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19-03-15 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陳彥澄,長期投入蘭花生物技術研究逾20載,累積發表論文超過30篇,其研究表現獲Q1等級的國際學術期刊「前瞻植物科學(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影響係數3.677)」青睞,禮邀擔任客座編輯暨研究主題編輯,負責主導(編)蘭花基因體學及發育生物學,目前已吸引40多組各國研究團隊投稿,今年7月截止,未來將彙整成電子書,揭開蘭花世界奧秘。陳彥澄的博士論文即以文心蘭為主題,後續再擴大至蝴蝶蘭、石斛蘭等,主要以植物細胞培養方式進行植物繁殖、植物生理及育種等研究。陳常說,「只要1片(蘭)葉,我就能複製出(基因)一模一樣的蘭花」,其研究功力不言而喻。陳彥澄表示,要透徹了解某植物生長、代謝等機制,最終需透過「全基因體定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即指利用DNA定序技術將之含有的遺傳物質DNA序列全部解碼。過往由於定序價格不斐,不若「模式植物」如阿拉伯芥等已被研究透徹,仍視為未探索領域。拜科技進步、定序價格下降所賜,近10年各國團隊相繼投入蘭花基因體學研究行列,但蘭科植物光目前已知的就有25,000物種以上,是被子植物物種數目最多的1科之一,且不斷被發現新物種,因此還有許多機制未明。陳彥澄說,以往蘭花為研究主題的發表期刊、書籍不少,但多以生物技術偏應用面為主,而瑞士「前瞻植物科學(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是植物專業重要期刊,深具指標意義,另外還有使命與責任感促使他接下該主題主編一職。陳補充,台灣素有蘭花王國美譽,且蝴蝶蘭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花卉作物之一,但蘭花生長週期長達2到3年以上,如何推陳出新以滿足市場需求、保有國內蘭花產業優勢是重要課題,也因此他認為不能在蘭花基因體學研究中缺席。陳也自許,藉由主編一職刺激蘭花發育生物學大突破,統整世界各國相關研究,引導未來發展趨勢,以分子標記、基因工程及基因體定序等技術,找出蘭花開花、胚體、器官發育、代謝等調控機制,做為未來精準育種與生產的基礎。協助該主題編輯的學者還有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CSIRO)博士研究員Katharina Nargar及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Naturalis Biodiversity Center Leiden,Netherlands)副教授Barbara Gravendeel。截至目前參與投稿的有台灣(中研院、台師大、成大、中山大學、嘉義大學、科博館、高雄農改場等)、中國大陸(福建農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大學、杭州師範大學、長江大學)、美國、英國、德國、瑞士、加拿大、澳洲、日本、韓國、義大利、烏克蘭、馬來西亞、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巴西、厄瓜多、孟加拉、巴拿馬等團隊,總計已有40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