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行動與實踐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雄大學深化越南姊妹校合作 簽署元宇宙語言學習MoU 推動跨文化交流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數位內容研究中心經理林知儀】【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與越南河內國家大學所屬人文社會科學大學(Faculty of Linguistics and Vietnam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Hanoi),作為長期的姊妹校夥伴,於今年8月底進一步深化合作,針對共同研發沉浸式語言學習內容,正式由雙方研究單位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此次簽署是藉由本校東亞語文學系教師兼越南研究中心主任陳氏蘭(Trần Thị Lan)的引薦,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教師兼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王政弘(Cheng-Hung Wang)親自率隊前往越南完成,象徵三方在教育與研究合作上的里程碑。在簽署儀式當日,高大團隊同時舉辦現場交流的實作研習,透過手把手教學的方式,指導越方師生實際操作 EWova 沉浸式虛擬實境教學平臺(ewova.com)。該平臺由王政弘教師團隊獲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教實作學門支持,從零開始自主研發,專為教育與社交設計,具備課程教學、虛擬實作、即時討論與多人互動等功能,並串聯AI翻譯系統,使不同語言背景的使用者能在同一虛擬空間中無礙溝通,開創出嶄新的跨文化交流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團隊此次特別攜帶由臺灣自主研發的 HTC VR頭盔提供給越南合作夥伴使用,不僅作為研究與教學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象徵。此舉展現了臺灣在教育科技發展上的實力與誠意,也讓兩國在學術與文化上的連結更加緊密。展望未來,兩校將以此次MOU簽署為契機,持續深化合作內容。除國際研討會、跨校工作坊與學生交流計畫外,雙方亦規劃共同開設合作活動,並嘗試在元宇宙中進行沉浸式語言學習應用課程,以探索新世代語言學習與測驗的可能性。透過這些創新實踐,兩校期望推動教育模式革新,並促進臺越兩國在教育、研究與文化上的多重發展。在簽署儀式與實作交流過程中,越南河內國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學語言學系院長阮玉平(Nguyễn Ngọc Bình)提到:「我們對這項合作目前所展現的成效感到高度肯定,並對未來所蘊藏的巨大潛力深感期待。隨著本單位在語言與人工智慧領域的持續發展,此次合作不僅將促進雙方的學術交流,更將為我們未來在語言與文化教學、以及針對外國人士的越南研究等教育發展方向,帶來豐富的經驗與寶貴的啟發。」國立高雄大學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王政弘(Cheng-Hung Wang)表示:「我們非常感謝國家科學委員會以及學校的支持,讓EWova 平臺能夠前往國際舞臺。透過元宇宙與虛擬實境的沉浸式體驗,我們希望能打破語言隔閡,讓臺灣與越南的師生都能在同一個虛擬空間中學習、交流與合作。」越南研究中心主任陳氏蘭(Trần Thị Lan)也強調:「這次透過 EWova 平臺,不僅讓台灣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越南文化和語言,也讓越南學生可以隨時體驗台灣的生活與教育環境。這樣的交流對雙方的學習都很有幫助,因為大家不只是在課本裡學,而是能在真實又生動的虛擬場景中互動。我們相信,未來如果能把元宇宙課程應用在語言學習裡,師生就能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方便地交流與合作。這樣不僅能提升語言能力,還能增進對彼此文化的理解與尊重。我也希望透過這些創新做法,兩校能持續拓展更多合作,不管是學術研究、學生交流,還是文化活動,都能讓台灣和越南之間的連結更緊密。」三方一致認為,透過此次的簽署,不僅是姊妹校合作的深化,更是以教育元宇宙與虛擬實境為媒介、推動國際交流的新典範。未來雙方將攜手透過沉浸科技連結文化,共同開啟國際教育與語言學習的新篇章。#SDG4 #SDG9 #SDG10 #SDG17 @數位內容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高雄大學雙主軸賽事啟動 機器人挑戰賽、數位化科學競賽 展現推動AI、科普實作成果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高雄大學科教中心主任余進忠;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今(27)日與財團法人桃園市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攜手舉辦「2025高雄盃機器人挑戰賽—科技寶經典賽」及「數位化科學競賽」,兩場賽事校內同步登場,吸引來自全台278隊、逾600名師生參與。科技寶經典賽聚焦機器人跨域應用,數位化科學競賽則以手機感測器與積木模組為核心,雙主軸並進,展現高雄大學推動AI科技教育與科普實作的成果。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行浩致詞指出,高雄大學長期承擔大學社會責任,積極結合產官學能量,打造跨域創新平台。隨著高雄在半導體及AI產業的崛起,學校透過大型賽事推動AI教育向下扎根。他並強調,高雄大學已與全球逾300所姊妹校建立合作關係,未來將持續拓展交流,讓高雄成為國際科技教育的重要據點。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專委許家豪表示,教育局自2023年起便與基金會及大學端合作,推廣偏鄉科技教育並捐贈設備。歷經三年推動,今年參賽規模已達278隊、逾600名選手,顯示培育AI人才的成效。他特別肯定高雄大學積極承辦賽事,展現大學推動創新教育的能量,對高雄市教育發展貢獻良多。財團法人桃園市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逢春致詞時,回顧基金會自2018年起推廣機器人教育的歷程。他指出,企業雖以工業馬達與自動化技術起家,但教育才是最具永續價值的投資。基金會連續三年與高雄大學攜手推動高雄盃機器人挑戰賽,期望透過競賽舞台,讓學生累積AI時代必備技能,也深化產學合作,持續為臺灣科技教育注入能量。高雄大學理學院院長胡裕民表示,賽事充分體現STEAM教育精神,參賽學生不僅能在機電整合與程式撰寫上鍛鍊,更能在解題過程中培養邏輯思維與跨域能力。他強調,數學、物理、化學與生命科學是科技發展的根基,透過這類比賽,學生能實際感受科學研究的精神與挑戰,這將成為未來投入相關領域的重要養分。應用物理學系主任邱昭文則指出,比賽成果雖令人期待,但更有價值的是學生在過程中與來自各地的同儕交流,建立科學態度與團隊合作精神。他提醒參賽者要勇於嘗試、善用經驗,將比賽中的挑戰轉化為學習養分,這才是科學教育的核心價值。高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余進忠分享,今年「數位化科學競賽」共有55隊高中職學生參加,是所有組別中最多的一組。他說明,比賽流程分為上午與下午兩階段:上午進行實驗設計與數據蒐集,學生須以手機感測器記錄物理量,並以「科技寶」積木模組組裝實驗架構;下午則進行簡報發表,學生需將數據分析結果與物理建模完整呈現。此模式降低實驗門檻,卻能完整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跨域整合能力,是推動科學教育的重要創新。本競賽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指導,國立高雄大學與財團法人桃園市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主辦,並結合正修科技大學、台灣嵌入式暨單晶片系統發展協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睿揚創新科技、愛尚科技、淩耀電子ICSHOP、金石教育科技等單位協辦。今年設有10大項、28組比賽,涵蓋自駕車創客賽、無人車競速賽、迷宮機器人挑戰賽、輕量級相撲車競賽等熱門項目;技能賽部分則包含電路板設計、電子元件拆焊,以及新加入的AI語音機器人任務與AI智慧太空駕駛挑戰,全面檢驗學生在機構設計、程式撰寫、感測應用與人工智慧控制上的能力。#SDG4 #SDG9 #SDG10 #SDG17 @科學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理學院 科學教育中心

《卓越講座》邀請新古典室內樂團藝術總監陳欣宜 分享臺灣當代表演藝術跨域新思維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教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23日舉辦本學期首場《卓越講座》,邀請新古典室內樂團藝術總監陳欣宜,以「臺灣當代表演藝術跨域新思維」為題,與學生分享其跨域創作歷程與理念。講座中,她以音樂、人文與科技交織的實例,帶領學生思考如何從臺灣出發,走向國際舞台。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致詞指出,《卓越講座》是全校性跨域平台,邀請各界傑出人士分享,期望學生透過不同專業的觀點,培養多元視野與未來想像。他特別提到,陳欣宜是高雄在地的重要藝術家,曾榮獲2022年高雄文藝獎,並入圍2024年台新藝術獎,近期更於2025年世界劇場設計展、倫敦設計大展分別榮獲金獎,並勇奪美國 MUSE Design Award 柏金獎,足見其創作能量與國際影響力。校方也在會中致贈感謝狀,感謝她蒞校分享。陳欣宜畢業於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師承多位國際知名音樂家。2003年創立新古典室內樂團並擔任藝術總監,長期活躍於國內外展演。她同時身兼鋼琴家、指揮、導演與策展人等多重角色,作品關注土地與文化連結,致力於將臺灣人文元素轉化為當代表演藝術的語彙,開展原創音樂劇場,從南方出發,邁向國際。她也曾參與多項重要策展製作,包括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高雄港站火車站遷移策展、旗津渡輪50週年系列活動,以及國際劇場設計展台灣館主策展人,展現其跨領域的策展實力。演講中,她以北歐藝術學校及國際大學宿舍的建築案例為例,說明「溝通、互動、協同」的設計精神如何促進交流與共鳴。她引導學生將建築比擬為書架、蜂巢或客家土樓,帶領大家思考空間與人際互動的關係,並指出「在場域中創造交流機會,就可能激盪出新的合作與想像」,強調跨域思維的起點往往來自日常觀察。她同時談到自身音樂歷程,回憶在獨奏會中,當演奏改編自臺灣民謠的曲目時,觀眾掌聲往往比純古典曲目更熱烈,讓她體會到「唯有與土地情感連結,作品才能觸動人心」。這樣的經驗推動她走向跨域創作,結合研究、田野調查與聲音採集,並透過科技改造樂器聲響,營造多層次的感官體驗,同時保留古典音樂的核心價值。她強調:「藝術不能只是炫目的聲光效果,更要堅持保留聲音與美學的本質。」在談到藝術總監的角色時,陳欣宜坦言,跨域製作往往需要設計師、聲音藝術家與舞者等不同專業參與,意見分歧難免,但如何傾聽、協調與妥協,正是作品能否成功的關鍵。她回憶,許多大型製作歷經數年籌備,團隊經常在一次次的討論與修正中逐步成形,她認為「創作必須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觀眾」,唯有不斷實驗、檢討與堅持,才能孕育出具有價值的作品。最後,她勉勵學生,無論未來走向何種專業,都應勇於嘗試與堅持,並在跨域合作中主動交流,激盪創意,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定位。她強調,新古典室內樂團不只是演出團體,而是一個以臺灣為根基、從高雄出發邁向國際的創作品牌,期望讓更多人透過表演藝術看見臺灣的文化底蘊。這場講座吸引眾多學生參與,現場互動熱烈。透過陳欣宜的分享,學生們不僅認識到當代表演藝術跨域思維的多元樣貌,也體會到藝術創作背後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SDG4 #SDG9 #SDG11 #SDG17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高雄大學致敬師長辛勞 贈環保保溫杯傳達感恩 展現環保永續決心

建築學系師生勇奪2025臺南築角金獎 以社區共創展現設計能量與韌性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建築系講師蔡寧;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學生薛甯尹、吳昕縈、郭又禎、黃柏翔、張軒榮組成團隊,與臺南市新營區姑爺社區合作之作品《鳳凰花開的入口(聚陌之隅)》,在全台10所大專院校、8大社區角逐的「2025年臺南築角創意營造計畫」中脫穎而出,榮獲最高榮譽金獎。「臺南築角-社區空間創意大賽」自2011年啟動以來,已成為全台最具代表性的社區營造設計競賽之一。今年活動以「一五一十」為主軸,象徵15年來的累積與傳承,並回應氣候變遷下社區如何展現韌性。參賽團隊須結合在地社區,透過設計改善公共空間,落實永續與人本精神。《鳳凰花開的入口(聚陌之隅)》以姑爺社區一處老宅後院為基地,拆除原有封閉圍牆,轉化為共享的社區生活庭園。設計採用木構造與C型鋼結合,提升結構安全性;庭院鋪面則運用清水磚、透水磚與水泥板,形塑多樣化的空間層次。針對長者需求,規劃無障礙動線與加高座椅,兼顧人性化與永續使用。作品不僅是一處公共空間,更成為凝聚社區情感的新據點。作品指導老師、兼任助理教授林光浩表示,「臺南築角」是一個極具意義的計畫,提供仍在學習階段的設計新秀,將圖面化為實體作品的寶貴機會。這過程不僅需要專業設計能力,更仰賴與在地居民的交流合作。而在暑假多雨、甚至颱風侵襲的條件下,仍能按期完成任務,殊為不易。學生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殊屬難得。學生班導師、講師蔡寧指出,本屆獲獎的5位同學為大2升大3學生,他們不僅在課程中學習建築設計,亦投入整個暑假將紙上構想化為真實可使用的空間。過程涵蓋結構、材料與現地施工等多方面挑戰,對學生而言是一場寶貴的「實構築」演練。這份經驗深化了專業能力,也展現青年透過行動連結社區、落實社會實踐的能量。建築學系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跨域學習,結合設計、環境、社會等不同專業領域,並透過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鼓勵學生以設計回應社會需求,深化與地方社區的連結,為公共空間注入更多永續與人文價值。#SDG4 #SDG9 #SDG11 #SDG17 @建築學系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建築學系

運競系學生黃宥薰 勇奪印尼大師賽女單冠軍 世界排名躍升第46名 再創羽壇佳績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運競系副教授黃全成;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運競系)學生黃宥薰,日前在印尼北乾巴魯(Pekanbaru, Indonesia)舉行的世界羽球聯盟(Badminton World Federation, BWF)超級100等級印尼大師賽(Indonesia Masters Super 100)女單決賽中,歷經3局激戰,以「21比23」、「21比18」、「21比13」逆轉日本好手舛木櫻(Sakura Masaki),奪下生涯首座超級賽冠軍。此役讓她世界排名躍升至第46名,為爭取明年名古屋亞運(Nagoya Asian Games)國手資格奠定重要基礎。本屆賽事(9月16日至21日)黃宥薰一路過關斬將,先擊敗地主印尼及香港選手闖入八強。最受矚目的是,她在八強戰挑戰前世界冠軍、奧運銅牌得主奧原希望(Nozomi Okuhara),雖一度錯失賽末點,但最終以26:24驚險勝出,震撼國際羽壇。隨後她再以直落二擊退日本名將高橋明日香(Asuka Takahashi),決賽更力挫舛木櫻,連續3場擊敗日本選手。儘管本次比賽前身體狀態並不理想,黃宥薰受訪時坦言,自己抱著「一分一分去拼」的心情應戰,「能和世界頂尖選手過招機會不多,所以更加珍惜每1分。」她說道,即便面對實力與經驗兼具的奧原希望,也堅持把比賽打完,過程中全力拚搏,最終獲得寶貴勝利。黃宥薰今年表現突飛猛進,從全大運公開組金牌到國內排名賽封后,再到此次國際舞台奪冠,展現持續精進的實力。她表示,超級100僅是世界羽聯分級賽事的起點,未來目標是挑戰更高等級的超級300(Super 300)、500(Super 500),甚至750(Super 750)與1000(Super 1000)級賽事,「希望能累積足夠積分,擠進世界前30名,爭取穿上中華隊戰袍,參加明年的名古屋亞運。」依據規定,若要參加亞運個人賽,必須擠入台灣前2名;團體賽則需位列前四。黃宥薰深知前方仍有數座「大山」需跨越,但她強調會一步一腳印,努力提升自己。運競系副教授黃全成指出,宥薰能在高強度比賽中頂住壓力,靠著不放棄的精神與快速成長的技術,實屬難能可貴,「她的表現不僅是個人榮耀,也是高雄大學的重要里程碑。」他也特別提到,宥薰設籍高雄,正是本週(9月23至28日)在高雄巨蛋登場的「2025 VICTOR高雄羽球大師賽」地主選手與大會看板人物。他邀請市民與球迷進場觀賽,「希望大家一起為高雄子弟加油打氣,讓宥薰在家鄉比賽感受到最熱情的支持。」#SDG3 #SDG4 #SDG5 @運動競技學系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運動競技學系

高雄大學主管共識營 凝聚校務願景 跨域合作推動大學影響力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19日舉行主管共識營,校長陳啓仁以「把握機會、創造資源、攜手合作」為核心訴求,期勉全體主管勇於提出有助校務發展的建議,共同推動學校持續向前。他強調,高大必須在教育、研究與社會服務三方面展現價值,並透過跨域合作與外部資源導入,強化大學的公共性與社會影響力。陳啓仁指出,學校近年積極推動半導體學程及跨域學程,並在高教深耕計畫中展現亮眼成果,經費規模與計畫數均持續提升。他強調:「只要是對高大有益的事,主管就應該勇於提出,問題交給團隊來解決。」並對各單位的努力表達感謝,也期許持續提升行政效率,減少重複性工作,為師生創造更完善的教學研究環境。學術副校長莊琇惠表示,因應教育部最新政策,高雄大學將持續爭取跨域課程與社會實踐等相關計畫補助,藉此挹注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培育品質。她指出,外部計畫不僅能帶來經費支持,也能推動學校在永續發展與區域連結上的實質進展。各處室亦分享近期發展方向。教務長暨教發中心主任張志鴻表示,教務處與教發中心執行的深耕計畫經費持續成長,已投入跨域學程與自主學習制度,並設計獎勵措施鼓勵學生修讀外系課程,以強化跨域能力。學務長王明月則指出,學務處將推動外語諮商服務,協助外籍生與本地學生面對多元挑戰,打造友善校園環境。總務長陳怡凱報告,總務處智慧水表建置已獲水利署補助917萬元,年底完成40%,並同步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展現永續校園承諾。圖書資訊館館長王政弘表示,隨著楠梓區人口增加與假日入館需求提升,周邊國小已表達合作意願,期望與高大共同推動圖書共享與閱讀活動,深化社區教育連結。研發處研發長吳松茂則指出,除既有的台積電企業學程外,正與日月光等產業大廠洽談,未來學生可望獲得更多實習機會與就業銜接。國際長林倖如表示,高雄大學已與全球378所姐妹校合作,今年將再增2校,外籍生達307人,比例居全臺前列。國際處全年支援外籍生事務並推動學伴制度,積極爭取新南向學生,設置華語先修班以強化競爭力,並持續舉辦夏日學校與亞洲虛擬學院(Asia Virtual Academy)等活動,提升國際能見度。推廣教育中心暨語文中心主任陳志文表示,推教中心近年營收穩定維持每年約2,000萬元,並規劃持續朝2,500萬元目標邁進,課程涵蓋學分班、非學分班及產學合作計畫,亦負責辦理「卓越講座」,邀請各界知名人士進校分享,拓展學生視野。語文中心則著重外語課程與專業測驗服務,並推動企業進修及多元語言培力,期望提升學生跨國溝通能力,並擴展本地產業所需之外語人才。體育室主任林季嬋指出,學校持續培育代表隊參加全國大專盃及各類賽事,並在課程中融入健康促進理念,兼顧校隊與一般學生的平衡發展,提升全體體適能與運動參與度;同時預告10月將舉辦「運動嘉年華」,期望營造全校共同參與的體育氛圍。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德興則報告「16+2課程週制」的執行成果,表示第二年推動後,學生滿意度與教學品質大致維持,但期中考因週次彈性安排導致壓力增加。未來將透過師生調查與行政會議,評估是回復18週、正式化16+2,或調整為16週制;同時在TA助理經費增加下,如何在擴充人數與提升薪資之間取得平衡,也是後續關注方向。人事主任韓繡如指出,因本學期TA經費增加,導致聘用人數上升,依規需同時提高身心障礙工讀生比例,未來須在增加人數與提升薪資間取得平衡。主計室主任黃月惠則說明,近期將進行年度預算編列與結算,並追蹤內控稽核改善,同時提醒各單位留意身障人數不足可能衍生代金問題,並需確實遵循經費核銷與赴陸申報規定。本次共識營亦邀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與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位學程特聘教授簡旭伸,以《科技與人文對話與大學可能新角色》為題演講。他指出,人工智慧、大數據與氣候變遷等挑戰正迫使大學重新定位,傳統分科已難以回應社會需求。大學必須跨領域合作,促進人文與科技對話,以回應能源轉型、AI倫理與教育公平等議題。簡旭伸強調,高等教育自啟蒙時代即承擔「知識公共性」任務,當前更應成為社會創新的平台,從政策討論、在地實踐到國際合作展現公共性。他以氣候治理為例,說明科學技術需與倫理、文化、制度並行,才能形成具體方案,這正是大學在新時代不可或缺的角色。#SDG4 #SDG7 #SDG9 #SDG17 @秘書室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秘書室

跨國教育科技合作 高大與越南CT集團、勇源基金會結盟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國際處許媛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22日與越南CT Group Corporation、越南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正式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臺越高科技教育領域交流合作發展」。簽署儀式於高大舉行,由國立高雄大學陳啓仁校長、越南CT Group集團董事長陳金鐘、越南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冼文舉共同簽署,象徵三方攜手開啟合作新篇章。高雄大學吳行浩副校長及國際事務處林倖如國際長亦全程出席,展現本校對國際合作的高度重視。CT Group集團是越南領先的科技與創新企業集團之一,旗下擁有68家子公司,業務遍及12個國家;期盼藉由此次合作,與高大建立長期且深入的交流合作關係。未來雙方將就交換學生、半導體學程、人工智慧之應用、臺越法律人才培育等議題,展開具體交流與合作。越南勇源教育發展基金會秉持「促進臺越經濟、教育及科技產業長期交流」之宗旨,執行長冼文舉先生深耕臺越南關係多年,熱心公益,長期致力於引薦臺越雙方優質企業與學術機構,搭建合作橋樑;是促成本次學術界與產業界間跨國合作的關鍵角色。並有高雄市議會前議長莊啟旺先生居間牽線,營造本次多邊合作的良機。陳啓仁校長表示,本次簽署MOU不僅是跨國產學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著臺越雙方在教育與科技領域的合作邁入新階段,期待透過多方協力,共同創造永續發展的新契機。#SDG4 #SDG8 #SDG9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深化韓國學術交流 副校長吳行浩、國際長林倖如率團訪問3大學1政府研究機構 推動合作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國際處許媛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於9月8日至12日由吳行浩副校長及林倖如國際長率領兩位學生赴韓國進行移動課程、學術交流與合作訪問。此次行程涵蓋國立韓巴大學、韓國法制研究院、國立全北大學及同德女子大學。訪團首先拜會國立韓巴大學並與大田市政府代表會面,討論兩校共同舉辦研討會及推動雙邊城市合作的可行性。韓巴大學校長Dr. OH Yong-Jun、企劃處長Prof. OH Min-Wook、國際事務處長Prof. KWON Ki-Seok、電子工程學系教授暨智慧奈米半導體研究所所長Prof. KOO Chi-Wan,以及大田市半導體產業支援部門經理Mr. KIM Jin-Soo等人均出席會談,展現雙方推動合作的高度誠意與共識。隨後前往世宗市韓國法制研究院,結合高教深耕計畫的移動課程,雙方合辦「氣候變遷與智慧城市論壇」。吳副校長以 “Advanc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Nature-Based Solutions to Climate Change – Lessons from Taiwan and the EU’s Experience” 為題發表專題報告,分享臺灣及歐盟以公私協力模式推動自然解方應對氣候變遷的經驗,獲得與會專家學者熱烈迴響;而國際長林倖如則擔任主要與談人,進一步深化論壇的對話與交流。本校兩位財經法律學系研究生也隨團參與,於論壇中進行淨零排放法政策專題報告並加入與談,讓學生能在跨國學習場域中拓展國際視野與專業知能。在全州市,全北大學與高雄大學進一步進行學術交流,雙方並就兩校MoU及學生交換MoA換約及具體交流項目進行細部協商,深化兩校未來合作基礎。該校法科大學院並特別邀請吳副校長以 “Green v Green: Taiwan's Experience for Balancing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cerns” 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並與該院院長Chung Young Sun、東北亞法研究所所長Song Moon Ho等教授一同討論兩校法學院學術交流的合作方向。最後,訪團前往首爾同德女子大學,該校金明愛校長親自接見會晤,並就學生交換計畫及各項交流項目進行討論,並同意進一步簽署兩校學生交換協議,期待為雙方師生建立更多元的交流平台。本次訪韓行程不僅深化高大既有姊妹校合作關係,更透過移動課程與跨國論壇展現本校國際化特色,研究生的實際參與亦凸顯本校培育跨域具國際視野的學生的研究成果。未來將持續推動國際學術合作,擴展學生國際移動力,提升台灣高教能見度而努力。#SDG4#SDG11#SDG13#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體育室「樂活匹克球工作坊」攜手社區推廣全民運動 共築健康樂活社群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體育室組長林政德;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風靡世界的「匹克球」(Pickleball)近年成為跨齡運動新寵,在國立高雄大學也能親身體驗這股魅力。體育室日前推出「樂活匹克球工作坊」,透過系統化教學與社區合作推廣,吸引超過百名學員參與,年齡橫跨5歲至75歲,充分展現全民共享運動的熱潮。活動策劃人、運動競技學系(運競系)副教授兼體育室場地器材組組長林政德表示,該場工作坊於9月14日舉行,原訂招生60人,因報名踴躍加開至上午、下午兩場,最終共計133人參加。不僅獲藍田里、中興里、中和里里辦公室及日月光匹克球社協力推廣,更獲高大美杏生醫院院長郭秋虎大力支持,並慷慨贊助將於11月22日至23日登場的「高大美杏生盃匹克球錦標賽」,讓更多民眾享受比賽樂趣。課程特邀國際匹克球教練分級認證講師李宗凱與陳典祥授課,以循序漸進的教學與遊戲化設計,協助學員快速掌握規則與技巧。由林政德帶領的學生團隊亦投入協助,發揮專長指導學員,提升課程互動與成效,展現高大校隊選手回饋社區的精神。匹克球融合羽球場地、桌球拍面及網球打法,兼具容易上手、促進心肺與增進肌力的特色,已成為全球矚目的新興運動之一。學員在活動後的回饋中,對課程安排與師資表現評分分別高達4.88與4.93分,不少人盼望學校持續辦理,甚至希望開設進階或付費課程,顯示活動廣獲肯定。林政德強調,高雄大學致力展現大學社會責任與地方共榮共好的精神,並結合熱心企業如高大美杏生醫院推廣全民運動。「樂活匹克球工作坊」正是最佳體現,透過凝聚社區力量、共享運動資源,共同打造健康樂活的共好社群。#SDG3 #SDG4 #SDG11 #SDG17 @體育室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體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