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永續行動網
問題與策略
行動與實踐
永續報告書
ENGLISH
SDG4 優質教育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學生社團「志服團」、「紅絲帶社」前進屏東內埔東勢國小 營隊宣導正視氣候變遷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19-02-15 正視氣候變遷觀念,從小建立,國立高雄大學學生社團「志願服務團」、「紅絲帶社」展現社會服務精神,日前前進屏東縣內埔鄉東勢國小、舉辦「天災防治營」,透過影片觀摩、團康遊戲、桌遊、DIY氣壓計等多個活動,帶領學童認識常見天災類型與因應作為。活動總召王裕閔表示,志服團成立宗旨以服務弱勢族群為目標,包括學童安親課輔、公益捐血,寒暑假則會走訪偏鄉國小、安養機構、新住民社區等舉辦營隊,服務過程學習傾聽、同理心、知福惜福,以及自我檢視不足處。此次為東勢國小舉辦的「天災防治營」,內容包括如何形成、造成結果、防治之道等3層面,引用去(2018)年台灣南部823水患、山竹颱風肆虐港澳地區、地震海嘯襲擊印尼、美國加州乾旱引發森林大火等多個天災影音新聞,讓學童更真實感受極端氣候的嚴重及危險性。除了嚴肅的環境議題,為了增加學習興趣,設計氣壓計DIY科普遊戲,將氣球封膜(罩)於飲料杯口,再水平黏以吸管。當高氣壓狀態時封膜則凹陷,使吸管末端抬高;反之(低氣壓)封膜鼓起、吸管下垂,從中認識高、低氣壓與天氣樣態,令學童嘖嘖稱奇。營隊也在團康遊戲中不忘宣導反菸毒、反(網路)霸凌、愛滋防治觀念,鼓勵學童遭遇問題能勇敢及時求助師長家人。
Type
:
活動
Office
:
行政單位 學生事務處
高雄大學「e-Eureka資訊志工團」 前進蘭嶼 推廣資訊教育、智慧機器人
「裝上它,就變成智慧『蝙蝠車』!」國立高雄大學師生,日前造訪蘭嶼舉辦「機器人體驗營」,教導學童撰寫簡易程式及組裝機器人自走車,從中認識超音波、紅外線原理及運用,不僅寓教於樂也啟蒙科學興趣。該體驗營由高雄大學「e-Eureka資訊志工團」、人工智慧(AI)研究中心、教學發展中心,攜手南科「AI Robot自造基地」共同舉辦,結合時下熱門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議題,目的在縮短城鄉數位落差、推廣科普教育。此次授課對象為蘭嶼國小12名學童(全校31名學童),2天課程滿滿,志工利用套裝「mbot機器人」及「積木式程式」建立學童基礎知識,再導入「超音波」、「紅外線」兩項感測器的應用。「超音波」感測器運作原理同於蝙蝠、鯨豚等,藉由超音波傳輸反射原理,判斷前方障礙物距離。「紅外線」則是感測特製黑底白線場地循跡前進。為了增加學童印象,志工特地開啟手機攝錄模式,對著一般電視(或冷氣等)常見遙控器,當按下遙控器按鍵,手機螢幕就出現亮光,令他們嘖嘖稱奇。有了基礎知識後,學童再學習組裝mbot、灌入程式及加裝感測器,便完成智慧『蝙蝠車』,成就感十足。學員之一的謝姓學童原先興趣缺缺,但認識LED、馬達等各零組件,及學習透過電腦(程式)教導機器人運作,愈接觸愈著迷,欲罷不能。高大AI中心執行長,也是e-Eureka資訊志工團指導老師的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吳志宏,帶領團員長期耕耘偏鄉教育超過15年,團員有教授也有學生,服務場域主要為高雄市茂林區多納國小、台東縣蘭嶼鄉蘭嶼國小、印尼泗水台灣學校等。吳團隊的教學課程與時俱進,從早期的Flash動畫、數位影像處理、網頁製作,到現在熱門的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學,期待每次營隊將新想法新事物帶入偏鄉,希望讓偏鄉學童減少數位落差,也培養志工學生關懷社會、奉獻付出精神。「機器人體驗營」服務成員: 電機系教授吳志宏、應數系教授吳宗芳、教學發展中心博士研究員張雅淨、助理張慧慈、AI研究中心經理郭香君、經理陳詣翰、電機系學生劉信銘、張育仁、賴正齡、徐家瀚、張惠善、郭峰碩。
Type
:
活動
Office
:
行政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
«
1
...
67
68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