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4 保育海洋生態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大學入門--N選1多元特色課程》高雄大學師生鏈結在地社區 發起蚵仔寮淨灘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消波塊縫隙、沙堆中都仔細檢查不放過國立高雄大學師生17日前往蚵仔寮海灘整理環境,清出瓶罐等日常垃圾,以及保麗龍浮筒等海洋廢棄物數大袋,體現與在地共榮共好、鏈結社會精神,也以實際行動力行「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項次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高大以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校務治理核心鏈結社會、產業,該項「蚵仔寮淨灘X海廢為寶」活動為教學發展中心規劃的「大學入門N選1多元特色課程」單元之一,與蚵仔寮信蚵里辦公室、金車文教基金會合作,對象為大一學生,藉此鼓勵把握大學時光積極關注議題、參與活動,養成自主定向與學習,進而形成興趣與意義感。高大淨灘團隊包括教發中心研究員李育齊、帶隊老師林志謙等近40名師生,由在地信蚵里里長曾盈豐引導進入海灘及提醒以確保行動安全。眾人分組撿拾四散各處日常垃圾,以及隨著洋流潮汐上岸的海洋廢棄物,諸如鐵鋁罐、寶特瓶、塑膠袋、免洗餐具、烤肉網、鞭炮(煙火)餘燼,甚至還有背包、機油桶、注射針筒、機車零件、(漁業)保麗龍浮筒,清理過程著實讓學生大開眼界,深刻體會民眾公德心、海洋環保與生態重要性。高雄大學師生所清出的垃圾除了分類,也記錄種類、數量等資訊,透過金車文教基金會上傳至美國海洋保育協會(The Ocean Conservancy)網站加以彙整,匯入國際大數據,協助分析各海域海廢來源,實際參與國際淨灘行動(ICC, 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此外,熱心的蚵里里長曾盈豐也邀請淨灘團隊利用漂流木(小徑材)DIY環保蠟燭平台,體會資源再利用精神,也鼓勵學生走入社區互動,加強與在地鏈結。#SDG14【文字提供:教學發展中心研究員李育齊、照片提供:教學發展中心研究員李育齊】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單車環島公益服務隊」誓師授旗 學生「騎」訪全台 實踐SDGs 鏈結社會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單車環島公益服務隊/總召花子茵;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宗芳、學務長陳德興日前共同為學生社團「希望種籽社單車環島公益服務隊」授旗,並致贈加菜金,祝福一路順風、旅程平安。服務隊12日正式出發,預計15天逆時針方向「騎」訪全台,途中淨灘、關懷中途之家、育幼機構,相關訊息可見臉書粉專「環你一個夢 Bike The Way」。高雄大學副校長吳宗芳稱讚希望種籽社延續傳統,舉辦「單車環島公益服務隊」,今年已邁入第10屆,早在各界推廣「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前,高大學生就利用暑假身體力行實踐低碳、環保、永續、關懷等作為,體驗人生也體現「社會鏈結」精神。吳也提醒隊員天氣炎熱隨時補充水分,同時留意交通安全。「看到各位就激起我一腔子熱血與感動!」學務長陳德興勉勵,旅途過程儘管辛苦,但也乘載溫馨、喜悅、成長,意義非凡值得期待。陳也分享當年參與「輔大醒新社」,規劃行程慰問少年受刑人的甘苦,乃至多次單車縱橫「三橫一豎」心得,其中克服山路的肌耐力是每兩週騎回台南老家探視父母鍛鍊而得。單車環島公益服務隊總召花子茵說,此次共有花子茵、王薇婷、田謹瑄、徐郁雯、高孟佟、林鼎鈞、吳霽軒、黃奕銓、林奕宏、阮志緯等10名團員,其中1名是第2次參與的老鳥,希望傳承經驗與感動。今年規劃前往高雄淨覺育幼院、屏東旭海小學堂、嘉義修緣育幼院服務,以及美崙山淨山、漢寶濕地淨灘。透過旅程探索台灣各角落美麗風景之餘,更以行動關心社會弱勢。#SDG1 #SDG3 #SDG14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 5G新科技大手牽小手 藝游『漁』村共創與偏鄉VR融入學習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經理林知儀】【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教育的多元發展,除受限於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問題外,還受到新移民、都市化與少子化等因素影響,讓偏鄉教育問題變得比以往更加複雜。而藝游「漁」村,偏鄉場域實踐藝術工作坊系列活動,以SDGs 14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與SDGs4優質公平教育為主題發展,於大學部課程讓同學進行圖像創作、繪本製作與設計思考融入,透過海洋議題的創意發想,完成永續發展的繪本專題實作。由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王政弘副教授帶領大一、二學子,將大學生所完成之繪本教材帶進兩所偏鄉國中小(蚵寮國中、蚵寮國小)進行藝術工作坊,讓孩子繪製心中的海洋家園。工作坊內容規劃依序為: 1.繪本導讀、2.VR海洋生態體驗、3.繪製海洋家園創作、4.透過虛擬實境認識海洋生態、5.藝起玩轉印成果展示。大學團隊於4/26進入蚵寮國中、5/2進入蚵寮國小與學童互動,並將聯合國SDGs議題、海洋生態與認識蚵仔寮等知識結合VR與藝術創作帶到教學現場,進行大手牽小手共創海洋家園圖像創作。後續也將第二次進入蚵寮國小,並邀請獲選為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的蚵寮國中學童,於5月底到高雄大學,兩校共約100位學童,與大學生進行熱轉印共創與VR科技融入學習體驗。此活動課程目標為提升大學生對於偏鄉場域實踐與實作能力養成,讓同學們以服務設計學習為基礎,進入偏鄉場域實作的教學內容,透過藝起玩轉印系列活動,將熱轉印工藝實作這項兼具美感教育與實作體驗的技能課程,經由藝創系學生先於課堂學習操作與教案設計等技能並培訓後,規劃出適合引導國中小學童的美學體驗教案。大手牽小手,進入偏鄉國中小,帶領偏鄉學童進行熱轉印體驗課程並接觸新科技教育,增加美感經驗與藝術體驗,讓學童們處於偏鄉不但能夠動手學習,還能進一步發展出專屬在地特色的作品,同時落實在地實踐社區服務設計學習與SDGs-4的訴求,擴散新科技融入學習之成果。#SDG4 #SDG10 #SDG14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響應世界地球日 高大推動食魚教育 藍美雅師生體驗「友善養殖」、「漁村創生」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創新學院/助理教授藍美雅、教學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李育齊;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響應世界地球日,國立高雄大學這樣做,助理教授藍美雅帶領學生參訪「百大漁青」張博仁創辦的「漁創客」青創基地,請益團隊「友善養殖」、「漁村創生」、「食魚教育」理念作法,促進青年返鄉創業、共榮共好成果;師生也換著「青蛙裝」下池,親身感受漁民飼養、撈捕作業辛勞之外,也實際見證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指標14「保育海洋生態」精神。該場踏查走讀、食魚教育活動由「高教深耕計畫」支持,特別選在世界地球日當天(4月22日),主要參與者為藍美雅開設的「遇見社區訴說在地」、「旅讀社區」修課學生。藍美雅長期投入社區工作與研究,有感於農漁村面臨人口外流、青壯年與家鄉疏離感等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她從根本教育著手,包括課程講授、案例介紹、工作坊參與及社區實地見學,促使青年學子更認識與認同腳下土地,激發跨出舒適圈、挑戰與開創無限可能。身為漁三代的張博仁,堅持環境友善養殖,協助農村社區提升漁獲品質,並組織「漁創客」協助青年漁人返鄉創業,榮獲「(2022)第三屆農村領航獎」。張博仁不藏私,慷慨分享創業理念與心路歷程,並精心安排多個學習單元,包括體驗穿青蛙裝下水收蝦;認識斑節蝦(明蝦)、草蝦、白蝦及產業介紹;餵食及觀察虱目魚、黃金鯧。午餐更是端出自家養殖、知名法式主廚指定食材的蝦、虱目魚料理讓師生大快朵頤,直接感受「從產地到餐桌」六級產業經營模式。高雄大學致力鏈結產業、社會,發揮大學價值推動SDGs永續發展,融入課程規劃,同時透過高教深耕計畫挹注,促進與社區鄰里多元連結。例如創新學院「遇見社區訴說在地」、通識教育中心「旅讀社區」課程,藍美雅師生一行走讀請益「漁創客」張博仁,體現指標14「保育海洋生態」食魚教育乃至地方創生進行式。 藍美雅師生踏查走讀活動為上半年度「人文永續關懷系列」首部曲, 其他精采活動預告如下: 05/22(一)系列活動開場「公共藝術的校園記憶」專講_活動中心中庭 05/22(一)至05/26(五)_駐校藝術家活動_活動中心藝綻廳 05/24(三)_樹木碳貯存環境教育培力坊(碳貯存概論及測量體驗)_理學院B100演講廳及校園(活動資訊將公告於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c.nuk.edu.tw)#SDG14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2023世界地球日,高大師生親近海洋看見社區創生,為人文永續關懷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本校致力推動永續發展教育,以落實SDGs理念融通課程規劃,本學期創新學院「遇見社區訴說在地」及通識教育中心「旅讀社區」課程師生,透過場域走讀實踐對SDGs14-海洋生態之目標,課程以永續海洋資源議題深入探究,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走出校園、進入地方場域進行彌陀區食魚教育體驗,為本年度人文永續關懷系列活動揭開序幕。實際踏訪社區本次踏查活動邀請澄田整合規劃有限公司許維哲、賴紀廷、史雅鈴為場域業師,引導師生們進入鄰近社區進行場域踏查與學習;此外更邀請第三屆農村領航獎得主張博仁老師透過帶領同學體驗穿青蛙裝下水收蝦,認識斑節蝦(明蝦)、草蝦、白蝦及親自觸摸的課程及產業介紹,餵食虱目魚、黃金鯧體驗與觀察,還有六級產業經營的理念、經驗、心路歷程分享等,讓學生透過實際體驗了解海洋生態保育的重要性。當然,美味的午餐有滿滿的蝦、虱目魚飯湯,以及最後的海洋生態問題交流與反思等安排,都讓同學們收穫滿滿、受益良多。帶領本次社區走讀活動的授課教師藍美雅助理教授本身為資深社區工作者,有感於農漁村面臨人口外流、青壯年與家鄉的疏離問題亟需解決,而如何讓青年學子貼近腳下的土地、如何跨出舒適圈挑戰無限的可能。本次活動透過學校高教深耕計畫支持與在地周邊的社區產生多元鏈結,本學期走讀了橋仔頭白屋、梓官區蚵仔寮赤崁聚落赤西里,以及彌陀區青年培力工作站,引領來自多元科系、不同年級的三十多位學生,用場域走讀去感受社區的溫度、用服務實踐去體會跨域學習的價值、用課程反思去理解永續發展與海洋生態的重要性。#SDG14【文字、照片提供:創新學院藍美雅助理教授、教學發展中心李育齊助理研究員】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 攜手蚵寮國小 帶領學童快樂學習動手做 感受STEAM教育魅力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經理陳詣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與高雄市蚵寮國小日前舉辦了一場融合STEAM學習、雙語教學和動手機器人課程。課程內容以機器人、3D模型設計為核心、讓孩子們從STEAM教育中搭配闖關活動,了解自然數學、邏輯思考、藝術設計知識皆可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授課中也選用教育部國小英語單字做為授課加強重點,讓小朋友在雙語的環境下,動手做、快樂學習。適逢蚵寮國小建校百年,高雄大學電機系教授吳志宏,與教學發中心同仁、數位學伴夥伴們,一同來到離校10分鐘,全台最靠海的國小,蚵寮國小進行機器人STEAM教育與雙語教學。蚵寮國小陳麗鈞校長表示:透過這次活動,希望我們蚵寮囝仔能夠有機會接觸的最新的科技知識,了解機器人、人工智慧,並期望孩子持續學習,未來成就能夠超越校長、超越老師。吳志宏教授鼓勵學生們對學習產生好奇心,並使用四個英語單字讓他們瞭解機器人(robot)可以解決人類在生活上乏味(Dull)、骯髒(Dirty)、危險的(Dangerous)事物。從二月開始到五月,每周三下午,10堂課的蚵寮STEM科技雙語課程,蚵寮囝仔們將學習關於機器人的原理概念、從馬達到機器人奔馳、超音波海豚壁障、紅外線顏色感知、從積木程式訓練邏輯思考到團隊小組合作闖關;使用3D列印技術、設計出螃蟹夾爪、蚵仔夾爪、模擬夾起海洋廢料寶特瓶等闖關任務。此次活動由高雄大學與蚵寮國小教務處團隊共同規劃課程,校長也特別感謝高雄市教育局的雙語社團經費補助,並得到了高雄大學電機系、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吳志宏教授的悉心指導和鼓勵,讓學生們可以貼近STEAM學習,並且對英語、數學、自然也產生了更多興趣與學習動力。最後,此次課程的成功舉辦也代表有著百年歷史的蚵寮國小啟動了STEAM Style,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更加有益的學習方式。國立高雄大學也秉持著善盡社會責任、提倡海洋生態、優質教育、減少不平等的態度,持續為北高雄的教育,盡一份心力。#SGD4 #SDG10 #SDG14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藝創系2022牡丹鄉藝起壯遊.旭海趣 師生、居民、藝術家 創作交流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系主任陳冠勳】【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自2016年起連續於牡丹鄉辦理至今為第六屆,今年適逢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10週年活動,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計畫全力支持,由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與屏東縣牡丹鄉公所共同主辦,邀請到正修科技大學二校師生與部落匠師近30人參與,分為三組,利用海洋廢棄物及在地素材,表達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展現牡丹文化特色,並為生態旅遊增添新的吸睛點。「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自2016年起連續於牡丹鄉辦理至今為第六屆,透過在地居民與在地設計工作者的腦力激盪與共同的環境創作,已累積些微基礎。今年度持續邀請到雲林科技大學黃世輝老師擔任營長,李宜欣老師、翁群儀老師擔任副營長,以及沈明旺、陳冠勳、吳京臻、張錦郎與吳志南等老師全程參與指導,在第一階段8月21日(日)、8月22日(一)2天的理論的引導下,進行設計發想;並於第二階段8月28日(日)-9月1日(四)短短5天創作出《旭海搖籃》、《數魚栽》及《唰!》3件作品。由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沈明旺老師與吳京臻老師指導的作品《旭海搖籃》,作品構想來自里山倡議之森川里海概念,森林的山與海洋在生態環境是息息相關,如戀人一般,透過河川媒人將兩者串連起來。因此在作品中,將連綿不絕的山峰與近在咫尺的海灣用吊床連結。同樣由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陳冠勳系主任與翁群儀老師共同指導的作品:《數魚栽》,作品發想來自旭海部落過去村民賴以為生的捕虱目魚苗,耆老們會唱【數魚栽】歌謠進行現場點數魚苗的工作,也藉此祈求魚苗越數越多;在民國75年以後,人工繁殖魚苗技術提昇,天然魚苗漸漸勢微,數魚栽歌謠也漸漸沒落,透過此作品留下過去產業的記憶。今年首次參加的正修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張錦郎、吳志南老師聯合指導的作品《唰!》,作品概念來自解說員曾向同學們提及兒時會與朋友從家中拿出長板凳並一同將板凳翻過來,在旭海草原上的大斜坡上滑草,因此希望能還原當時的場景,讓前來的遊客們看看旭海部落過往獨特的光景。據牡丹鄉公所蔡重仁秘書表示,透過6屆的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的辦理,累積牡丹鄉藝術能量,培養超過15位以上部落素人藝術家,更讓參與的同學與老師成為牡丹鄉最佳行銷員。參與5屆的旭海部落居民,亦是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的解說員的潘鄭文鐘也說道,從營隊的參與看到跨校同學的合作與對社區無私的奉獻,讓他感動。來自瑪家鄉三和村的學員賴于晨也說到,旭海部落多元族群,如排灣族紅綠黃或阿美族黑紅白藍的色彩,也成為創作的元素融入作品中。三件作品於9月1日(四)在旭海草原進行成果展,利用作品展現牡丹鄉旭海部落的文化及生命力!#SDGs4 #SDGs11

Type:

其他

Office:

國際處SDGs探索營隊 高大、新莊高中師生清除濕地、沙灘垃圾 保護陸蟹棲地 響應生態永續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部分照片提供:國際事務處國際交流組長、SDGs大使指導老師蔡奎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塑膠袋、寶特瓶、鐵鋁罐,甚至還有臉盆、馬桶?」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立新莊高中兩校師生23日前往援中港濕地公園、出海口沙灘整理環境,清出大批日常垃圾乃至海廢,除了深刻體認海洋、陸蟹棲地遭受人為破壞之嚴重性,更以實際作為響應「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高雄大學、新莊高中22至25日合辦「SDGs GO X 永續探索營」,高大國際事務處主辦及設計課程,邀請新莊高中學生到校交流相關議題,該整理環境活動即為學習單元之一。兩校師生23日上午清潔地點主要為援中港濕地堤防道,以及典寶溪出海口沙灘,該區域屬半鹹水河口紅樹林生態系,也是陸蟹(凶狠圓軸蟹)重要棲地,每年6至8月吸引上千隻母蟹降海釋幼,但常遭人為垃圾破壞。在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引導下,沿途清出大量塑膠袋、寶特瓶、鐵鋁罐、酒瓶、廢棄漁網、竹竿、保麗龍,甚至還有臉盆、馬桶,師生乍舌之餘更深刻感受生態保育、污染防治重要性。高雄大學國際長吳行浩為永續探索營開幕致詞指出,高大積極鏈結產業、社會,發揮大學價值,尤其SDGs已是國際共識,校方突破疫情限制,例如創建「AVA亞洲虛擬學院」結盟國內外高教夥伴、探究永續經營等議題。高雄大學也攜手國內高中端,例如近期2度與新莊高中師生交流互動,案例討論結合實際體驗,內化SDGs成為生活中一部分,提升青年學子關心重視環境社會。與會的新莊高中校長陳良傑表示,SDGs乃全人類福祉共同努力目標,感謝高大二度合作舉辦營隊,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內涵,從中反思反饋貢獻己力、落實到日常生活。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交流組長、SDGs大使指導老師蔡奎如提到,青年學子對永續議題儘管不陌生但卻「無感」,因此營隊活動導入生活息息相關的具體案例,藉此激發學生涉入感進而願意採取具體行動,例如從食衣住行育樂層面、有意識的減碳,小到觀賞Netflix、大到搭飛機都會產生碳排。活動安排學員利用生活碳足跡計算器、精算自己個人的碳排放量,其中一位學員分享提到她的日常生活平凡無奇、似乎什麼都沒做,就產生88.96公斤碳排,需要種植99棵樹才能吸收、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令她感到驚訝。這正是引發學員對環境影響有感的最佳例子:能有意識的計較自己的碳排、培養「碳直覺」,就是在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活動過程中也介紹國內外的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為主要任務、同時能夠獲利的營利組織,例如「搖滾爺奶」透過培訓長者到學校說故事、活化銀髮人力、讓長者老有所用,並且幫助長者增加社會互動、促進心理健康。活動中也介紹「循環經濟」、資源再利用的概念,例如UBike以租代買、本土企業以廢棄蚵殼、海廢寶特瓶再生製成拖鞋等,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引導學員了解生活環境周遭的問題、並介紹國內外的行動方案。本次活動由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招募對SDGs相關議題有興趣的12位學生,組織成為營隊種子教師及工作人員:電機工程學系郭駿霆、資訊管理學系林家德、趙翊妘、亞太工商管理學系曾妮、邱芊慈、應用化學系林欣蓉、藝術創意設計學系林沛瑀、財經法律學系蘇若雅、建築學系楊舒涵、金融管理學系江宇辰、土木工程與環境工程學系張皓誌、西洋語文學系江宜澂共同籌備營隊活動。新莊高中教務處劉米淇積極促成此營隊活動,藉由永續探索營隊提供高中生多元思考面向與國際觀的訓練。

Type:

其他

Office:

蚵仔不只美味更厲害! 化材系教授鍾宜璋團隊 推出吸水膠、膠帶、敷料 仿生牡蠣三部曲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影片提供:化材系教授鍾宜璋;公共事務組編修】包括「有害金屬吸附膠」、「可重覆黏貼溫敏性膠帶」、「抗菌傷口敷料」等設計靈感都來自它?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黃瀠萱、楊詠筑、游伯弘等3名學生,發現牡蠣「可逆配位交聯」生物特性加以運用,開創美食之外的仿生三部曲、新價值,榮獲激發學生創意競賽創意發想組第1名。相關實驗介紹影片可見:https://youtu.be/UtC-WVnKiiQ 。「潮間帶生物牡蠣,不只『清蒸、火烤、蚵仔煎』美食三吃,更隱藏造物者的厲害巧思。」指導3名學生的化材系教授鍾宜璋表示,學生文獻爬梳過程,了解牡蠣具分泌可隨時聚合或分離特殊蛋白質的獨門功夫,並與不同金屬離子形成「弱鍵結交聯」,例如流至體外與高含量「碳酸鈣(CaCO3)」形成堅硬的晶體結構(殼房)。而留在體內的蛋白質則結合高含量「鋅離子(Zn2+)」,產生可反覆結合或分開的「配位鍵結(化學現象)」,此優勢除了可過濾及儲存大量水分於腹腔,保持身體柔軟彈性;另方面也利用鋅離子抗菌特性,吸收並建構自體免疫系統,因應複雜多變的海洋環境。此外,牡蠣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分子,含有許多可與金屬結合的「化學基團(又稱官能基)」,其中「組胺酸(histidine)」對二價金屬如鋅、鎳、銅、鐵、鈷、錳,以及危害人體的鎘、汞、鈀等具高度鍵結親和力。黃瀠萱運用上述特性開發可吸附有害金屬的吸水膠,相較一般「超吸水水膠(又稱超吸水聚合物,SAP)」的吸附效果更佳,未來可望用於受重金屬汙染海域、河川、農地的清除和回收利用。楊詠筑則模仿牡蠣隨環境刺激改變交聯密度、強度的特性,開發添加鋅離子、對溫度敏感、可重覆黏貼不留殘膠的膠帶,挑戰粗糙表面亦可完全接合並掛重超過3公斤。若要移除只需以吹風機加熱吹拂,使膠層重新鍵結即可,另外也可與機器手臂結合,用於重物抓取過程中黏或不黏的動作設計。牡蠣高鋅離子含量與弱鍵結特性,則讓游伯弘設計抗菌水凝膠,不只保水還可長時間釋放鋅離子。過往相關文獻證實,鋅離子或含鋅微小粒子具有抗菌效果。鍾宜璋樂觀預估,該設計可進一步開發兼具適當黏性、吸除滲出液且釋放鋅離子的傷口敷料、促進傷口癒合。

Type:

其他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