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2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19日舉行主管共識營,校長陳啓仁以「把握機會、創造資源、攜手合作」為核心訴求,期勉全體主管勇於提出有助校務發展的建議,共同推動學校持續向前。他強調,高大必須在教育、研究與社會服務三方面展現價值,並透過跨域合作與外部資源導入,強化大學的公共性與社會影響力。
陳啓仁指出,學校近年積極推動半導體學程及跨域學程,並在高教深耕計畫中展現亮眼成果,經費規模與計畫數均持續提升。他強調:「只要是對高大有益的事,主管就應該勇於提出,問題交給團隊來解決。」並對各單位的努力表達感謝,也期許持續提升行政效率,減少重複性工作,為師生創造更完善的教學研究環境。
學術副校長莊琇惠表示,因應教育部最新政策,高雄大學將持續爭取跨域課程與社會實踐等相關計畫補助,藉此挹注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培育品質。她指出,外部計畫不僅能帶來經費支持,也能推動學校在永續發展與區域連結上的實質進展。
各處室亦分享近期發展方向。教務長暨教發中心主任張志鴻表示,教務處與教發中心執行的深耕計畫經費持續成長,已投入跨域學程與自主學習制度,並設計獎勵措施鼓勵學生修讀外系課程,以強化跨域能力。
學務長王明月則指出,學務處將推動外語諮商服務,協助外籍生與本地學生面對多元挑戰,打造友善校園環境。總務長陳怡凱報告,總務處智慧水表建置已獲水利署補助917萬元,年底完成40%,並同步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展現永續校園承諾。
圖書資訊館館長王政弘表示,隨著楠梓區人口增加與假日入館需求提升,周邊國小已表達合作意願,期望與高大共同推動圖書共享與閱讀活動,深化社區教育連結。研發處研發長吳松茂則指出,除既有的台積電企業學程外,正與日月光等產業大廠洽談,未來學生可望獲得更多實習機會與就業銜接。
國際長林倖如表示,高雄大學已與全球378所姐妹校合作,今年將再增2校,外籍生達307人,比例居全臺前列。國際處全年支援外籍生事務並推動學伴制度,積極爭取新南向學生,設置華語先修班以強化競爭力,並持續舉辦夏日學校與亞洲虛擬學院(Asia Virtual Academy)等活動,提升國際能見度。
推廣教育中心暨語文中心主任陳志文表示,推教中心近年營收穩定維持每年約2,000萬元,並規劃持續朝2,500萬元目標邁進,課程涵蓋學分班、非學分班及產學合作計畫,亦負責辦理「卓越講座」,邀請各界知名人士進校分享,拓展學生視野。語文中心則著重外語課程與專業測驗服務,並推動企業進修及多元語言培力,期望提升學生跨國溝通能力,並擴展本地產業所需之外語人才。
體育室主任林季嬋指出,學校持續培育代表隊參加全國大專盃及各類賽事,並在課程中融入健康促進理念,兼顧校隊與一般學生的平衡發展,提升全體體適能與運動參與度;同時預告10月將舉辦「運動嘉年華」,期望營造全校共同參與的體育氛圍。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德興則報告「16+2課程週制」的執行成果,表示第二年推動後,學生滿意度與教學品質大致維持,但期中考因週次彈性安排導致壓力增加。未來將透過師生調查與行政會議,評估是回復18週、正式化16+2,或調整為16週制;同時在TA助理經費增加下,如何在擴充人數與提升薪資之間取得平衡,也是後續關注方向。
人事主任韓繡如指出,因本學期TA經費增加,導致聘用人數上升,依規需同時提高身心障礙工讀生比例,未來須在增加人數與提升薪資間取得平衡。主計室主任黃月惠則說明,近期將進行年度預算編列與結算,並追蹤內控稽核改善,同時提醒各單位留意身障人數不足可能衍生代金問題,並需確實遵循經費核銷與赴陸申報規定。
本次共識營亦邀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與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位學程特聘教授簡旭伸,以《科技與人文對話與大學可能新角色》為題演講。他指出,人工智慧、大數據與氣候變遷等挑戰正迫使大學重新定位,傳統分科已難以回應社會需求。大學必須跨領域合作,促進人文與科技對話,以回應能源轉型、AI倫理與教育公平等議題。
簡旭伸強調,高等教育自啟蒙時代即承擔「知識公共性」任務,當前更應成為社會創新的平台,從政策討論、在地實踐到國際合作展現公共性。他以氣候治理為例,說明科學技術需與倫理、文化、制度並行,才能形成具體方案,這正是大學在新時代不可或缺的角色。
#SDG4 #SDG7 #SDG9 #SDG17 @秘書室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