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5 保育陸域生態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大《卓越講座》邀請農業部司長莊老達 談農業淨零永續:減量、增匯、循環、綠趨勢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205-03-06 國立高雄大學4日邀請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出席《卓越講座》,以「臺灣農業淨零永續推動策略」為主題,闡述政府最新相關政策,強調農業在氣候變遷下的挑戰與機遇,如何透過減量、碳匯、循環經濟及綠能(綠趨勢)實現永續發展目標,並且將於2040年率先達成淨零排放,為國家2050年整體淨零目標做出貢獻,推廣教育中心主任陳怡兆代表校方致頒感謝狀。莊老達表示,2023與2024年上半年均創下史上最熱紀錄,地表與海平面溫度持續攀升,農業正面臨產量與品質挑戰。為此,農業部門提出「源頭減碳」策略,雖僅占全國排放量的2%(約600多萬噸),仍計畫透過電動農機、有機農業等方式減排50%。同時,推廣自然碳匯,包括森林、土壤與海洋,目標增加1,000萬噸碳儲存。例如,利用國產木材封存碳、復育海草床兼顧生態多樣性。循環經濟方面,農業部將「農業廢棄物」轉為「剩餘資源」,如鳳梨葉製纖維、牡蠣殼助珊瑚復育,實現「全循環、零廢棄」。此外,綠能發展成果亮眼,農業部門太陽能年發電量達42億度,超出自身31億度需求,餘電支持國家轉型。莊老達進一步提到與企業合作,結合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理念,推動永續轉型,如與台泥移除外來種銀合歡作為低碳燃料,並與家樂福推碳足跡標示農產品,預計年底將上架超市,讓消費者透過選擇低碳產品參與減碳行動。而AI技術則應用於氣象分析與災害預測,未來將結合無人機等技術,提升碳匯量測效率。莊老達為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博士,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企劃處處長、農糧署副署長、農糧署中區分署、南區分署分署長等職位;於企劃處處長任內,同時兼任該會「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執行長,負責推動淨零碳排相關政策的規劃與執行,為台灣農業部門在氣候變遷挑戰下的轉型奠定了重要基礎。現為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肩負著農業資源管理、環境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調適等關鍵任務。#SDG4#SDG7#SDG8#SDG11#SDG12#SDG14#SDG15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高雄大學、OSCAR簽約合作 理事長董瑞安受邀《卓越講座》剖析最新技術與趨勢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17日與「淨零排放韌性供應鏈聯盟(OSCAR)」簽訂交流合作備忘(MoU),展現共同守護、推動環境永續精神、強化產學合作;同時也邀請該聯盟理事長董瑞安為《卓越講座》師生剖析最新資源循環再利用、負碳技術與趨勢。高雄大學學術副校長莊琇惠、OSCAR聯盟理事長董瑞安代表雙方簽約。根據合約精神,雙方將就「淨零永續」相關領域、主題合作,促進學術與產業交流並共享成果,包括教師、專家學者、研究人員技術交流;講座、課程、論壇與研討會等活動交流。《卓越講座》演講中,董瑞安表示,所謂「淨零循環」科技,即透過技術創新和流程改進,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以減少廢棄物和碳排放;「負碳技術」係指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並儲存或利用這些碳的技術。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日益加深,各行各業都需要積極採取措施,以達成淨零排放目標,企業必須整合循環經濟理念,推動資源有效利用和再生。董接著深入探討淨零循環科技和負碳技術當前發展狀況與未來策略,並分享若干成功案例,以及企業如何有效加以運用降低碳足跡,提高競爭力。而隨著全球對減少碳排放的需求日益迫切,董瑞安表示,生質能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替代能源,能夠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此外,生質能技術還有助於提升農業廢棄物的經濟價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董呼籲,政府應加強對綠色技術研發的支持,以激勵企業投資於可持續技術外;強調實現淨零排放並非單獨任務,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希望產、官、學、研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董瑞安為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現職國立清華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國立清華大學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OSCAR(Net Zero Supply Chain Alliance for Resilience)淨零排放韌性供應鏈聯盟理事長。#SDG4 #SDG13 #SDG15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通識課《守護他者》展覽 林淑文師生手繪瀕危生物 倡議守護環境、生物多樣性精神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林淑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石虎遭「路殺」、綠蠵龜誤食海廢,以及人類行為造成多個物種瀕危的情況有多嚴重?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林淑文帶領學生舉辦《守護他者》展覽,利用走廊數十米長的黑板告示欄,繪畫、書寫展現關心與倡議,即日起至11日於校園綜合教學大樓1樓長廊發表,邀請師生民眾前往觀賞。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德興稱許活動以最低廉成本、最親近的方式,讓高大師生有更多永續教育對話的機遇。就像寺廟牆面常見的交趾陶、雕刻、彩繪等藝術,對信眾訴說忠孝節義、勸人為善的故事;網路世代年輕學子暫時放下3C,改以粉筆書寫、畫出守護環境、珍惜生物多樣性的倡議,兼具創意與效果。該項《守護他者》展覽為林淑文所授通識《環境倫理》教學單元之一,課程引領學生建立人與他者之間正義適當合宜的關係,亦即思考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係。 林淑文說,課程引導學生從美學出發,從自身的感覺出發,以切身的經驗尋找想要守護的他者。透過美學實踐與藝術行動,學生被邀請與物展開對話,觀察並聆聽自己想要守護的他者,並制訂守護計畫展開行動。林淑文進一步補充,課堂上採用「問題導向學習(PBL)」方式,將環境議題融入教學中,激發學生以好奇心與批判性思考探索「ESG(全球環境、社會和治理)」核心價值。透過小組合作、實作與對話,重新審視自己在日常行為中的環境足跡,並共同思索如何實踐永續價值。學生分組討論要倡議保護的對象,包括藍鯨、鯊魚、綠蠵龜、石虎、穿山甲、黑熊、水獺、豎琴蛙、大紫蛺蝶、櫻花鉤吻鮭、盤龍參等諸多生物,除了畫得如教科書等級般栩栩如生,也詳細分析遭受瀕危原因,例如棲地遭受破壞、塑膠製品汙染、氣候變遷、人類貪圖口腹之慾、外來種威脅等,都發人省思。#SDG4 #SDG13#SDG14#SDG15 @通識教育中心&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教學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

「單車環島公益服務隊」誓師授旗 學務長王明月:展現堅強韌性、團隊扶持、體現在地實踐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學務處課外組李宏修;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學務長王明月、課外組組長林宏益今(8)日共同為學生社團「希望種籽社單車環島公益服務隊」授旗並致贈加菜金,祝福一路平安順風。服務隊共有12名學生,將於12日出發,沿途拜訪育幼院及淨山淨灘,26日完成旅程。王明月稱讚希種社學生的熱情,將「單車環島公益服務隊」活動延續,今(2024)年邁入第11屆,旅程上從個人展現的堅強、韌性,到團隊發揮的相互扶持,乃至不忘對環境、社會的關心與付出,都體現校方推動的「在地實踐」。此次服務隊規劃前往高雄紅十字育幼中心、屏東旭海小學堂、嘉義修緣育幼院,以及桃園虎頭山淨山、漢寶濕地淨灘,成員包括總召蕭珮瑄、副召賴昀志、方俞翔、凃宇晴、陳弘峻、吳芃均、林耘、廖怡萱、高孟佟、曾恒晨、謝承峻、陳泯錡等共計12名隊友。蕭珮瑄表示,人生初次單車環島,且扛下總召重責,零經驗難免忐忑,所幸上屆學長姊經驗傳授,以及加強訓練調整心態,信心喊話夥伴共同完成這趟極富意義旅程,創造美好回憶。廖怡萱第1次騎乘公路車環島,與夥伴在豔陽八月天踩踏前行相當瘋狂,期待過程中砥礪心志;去年參與過的高孟佟,今年再次加入,除了趁年輕揮灑熱血,也想再次感受夥伴並肩騎行、單車環島兼做公益的社團優良傳統。#SDG1 #SDG3 #SDG14 #SDG15 @學生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學生事務處

高雄大學永續週「蟲欣返校」開展 發表「蝴蝶步道」成果 呼應「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總務處環境安全衛生組陳又菁;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一年一度「永續週」今(20)日舉行開展典禮,本次主題「蟲欣返校」發表「蝴蝶步道」10年耕耘成果,包括師生、樂齡志工參與棲地維護、蝴蝶蜻蜓生態調查、植物調查等,不僅體現鏈結在地,與社區共榮共好精神,也是宣示校方推動「綠色大學」以及「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所做的努力。活動自即日起至24日,地點在學生活動中心中庭,歡迎前往觀賞。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率領主管出席活動表達重視與支持,表示高大是生態永續校園,校方長久以來推動多項守護生態作為,包括復育蝴蝶生態步道、黃鸝保育計畫,以及響應政府「2050淨零排放(net zero 2050)」政策,推動「綠色大學」6大努力方向。其中,復育蝴蝶生態步道今年正式邁入第10年,當時(2014年)攜手「高雄市蝶會」向內政部營建署申請「高雄大學濕地招豐引蝶保育計畫」獲得補助,開展一系列蝴蝶調查、生態守護志工培訓活動,這片都市中的實驗性蝴蝶棲息地逐漸形成,並進一步延伸黃鸝等鳥類調查,不僅促進生物多樣性,也串起高大教職員生與與社區民眾緊密連結。目前步道已達300公尺並持續推進,最終將串成環狀(步道)。陳月端強調,高大發揮大學社會責任,2022年永續週典禮上,全校師生共同響應政府推動「2050淨零排放」政策並即知即行,依照「綠色大學」規劃努力執行,隔(2023)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ISO14064-1認證」,且持續進行各種管理政策,包括利用空間增加太陽能光電板設置、汰舊換新老舊耗電設備、廣植綠色碳匯及發展綠色交通。未來,隨著售太陽能光電合約到期轉為校內自用後,預計將實現碳中和。為呼應即將到來的5月22日聯合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今年的永續週以「蟲欣返校」主題,設計系列活動及課程,包括邀請中小學師生到校參加環境教育體驗,透過展示校園中環境與蝴蝶生態的變化,也結合蝴蝶步道的現場導覽,並強調人與環境的共生關係。#SDG4 #SDG13 #SDG15 #SDG17 @總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總務處

建築系師生邂逅「日本起源」明日香村 台日3校聯手提案 解決閒置農宅棄耕地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建築學系系主任陳怡兆;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當年輕世代邂逅千年古村,會激盪出什麼創意思維?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陳怡兆領隊,師生近日前往「日本起源」、位在奈良縣中部「明⽇⾹村(Asuka)」,參加「國際工作營」,與當地民眾、畿央大學(師生)共同探討高齡化衍生的閒置空間、空屋、棄耕地等議題,不僅提案獲得好評,累積國際視野,也體現建築人「不斷與社會、環境對話」使命、落實SDGs永續精神。該場「國際工作營」由日本畿央大學「人間環境設計系」主辦,邀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成功大學建築系共同參與,以「明⽇⾹村」內的「岡(Oka)」與「八釣(Yatsuri)」兩區為探究實踐場域,自3月18至24日為期1週。高雄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陳怡兆表示,不只明日香村民眾相當看重此次工作營,當地政府部門亦派員與會討論,均期待台日3校師生國際交流見學活動帶來專業與活力,為千年歷史場域注入新思維。營隊分為三大部分,學員先要認識、熟悉在地現存的傳統⽊造家屋如「町家(住商混合)型」、「農家型」與街道構成的(街墎)空間;其次是運用現代策略及設計將其活化;最後提出實踐社區營造的方法與策略。「岡」保存眾多傳統木造家屋,「町家」前方臨路空間做生意,後方(空間)則做為生活起居,戶戶屋簷緊湊相連,不難窺出昔日繁華榮景,可說是日本早期「住商混合」代表。「八釣」地區空屋問題嚴重,隨著務農者老化與凋零,常⾒棄耕農地,或是非空屋但無力修繕導致頹圮殘破的農宅。台日3校師生腦力激盪彙整上述問題針對岡地區,提出不僅是為了觀光客,也需考量居民的日常生活模式,藉由活⽤町家的「表間」、簷廊的店面空間及溝渠,規劃出可以創造聚落街道活力的空間裝置或營運模式。對於八釣地區,則是鎖定嚮往田園生活的潛在「青農」,創造吸引嘗試體驗進而投入的環境,包括活化棄耕農地、閒置農宅;指導相關耕(栽)種知識、傳授專業機具操作技術。陳怡兆觀察,包括語言隔閡、文化差異等諸多因素讓台日學員花了些時間溝通磨合,隨著交流時間越長,逐漸將彼此相異之處轉化成新的刺激,孕育出新的建築空間提 案。8組深入探討了如何活化和再利⽤明日香村,不僅回應觀光發展,也滿足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時也獲得當地政府肯定,頒發最優秀賞及明日香賞。此外,陳怡兆也由校長陳月端授命,代表高大校方與畿央大學校長冬⽊正彦於奈良飯店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未來雙邊強化合作交流,目前已著手規劃邀請「人間環境設計系」來台造訪事宜。#SDG11 #SDG15 #SDG17 @建築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建築學系

出席高雄大學《卓越講座》中油董座李順欽:優油、減碳、潔能三箭齊發 推動綠能轉型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順欽今(19)日受邀出席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發表「淨零永續的中油能源策略」演講,強調不只配合政府供應穩定能源,也展現ESG(環境保護 Environment、社會責任 Social、公司治理 Governance)推動綠能轉型。校長陳月端出席並致頒感謝狀,感謝引領師生掌握世界能源趨勢、氣候環境挑戰。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台灣中油公司是在地「好厝邊」,不僅專業生產優質油品,也致力實踐CSR(企業社會責任)、體現ESG,特別是支持教育、推廣體育不遺餘力,例如今年就提撥「菁英運動發展獎助金300萬元」給高大足球代表隊作為比賽、訓練、營養加給等多項用途。因此(台灣中油)今年榮獲「全球企業永續獎」、「台灣企業永續獎」及「BSI永續韌性卓越獎」,特別是董事長李順欽獲選「台灣企業永續獎」之年度永續傑出人物,實至名歸。李順欽畢業於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研究所國營班,自1980年進入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高雄煉油廠擔任工程師、工場長起,已於中油服務逾40年,現為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專長為石油煉製、石化製程、觸媒反應工程、能源管理及再生能源、環保生技、製程減廢與節能等技術領域。李順欽表示,氣候變遷對全球環境影響日益加劇,世界氣象組織統計,2023年7月3日已成為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天。面對如此劇變,各國政府與企業勢必得將未來策略聚焦淨零與永續發展,身為石化產業的台灣中油更是首當其衝。李順欽指出,台灣中油為致力成為多元、創新、永續之國際能源公司,以優油、減碳、潔能三支箭為核心,近年在開發石化高值材料、炭捕捉、利用技術實證碳循環經濟及碳封存技術達成製成碳中和目標、地熱能及氫能等綠色能源的研發上皆有重大突破。而為了在轉型道路上暢行無阻,台灣中油積極在公司營運導入智慧科技,在生產、儲運、銷售、工安、環保上,都可以看到大數據、AI、機器學習的影子。李強調,台灣中油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除了各項產品榮獲國內外多項永續獎肯定,與政府及民間團體合作,於生態環境保護、野生生物保育均有顯著成果。在與社會的連結上,則積極與各級學校建教合作,提供人才培育機會,另外亦輔導培訓身心障礙人士,協助其建立專業技能。未來台灣中油仍將在各領域以多元創新的思維精進,並以研發帶動公司轉型成為 Clean Power Company。#SDG4 #SDG8 #SDG13 #SDG15 @推廣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 國際藝術大師許伯夷分享遊歷、創作、慈善不凡人生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今(28)日邀請國際藝術大師、「伯夷山莊」莊主許伯夷,以「返老返少 焰舞一生の許伯夷」為題,分享集醫療、旅遊、藝術創作與慈善於一身,「奇人不凡」人生。校長陳月端特別致頒感謝狀,引領學子感受與學習尊重多元文化。陳月端表示,在擔任學務長職務結識許伯夷,情誼超過10年,對於許慷慨捐助學生獎助學金迄今不中斷的義舉感到欽佩;此外他更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最佳體現,累積豐富底蘊創造令人驚豔佩服的藝術作品。許伯夷1947年生於台灣雲林。年輕時曾在日本就讀,回台後隨軍從醫,退役後開診所起家。於70年代白手起家,涉足房地產業,累積雄厚財富,堪稱商界奇人,在此事業顛峰即急流湧退,隱居於從小成長的旗尾山下打造1座清歡書院(伯夷山莊),並開始行走地域,環遊世界。數十年間許伯夷走訪各國千餘大小城鎮和部落,以慈悲情懷關愛資助數以萬計貧困國家婦女、兒童之疾苦,一度在斯里蘭卡出家托缽行醫近2年,並曾對非洲貧民施以援手,以及中國安徽、江蘇等地巨大洪災、臺灣921、土耳其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等等,都在第一時間捐款捐物並親自投入災區參與賑災。「所有的作品都是為了地球環保而製作」,許伯夷表示,懂得環保生活的人,就是健康的人。他以作品宣導要重視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每個人均應盡一己之力保護地球。許也分享以40多年周遊列國,在「地球是我家、四海皆兄弟」的世界村生活下,足跡遍佈五大洲1000多個大小城市,與100多個國家廣結善緣。許堅信,有愛無阻能走天下;而有悲憫的心,就會有感觸,經由感觸而有領悟、知覺,自然會產生不同的想法與創意。而在創意的過程中,不管大小、背景,時間走過就是歷史與文化。#SDG1 #SDG4 #SDG15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