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高雄大學科普團隊攜手偏鄉 點亮孩子心中的科學火花

返回

2025-07-15

【文字、照片提供:應用物理學系系主任邱昭文】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41017

在教育資源不足的背景下,偏鄉地區的自然科學教育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實驗器材不足、師資短缺等問題,使學生難以接觸跨學科或進階的實驗活動。為了協助改變這樣的現況,高雄大學科普團隊多年來持續耕耘,攜手高雄市桃源國小,在每年寒暑假舉辦科普營隊,讓偏鄉學童有機會親近科學,拓展視野、點燃學習熱情。

科普團隊由應用物理學系邱昭文教授、應用化學系何永皓教授與莊曜遠教授共同帶領,自109學年度起,每年定期前往桃源國小(特偏地區學校),舉辦為期四天三夜的冬令營與夏令營。團隊成員結合大學生志工的活力與創意,發展出一系列深入淺出的科學課程與實驗操作,希望透過「深入社區、走進教室」的方式,把高等教育的能量帶入教學資源較為匱乏的角落。

今(114)年7月1日至4日再次舉辦的科普夏令營中,團隊設計了包括「紅綠燈反應」、「碘鐘實驗」與「趣味鑑識科學」等一系列以物理、化學實驗為主軸的課程,讓學童透過動手實作,觀察物理與化學的變化過程。在操作中,他們不僅學會正確使用實驗器材如護目鏡、滴管、試管與量筒,也逐步培養起科學素養與實驗自信。從一開始的生澀不安,到能獨立完成一個完整實驗,每一份進步都令人欣喜與感動。

這場夏令營的幕後推手──高雄大學學生志工,則是另一道動人的風景。這些大學生多數原本從未參與過服務性活動,對於偏鄉營隊也充滿陌生與不安。然而,他們並不是毫無準備地走入服務現場。每一位志工皆須先完成由學校開設的培訓課程,內容涵蓋團體凝聚力建立、性別平等教育、溝通與協調技巧、情緒管理、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學,以及領導統御與責任分工等主題。這些課程不僅幫助學生做好心理與實務上的準備,更強化團隊合作與同理心,讓他們在營隊中能成為可靠、貼心的助教與陪伴者。

隨著一次次參與與實作,這些志工也從原本的生手成長為核心幹部。他們在營隊中設計課程、統籌流程、帶領活動,甚至協助處理突發狀況,展現出極高的主動性與責任感。更重要的是,透過與學童的互動,他們學會傾聽與理解,也逐漸體會服務的價值與感動。許多志工在營隊結束後仍持續關心地方教育,更有不少人選擇再次回到營隊行列,成為穩定而堅強的中堅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營隊規模與內容得以擴展,特別感謝國際扶輪3510地區屏東第一分區透過聯合社會服務方式提供資助。此次參與的扶輪社包括:屏東扶輪社、屏東鳳凰扶輪社、阿緱城扶輪社、里港扶輪社、屏東中正扶輪社與屏東菁英扶輪社。他們的支持不僅補足實驗器材經費,也為活動注入更多多元教學資源,使學童能有機會接觸更完整的實作體驗,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

營隊期間,我們也與學校教師、當地居民與學童家長建立了良好的互動與溝通,深切感受到他們對科普教育的期待與支持。這股來自地方社群的溫暖回應,加上校內志工不斷累積的經驗與熱情,構築出一個穩固而持續的服務循環,讓教育的力量真正延伸至偏遠地區。

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更多此類型的科普教育計畫,也期盼有更多企業與社會團體加入我們的行列,攜手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提升學童的科學素養努力。讓科學不再只是課本中的名詞,而是孩子們手中可觸摸、心中可燃起的夢想之火。_

#SDG4 #SDG10 #SDG17 @應用物理學系 &活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