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4 保育海洋生態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藝創系2022牡丹鄉藝起壯遊.旭海趣 師生、居民、藝術家 創作交流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系主任陳冠勳】【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自2016年起連續於牡丹鄉辦理至今為第六屆,今年適逢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10週年活動,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計畫全力支持,由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與屏東縣牡丹鄉公所共同主辦,邀請到正修科技大學二校師生與部落匠師近30人參與,分為三組,利用海洋廢棄物及在地素材,表達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展現牡丹文化特色,並為生態旅遊增添新的吸睛點。「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自2016年起連續於牡丹鄉辦理至今為第六屆,透過在地居民與在地設計工作者的腦力激盪與共同的環境創作,已累積些微基礎。今年度持續邀請到雲林科技大學黃世輝老師擔任營長,李宜欣老師、翁群儀老師擔任副營長,以及沈明旺、陳冠勳、吳京臻、張錦郎與吳志南等老師全程參與指導,在第一階段8月21日(日)、8月22日(一)2天的理論的引導下,進行設計發想;並於第二階段8月28日(日)-9月1日(四)短短5天創作出《旭海搖籃》、《數魚栽》及《唰!》3件作品。由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沈明旺老師與吳京臻老師指導的作品《旭海搖籃》,作品構想來自里山倡議之森川里海概念,森林的山與海洋在生態環境是息息相關,如戀人一般,透過河川媒人將兩者串連起來。因此在作品中,將連綿不絕的山峰與近在咫尺的海灣用吊床連結。同樣由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陳冠勳系主任與翁群儀老師共同指導的作品:《數魚栽》,作品發想來自旭海部落過去村民賴以為生的捕虱目魚苗,耆老們會唱【數魚栽】歌謠進行現場點數魚苗的工作,也藉此祈求魚苗越數越多;在民國75年以後,人工繁殖魚苗技術提昇,天然魚苗漸漸勢微,數魚栽歌謠也漸漸沒落,透過此作品留下過去產業的記憶。今年首次參加的正修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張錦郎、吳志南老師聯合指導的作品《唰!》,作品概念來自解說員曾向同學們提及兒時會與朋友從家中拿出長板凳並一同將板凳翻過來,在旭海草原上的大斜坡上滑草,因此希望能還原當時的場景,讓前來的遊客們看看旭海部落過往獨特的光景。據牡丹鄉公所蔡重仁秘書表示,透過6屆的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的辦理,累積牡丹鄉藝術能量,培養超過15位以上部落素人藝術家,更讓參與的同學與老師成為牡丹鄉最佳行銷員。參與5屆的旭海部落居民,亦是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的解說員的潘鄭文鐘也說道,從營隊的參與看到跨校同學的合作與對社區無私的奉獻,讓他感動。來自瑪家鄉三和村的學員賴于晨也說到,旭海部落多元族群,如排灣族紅綠黃或阿美族黑紅白藍的色彩,也成為創作的元素融入作品中。三件作品於9月1日(四)在旭海草原進行成果展,利用作品展現牡丹鄉旭海部落的文化及生命力!#SDGs4 #SDGs11

Type:

其他

Office:

國際處SDGs探索營隊 高大、新莊高中師生清除濕地、沙灘垃圾 保護陸蟹棲地 響應生態永續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部分照片提供:國際事務處國際交流組長、SDGs大使指導老師蔡奎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塑膠袋、寶特瓶、鐵鋁罐,甚至還有臉盆、馬桶?」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立新莊高中兩校師生23日前往援中港濕地公園、出海口沙灘整理環境,清出大批日常垃圾乃至海廢,除了深刻體認海洋、陸蟹棲地遭受人為破壞之嚴重性,更以實際作為響應「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高雄大學、新莊高中22至25日合辦「SDGs GO X 永續探索營」,高大國際事務處主辦及設計課程,邀請新莊高中學生到校交流相關議題,該整理環境活動即為學習單元之一。兩校師生23日上午清潔地點主要為援中港濕地堤防道,以及典寶溪出海口沙灘,該區域屬半鹹水河口紅樹林生態系,也是陸蟹(凶狠圓軸蟹)重要棲地,每年6至8月吸引上千隻母蟹降海釋幼,但常遭人為垃圾破壞。在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引導下,沿途清出大量塑膠袋、寶特瓶、鐵鋁罐、酒瓶、廢棄漁網、竹竿、保麗龍,甚至還有臉盆、馬桶,師生乍舌之餘更深刻感受生態保育、污染防治重要性。高雄大學國際長吳行浩為永續探索營開幕致詞指出,高大積極鏈結產業、社會,發揮大學價值,尤其SDGs已是國際共識,校方突破疫情限制,例如創建「AVA亞洲虛擬學院」結盟國內外高教夥伴、探究永續經營等議題。高雄大學也攜手國內高中端,例如近期2度與新莊高中師生交流互動,案例討論結合實際體驗,內化SDGs成為生活中一部分,提升青年學子關心重視環境社會。與會的新莊高中校長陳良傑表示,SDGs乃全人類福祉共同努力目標,感謝高大二度合作舉辦營隊,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內涵,從中反思反饋貢獻己力、落實到日常生活。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交流組長、SDGs大使指導老師蔡奎如提到,青年學子對永續議題儘管不陌生但卻「無感」,因此營隊活動導入生活息息相關的具體案例,藉此激發學生涉入感進而願意採取具體行動,例如從食衣住行育樂層面、有意識的減碳,小到觀賞Netflix、大到搭飛機都會產生碳排。活動安排學員利用生活碳足跡計算器、精算自己個人的碳排放量,其中一位學員分享提到她的日常生活平凡無奇、似乎什麼都沒做,就產生88.96公斤碳排,需要種植99棵樹才能吸收、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令她感到驚訝。這正是引發學員對環境影響有感的最佳例子:能有意識的計較自己的碳排、培養「碳直覺」,就是在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活動過程中也介紹國內外的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為主要任務、同時能夠獲利的營利組織,例如「搖滾爺奶」透過培訓長者到學校說故事、活化銀髮人力、讓長者老有所用,並且幫助長者增加社會互動、促進心理健康。活動中也介紹「循環經濟」、資源再利用的概念,例如UBike以租代買、本土企業以廢棄蚵殼、海廢寶特瓶再生製成拖鞋等,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引導學員了解生活環境周遭的問題、並介紹國內外的行動方案。本次活動由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招募對SDGs相關議題有興趣的12位學生,組織成為營隊種子教師及工作人員:電機工程學系郭駿霆、資訊管理學系林家德、趙翊妘、亞太工商管理學系曾妮、邱芊慈、應用化學系林欣蓉、藝術創意設計學系林沛瑀、財經法律學系蘇若雅、建築學系楊舒涵、金融管理學系江宇辰、土木工程與環境工程學系張皓誌、西洋語文學系江宜澂共同籌備營隊活動。新莊高中教務處劉米淇積極促成此營隊活動,藉由永續探索營隊提供高中生多元思考面向與國際觀的訓練。

Type:

其他

Office:

蚵仔不只美味更厲害! 化材系教授鍾宜璋團隊 推出吸水膠、膠帶、敷料 仿生牡蠣三部曲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影片提供:化材系教授鍾宜璋;公共事務組編修】包括「有害金屬吸附膠」、「可重覆黏貼溫敏性膠帶」、「抗菌傷口敷料」等設計靈感都來自它?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黃瀠萱、楊詠筑、游伯弘等3名學生,發現牡蠣「可逆配位交聯」生物特性加以運用,開創美食之外的仿生三部曲、新價值,榮獲激發學生創意競賽創意發想組第1名。相關實驗介紹影片可見:https://youtu.be/UtC-WVnKiiQ 。「潮間帶生物牡蠣,不只『清蒸、火烤、蚵仔煎』美食三吃,更隱藏造物者的厲害巧思。」指導3名學生的化材系教授鍾宜璋表示,學生文獻爬梳過程,了解牡蠣具分泌可隨時聚合或分離特殊蛋白質的獨門功夫,並與不同金屬離子形成「弱鍵結交聯」,例如流至體外與高含量「碳酸鈣(CaCO3)」形成堅硬的晶體結構(殼房)。而留在體內的蛋白質則結合高含量「鋅離子(Zn2+)」,產生可反覆結合或分開的「配位鍵結(化學現象)」,此優勢除了可過濾及儲存大量水分於腹腔,保持身體柔軟彈性;另方面也利用鋅離子抗菌特性,吸收並建構自體免疫系統,因應複雜多變的海洋環境。此外,牡蠣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分子,含有許多可與金屬結合的「化學基團(又稱官能基)」,其中「組胺酸(histidine)」對二價金屬如鋅、鎳、銅、鐵、鈷、錳,以及危害人體的鎘、汞、鈀等具高度鍵結親和力。黃瀠萱運用上述特性開發可吸附有害金屬的吸水膠,相較一般「超吸水水膠(又稱超吸水聚合物,SAP)」的吸附效果更佳,未來可望用於受重金屬汙染海域、河川、農地的清除和回收利用。楊詠筑則模仿牡蠣隨環境刺激改變交聯密度、強度的特性,開發添加鋅離子、對溫度敏感、可重覆黏貼不留殘膠的膠帶,挑戰粗糙表面亦可完全接合並掛重超過3公斤。若要移除只需以吹風機加熱吹拂,使膠層重新鍵結即可,另外也可與機器手臂結合,用於重物抓取過程中黏或不黏的動作設計。牡蠣高鋅離子含量與弱鍵結特性,則讓游伯弘設計抗菌水凝膠,不只保水還可長時間釋放鋅離子。過往相關文獻證實,鋅離子或含鋅微小粒子具有抗菌效果。鍾宜璋樂觀預估,該設計可進一步開發兼具適當黏性、吸除滲出液且釋放鋅離子的傷口敷料、促進傷口癒合。

Type:

其他

Office:

「全英語SDGs會友」高雄大學SDGs大使 帶領新莊高中雙語班學生探索永續議題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國際事務處國際交流組長蔡奎如】2021-10-02 因應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新莊高中自110學年開始成立「雙語科學實驗班」。10月1日國立高雄大學SDGs大使應邀到新莊高中,與雙語科學實驗班學生以SDGs議題、全英語進行交流。此次活動聚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終結貧窮 (No Poverty)、SDG2:消除飢餓 (Zero Hunger)、SDG14:保育海洋生態 (Life Below Water)。由六位高大SDGs大使:西洋語文學系吳珮妤、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李宛蓁、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張凱淇、張荃智、洪岱璟、曾妮帶領交流活動。高大SDGs大使透過互動遊戲、小組討論、腦力激盪、搶答等活動設計,帶領雙語班學生一起探索核心議題,包括問題成因、現況分析、國外做法,最後聚焦到本土在地的實際行動,例如食物銀行如何善用醜蔬果,發揮剩食價值,減少食物浪費;本土企業利用海洋廢棄塑膠、再生製造球鞋、鍵盤、滑鼠等環境友善商品;屏東小琉球環保團體以回收保麗龍打造「咕咕幣」推行減塑旅行等。雙語班學生反應熱烈、踴躍搶答,以英語流利對答、大方表達意見。新莊高中校長陳良傑致詞表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為了全人類的福祉共同努力,絕非空泛的口號,期勉學生透過這次的交流機會更深入了解SDGs的內涵,並思考可以如何貢獻一己之力、落實到日常生活。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交流組長、SDGs大使指導老師蔡奎如表示,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而SDGs則是全人類共同的語言,因此兩校學生用全英語探討SDGs是名符其實的「雙語」交流。雙語班英文老師陳雅芬老師積極促成本次交流,希望透過高大SDGs大使的活動,讓雙語班學生們能用英文及活潑的方式,合作學習探討SDGs議題。高雄大學致力於推動SDGs,透過正式課程及校內外活動落實,而學生自主社團高大SDGs大使即是其中一環:透過系統性的培訓、積極參與SDGs相關活動,培養學生國際視野、提升對議題的關注,進而思索可能的具體實踐行動。跨校學生交流活動充分體現108課綱的核心素養:「自發、互動、共好」,由大學生自主團體善盡社會責任、跨校與高中生交流,在互動過程中教學相長、共學共好。

Type:

其他

Office:

「深耕,生根」——高雄大學攜手蚵仔寮社區深耕在地文化座談會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通識教育中心老師陳靜儀】2021-09-30 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8日邀請高雄市蚵仔寮社區之禮蚵、智蚵、信蚵三位里長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蚵仔寮文化協會、劦助慈善會及梓官區公所社會課長等在地賢達人士齊聚一堂,針對高雄大學如何攜手社區深耕在地文化進行討論。討論過程非常熱烈,並達成了多項初步共識。位於國立高雄大學旁緊鄰台17線的蚵仔寮社區,因蚵仔寮觀光漁港而廣為人知。早期該社區居民是依靠捕撈烏魚維生,漸漸形成了聚落鄉里。由於環境變遷嚴重影響生態系統,導致烏魚產業漸漸式微,對於居民的生活型態及傳統文化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國立高雄大學庇鄰蚵仔寮社區,師生與社區互動密切,高雄大學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特別邀請在地賢達人士齊聚一堂,希望透過區公所與地方熱心人士,能協助整合蚵仔寮社區的文化資訊並設法加以留存。這次會議的共識是將藉由翁烔慶老師的「田野調查」與「籤詩文學與寺廟文化」等課程作為切入點,帶領學生進入社區進行訪談調查,透過翁老師的歷史專業協助並結合當地文獻資料、耆老口傳與族譜記載等,以及蚵仔寮文化協會等各界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後續由陳靜儀老師所帶領的「服務學習」課程學生運用數位科技予以整理保存,並發展出遊戲式的鄉土教育教材推廣至十二年國教端,希冀能落實文化傳承的初衷。這次高雄大學與地方的合作不同於以往,更著重於文化方面的活動,例如以生態教育為主題——「援中濕地護陸蟹過馬路」,也有發展成教案的計畫——「烏魚藏寮文化資料數位化」等,由高雄大學協助整合舊照片、拍攝360度全景照片結合生態特色介紹資料,運用AVR技術製作導覽專案……,如此將可邁出在地文化傳承的一大步!高雄大學與蚵仔寮社區的合作,是高雄大學善盡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相信這次合作只是一個開端,未來透過彼此的良性互動與信任關係的建立,將會迸出更多創意的火花,為深耕在地文化、提升居民社區認同盡一份棉薄之力。

Type:

其他

Office:

改良針頭收集器、「入厝」懶人包 藝創系畢業成果展 多元創作結合SDGs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藝創系110級林庭溱;公共事務組編修】2021-04-17 新銳藝術家作品先睹為快,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藝創系)110級畢業成果展《曬》高雄場今(17)日開幕,包括守護醫護人員安全的改良式針頭收集器、將「入厝」習俗圖像化的懶人包手冊等10數件作品,體現對人文關懷與環境永續重視,展出至5月5日,地點在新光三越左營店11樓文化會館。詳情可搜尋臉書粉絲專頁「nukdcda」,或IG「nukccd110」。高雄大學藝創系定期舉辦畢業成果展,本屆主題《曬》,寓意學生企盼展現4年學習成果,如炙陽般展現眾人眼前,同時爭取外界曝光機會。展出作品共有木竹媒材、塑性媒材、金屬媒材、視覺傳達、數位設計、文化產品設計、泥塑結合數位設計等7大類,並鏈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表達對環境人事物的關心。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特別出席開幕典禮,表達支持與重視。陳月端勉勵學生,學習與創作過程,艱苦難熬在所難免,但也因此在高大的青春歲月更加刻骨銘心,尤其許多作品闡述海洋生態環保、責任消費生產、健康與福祉等SDGs議題,體現高大學生積極鏈結社會,關心環境不落人後。文化產品設計組王旭璋作品「Safety Remover」觀察既有針頭收集器不利醫護人員使用現象,激發改良靈感,包括方便拆卸斜角、圓滑舒適的外型,不只卸除更加輕鬆,更能減少針扎風險、降低心理壓力。視傳組吳芯瑜、陳怡璇共同創作「入厝」,貼心整理該習俗儀式流程圖文手冊,同時佐以儀式必備用品懶人包,兼顧長輩族群堅持傳統、年輕族群視覺化思考的需求。數位設計組羅雅臻、鄭縈璟共同創作「塑拾」為結合AR(擴增實境)與海洋教育的桌遊,除了點出海洋汙染種類、原因,還有如模擬淨灘過程關卡,藉此倡議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木竹媒材組林欣如作品「追根塑原」,將排灣族傳統連杯(酒杯)以木雕作為創作主體,並結合塑料,凸顯塑膠汙染不僅危害環境與健康,更衝擊到原住民文化。金屬媒材組沈姿儀作品「原來是你」,藉由具面具感的藝術創作,結合原住民及現代文化元素,從中產生新的連結,表達認同與矛盾之中開創新局的想法。塑性與數位媒材組洪肇妍、林哲瑋共同創作作品「覓」,結合了靜態陶塑的造型美感,並結合AR擴充實境的互動體驗,虛實交融,呈現出人「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的互動。

Type:

其他

Office:

高大師生 海陸兩棲偵搜大隊 軍民同心蚵仔寮淨灘 行動響應海洋環保

糾團號召減塑淨灘護海洋 打動人心 生科系王冠升「2020電梯簡報競賽」奪冠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教學發展中心_沈佳君;公共事務組編修】2020-11-27 「保護海洋不難,就從減塑、淨灘活動做起,這是我的聯絡方式,歡迎加入、共襄盛舉!」3分鐘完成闡述問題(海洋垃圾氾濫)、提出解決方案,更展現「糾團」號召力,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學生王冠升精彩表現,抱走高大電梯簡報競賽冠軍及獎金5,000元。電梯簡報競賽今年邁入第4屆,由校內「創新學院」主辦,本次20人滿額參賽,依規定須在3分鐘演講完畢,表現溝通、簡報設計、個人魅力等技巧,體現發揮「敘事力課程」所學。此外簡報內容須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提出促進校園或社會永續發展的創意提案,此次議題多元創新,包含綠能、海洋環境、廚餘垃圾、性別平權、居住平權等。高雄大學學術副校長兼創新學院院長耿紹勛到場鼓勵參賽學生,除了充實自身系所本職學能的硬實力,也可多修習創學學院開設的簡報、數位行銷等將近40門課程培養軟實力,硬、軟實力兼備更具職場競爭力、享受好「薪」情。以「海洋垃圾」提案勇奪冠軍的生科系王冠升,除了簡報架構邏輯清楚,介紹海廢成因、種類、嚴重性,提出減塑、減量、淨灘方案,倡議「帶走你的垃圾,可以的話,也帶走不是你的垃圾」,留下聯絡方式展現號召意願、行動決心,更大大增加說服力,獲得評審青睞。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學生李潔亞的「向惡房東 SAY NO」提案,台風穩健詼諧有趣,一舉奪下亞軍(及獎金4,000元)、人氣獎(及獎金1,000元)雙項殊榮,提案討論大學生校外租屋切中痛點,解決方案則是善用校方租賃平台,事前多分用心,事後少分憂心。資訊管理學系學生周珉瑄蟬聯(2019、2020)季軍,提案「無聲的吶喊」倡議民眾發揮公德心、落實垃圾分類觀念,並引用「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是地球上唯一一種不斷增長,永不枯竭的資源」強化論述。競賽評審經營管理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黃佩琪、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楊子賢、澄意文創志業有限公司講師魏美棻都肯定學生表現,也提醒簡報設計字體、顏色相互搭配,每頁文字精簡善用比喻,更要善用肢體語言展現笑容,最重要的是命題清楚,倡議要讓聽眾買單(說服人心)。-

Type:

其他

Office:

藝創系師生帶領國小學童 玩轉印創作 藝術、環境教育一舉兩得

sdgs icon sdgs icon
【部分照片提供: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2020-11-25 「小朋友,請畫出你認為最美麗的海底世界!」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副教授王政弘團隊,日前邀請鄰近援中國小學童發揮觀察與想像,手繪心中的海洋生態,再「熱轉印」到帆布提袋,每件都是獨一無二作品。學生不僅成就感十足,也透過藝術結合環境教育,體認生態保育重要性,一舉兩得。高雄大學藝創系舉辦這場「藝起玩轉印」、攜手國教端推廣環境教育的教學活動,主要由系主任翁群儀、副教授王政弘、助理教授賴廷鴻,帶領學生張茴釉、童秀祥、陳佑翔、卓玲、陳律含規劃執行。王政弘表示,原先是「設計媒材」、「電腦繪圖」等課程,學生提議結合環境議題進一步發展成教案,因此師生爭取教育部經費支持,帶領國小學童認識媒材多樣性,體會藝術也可以這麼活潑有趣,從中觀察學童反饋也能教學相長、得到更多的創作靈感。張茴釉笑說自己離國小(階段)很遠了,跟學童互動驚艷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儘管事前備課、過程教學耗時耗力,但收穫滿滿都值得。此次邀請援中國小上百名學童體驗「熱轉印」技術,設計海洋環境主題,引導他們觀察乾淨美麗的海洋會有哪些生物樣態,或是應避免產生哪些人為汙染?除了藍鯨、虎鯨、海龜、各種熱帶魚,甚至美人魚都出現了,充分體現學童的豐富創造力。前幾週這群師生才剛利用假日,花了2個多小時的車程載運轉印設備與教材教具前往屏東縣牡丹國小,以山林主題與該校學童交流,也獲得熱烈迴響。-

Type:

其他

Office:

東語系教授何資宜 師生推廣SDGs 「一期一繪」宣導「性別平等」與「海洋保育」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東語系楊明憲、小房子書舖;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19-07-03 國立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助理教授何資宜推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日前帶領學生舉辦「文學跨界讀寫」課程成果展「一期一繪」,透過繪本搭配視覺道具形式,邀請家長子女共同閱讀,從中宣導「性別平等」與「海洋保育」議題,建立尊重多元文化與環境保護觀念。該「一期一繪」成果展由高雄大學東語系攜手「蒲公英故事推廣協會」,於高雄市三多商圈「小房子書舖」舉辦,已於日前圓滿落幕。策展人、東語系助理教授何資宜表示,「文學跨界讀寫」是深碗且為新創課程,跨領域與業師、瓦克創想創辦人陳逸平共同授課,引導學生老靈魂(文學創作)與數位腦(軟體實作)學習,對師生彼此而言都是嘗試創新、挑戰跨界異業合作。不同以往傳統文學課教法,諸如學生得先啃大部頭作品,接著小組討論、寫心得做簡報。何、陳則是要求學生先行團體腦力激盪,又寫又說還要畫,再學習繪圖軟體跟排版,最後規劃公開展出。修課學生普遍抱以正面回饋,諸如「顛覆對繪本的印象」、「和組員互動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學到很多溝通技巧與邏輯思維」、「學會怎麼組織一個東西」、「軟體真的很苦手,做出來很有成就感」、「針對自己有興趣的話題進行深度思考」、「可以學到很多其他(本系)課堂學不到的東西,也可以挖掘自己對別的領域的興趣」。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東亞語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