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3 氣候行動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卓越講座 高市環保局副局長黃世宏剖析2050淨零趨勢、政府政策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當「2050淨零碳排」已成全球共識,台灣如何自處與因應?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11日邀請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副局長黃世宏,為師生剖析「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會員國大會」趨勢,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今(2023)年10月即將上路試行的影響,以及從國家到高雄市政府的淨零政策規劃。黃世宏指出,目前為止已有超過133個國家、242個城市宣示淨零,台灣也積極因應,立法院今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重點包括「2050淨零排放中長期目標」、「碳、稅費機制」、「設立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納入公正轉型,保障原民權益」。黃世宏強調,高市2021年排放量已較基準年(2005)減少13%,超越國家同期減量2%及2025年10%之目標,市府更已設定2030年減量30%及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擬定「高雄市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草案)」,搭配「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轉型四大目標及十八項策略。具體內容包括太陽光電6年(2021-2026)1.25GW、汽電共生廠2025脫煤340萬噸、2030公務機車、公車全面電動化等,另外也推動產業淨零大聯盟、低碳社區、淨零教育、大眾運輸路網建構、資源循環零廢棄等政策,穩健邁向2050淨零。黃表示,透過法規與政策,制定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善盡共同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並確保國家永續發展。黃世宏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歷任高雄市環境保護局技佐、股長、技正、科長、簡任技正、中區資源回收廠廠長,公職經歷完備,現為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副局長。行政副校長吳宗芳特別到場致意並頒贈感謝狀,感謝為師生帶來最新國際環境、政策趨勢。#SDG13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市經貿發展協會參訪高大 見證低碳校園的行動與實踐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建築學系/教授陳啓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三月二日下午,由高雄市經貿發展協會蔣權瀚總幹事及各界企業先進們,共計14人組成的團體參訪高雄大學,首先由人文院賴怡秀院長及建築學系陳怡兆主任致詞歡迎,說明高雄大學人文院與建築學系致力於人文科技並重的教學與研究,除了累積豐沛的教學研究成果外,更有能力以實際成果展現對於當代全球議題的關注與回應。隨即由建築學系陳啓仁教授進行了四十分鐘的演講簡報,由2050淨零轉型得國家政策、產業轉型結合企業ESG發展面向,到國際間低碳木構造建築的發展趨勢與願景,得到了與會貴賓們的熱烈回饋與交流。參訪貴賓隨即轉往校園西面的木構造示範場域,由陳啓仁老師導覽,進行實體成果之觀摩及參訪。陳啓仁老師說明,雖然目前建築領域有應用光電技術、節能設計等手法來達到減碳的目標,但是對於隱藏能源(Embodied Energy),亦即考量將建築材料生產與營造過程等階段所產生之耗能以及碳排的揭露(Carbon Disclosure),納入建築計畫的全生命週期(Total Life Cycle)評估方面,仍尚待努力。此次發表之零碳建築單元,累積多年來的科技研究專案(包括國科會、林務局等單位),研發出以無膠無金屬之工程木材(Engineered Wood)組構而成之零碳建築構造單元(Carbon Free Building Unit),完備了從材料的基本試驗、結構力學實驗以及營造工法的優化等階段的技術資料,並以一座實際尺寸(full scale)的兩層樓的小型建築單元,陳啓仁老師解釋,這座實驗性的建築單元在材料與建造階段的碳排為一般木構造的1/3以下,為一般鋼筋混凝土構造的1/5到1/10,更遠低於鋼構造。這座示範構造矗立在高雄大學校園中,也見證了作為一個全國指標性的綠色大學應有的視野與期許,透過教學研究與實務實踐,落實了回應氣候行動(Climate Act),與低碳科研的責任。來訪的許多貴賓表示,明確體驗到木構造實際可以解決的問題,對於示範的建築單元也多有肯定,日後希望能持續開啟與高大及相關研究團隊的合作機會。陳啓仁老師強調,在氣候變遷與全球淨零戰略的目標下,衍生出的碳稅問題及碳交易市場已經迫在眉睫,身為綠色大學的高大,已具備良好的基底,更可積極結合校內各院系的研究能量,從碳經濟、碳捕捉、碳匯技術等面向,統合發展出一座可能蓄積碳權的綠色校園。#SDG13 @研究

Type:

其他

Office:

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指導彭郁庭等5學生 挑戰「LINE FRESH」 晉級全國前10強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高大學生參與競賽 成績亮眼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林杏子指導彭郁庭等5名學生團隊,日前(14日)參與「LINE FRESH」校園競賽,提出「碳排」主軸,設計搭乘捷運換算碳排量遊戲,鼓勵使用者清楚掌握每日碳足跡、培養碳權意識。團隊與全國300組好手角逐,最終晉級前10強,展現永續與商業的實戰力。該「LINE FRESH」競賽由科技業者LINE主辦,主題是「永續發展」,參賽團隊提倡「責任消費」觀念(提案),並結合業者多元數位服務與開放平台技術、創造永續消費的支持性環境,勝出隊伍並可獲得專案落地的機會。高大團隊成員包括資訊管理學系大三彭郁庭、資訊工程學系大二鄭芃予、金融管理學系大四蔡仁碩、大三詹雅惠、大三方皓霆等5名學生組成,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林杏子指導。由於高大校園廣闊、綠意盎然,常被戲稱「高大牧場」,或被詢問「賣鮮乳嗎?」激起學生隊名「高大鮮乳」靈感。團隊提出碳排主軸,設計邊搭捷運邊算碳排量功能遊戲,除了可以清楚掌握自身的每日碳足跡,也進一步整合LINE服務,鎖定Z世代年輕族群、增加使用黏著度,同時培養碳權意識。「高大鮮乳」從全國300多組隊伍中晉級決賽,14日出席LINE台北總部解說提案雛形,展現永續結合商業的實戰力。指導老師林杏子表示,校方創設「IF-School高大創新學院」鼓勵學生跨系跨域共創,其中「永續與創新」更是發展主軸,切合SDGs、ESG等現今國際社會重視的議題。彭郁庭等學生2022年7月成軍,期間通過初賽、複賽,晉級層層關卡,也積極參與企業多場工作坊培訓,比賽儘管結束但也開啟學生另段學習旅程,尤其實際操作、驗證永續與商業的融合,獲益匪淺、儲備前瞻性實力。#SDG12【文字、照片提供: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學生彭郁庭;公共事務組編修】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 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紀國鐘談科學文明、倡議永續發展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今(3)日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紀國鐘,以「科學文明、永續發展與太陽能源產業」為主題,倡議人類應努力永續發展、循環經濟,利用再生能源新科技促成生物圈生活文明之新思維。行政副校長吳宗芳到場致意與頒贈感謝狀,感謝提供師生宏觀視野。紀國鐘首先指出,人類文明發展自1萬年前開始建立農業耕種,並逐步發展出群聚分工的文明生活;直到18世紀工業革命發生前,科學家將這段時期視為人類在地球上的生物圈生活的時代。而歐洲由中古黑暗時代到文藝再興時期的歷史沿革,證明人類的希望並非神權或君權,亦非各種專業的權威,而是在於人性的解放及創新。自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至今,人類社會已發生極大的變革;短短不到三百年的時間,科學的進步呈現跳躍性成長,但也同時造成了環境污染、氣候變遷、社會衝擊、階級對立。科技快速發展的速度,遠超越文化演進的腳步的結果,便是人類具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但心靈卻不知何去何從。紀接著指出,現今人類最需要去確認的科學文明,即是讓科學的精神融入社會文化中,讓人類生活平衡並與時俱進;並以生物圈二號的實驗為例,科學家透過這個實驗了解到,以現有已知知識,尚無法創造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紀也強調,地球是宇宙中孤立的太空船,追求永續發展是唯一的法則,亦即追求人性解放、尊重大自然制約的生活方式,並以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為努力的方向。紀國鐘為美國耶魯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所博士、物理所碩士,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十四年,吸收豐富海外經驗後返台服務。曾於中央大學及交通大學任教,研考會、國科會等多個政府機關任職,亦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講座教授、台灣北社社長。#SDG9 #SDG11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承辦第九屆海峽兩岸科技管理學術年會 聚焦永續、環保與智能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副教授李亭林】【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第九屆海峽兩岸科技管理學術年會10月21、22日於國立高雄大學舉行,中國大陸採取視訊,台灣則採實體發表方式進行,總投稿合計60篇(大陸31篇、台灣29篇)。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致詞時表示,海峽兩岸科技管理學術年會,近年來逐漸成為兩岸在科技管理研究上重要的學術交流平台,不論在科技管理、學術發展、以及培養青年人才等各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海峽兩岸科技管理學術年會是由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政治大學等校,所聯合發起的科技管理學術年會。陳月端表示,今年,高雄大學很榮幸,承辦了第九屆年會,也很榮幸與大會先進共同分享這一年來,高雄大學的喜悅與成果,在《Cheers》雜誌「2022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中,高大勇奪「公立一般中型大學」榜首,更在「2022年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名列全台第6。這是我們高雄大學將「SDGs(永續發展目標)」融入校務發展,積極鏈結產業、鏈結社會,加強學生跨域學習,所獲致的成果。目前,高雄從重工業城,逐步轉型為以半導體以及5G、AIoT為重心的科技城,而高雄大學正座落在「南部半導體S廊帶」樞紐。陳月端強調,高雄大學已攜手日月光集團等高科技公司,積極培育先進科技人才。另外,高雄大學也積極體現大學社會責任,在高雄「亞洲新灣區」為新創產業提供優化服務,並以實際案例協助企業數位轉型。第九屆年會承辦方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副教授李亭林指出,本次年會主題,聚焦在永續、環保與智能,正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大會(UNFCCC COP26),呼籲各方應採取更積極氣候行動,以達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 2050)目標。高雄大學不僅積極響應,先後與中華郵政、全國農業金庫締盟,合作推動淨零轉型「SDGs + ESG等具體行動方案」;更於今年5月高大永續週開幕典禮,由校長陳月端率領全體師生、與會貴賓,共同響應「2050淨零排放」,更宣示「綠色大學」6大努力方向。大會在與會專家學者熱烈發表論文以及討論激盪下,對於兩岸在科技管理與技術發展方面,提供許多學術及實務上的貢獻。這次總投稿篇數合計60篇(大陸31篇、台灣29篇),口頭報告的篇數57篇(大陸29篇,投稿作者人數61人、台灣28篇,總投稿作者人數55人),總註冊作者人數116人。這次研討會除了學術發表之外,也安排參訪亞灣新創園區、遊覽高雄港的風光、欣賞到2022年在高雄的「台灣設計 設計台灣」、以及「海洋微光」的晚宴、表演及炫麗的煙火秀等等,也都讓與會者留下美好的印象。#SDGs7#SDGs13

Type:

其他

Office:

因應極端氣候挑戰、宣導韌性防災 高市府水利局、高大災防中心合辦社區成果交流會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經理劉玟里;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111年度高雄市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今(19)日於國立高雄大學登場,會中表揚績優社區、合作企業暨機構,以及防災士授證儀式,藉此鼓勵、宣導民眾建立防災意識及韌性,進一步凝聚鄰里向心力、提升「抗災、避災、減災」作為,因應極端氣候挑戰。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國立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臺灣韌性城市發展協會共同舉辦該場成果交流會,高市府水利局局長蔡長展、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災防中心主任吳明淏出席與會。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局長蔡長展表示,「社區」是災害防救體系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一環,10年間經歷大大小小的風災,一直到近幾年的極端降雨,社區的堅持是公部門最大的鼓勵,學習如何與災害共處是未來防災體系主要的趨勢。藉由本次成果交流會與社區相聚,感謝社區多年來的付出,不畏風雨共同守護家園。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親自出席交流會表達重視,強調「鏈結社會、鏈結產業」發揮大學社會責任(USR)、與社區民眾共榮共好一直是校務治理核心,高大災防中心主任吳明淏團隊就是最佳體現,面對日益嚴峻的極端氣候挑戰,運用科學專業預測(警)各項災害潛勢,提供高市府決策判斷依據,減災、避災降低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是最倚重的學術幕僚。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局長謝明昌稱讚高市府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有目共睹,得獎(社區)數從2019年7個、2020年9個,到2021年11個,年年持續進步,且市府也獲得水利署評選為績優縣市,展現經營之用心盡力。高雄大學災防中心主任吳明淏表示,自莫拉克風災(2009年)後,高雄市政府相當重視各項災害防救課題,中心團隊本著「同市一命」理念,「在地服務」與「深耕基層」精神,積極協助市府各局處規劃、執行相關災防計畫、守護民眾生命財產。經濟部水利署自2010年起,將全台高淹水潛勢地區劃設為水患自主防災社區,鼓勵社區民眾自主參與相關訓練活動、培養危機意識、災害預防觀念,建立「自救」和「互救」能力。高雄大學災防中心自2014協助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執行推動迄今,累積已輔導40餘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中,高市府水利局安排表揚110年度獲經濟部水利署評定之優秀社區,以及111年度防災士授證,社區合作企業與機構也共同參與互動,災防中心則提供評鑑輔導服務,體現學術、在地與公部門三方合作推動防災工作精神。#SDGs11 #SDGs13#SDGs15

Type:

其他

Office:

國際處SDGs探索營隊 高大、新莊高中師生清除濕地、沙灘垃圾 保護陸蟹棲地 響應生態永續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部分照片提供:國際事務處國際交流組長、SDGs大使指導老師蔡奎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塑膠袋、寶特瓶、鐵鋁罐,甚至還有臉盆、馬桶?」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立新莊高中兩校師生23日前往援中港濕地公園、出海口沙灘整理環境,清出大批日常垃圾乃至海廢,除了深刻體認海洋、陸蟹棲地遭受人為破壞之嚴重性,更以實際作為響應「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高雄大學、新莊高中22至25日合辦「SDGs GO X 永續探索營」,高大國際事務處主辦及設計課程,邀請新莊高中學生到校交流相關議題,該整理環境活動即為學習單元之一。兩校師生23日上午清潔地點主要為援中港濕地堤防道,以及典寶溪出海口沙灘,該區域屬半鹹水河口紅樹林生態系,也是陸蟹(凶狠圓軸蟹)重要棲地,每年6至8月吸引上千隻母蟹降海釋幼,但常遭人為垃圾破壞。在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引導下,沿途清出大量塑膠袋、寶特瓶、鐵鋁罐、酒瓶、廢棄漁網、竹竿、保麗龍,甚至還有臉盆、馬桶,師生乍舌之餘更深刻感受生態保育、污染防治重要性。高雄大學國際長吳行浩為永續探索營開幕致詞指出,高大積極鏈結產業、社會,發揮大學價值,尤其SDGs已是國際共識,校方突破疫情限制,例如創建「AVA亞洲虛擬學院」結盟國內外高教夥伴、探究永續經營等議題。高雄大學也攜手國內高中端,例如近期2度與新莊高中師生交流互動,案例討論結合實際體驗,內化SDGs成為生活中一部分,提升青年學子關心重視環境社會。與會的新莊高中校長陳良傑表示,SDGs乃全人類福祉共同努力目標,感謝高大二度合作舉辦營隊,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內涵,從中反思反饋貢獻己力、落實到日常生活。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交流組長、SDGs大使指導老師蔡奎如提到,青年學子對永續議題儘管不陌生但卻「無感」,因此營隊活動導入生活息息相關的具體案例,藉此激發學生涉入感進而願意採取具體行動,例如從食衣住行育樂層面、有意識的減碳,小到觀賞Netflix、大到搭飛機都會產生碳排。活動安排學員利用生活碳足跡計算器、精算自己個人的碳排放量,其中一位學員分享提到她的日常生活平凡無奇、似乎什麼都沒做,就產生88.96公斤碳排,需要種植99棵樹才能吸收、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令她感到驚訝。這正是引發學員對環境影響有感的最佳例子:能有意識的計較自己的碳排、培養「碳直覺」,就是在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活動過程中也介紹國內外的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為主要任務、同時能夠獲利的營利組織,例如「搖滾爺奶」透過培訓長者到學校說故事、活化銀髮人力、讓長者老有所用,並且幫助長者增加社會互動、促進心理健康。活動中也介紹「循環經濟」、資源再利用的概念,例如UBike以租代買、本土企業以廢棄蚵殼、海廢寶特瓶再生製成拖鞋等,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引導學員了解生活環境周遭的問題、並介紹國內外的行動方案。本次活動由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招募對SDGs相關議題有興趣的12位學生,組織成為營隊種子教師及工作人員:電機工程學系郭駿霆、資訊管理學系林家德、趙翊妘、亞太工商管理學系曾妮、邱芊慈、應用化學系林欣蓉、藝術創意設計學系林沛瑀、財經法律學系蘇若雅、建築學系楊舒涵、金融管理學系江宇辰、土木工程與環境工程學系張皓誌、西洋語文學系江宜澂共同籌備營隊活動。新莊高中教務處劉米淇積極促成此營隊活動,藉由永續探索營隊提供高中生多元思考面向與國際觀的訓練。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永續週登場 校長陳月端帶領 宣示「2050淨零排放」6大努力方向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環境安全衛生中心陳又菁;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身為世界公民一份子,人人都有責任減緩全球氣候變遷速度、避免破壞自然環境行為!」國立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今(23)日主持永續週開幕典禮,帶領師生、主管、貴賓共同響應政府推動「2050淨零排放(net zero 2050)」政策,宣示「綠色大學」等6大努力方向。陳月端表示,高雄大學依循國家政策,積極鏈結產業、社會,配合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因應「2050淨零排放」,校方同步盤點規劃「綠色大學」、「校園碳中和」、「低碳運輸」、「綠建築」、「零浪費低碳飲食」、「公民參與」等6大方向,特別選在永續週宣示就是展現推動決心。陳月端鼓勵師長發揮專長、跨域合作對接上開努力方向,體現大學價值與社會責任,而她也身先士卒,先後力邀中華郵政董事長吳宏謀、全國農業金庫董事長吳明敏與高大締盟,合作推動淨零轉型等「SDGs + ESG具體行動方案」。此外也於日前攜手「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舉辦「氣候行動永續特展」,展現相關合作成果。高雄大學創校之初即致力發展永續環境,近年更率全台大學之先,將「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作為校務治理核心(SDGs-Inside),融入至各項教學研究與行政範疇。又如日前「2022 年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2022 THE Impact Rankings)」,高雄大學在「SDG 11(永續城市)」、「SDG 12(責任消費與生產)」、「SDG 16(和平與正義制度)」項目表現亮眼,全台上榜大學中並列前5名,且皆為高屏地區大學榜首。高雄大學每年定期舉辦永續週即是實踐SDGs,不同題材呈現校方環境保護成果,向大自然致敬。今年永續週主題「藝植有你」,結合「SDG 3(健康與福祉)」、「SDG 11(永續城市)」、「SDG 15(陸地生態)」等目標,傳達Covid-19疫情紛擾下,自然生態環境展現的多元與韌性。主要作品有設計師宋眉蓉植物移印染創作,以及精選30幅由校內生態志工所拍攝之植物微距影像作品,體現藝術文化促進身心健康,綠色校園乃至陸地生態系統保護及多樣性。創作媒材則以阿勃勒、水芙蓉、銅錢草、光蠟樹、檸檬桉等高大校園植物為主,透過設計師巧手、志工之眼,帶領師生領略生命之美,自即日起至27日於學生活動中心1樓展示廳展出;亦開放歡迎社區民眾共襄盛舉,配合防疫採事前預約,報名網址:https://adm.nuk.edu.tw/SignOut/login.asp?Serial=1110077 。本次永續週展覽同時也是學生活動中心落成啟用的第1個活動,校長陳月端特別邀請財團法人洪四川文教公益基金會代表出席與會,共同揭牌剪綵,表揚與感謝協助校方推動藝文發展,捐助成立藝文中心。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宣導環境教育 師生賞析紀錄片見證地球百年的變遷與展望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我們要學習和大自然合作,而不是對抗大自然。」國立高雄大學、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攜手宣導環境教育,今(29)日邀請環教師林凡傑為高大師生導讀紀錄片《活在我們的星球(A Life of Our Planet)》,闡揚英國傳奇人物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終身關注自然環境保護的偉大精神。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宗芳特別到場致意,感謝環教師林凡傑導讀講解,代表校方頒贈感謝狀。吳宗芳表示,校方目前規劃一系列環境課程諸如節能減碳、碳經濟等,使學生畢業前具備相關素養。《活在我們的星球》影片賞析為高雄大學「卓越講座」、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野望影展」合辦活動,安排高大教職員生、環保志工從中瞭解近百年來地球環境劇變。《活》片由英國大衛‧艾登堡爵士(David Attenborough)主持,以倒敘手法、回憶其職涯起點開始,正好搭上航空旅行熱潮,得以突破疆界,探索地球。艾登堡提及,他拍攝自然紀錄片超過60年,一輩子都在見證地球的變化。而目睹了地球從美麗的大地到今日的衰落,如果選擇忽視,一定會內疚不已。為了解決眼前的困境,艾登堡指出,應正視地球目前面臨的問題,包括資源大量被消耗、生物多樣性急遽下降,在此惡性循環下,最終將導致第六次大滅絕的來臨。反之,艾登堡提出,若是現在採取行動,做出改變,則還有時間與機會來恢復這個美好世界。大衛‧艾登堡生於1926年,為全球知名自然科學家,貢獻一生拍攝自然、歷史紀錄片,獲獎無數。1985年榮獲英國女王授與爵士功勳,2020年被選為「英國百大人物」之一。導讀員、環教師林凡傑畢業於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現任職於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高雄都會公園。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合辦「氣候行動永續特展」 培養永續意識世界公民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教學發展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盧思丞;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推動環境永續發展,國立高雄大學展現積極作為,日前攜手「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舉辦「氣候行動永續特展」,發表貝蒙計畫、永續城市論壇、校園環境教育、韌性城市、氣候永續課程等成果,自即日起至25日止,地點在校內圖書資訊大樓1樓自主學習空間。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ICDI執行長趙恭岳共同主持開幕典禮。陳月端表示,「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揭櫫17項涵蓋環境、經濟與社會等面向,高大率全台大學之先,2017年起正式將SDGs作為校務治理核心,並以此爭取、執行高教深耕計畫,對內融入教學研究、課程講座、國際體驗學習,對外社會鏈結、產業鏈結等,培養學生成為具永續意識的世界公民。陳月端進一步指出,政府自2016年開始推動能源轉型,以因應「2050淨零轉型」挑戰,高雄大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也將擬定相對應策略、計畫,課程、工作坊等,培育相關素養、專長人才貢獻社會。ICDI執行長趙恭岳表示,去(2021)年底於駁二特區舉辦「2021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親自出席令他印象深刻與感動,接觸互動過程體認雙方推動永續議題的路徑、歷程十分相像,包括關心氣候變遷、人類發展權,乃至面臨氣候變遷的調適與轉型,相信未來雙方有很多合作空間,從SDGs邁向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

Type:

其他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