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4 優質教育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社區出題「元宵瘋彌陀」 創新學院工作坊 師生走讀提案 體現青年參與、社會關懷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創新學院王惠芳;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創新學院日前舉辦《貼近地方青年社區參與工作坊》,邀請在地文史工作者帶領師生走讀彌陀街區,認識文化、宗教信仰、自然生態等,再透過青年學子視角,發掘(表)「美食地圖」、社群媒體行銷方案等成果,除了拓展學子視野與培養關懷社會精神,也提供彌陀推廣地方創生規劃參考。創新學院該場工作坊於10月中(18至19日)進行,由社團法人台灣南方影像學會理事長藍美雅擔任課程導師,引用「望、聞、問、切」中醫四診方式,教導學生進行社區資源調查技巧;另也邀請高雄市來趣彌陀創生協會理事長吳懿恆、高雄市彌羅港文史協會理事長吳皇奇、常務理事陳東賢擔任課程業師。該工作坊以社區出題「元宵瘋彌陀」進行發想,強調理論、場域實踐並行,培養學生學習地方紀錄、活動企劃與敘事能力。吳、陳引領高大師生參訪當地信仰中心「彌壽宮」,介紹主祀神祇「天上聖母」傳奇典故與建築特色;彌陀公園內、建於日治時期的「彌靖防空壕」,則讓師生體驗當時躲避空襲的肅殺緊張氛圍。高大師生也很接地氣,認真走訪當地商圈與店家如烘焙業者,實際感受與調查在地民眾消費習慣。隔日工作坊回到課堂,學生分享踏查成果,回應社區出題「元宵瘋彌陀」,意即以元宵節日,串聯在地廟宇、文化、美食、產業等促進觀光、地方創生發展,各組發揮創意提出諸如「美食地圖」、「公園餐酒館」,以及運用社群媒體推播行銷等。@創新學院 #SDG4 #SDG11 #SDG12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邀「養蝦之母」羅竹芳談永續:養殖技術轉移、知識共享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22日邀請養殖界「養蝦之母」、國立成功大學講座教授羅竹芳,與師生、樂齡大學學員分享長期投身病毒學、蝦類病理學等多項領域耕耘心得,強調台灣蝦類養殖產業,除了應捨棄傳統高密度(養殖)做法,朝向更多元的技術創新與全球合作,才能真正實現永續發展。高雄大學副校長莊琇惠主持講座並致頒感謝狀予羅竹芳,指出早期台灣曾是蝦類養殖領先者,但因高密度養殖、過度使用環境資源,養殖池頻繁發生傳染疾病導致產業衰退。1990年代初,爆發「蝦白點病」嚴重打擊全球養蝦產業,羅竹芳團隊1994年不僅分離出該致病病毒更成功開發「檢測試劑」,幫助各國業者早期防範、有效降低(養殖蝦)死亡率,對產業復甦貢獻巨大。《卓越講座》該場主題「永續蝦類養殖產業的挑戰」,羅竹芳開場先分享母親「鼓勵勇敢面對、冷靜解決問題」,與父親「建立自信發掘與發揮潛能,進一步幫助他人」的教養觀念,藉此勉勵年輕學子多勇於嘗試、探索未知,以及學習發揮共好精神,這些都是促進人類進步的動力。特別是全球化挑戰、科技發展迅速,更凸顯跨領域合作、持續學習重要性。談到蝦類養殖面臨的挑戰,羅竹芳認為關鍵解決之道是「永續發展」,蝦類養殖業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其基礎設施多半不足且(養殖)技術落差甚大,影響不只效率低下且造成環境沉重負擔。因此,加強技術轉移與知識共享,協助提升養殖技術,將是國際社會重要課題。 她也強調,永續蝦類養殖的推動不僅需要技術創新,還需要政策支持與市場引導。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業者採用環保的養殖模式,同時消費者也應提升對永續水產品的認知與需求,形成良性循環,推動產業的永續發展。羅的研究不僅限於學術界,她積極促進產學合作,致力於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開發出多項高效且環保的蝦類養殖技術,這些技術不僅有效提升了產量,還有助於減少環境負擔,為全球蝦類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具體解決方案。羅竹芳為日本東京大學農學部水產科博士,研究專長包括病毒學、蝦類病理學、甲殼類病毒學及系統生物學,現為教育部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國家講座、國立成功大學前瞻蝦類養殖國際研發中心名譽講座教授、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特聘研究員。卓越研究和貢獻也使她榮獲多項殊榮,包括教育部生物及醫農科學類科國家講座獎,以及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等。2020年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曾授予「2020 Meritorious Award(傑出貢獻獎)」,為台灣第1位獲此榮耀的學者專家。#SDG4 #SDG12 #SDG14 #SDG17 @推廣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原資中心「姓名條例與身分法」講座 律師、財法系謝懷寬:歸還原民「身分認同」選擇權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吳淑貞;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原住民族資源中心日前舉辦「姓名條例與身分法」講座,邀請執業律師、財經法律學系(財法系)碩士生謝懷寬Adriv ruljuan,探討近期修訂的「原住民身分法」及「姓名條例」對原住民族群影響,並解答現場聽眾相關法律問題。該場講座於17日晚間登場,謝懷寬介紹「姓名條例」修訂歷程,強調該條例對原住民族傳統姓名的規範從嚴苛逐步放寬的過程。他引用了多位原住民族權利倡議者的案例,包括「李我要單列族名我的布農族名字是 Savungaz Valincinan」、「Yuli Ciwas」、「Bawtu Payen」等,說明修法後仍存在的問題與限制。謝懷寬也指出「姓名條例」與「原住民身分法」之間的關聯性與爭議。他以原住民族保留地長期存在的「借名登記」現象為切入點,分析了原住民族身分的取得與喪失是否僅依現行法規即可成立,還是需要考量當事人對身分認同權的認知。此外,謝引用學者鄭川如教授的案例,說明現有法律在平等權與身分認同權等基本權利上的不足。並再次強調「姓名條例」修法的重要性。他指出,修法的意義不僅在於形式上的「能否使用傳統姓名」,更在於國家對原住民族身分認同的態度轉變,從過去的「便於管理」與「同化政策」轉向真正尊重族人的身分認同選擇權。高雄大學原資中心表示,中心設立以來持續推動「全民原教」,促進師生、民眾認識與尊重原民文化,以及族群平等。包括舉辦此次講座,提升校園對其傳統姓名議題有更深入認識。#SDG4 #SDG10 #SDG16 @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學生會邀請立委蔡其昌專講 分享推動中職運動、爭取更多民眾觀賽支持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學生自治會、照片:應用物理學系112級鄭暐廷;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17日晚間邀請立法委員、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會長蔡其昌專題演講,介紹該項台灣最悠久的職業運動發展歷程、遭遇挑戰等,並強調聯盟積極面對每次考驗,包括改善賽事規章、建設軟硬體設施、提升比賽品質,強化球迷互動與忠誠度等。該場「領航職棒-中華職棒會長蔡其昌視角下的職棒發展」講座由高雄大學學生會主辦,政治法律學系、運動競技學系、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共同協辦。蔡其昌表示,2021年擔任(中職)會長以來,持續推動多元經營策略,包括新增第6支球隊,將棒球運動結合娛樂產業,不僅創造各種火熱話題更吸引球迷進場觀賽享受。蔡其昌也回顧,正當全球陷入新冠疫情風暴之時,中職遵守防疫前提如期開幕舉辦球賽。疫情過後,球迷人口不斷成長,今(2024)年進場人數累積更突破200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對於中職未來發展方向,蔡其昌說,除了強化國內市場,也會同步推動國際化提升競爭力,包括攜手鄰近日韓等國職棒聯盟擴大交流合作力道。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台灣隊亮眼表現,正是推動台灣棒球走向國際舞台的例證。蔡呼籲政府加強對棒球運動的支持,改善球場設施,以提升球迷的觀賽體驗。 此外,諸如球員職涯規劃、賽事經營模式(實例)等都是高大師生感興趣議題,蔡其昌不僅一一詳細介紹解惑,也賣力當起中職最佳推銷員,鼓勵(師生)以各種方式如進場觀賽支持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職業運動,#SDG3 #SDG4 @學生自治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高雄大學、高市教育局 攜手國教端 展出「虛擬實境、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耕耘成果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經理林知儀、文字(部分):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副教授王政弘;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攜手國教端夥伴共同舉辦「2024智慧校園資訊教育園遊會」18日登場,活動為期兩天,展出「虛擬實境、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耕耘成果,邀請邀請民眾前往高雄市立圖書總館參觀,穿戴VR裝置親自體驗高大團隊開發多套數位教材。出席活動的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高級管理師林燕珍表示,期待展示資訊教育科技平臺,加深推展前沿科技融入現在與未來的多元教育模式。林稱讚各參與學校展現數位教育、永續發展承諾,並期許未來有更多夥伴投入推動智慧教育,教育部都會給予支持。高雄大學學術副校長莊琇惠、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吳志宏出席「智慧校園資訊教育園遊會」開幕式表達支持。莊琇惠表示,校方長期響應國家政策,配合高雄市政府推動5G AIoT(智慧聯網)產業,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王政弘就是最佳例證。團隊除了規劃「虛擬實境(VR)教材」體驗,還設計「元宇宙(metaverse)平台共學互動關卡」,藉由VR、XR(延展實境)互動應用,參與者體驗平台、AIoT技術串聯,例如教材之一,透由模擬遠端操控,即可觀察植栽生長與照護情境,激發中小學生學習興趣也展現高大學生開發創意與智慧。身兼「高雄市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輔導計畫」團隊召集人的吳志宏表示,該項全國性計畫,本市就有20所中小學校夥伴參與,是全國最多的縣市,代表高市府教育局推動資訊科技教育領域的進步與創新。此次活動不僅是資訊教育、新興技術展示平台,也廣邀師生、家長、社會各界參與、了解教育趨勢。吳志宏說,高雄大學余進忠、陳怡兆、陳冠勳、翁群儀、潘欣泰、梁凱翔,與他校吳翌禎、黃琴扉、陳明鴻等多名輔導教授協助,將新興技術、知識融入教學現場,共同打造智慧多元的學習環境,儲備學子應對未來挑戰的知識力與競爭力。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帶領「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團隊,以「教育元宇宙共學平臺(EduVerse)」建置「元宇宙希望種籽」主題館為活動核心亮點之一,涵蓋師生自學、導學、共學及互學等多種學習模式,創造高度互動、沉浸式的虛擬學習空間。此外,平台還結合AI助教及即時語言翻譯功能,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可隨時進行異地、跨國學習。王政弘表示,團隊籌畫「元宇宙希望種籽」主題館,與高雄市英明國中、左營高中、美濃國中、內門國中、茄萣國中、曹公國小、旗山國小、大樹國小、大同國小等學校合作,一同為高雄市民及教育界人士呈現一場科技與教育相互交融的創新體驗,亦是高雄大學師生共創的表現。#SDG4 #SDG11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高大《卓越講座》「TAIDE」發起人李育杰: 開發本土AI引擎 掌握台灣基底、資訊安全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可信任人工智慧對話引擎(TAIDE)的計畫發起人」李育杰15日受邀出席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剖析AI重要演進與發展趨勢,同時強調各國政府、科技大廠紛紛投注大量資源發展「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我國更不能缺席,不被邊緣化更要掌握「台灣文化基底」及「資訊安全」。高雄大學副校長吳行浩主持講座並致頒感謝狀予李育杰,表示今年3月(24週年)校慶,國科會TAIDE計畫主持人李育杰代表雙方簽署MOU,高大成為全台第1所使用TAIDE的大學,尤其資訊工程學系(資工系)副教授吳俊興即是該開發團隊關鍵成員。李育杰指出,AI發展從1956年便已開始,AI技術的重要里程碑,包括1997年IBM「Deep Blue」擊敗西洋棋棋王卡斯巴羅夫(Garry Kasparov,俄羅斯)、2016年Google「AlphaGo」對弈世界圍棋冠軍李世乭(南韓)勝出等。李育杰強調,AI發展不僅依賴技術創新,也需要結合應用場景與實際需求。「台灣不只做硬體行,做軟體也很行!」包括中研院士孔祥重、「Deep Blue」發明者許峰雄等多位學者專家,參與重要國際AI項目並扮演重要角色,凸顯其實力與潛力。他鼓勵台灣學界、產業界投入語言處理、資安、醫療等領域(AI)應用,這些將是未來發展趨勢。李育杰是「可信任人工智慧對話引擎(TAIDE)」計畫發起人,TAIDE為基於「Meta Llama開源模型」加入大量台灣的語料庫為訓練資料集的台灣大型語言模型。不論從技術、文化、經濟乃至資安等面向,開發屬於本土可信任的生成式AI引擎,確有其需求性與價值性。李育杰2001年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曾於國立中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等多所國立大學擔任教職,並曾兩次擔任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CITI)台灣資訊安全中心的執行長;目前為該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涵集中於人工智慧與資訊安全,特別是利用人工智慧解決資訊安全中的問題,同時,也關注人工智慧本身的相關安全議題。#SDG4 @推廣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印尼、越南學生參展推廣家鄉美食與文化 副校長吳行浩:鼓勵境外生認識台灣 共榮共好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國際事務處國際學生事務組組長侯美黛;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體現與在地共榮共好精神,國立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12日帶領印尼、越南等境外學生參與「南國商圈嘉年華」,現場推廣道地傳統美食與文化,及響應高雄市政府積極塑造多元兼容的活力、宜居城市。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行浩帶領師生,參與該場由高雄市政府、財團法人高雄印尼之友協會、高雄市站前南國商圈發展促進會共同主辦的「雄站!熊讚!高雄南國嘉年華」活動,也是高大自2022年以來第3年響應此盛會。身兼國際處國際長的吳行浩表示,校方鼓勵每位飄洋過海、負笈高大的異鄉(國)遊子,認真精進學業之餘,也能積極參與、認識台灣文化特色、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並適時給予資助,以實際行動體現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指標4(優質教育)、11(永續城鄉)、17(多元夥伴關係)等。例如南國嘉年華開辦以來年年參加,高大國際處國際學生事務組、國際專修部今年就出資贊助印尼、越南兩個學生會各設立1攤現場推廣當地美饌及文化,過程中不僅凝聚向心力、經驗傳承,也與他校同鄉、社區民眾互動交流。即使有鑑往年熱銷經驗,高大印尼、越南學生增加備料,但因正宗道地口味以致供不應求,活動尚未閉幕便已提前完售。#SDG4 #SDG11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高雄市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 高雄大學登場 強化災害防救意識、實現減災與避災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經理林湘玲;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國立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臺灣韌性城市發展協會8日共同舉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水利局副局長蔡易勳代表市府出席感謝高大師生團隊、各社區夥伴協助,尤其近期幾次颱風肆虐,更體現高大發揮大學社會責任、政府攜手民間對抗災害的精神。 該場「113年度高雄市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於高雄大學登場。蔡易勳代表高市府與永安區新港里、仁武區中華社區發展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更強的社區韌性與災害應對能力。 蔡易勳表示,辦理該項業務已10餘年,認識各個社區充滿熱忱的防災夥伴,持續分享各自區內不同地理、水文特性,例如永安區新港里的魚塭可作為天然滯洪池;後勁溪流經仁武區中華里要留意溢堤;大社區則需監控山洪傾洩;湖內區內的二仁溪要提防倒灌,這些都是市府治水防災的重要寶貴資訊。今年近期2次颱風(7月)凱米、(9月)山陀兒衝擊高雄市,更加凸顯社區於災中應變、災後復原重要性。蔡易勳也特別感謝高雄大學災防中心主任、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吳明淏,帶領高大師生團隊深入各社區民眾手把手教學、建立自主防災意識;此外更協助市府精準預判颱風路徑以及災害潛勢,減少市民傷亡財損,「今年對我們來說是非常艱難的1年,但也學到許多寶貴經驗。」藉由此次成果交流會,邀集各社區夥伴、協力廠商齊聚高雄大學,互相交流學習精進。高雄大學災防中心主任吳明淏表示,經濟部水利署於2010年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針對全台高淹水潛勢地區加以進行劃設,透過社區民眾的自主參與來強化災害防救意識。師生團隊協助高雄市政府15餘年,輔導超過40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吳明淏說,每年定期10月與高市水利局邀請各社區到校交流,除了表示汛期即將結束,各區夥伴也分享各自的防災經驗,並將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實現減災與避災、降低民眾生命財產損失。#SDG4 #SDG6 #SDG11 #SDG13 @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工學院 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

財法系教授與歐盟單一專利法院法官共同探討歐盟單一專利新制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財經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謝國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財法系謝國廉教授受智慧財產培訓學院(the 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ining Academy,簡稱「TIPA」)邀請,日前出席2024 TIPA研討會,與歐盟單一專利法院(the Unified Patent Court,簡稱「專利法院」)的Tobias Pichlmaier法官,共同探討歐盟單一專利(Unitary Patents)的新制以及專利法院的運作現況與發展。此次TIPA研討會由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李素華教授籌辦,司法院謝銘洋大法官主持。專利法院慕尼黑分院的Pichlmaier法官在專題演講的第1部分指出,所謂歐盟單一專利,指的是2024年9月1日之後在歐盟專利局註冊且具有單一效力(unitary effect)的歐洲專利。歐盟單一專利目前於參與單一專利合作體系且批准專利法院協議的18個歐盟會員國,享有跨國保護的待遇。此外,德國籍的Pichlmaier法官從歐盟會員國早期倡議專利法院的背景開始,詳細說明了草擬專利法院協定到2023年6月1日協定生效的歷程。Pichlmaier法官在專題演講的第2部分中,扼要地說明了歐盟相關法規的重點,同時運用統計數據及圖表,深入淺出地分析了專利法院的架構、管轄權範圍、訴訟程序,以及專利法院和歐洲專利局、歐盟法院的關係。Pichlmaier法官特別分析了專利法院在審理專利侵害訴訟、專利撤銷訴訟以及專利撤銷反訴案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最後,Pichlmaier法官討論了專利法院近期的幾個重要判決,並分析這些判決對歐盟專利制度的長遠影響。受邀擔任此次研討會的與談人的謝國廉教授指出,參與處理專利法院各類案件的司法人員和各會員國律師,未來可能將自身對於本國專利法和相關程序法的理解,投射於對專利法院協定及相關法規的詮釋。舉例來說,在專利侵害訴訟中,若被告提出撤銷原告專利的反訴主張,則各會員國法院對於是否應同時處理同一案件中的專利侵害和撤銷專利的爭議,目前並無一致的處理方式。因此,專利法院與歐盟法院在實現統一解釋(uniform interpretation)這項目標的過程中,將面臨頗大的挑戰。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李維心法官、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代表胡家榮專利師以及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李姿儀助理教授,亦受邀擔任此次研討會與談人,與Pichlmaier法官共同討論關於歐盟單一專利和專利法院的關鍵議題。身兼法學院財經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的謝國廉教授邀請Pichlmaier法官未來赴高雄訪問,並強調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為臺灣南部的法學重鎮,不僅有學術背景多元、研究成果豐碩的教授,也有熱衷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的同學。#SDG4 #SDG16 #SDG17 @財經法律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法學院 財經法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