民權利與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裁判內容涵蓋多起具有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案件。蘇秋津亦分享「美麗灣案」、「高捷徵收案」等具指標意義的訴訟經驗,強調行政法院在平衡人民權益與國家權力之間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她並指出,法院積極延攬學界專業參與實務運作,過去曾聘請張永明擔任調解委員,協助處理勞健保相關爭議,對提升審理品質與司法專業性貢獻良多。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法官李明鴻則以實際案例,說明行政訴訟的「三級二審制」架構與各審級職權劃分,並介紹稅務、交通與收容等常見案件類型。他提到,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除辦理第一審與上訴案件,亦設有巡迴法庭,服務嘉義、臺東、澎湖等地區民眾,致力提升司法可近性。李明鴻並透過交通裁決與違規舉發案例,說明法律程序常見爭點與誤區,藉此提醒學生,法律程序中的每一步,都是保障自身權益的關鍵。」政風室主任吳美英以「誠信與廉潔」為題進行宣導,介紹政風室日常業務與《陽光法案》核心精神,並結合實例提醒學生警覺詐騙與不當招攬等風險。她強調,「誠信是建立社會信任與專業倫理的基石,無論未來是否從事公職,皆應秉持廉潔自持的原則。」並鼓勵學生在未來職涯中實踐正直,落實法治社會核心價值。#SDG4 #SDG16 #SDG17 @財經法律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法學院 財經法律學系

《卓越講座》成大副教授陳思廷 談科技、藝術與著作權:促進文化創新、保障創作者收益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18日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陳思廷,以「資訊科技、藝術與著作權法的對話」為題,與現場師生探討當代數位科技如何影響藝術創作與法律保護。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行浩致頒感謝狀予陳思庭,並擔任開場引言人。吳表示,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在數位創作、AI 生成內容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下,法律制度如何適應變遷,是當今重要的課題。著作權制度不僅影響藝術創作者,也關係到數位經濟的發展,期盼透過陳思庭分享精闢見解,促進師生對於相關議題有更全面理解。陳思廷剖析科技如何影響藝術發展,從傳統繪畫到數位藝術的轉變,使創作者能夠利用 AI 技術、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開創嶄新的表現形式。然而,這些科技帶來的創作革新,也促使法律進行相應的調整,以確保創作者權益。陳思廷說,科技發展不斷改變藝術的型態,著作權法則在過程中同步演進,確保創新與權利的平衡。例如 AI 已能自動生成高品質的藝術、音樂甚至文學作品,但這些內容是否受到著作權保護,仍是法律界熱門爭議。陳思廷進一步解釋,根據現行法律,著作權需基於人類精神創作,若 AI 生成的內容缺乏顯著人類介入,將難以取得法律保障。「如果 AI 自動繪製一幅畫,其著作權歸屬誰?這正是當前法律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近年來,「文化科技」(Culture Tech)興起,陳思廷指出,許多博物館與展覽館已開始運用數位投影、AR 與 VR 來呈現藝術作品,使觀眾能以沉浸式體驗經典畫作。然而,當這些數位化作品涉及原創藝術品時,是否會構成侵權?這成為法律實務上亟需釐清的議題。隨著資訊科技的普及,串流平台已成為音樂、影視內容的主要播放管道,但也衍生出嚴重的盜版問題,影響創作者的權益。「科技為內容創作者提供了更便捷的發表與傳播方式,但同時也帶來盜版風險。」陳思廷強調,法律應在促進文化創新的同時,確保創作者的正當收益。陳思廷提醒,使用影音素材時,務必留意著作權法規範。例如,若未經授權將音樂或影片上傳至 YouTube,可能構成侵權並面臨法律責任。此外,他也建議創作者申請數位水印技術,以提高內容保護的層級。陳思廷為法國南特大學法學博士,現為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台灣智慧財產權法學會理事、國際著作權學會會員、台法比較法學會監事、會長;專長領域包括智慧財產權法(著作權)、民事財產法、資訊科技法、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資產保護法制。#SDG4 #SDG16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NCC前主委陳耀祥 受邀出席《卓越講座》談數位時代的人權挑戰:AI發展與法規應對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25日舉辦《卓越講座》,邀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前主任委員、國立臺北大學助理教授陳耀祥,以「數位時代的人權與挑戰—面對人工智慧如何安身立命」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從政策與立法的角度剖析人工智慧(AI)帶來的機遇與風險,探討AI在當今社會的發展及其對人權的深遠影響。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吳俊毅代表校方致頒感謝狀予陳耀祥,並擔任開場引言人。吳表示,人工智慧的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不僅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法律與倫理提出新挑戰。他提及,深度學習與大數據的應用已進入許多領域,從醫療、金融到政府決策,AI的影響無遠弗屆,因此社會應積極討論如何在發展科技的同時,兼顧人權保障與社會公平。「AI已成為當今國際間國力競爭的核心指標。」陳耀祥提到,今(2025)年2月初於法國巴黎AI行動峰會,匯集了全球領袖與企業巨頭,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演說中指出,AI發展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核心,各國應將焦點從風險管控轉向機會發掘。」,除了凸顯AI在國際戰略中的關鍵地位,且不再只是科技或產業的競爭,而是國與國之間的角力。關於對人權挑戰,陳耀祥表示,數位時代快速發展同時產生「數位落差」的現象,年輕世代身為「數位原住民」可與網路無縫接軌,而年長者卻可能因技術門檻而被邊緣化。此外,AI的隱私與假訊息問題也令人憂心,例如生成式AI(如ChatGPT)仰賴巨量數據訓練,可能涉及個資濫用,甚至產出不實訊息。針對台灣現況,陳耀祥表示,政府已關注AI發展帶來的風險,並提及國家人權委員會去年舉辦的「AI與人權趨勢論壇」,探討AI對弱勢群體的影響。他強調,台灣應積極參與國際AI治理標準的制定,確保法規與科技發展同步,避免台灣淪為技術的被動接受者。他亦提及,數位發展部的成立,象徵政府對AI監管的重視,但未來仍需更多法制建設,以應對深偽技術(deepfake)、數據隱私與數位詐欺等潛在風險。在演講結語中陳耀祥強調,AI既是機會也是風險,科技發展無可避免,關鍵在於如何利用AI促進社會進步,並減少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呼籲,公民應積極參與科技政策的討論,確保未來數位社會兼顧創新與人權保障。他建議以理性公民的角色監督AI發展,提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價值。陳耀祥畢業自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現為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專長領域包括憲法、行政法、國家學、媒體法、資訊科技法及經濟法等;曾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並先後擔任代理主任委員與主任委員。#SDG4 #SDG9 #SDG16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政治法律學系「教研傳承暨學術交流會」 傳承憲法教學研究、師生交流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政治法律學系教授楊戊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於元月10日舉辦「政治法律學系教研傳承暨學術交流會」,交流會由校內外幾位學術同仁及畢業、在學研究生一同發起籌辦及參與,開幕式邀請陳啓仁校長及一同發起的謝志鵬教授、政法系碩士班畢業現職高雄市議會賴梵秦專門委員致詞。政法系舉辦交流會的目的,一方面是請李俊增教授做憲法教學研究的傳承,由新聘接續李教授憲法教學的張志偉教授主持,以示傳承之意,也讓系上同事及同學認識新聘老師;另一方面是促進校內外學術交流及讓政法系學生知道法學院幾位老師的新進的研究議題。感謝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王鵬翔研究員兼副所長、本校法律學系賴志強助理教授、財經法律學系張永明教授兼主任、政法系楊戊龍教授、邵惠玲副教授、李淑如副教授及政法系、法律系畢業、在學研究生李兆麒、邱啟鴻、甯順熙、王獻鋒、黃楷倫、楊婉萍等撰文共同促成學術交流會。感謝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張道義教授、東吳大學法律學系陳清秀教授、成功大學法律學系葉婉如副教授及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洪能超法官兼庭長撥冗與談參與。感謝系友賴梵秦、藍思韻、林星吟、黃鼎欽、盧書鴻、莊育豪及系友會對交流會贊助。#SDG4 #SDG16 @政治法律學系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法學院 政治法律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