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1
「如何做到保護雨林又能兼顧當地居民生計?」國立高雄大學舉辦「棉蘭國際共學營」,師生造訪印尼Padang Sidempuan地區,見習當地社會企業推廣「雨林咖啡、樹糖」理念,藉由輔導小農種植技術與銷售知識,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減少賣地給財團甚或參與盜採伐木的可能性。
該共學營於7月底為期9天,由高雄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與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攜手規劃執行,為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體現,學生藉由體驗多元文化、拓展國際視野,實踐聯合國SDGs、連結國際目標。
尤努斯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副教授楊詠凱與學生1行8人赴印尼,曼荼羅基金會創辦人、釋學源師父帶領師生參訪代管輔導、面積達650公頃的Padang Sidempuan雨林保護區與農莊,園區內還有為數不少、從盜獵者或不肖商人手中搶救回來的亞洲象、蘇門答臘虎等。釋學源表示,基金會積極為居民找到穩定經濟收入,以減少賣地給財團或是盜伐雨林的情形發生。
具體作法包括輔導咖啡小農教導種植咖啡知識並提供基本設備,以及建立在地銷售管道,訂定明確製程與收購標準使小農有所依循。每個合作村莊都有1位主要負責人,擔任收購咖啡及烘烤咖啡工作。
此外,基金會還輔導居民汲取棕櫚樹汁液加以熬煮成「樹糖」可用於咖啡、茶等飲料,據說比精煉蔗糖更加健康。基金會也創建印尼傳統織布工坊,以優於行情薪資鼓勵婦女學習織布技巧。師生從中體認,透過在地經濟的建立及友善環境的栽植方式,維護雨林生態。
參訪尾聲,高大學生與當地菩提中學師生分享觀摩心得,提出促進雨林地區居民經濟之永續發展方案,提供基金會經營參考。
楊詠凱表示,參訪過程深刻感受當地推動社區型社會企業,「人」仍是最關鍵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需要去處理不同人馬的利益需求,以及要說服既得利益者與員工分享更多利潤收益,都需要耐心與勇氣。
楊還說,橡膠、油棕一直是印尼仰賴的重要經濟資源,在雨林地區推動小農經濟無法一蹴可幾,扭轉原有經濟結構,但卻是推動環境保護與經濟永續發展的可行切入點,社會影響不只在地,而是國際性,尤其面對氣候變遷,保護雨林更是應該要做的理性抉擇。
棉蘭國際共學營參與學員共有西洋語文學系石承鑫、應用經濟學系蘇怡文、亞太工商管理學系郭珈妤、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張育齊、電機工程學系徐家瀚、政治法律學系陳羿安、法律學系廖子萱總計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