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7 多元夥伴關係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大、中興合辦研討會 邁向2050淨零排放,美日韓澳台學者專家齊聚求解方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國際事務處許媛茹】2021-10-13 國立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與國立中興大學於10月13日共同舉辦了「2021後疫情時代淨零碳排社會之挑戰與機會」國際線上研討會。研討會由國立高雄大學陳月端校長、國立中興大學薛富盛校長以及日本笹川平和財團海洋政策研究所阪口秀所長的致詞揭開研討會的序幕。主辦單位邀請來自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洲、韓國及國內專精研究氣候變遷科學、公共政策、國際經貿法、環境經濟與國際援助等領域頂尖專家學者擔任主持人與講者,並就氣候變遷趨勢、生態保育及淨零排放法律與政策等多項議題發表研究成果及交流與談,全程以英文進行。本研討會邀請講者:美國猶他大學大氣科學專家Simon Wang教授由氣候科學角度分享關於極端氣候的趨勢和原因;韓國高麗大學Heungsuk Choi教授針對韓國政府因對COVID-19疫情與綠色成長的領導力與決策模式進行精彩報告;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院長Pasha L Hsieh教授分享了如何在區域經貿整合與貿易協定談判下,因應氣候的變遷與環境保護挑戰;來自日本海洋政策研究所的講者Dr. Atsushi Watanabe主任研究員、Hajime Tanaka研究員與 Sakiko Hataya研究員分享日本的藍色碳匯發展與相關案例成效,包含函館以海藻養殖固碳,以及北極區域環境治理機制與黑碳問題的法制度分析。澳洲西雪梨大學法學院資深講師Dr. Beatriz Garcia分享了森林保育與固碳的議題,並以巴西亞馬遜雨林推動REDD+(開發中國家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畫)的制度設計與成效。國際開發合作基金陳俐君組長,則對於國合會在緬甸鄉村推動微集中式供電站計畫案例經驗進行分享。本研討會透過線上平台的即時直播,吸引了兩百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業界代表以及高雄大學在東南亞、印度姊妹校師生與會,討論與提問相當熱烈,並對本研討會透過跨領域、各國作法比較等深入分析表達高度肯定的回饋。研討會主辦人高雄大學國際長吳行浩教授表示,高雄大學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與聯合國永續目標(SDGs)議題,並融入本校研究、教學及校務治理。本研討會為高雄大學近數年來第四次辦理有關國際氣候變遷法政策論壇,本次研討會特別感謝中興大學柳婉郁特聘教授、日本海洋政策研究所黃俊揚研究員的鼎力支持,促成中興大學永續農業創新研究中心、日本海洋政策研究所共同合辦。往後希望透過跨國、跨域、跨校的持續深化合作,尋求未來亞洲各國推動淨零政策的解方。

Type:

其他

Office:

永續週 校看黃鸝環境教育系列活動登場 推出生態保育特展、線上講座、志工培力坊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環境衛生安全中心校聘專員陳又菁;公共事務組編修】2021-10-12 國立高雄大學一年一度「永續週環境教育系列活動」今(12)日登場,邀請「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共同舉辦校內「黃鸝(黑枕黃鸝Oriolus chinensis)」鳥類生態及保育特展,包括多幅珍貴照片及影音資料,展期至本週五(15日),地點在圖資館2樓大廳,配合防疫,接受15人團體預約導覽,洽詢電話:(07)591-9073陳又菁小姐。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行政副校長吳宗芳出席開幕典禮表達重視,陳月端表示,高大重視社會鏈結、生態環境,今日活動為3月與高雄鳥會結盟的延續,共同執行黃鸝保育環境教育計畫,特別選在10月恢復實體上課第1週發表相關監測成果,藉此鼓勵教職員生參與、認識,同時歡迎社區民眾共襄盛舉,共同提升保育量能。吳宗芳則說,幼時耳熟能詳的兒歌《蝸牛與黃鸝鳥》場景能在高大校園重現,不只親切,更是天道酬勤,對校方努力推動生態復育最好的肯定,他也感謝在地鄰里、高雄鳥會支持,方有今日成果。高雄大學自2004年簽署「塔樂禮宣言」,環境安全衛生中心年年舉辦永續週活動,體現倡議環境永續精神,今年主題「校看黃鸝」活動內容依舊豐富,3處實體展分別有「黃鸝生活區」、「黃鸝保育區」以及「校園野鳥區」,其中某區藏有「彩蛋」巧思,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畢業校友洪育琳、譚惠予以空中視角,繪製黃鸝鳥巢3D地景藝術,邀請參觀者入鏡打卡,寓教於樂。配合執行黃鸝保育計畫,高大校方積極調整樹木修剪時間,協助鳥會監測及幼鳥繫放作業,期間也觀察到連續大雨造成黃鸝巢體散落育雛失敗的大自然現實。其他系列活動尚有:同(12)日14:10,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鳥類保育困境與契機」線上講座;若想更深入認識黃鸝,有志加入守護保育行列,亦可報名週六(16日)校看黃鸝環境教育志工培力坊,相關資訊可見:https://reurl.cc/ye6vmq。高雄大學2000年創校,校園經過區段徵收、全面回填整地的人工環境,儘管生態幾乎從零開始,但致力恢復並成為城市之肺,樹木種植重視生物多樣性,各個路段規劃不同大型喬木,包括雨豆樹、桃花心木、印度紫檀、阿勃勒、樟樹、茄苳等,吸引各種樹棲型鳥類進駐繁衍,包括2012年首度發現台灣珍貴稀有保育鳥類「黃鸝」,印證校方生態復育努力。

Type:

其他

Office:

「新美中戰略關係下之臺灣發展策略」研討會13日登場 剖析最新政經局勢、後疫情管理思維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EMBA中心秘書康靜如;公共事務組編修】2021-08-12 最新「國際政經局勢發展」、「後疫情時代管理思維」精闢剖析都在這裡!國立高雄大學「新美中戰略關係下之臺灣發展策略」研討會13日週五重磅登場,邀請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法務部政務次長蔡碧仲、前駐越南代表黃志鵬等產官學界菁英,一連三天將進行9場次(實體、線上同步)專講及座談,名額有限歡迎有興趣企業主管報名與會,EMBA中心洽詢專線:(07)591-9532。該研討會由高雄大學「高階管理人才培育中心」主辦,為EMBA(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暑期系列課程也是特色傳統。EMBA中心主任翁銘章表示,每場次講者、與談人都是重量級政府官員、該領域專家學者,透過他們分享激發學員新想法,成為商場經營策略。例如去(2020)年「台灣最強歐吉桑」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分析美中貿易戰下,政府與企業佈局因應之道;金馬獎導演魏德聖暢談拍片心得之外也點出IP(智慧財產權)可觀商機。翁銘章強調,遵照中央防疫規定,研討會規劃「實體、線上同步」互動分流形式,實體部分安排2間會議室、每間容納50名學員並隔以安全社交距離;中心境外班及外縣市學員則透過遠距視訊與會以減少移動群聚,均符合相關指引。「這波疫情大家都辛苦了!」翁銘章體恤近期疫情衝擊不少產業店家,也開放與邀請非學員的公司行號業主或主管加入線上收看,提供轉型因應靈感,但頻寬有限維護轉播品質,額滿為止。此次研討會共有6場專題演講及3場座談會,專講講者有前駐越南代表黃志鵬、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智原科技總經理王國雍、法務部次長蔡碧仲、台灣微軟AI研發中心總監賴尚宏,就各自專業領域發表觀察心得與趨勢。3場座談主題則有「後疫情時代高雄產業與都市發展願景」、「後疫情時代台美日更緊密經貿關係之探討」、「廠商數位轉型策略與思維」。

Type:

其他

Office:

疫情宅在家,學習不NG 高雄大學、屏東女中暑期線上交會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高雄大學西洋語文學系教授鄭月婷】2021-07-22 正當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之時刻,國立高雄大學與國立屏東女中攜手合作辦理線上英文科系專長探索營隊,由西洋語文學系鄭月婷教授擔任營隊執行長, 邀請該系特聘教授賴怡秀及系主任傅鈺雯副教授擔任課程講師,與高雄大學西語系校友屏東女中張惠勝老師,共同攜手打造高雄大學與國校端的第一場線上暑期營隊。在國立高雄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經費的協助之下,無償協助弱勢族群學生認識英語科系,了解其課程,以及學生課外打工學習、校友生涯規劃及職涯探索。高大與屏女的暑期線上營隊,讓處於社會經濟弱勢的學生,能夠真正了解外語科系,並進而產生對外語科系研讀的興趣。在7月7號到7月9號為期3天的暑期線上營隊中,西洋語文學系的教授和學生,在營隊執行長鄭月婷教授的帶領之下,傾囊相授,讓參與的高中生在了解英語系的同時,更能夠確定自己的興趣,以及探索未來發展的方向。透過「外文系面面觀」這堂課,學生們了解各種不同性質的外文系,以及如何根據自身的特質和興趣,選擇自己未來可能就讀的學系。而在「語言學導覽」課程介紹中,教授介紹學生探索語言學,讓學生對於語言學有基礎的認識,從而培養相關興趣。高大西語系的特色之一就是文學文化類的課程。 在「文學課程介紹與導覽」當中,鄭月婷教授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融入當代社會議題,讓看似艱澀難懂的莎士比亞戲劇,藉由當代議題的延伸使學生產生共鳴,也讓學生在學習文學經典之餘,也同時深究文學與社會議題之間的關係。營隊的學生也對於西語系傅鈺雯主任所介紹的澳洲原住民文學以及關於英文口語訓練課程的介紹,表達深度的肯定。參與營隊的高中生都很開心能夠有更多練習英語口說的機會,讓他們學習在短時間之內,快速構思好想法,並且明確表達出來。另外,在「英語教學類課程介紹與導覽」中,學生經由賴怡秀特聘教授和其助教的精闢講解,了解英文作文的寫作技巧,很多學生都對於這樣的課程表達受益匪淺。本營隊課程的高潮,也是最能夠代表高雄大學西洋語文學系教學成果的地方,莫非是在校學生與系友的職涯分享。在這一堂課裡,營隊執行長鄭月婷教授邀請西洋語文學系優秀的在校生:陳芷涵、林洺羽及王詩萱,分享其校外打工及業界實習的經驗。除本系優秀學生之外,本系傑出畢業校友:黃靖容、張惠勝及徐翊玲,均分享他們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涯,創造出外文系畢業生的跨域潛能。其中, 徐翊玲學姐分享她如何赴美國攻讀語言學碩士學位、在美國教書、戀愛、到她的斜槓人生,經營房地產事業和民宿的生活經驗,都讓參與這次營隊的高中生,對成為外文系的一份子充滿興趣,也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無論是本系在校學生或是校友,這堂課均能展現高雄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紮實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潛藏實力。這三天的營隊在執行長鄭月婷教授、傅鈺雯系主任、賴怡秀特聘教授和營隊執行秘書,廖彗雯同學的努力之下,讓所有參與的高中生每個人都受益良多,甚至在營隊的最後一天, 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即使營隊結束了,也不肯下線。執行長鄭月婷教授特別感激高雄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經費的協助,讓此次參與營隊的教授與學生們同時體驗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也將外文系的美好傳遞給參與的高中生。在營隊結束之後,多數參與的高中生也表達他們對於外文系的喜愛,以及未來有可能去就讀外文系的意願。為了幫助更多經濟弱勢族群的高中學生認識外文學門以及外語科系,本營隊執行長也希望邀請有進一步意願讓學生認識外文學門的高中能夠與她聯絡,希望看到國教端與大學端的實質攜手,讓更多高中生了解外文系,進而達成外文系薪火相傳的目的。

Type:

其他

Office:

高屏攜手 優勢互補 共同推動配合2030雙語國家政策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國際事務處陳向然;公共事務組編修】2021-06-30 為配合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立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與國立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6月29日以線上視訊方式簽署「策略聯盟合作協議」。建立南部跨校合作平台、分享全英語授課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資源及增加我國學生與外籍學生交流合作機會,未來將共同向東南亞招生,互補不同領域,不僅深耕各自專長各能提高校園國際化。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兩校同為南部、以城市為名的在地代表性大學,高屏攜手、優勢互補,雖然目前國內疫情嚴峻,但兩校已著眼於未來疫情趨緩後的實地互訪及交流合作。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則慨然允諾,邀請該校國際訪問學者,舉辦EMI工作坊,為兩校教師雙語授課增能,並期許未來能共同朝行政及教學等方向合作。「策略聯盟合作」由雙方國際事務處負責,整合兩校英語課程、提供學生多元選課模式,及透過跨校工作坊、教師增能、教學助理培訓等,打造優質英語教學環境;推動學生營隊及社團活動等資訊互通,增加雙方本、外籍學生交流合作,催化出更多跨校或跨國交流機會。「策略聯盟合作協議」由雙方校長代表簽署,國立高雄大學教務長陳啓仁、國際長吳行浩、國際交流組長蔡奎如;以及國立屏東大學教務長施百俊、國際長曾耀霆、國際學生組長簡宏儒共同與會。-

Type:

其他

Office:

亞洲虛擬學院閉幕講座 無任所大使林靜儀開講: 同心協力 疫情可獲得控制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國際事務處組長蔡奎如】2021-05-19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升溫,隨著警戒層級提升,意外打亂了教學的腳步。 各大學已採取遠距線上授課, 非正式的教學活動更是紛紛喊停或延期舉辦,唯有國立高雄大學「亞洲虛擬學院 (Asia Virtual Academy)」5月18日的閉幕講座,因屬線上活動而不受疫情升溫影響,得以如期舉行。閉幕講座特別邀請前立委、無任所大使林靜儀醫師主講,由其豐富的政府決策参與及醫療專業的角度,暢談台灣的防疫經驗與疫情下的挑戰與契機。 林靜儀從各個層面剖析疫情對台灣帶來的衝擊,包括社會家庭、國際關係、女性元首領導風格,她認為台灣抗疫的關鍵在於公開透明的資訊,並以人工智慧科技輔助,以利民眾即時掌握疫情資訊、做好自我防護。林靜儀對台灣人的國民素質有信心,若大家能同心協力抗疫,疫情應可獲得控制。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國內知名演奏家,以小提琴雙重奏揭開閉幕儀式的序幕,以期在此動盪不安的時刻,以優美的樂曲撫慰人心。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在閉幕儀式的致詞中,除了肯定國際處同仁籌辦「亞洲虛擬學院」的用心及努力外,也鼓勵學生要積極參與國內外相關交流活動,以拓展視野、提升競爭力。本活動發起人國際長吳行浩表示,「亞洲虛擬學院」連續六週的線上講座,已累計超過上千人次的線上參與,每一場次的講座均獲得來自東南亞姊妹校學生熱烈的提問與回饋。足見國外學生已相當適應「新常態(The New Normal)」的線上學習交流活動,他勉勵台灣學子在這一波數位學習的浪潮上也要急起直追、不落人後。 「亞洲虛擬學院」由國立高雄大學發起,邀集國立中興大學與越南,菲律賓及印尼姐妹共同合辦,以「全球研究與永續發展 (Global Studies and Sustainability」為題,由合作伙伴學校輪流線上開講,提供知識文化交流的平台。「亞洲虛擬學院」採用實體及線上混成模式,舉辦跨國學術交流活動,在國內外疫情依然嚴峻的時刻,益發突顯出新型態國際學術交流模式的重要性。未來Asia Virtual Academy將持續邀請國內外具有共同理念的伙伴學校加入,共同規劃符合亞洲特色的線上課程與學術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打破疫情國際交流限制 「亞洲虛擬學院」開幕 串聯姊妹校 建構知識文化交流平台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國際事務處_國際長吳行浩】2021-04-13 後疫情時代,雖然實體的國際交流依然停擺,卻意外開啟許多對於國際化新的想像,包括遠端視訊會議、線上教育展或虛擬交換學程等。為了在疫情期間與東南亞的姊妹校持續互動交流,國立高雄大學發起「亞洲虛擬學院 (Asia Virtual Academy)」,做為知識與文化交流的平台。今4月13日於高雄大學管理學院遠距教室舉辦開幕式,由高大陳月端校長親臨現場致詞,姊妹校校長、校方代表亦於線上致詞預祝活動圓滿成功。陳月端校長表示,高雄大學致力於推動聯合國永續目標(SDGs)於教學研究,透過Asia Virtual Academy系列活動的舉辦將使得國際交流不為中斷,並有助於疫情期間伙伴學生的跨國學習與對與永續教育的深化。活動發起人、高大國際長吳行浩教授表示:本次五國六校線上系列講座活動,其宗旨在於呼應本校與合作伙伴學校對於大學推動SDGs的共同理念。未來Asia Virtual Acdemy將朝向建立亞洲大學虛擬教學平台,並逐步擴大廣邀國內外具有共同理念的伙伴學校加入,開設具亞洲特色的線上學分學程。對於後疫情的國際交流與擴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與異國文化理解,預期將能帶來相當大的助益。「亞洲虛擬學院 (Asia Virtual Academy)」自4月13日起,一連六週,每週二下午4點 (台北時間),以「全球研究與永續發展 (Global Studies and Sustainability」為題,邀集國內外姊妹校輪流在線上開講,提供各校師生在疫情期間、國際化不停歇的知識交流平台。第一場講座由本校耿紹勛副校長主講,演講主題為自動化與數位科技的發展,對於工作機會與人才培育的衝擊影響,透過經濟分析說明未來的趨勢與因應之道的建議。第二場講座由越南農林大學主講,談生物多樣性與食安。第三場講座由菲律賓比科爾大學主講,分享菲律賓的新創研發經驗。第四場講座由印尼丹戎布拉大學主講,從亞洲觀點談行為經濟學與金融知識。第五場講座由國立中興大學主講,談在氣候變遷時代下大學應扮演的角色。第六場講座由前立委,無任所大使林靜儀醫師主講,分析後疫情時代的機會與挑戰。講座內容多元豐富、精彩可期。疫情雖然阻隔了人與人的實體接觸,卻也加速網路科技廣泛運用於教學及人際溝通,反而使得跨國界的溝通變得更加頻繁、無遠弗屆。因此,涵養學生的國際化新思維、「零接觸」的溝通力、遠距與國際接軌,儼然已經成為「新常態(The New Normal)」時代下重要的學習課題了!「亞洲虛擬學院的拋磚引玉,開啟後疫情時代跨國境、跨文化、跨領域的嶄新學術交流模式。-

Type:

其他

Office:

「半導體浪潮來了,趕快上車!」 高雄大學21週年校慶 攜手日月光 打造產學研究中心

sdgs icon sdgs icon
-2021-03-20 鏈結政府與產業需求、迎接半導體浪潮,國立高雄大學展現積極行動力,今(20)日21週年校慶典禮上,與日月光集團共同宣布打造產學研究中心,推動半導體技術交流及人才培育。此外也不忘體現美學教育及大學社會責任精神,安排企業家暨藝術家許伯夷、唐氏症歡喜協會分別展出珠寶皇冠、畫作等作品,邀請師生民眾一起感受大師風範、關懷社會弱勢。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叔霞代表雙方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資深副總經理周光春再「加碼」,以台灣加工出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身分與高大締約,實際行動表達支持。陳月端表示,「半導體是5G與AI時代下各領域關鍵組件,台灣半導體創新實力傲視全球,日月光更是產業鏈關鍵中的關鍵。」高雄大學積極強化社會鏈結、產業鏈結,尤其校內諸多教授長期與日月光進行產學合作,此次更深化與「好厝邊」關係、打造產學研究中心,必能激勵更多師生參與投入,尤其「半導體浪潮來了,趕快上車!」陳也不忘向政府、企業喊話「我們高大優秀、認真又努力,歡迎交流合作。」根據備忘錄精神,三方將共同推動產學合作、人才培育、技術、知識、設備場地等交流;日月光也將在高雄大學打造產學研究中心,共同推動相關學程、專班與學生實習方案、舉辦實務座談會、就業博覽會等相關活動或競賽,日月光也將安排頂尖企業師資為高大學生授課。校慶典禮上也特別播出永遠的校友、名譽博士洪四川紀念影片,表達敬意與懷念,並由校長陳月端親自頒授感謝狀予財團法人洪四川文教公益基金會董事長林麗芬、財團法人高雄市私立洪賴金珠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代表洪倫慶,同時也是宏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四川出生自澎湖隘門村東寮小漁村,16歲來台落腳高雄打拼,開創營造、建築、證券等事業版圖。洪四川重視教育成立文教公益基金會並長期嘉惠高大,包括資助興建風雨球場(洪四川運動廣場)、學生活動中心、設立學系獎學金及運動賽事獎金、贊助2020全大運總計近8千萬元,並曾獲頒教育部「體育推手獎」,2019年10月享耆壽辭世,是台灣第1代企業家典範。高雄大學校慶另項重頭戲,則是集企業家、冒險家、藝術家等多重身分的許伯夷精選20件皇冠系列珠寶創作1日特展,每件作品皆由黃金、白金、鑽石、寶石、祖母綠等珍稀媒材打造,璀璨絢爛價值不斐,其素材、靈感取自他走訪世界各地的紀念與觀察,世界各角落幾乎都有許的足跡,包括曾與各國探險家深入巴西亞馬遜河,或在加拿大育空地區仰望無垠蒼穹,甚至在墨西哥坎昆遭遇百年颶風千鈞一髮,台版「印第安那瓊斯」無誤。此外,校方也邀請社團法人高雄市唐氏症歡喜協會共襄盛舉,展出師生精心畫作十餘幅,主題從俄羅斯皇宮、火車、祕密花園、仙人掌、自畫像等,內容多元、用色大膽,發揮無限想像。該協會成立宗旨乃促進唐氏症及其他障別者生活照顧與社會參與,提供就學、就養、就業等階段所需社會福利服務諮詢及相關資源連結等。典禮中也表揚EMBA系友、美樂蒂文教科技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宗銘,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畢業系友、職凱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模特兒邱馨慧,金融管理學系畢業系友、宏康國際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副理李俊諺3人當選本(第4)屆傑出校友。來自巴拉圭的尚安東,與印尼的RENO TIMOTIUS SEBAYANG兩名境外生共同獻唱校歌;國樂、愛樂社、古箏、女籃等4個學生社團也獻藝表演,增添熱鬧喜氣。-

Type:

其他

Office:

SDGs講座「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執行長」裘振宇 體現「Taiwan Can Help」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國際處李家艿 ;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因為他,距台灣數千公里之遙、顛沛流離的敘利亞難民也能感受到「Taiwan Can Help」溫暖。「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Taiwan-Reyhanli Centre for World Citizens,或稱台灣中心)」執行長裘振宇,4日出席國立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SDGs講座,分享中心建造遭遇的挑戰與溝通過程,令他深刻體悟「有工作才有希望」道理,也盼望各界持續關心與伸出援手,包括支持「1001喵(汪)」活動。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曾梓峰特別到場致意。曾說他1987年赴德攻讀博士學位,當時德國推行跨域學習,例如他就讀的建築系,就被要求跟土木系、經濟系、法律系跨域共學,學習對話溝通、了解他人立場,「剛開始雞同鴨講,很痛苦!」但度過磨合期後就是心智視野大開,因此他十分支持鼓勵年輕人勇敢壯遊,人生很長,大膽嘗試多方(跨域)學習,接觸不同城市、國度乃至文化,甚至投入當志工,都能成為往後發揮的養分。曾梓峰也提醒,不應只以人道主義看待難民議題,尤其這群飽受烽火的敘利亞民眾,在型態上受難,但不代表其身分地位次等低劣,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衝突,必須嚴肅看待。「台灣中心」為中華民國政府出資,土耳其南部哈泰省(Hatay)雷伊漢勒巿(Reyhanli)提供土地與部分資金共同建造的「人道建築」,預算僅台幣1,200萬元,自2016年至2020年10月9日建築主體完工營運,盼為這座飽受戰火摧殘的苦難城市及居民重建希望,而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幕後推手就是裘振宇。裘振宇為台灣人,任教於土耳其畢爾肯特大學(Bilkent University),也是專任教授中唯一亞洲面孔。裘表示,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逾560萬人逃離家園進入黎巴嫩、約旦、土耳其等多國,土耳其政府收容逾360萬名難民,其中近敘利亞邊境、人口僅10萬人口的雷伊漢勒巿,卻湧入12萬名難民,其中甚至夾雜恐怖分子,導致不斷遭受炸彈自殺攻擊,成為受苦難最深的城市,這也是台灣與土耳其合作的主因:建立台灣中心。從規劃到建造過程中的挑戰,裘振宇除了尋覓不著合適建築師(最後自己扛下重擔),要克服預算問題,自殺式恐攻的死亡威脅也未曾間斷,以及「要蓋土耳其、敘利亞人民都能認同的建築」,此外還有建築工程、落成啟用的資源,然而最大的挑戰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希望」。裘很感謝好友兼導師廖明彬,特地飛到當地點醒他「你在雷伊漢勒市,誰都要幫。從市長開始,你要一路幫下來,否則你誰都幫不了,絕對幫不了社會底層的難民。」台灣中心的室內面積達3000平方公尺,約相當於900坪大。每個單元總高10公尺、寬為6.35公尺,正是阿勒坡大清真寺(The Great Umayyad Mosque)拱形迴廊的尺度,共計52個空間單元。每個空間單元由預鑄混凝土牆加上鍍鋅鋁合金拱形屋頂組成,用掉近2,400噸重混凝土和500噸重鍍鋅鋁合金板,前者來自隔開土耳其和敘利亞的預鑄混凝土塊,後者用做厚度僅0.78毫米的鍍鋅合金折板屋頂,裘強調「是目前土耳其能蓋出最輕、最大、最便宜、最快速與最實用屋頂的方式」。裘振宇也引用建築師朋友王俊雄的建議,「你不是去蓋房子,你只是去做一件很小的事,唯有故事才能改變人心,也唯有人心的改變、世界才能改變。」期盼台灣各界持續關心敘利亞難民,伸出援手,讓國際社會了解「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

Type:

其他

Office:

資管系「資訊倫理」課程 玩桌遊學倫理 永續相伴行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高雄大學資訊管理系開設於大四的必修「資訊倫理」課程,授課教師林杏子將本課程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第16項目標之公平、正義與包容的社會 (Promote just, peaceful and inclusive societies),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資訊倫理觀念與素養,並引導學生以此專業素養為根基,使自己成為讓社會更好的一份子。本學期課程內容邁向另一新的里程碑,由「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信義文化基金會」和「優樂地永續」攜手合作開發全台首創的「倫理桌遊」,讓倫理價值觀、倫理思維、道德發展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能夠透過教學與遊戲引發學生的興趣、討論與互動,當倫理能被內化與實踐,我們就有機會讓下一代成為改變社會的正向力量,此為開發倫理桌遊之初衷。2020年11月26日本課程40名修課同學在授課老師林杏子,同時也是倫理桌遊開發團隊成員之一,安排修課同學適逢其會成為這款倫理桌遊開發的前導試玩玩家。活動以工作坊形式,由優樂地永續的遊戲師Leon帶動整體遊戲的進行,信義文化基金會與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共三名同仁偕同進行現場活動側記。參與的學生們普遍認為,「倫理桌遊」可以讓玩家在遊玩時,實際站在不同倫理觀點,讓大家在輕鬆互動狀態下了解道德兩難,並且能培養自己對於議題能有更廣、更多元價值觀點的看法,這麼一來,面對未來複雜的社會職場困境,就不容易受限於過去在未學習倫理前單一的角度來想事情。「倫理怎麼教?」可以用永續的角度來教,也可以用桌遊的方式來教,高雄大學資訊倫理課程對此做了實際的演練與展現,你也想玩倫理桌遊嗎?一起「倫理桌遊趣,永續相伴行」吧!

Type:

其他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