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2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建築學系/112級畢籌會公關麥紀涵;公共事務組編修】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首屆(112級)畢業成果展《1+X=∞》即日起至4日於高雄「衛武營文化園區三連棟」展出,接著將移師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二號倉庫」展期自9日至11日,更多詳情可搜尋IG「nukarch2023」。
高雄大學建築系2018年創系,2023年培育第1屆五年制畢業生,日前於校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該屆畢業評圖,評圖總召老師、系主任陳怡兆表示,無論是學制或是場地,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在創造歷史及傳統,並期許學生更大膽展現學習成果。
24位準畢業生選定所關心的議題,包含異質場域、共生住宅、學習場景,大至自然環境、都市尺度的研究,小至討論居住單元、公共廁所,基地由南台灣的高雄、台南出發,遍及彰化、新竹、桃園、花蓮、墾丁等地,試圖用建築的方式,解決基地內的問題以及構思未來生活的藍圖。
自然人文組石紫艵創作《共與自然 - 沙之美術館》,嘗試以多面向去組構能夠連結環境與人活動覺知的空間,將以墾丁風吹砂作為操作基地,以沙丘體系的多變性與沈丁生態觀光間重啟一趟山海地理之間的感知遊歷。
自然人文組鄭致和創作《還水於生 - 堆煤場的入水儀式》,試圖使人們重新 入水,以身體感知環境中的訊息,重新建構人與自然的關係於這片過渡承載的土地之上。
場所再譯組麥紀涵創作《連續學習場景 - 城市路徑與高中校園的交錯系統》,藉由校園空間以各個模塊不同開放的組成向周邊接觸,使校園中教育的連續風景能向都市生長,建立一系列的「學習路徑」,引發更多的城市活動,讓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以享受最佳的交流和學習條件,將整個區域交織成擁有多種組態的學習環境。
都市涵構組黃宇涓創作《隱沒的城市記憶 - 臨港線的重構與再生》,在面對兩條截然不同的都市涵構,置入新型態的活動和機能空間,利用人的感知和活動,跨越邊界串連人和場所,藉此活化城市介面和增加都市活動的多元性,進而修補都市和區域間的關係,重新詮釋場域的價值。
生活革新組李心萱創作《簇居共庭之市 - 水仙宮永樂市場地域生活圈》,設計試圖以如生活於街區般的簇居組成,達到混居之共享空 間結合地方文化、產業、居民生活的地域圈解決現代城市發展中傳統市場面臨式微的狀態與永樂市場既有的社會問題,使逐漸混合的城市具備變化或適應的能力,足以與更多元素結合而促成新的互動,維持多樣性的城市發展。
三日評圖特別邀請到王喆、陳永興、廖偉立、林宛蓁、姜樂靜、賴人碩等六位重量級建築師蒞臨指導,評圖過程獲學生熱烈迴響,擔任指導老師的謝宗哲更以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的事務所為例,指出學生應更勇於嘗試,在「試誤」中尋找建築設計的最佳解。
#SDG11 @教學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