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0 減少不平等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雄大學深化越南姊妹校合作 簽署元宇宙語言學習MoU 推動跨文化交流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數位內容研究中心經理林知儀】【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與越南河內國家大學所屬人文社會科學大學(Faculty of Linguistics and Vietnam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Hanoi),作為長期的姊妹校夥伴,於今年8月底進一步深化合作,針對共同研發沉浸式語言學習內容,正式由雙方研究單位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此次簽署是藉由本校東亞語文學系教師兼越南研究中心主任陳氏蘭(Trần Thị Lan)的引薦,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教師兼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王政弘(Cheng-Hung Wang)親自率隊前往越南完成,象徵三方在教育與研究合作上的里程碑。在簽署儀式當日,高大團隊同時舉辦現場交流的實作研習,透過手把手教學的方式,指導越方師生實際操作 EWova 沉浸式虛擬實境教學平臺(ewova.com)。該平臺由王政弘教師團隊獲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教實作學門支持,從零開始自主研發,專為教育與社交設計,具備課程教學、虛擬實作、即時討論與多人互動等功能,並串聯AI翻譯系統,使不同語言背景的使用者能在同一虛擬空間中無礙溝通,開創出嶄新的跨文化交流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團隊此次特別攜帶由臺灣自主研發的 HTC VR頭盔提供給越南合作夥伴使用,不僅作為研究與教學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象徵。此舉展現了臺灣在教育科技發展上的實力與誠意,也讓兩國在學術與文化上的連結更加緊密。展望未來,兩校將以此次MOU簽署為契機,持續深化合作內容。除國際研討會、跨校工作坊與學生交流計畫外,雙方亦規劃共同開設合作活動,並嘗試在元宇宙中進行沉浸式語言學習應用課程,以探索新世代語言學習與測驗的可能性。透過這些創新實踐,兩校期望推動教育模式革新,並促進臺越兩國在教育、研究與文化上的多重發展。在簽署儀式與實作交流過程中,越南河內國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大學語言學系院長阮玉平(Nguyễn Ngọc Bình)提到:「我們對這項合作目前所展現的成效感到高度肯定,並對未來所蘊藏的巨大潛力深感期待。隨著本單位在語言與人工智慧領域的持續發展,此次合作不僅將促進雙方的學術交流,更將為我們未來在語言與文化教學、以及針對外國人士的越南研究等教育發展方向,帶來豐富的經驗與寶貴的啟發。」國立高雄大學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王政弘(Cheng-Hung Wang)表示:「我們非常感謝國家科學委員會以及學校的支持,讓EWova 平臺能夠前往國際舞臺。透過元宇宙與虛擬實境的沉浸式體驗,我們希望能打破語言隔閡,讓臺灣與越南的師生都能在同一個虛擬空間中學習、交流與合作。」越南研究中心主任陳氏蘭(Trần Thị Lan)也強調:「這次透過 EWova 平臺,不僅讓台灣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越南文化和語言,也讓越南學生可以隨時體驗台灣的生活與教育環境。這樣的交流對雙方的學習都很有幫助,因為大家不只是在課本裡學,而是能在真實又生動的虛擬場景中互動。我們相信,未來如果能把元宇宙課程應用在語言學習裡,師生就能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方便地交流與合作。這樣不僅能提升語言能力,還能增進對彼此文化的理解與尊重。我也希望透過這些創新做法,兩校能持續拓展更多合作,不管是學術研究、學生交流,還是文化活動,都能讓台灣和越南之間的連結更緊密。」三方一致認為,透過此次的簽署,不僅是姊妹校合作的深化,更是以教育元宇宙與虛擬實境為媒介、推動國際交流的新典範。未來雙方將攜手透過沉浸科技連結文化,共同開啟國際教育與語言學習的新篇章。#SDG4 #SDG9 #SDG10 #SDG17 @數位內容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高雄大學雙主軸賽事啟動 機器人挑戰賽、數位化科學競賽 展現推動AI、科普實作成果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高雄大學科教中心主任余進忠;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今(27)日與財團法人桃園市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攜手舉辦「2025高雄盃機器人挑戰賽—科技寶經典賽」及「數位化科學競賽」,兩場賽事校內同步登場,吸引來自全台278隊、逾600名師生參與。科技寶經典賽聚焦機器人跨域應用,數位化科學競賽則以手機感測器與積木模組為核心,雙主軸並進,展現高雄大學推動AI科技教育與科普實作的成果。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行浩致詞指出,高雄大學長期承擔大學社會責任,積極結合產官學能量,打造跨域創新平台。隨著高雄在半導體及AI產業的崛起,學校透過大型賽事推動AI教育向下扎根。他並強調,高雄大學已與全球逾300所姊妹校建立合作關係,未來將持續拓展交流,讓高雄成為國際科技教育的重要據點。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專委許家豪表示,教育局自2023年起便與基金會及大學端合作,推廣偏鄉科技教育並捐贈設備。歷經三年推動,今年參賽規模已達278隊、逾600名選手,顯示培育AI人才的成效。他特別肯定高雄大學積極承辦賽事,展現大學推動創新教育的能量,對高雄市教育發展貢獻良多。財團法人桃園市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逢春致詞時,回顧基金會自2018年起推廣機器人教育的歷程。他指出,企業雖以工業馬達與自動化技術起家,但教育才是最具永續價值的投資。基金會連續三年與高雄大學攜手推動高雄盃機器人挑戰賽,期望透過競賽舞台,讓學生累積AI時代必備技能,也深化產學合作,持續為臺灣科技教育注入能量。高雄大學理學院院長胡裕民表示,賽事充分體現STEAM教育精神,參賽學生不僅能在機電整合與程式撰寫上鍛鍊,更能在解題過程中培養邏輯思維與跨域能力。他強調,數學、物理、化學與生命科學是科技發展的根基,透過這類比賽,學生能實際感受科學研究的精神與挑戰,這將成為未來投入相關領域的重要養分。應用物理學系主任邱昭文則指出,比賽成果雖令人期待,但更有價值的是學生在過程中與來自各地的同儕交流,建立科學態度與團隊合作精神。他提醒參賽者要勇於嘗試、善用經驗,將比賽中的挑戰轉化為學習養分,這才是科學教育的核心價值。高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余進忠分享,今年「數位化科學競賽」共有55隊高中職學生參加,是所有組別中最多的一組。他說明,比賽流程分為上午與下午兩階段:上午進行實驗設計與數據蒐集,學生須以手機感測器記錄物理量,並以「科技寶」積木模組組裝實驗架構;下午則進行簡報發表,學生需將數據分析結果與物理建模完整呈現。此模式降低實驗門檻,卻能完整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跨域整合能力,是推動科學教育的重要創新。本競賽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指導,國立高雄大學與財團法人桃園市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主辦,並結合正修科技大學、台灣嵌入式暨單晶片系統發展協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睿揚創新科技、愛尚科技、淩耀電子ICSHOP、金石教育科技等單位協辦。今年設有10大項、28組比賽,涵蓋自駕車創客賽、無人車競速賽、迷宮機器人挑戰賽、輕量級相撲車競賽等熱門項目;技能賽部分則包含電路板設計、電子元件拆焊,以及新加入的AI語音機器人任務與AI智慧太空駕駛挑戰,全面檢驗學生在機構設計、程式撰寫、感測應用與人工智慧控制上的能力。#SDG4 #SDG9 #SDG10 #SDG17 @科學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理學院 科學教育中心

境外新生輔導說明會 打造友善國際化校園 校長陳啓仁:實踐「世界一家」精神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國際處孫葆烈;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以實際行動關心異鄉遊子,國際事務處今(5)日舉辦「境外新生輔導說明會」,邀請行政單位處室介紹服務業務,協助境外新生順利適應校園環境。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致詞指出,今年新入學的境外新生共有 99 人,加上在校學生,來自亞洲、歐洲及中南美洲等地區的(境外)學生人數已突破 300 人,展現校園多元化。他強調,境外生遠渡重洋來到高雄,必須面對文化與生活習慣差異,學校的責任就是陪伴與支持,讓大家安心就學與生活。他並勉勵積極參與校內各類學術、康樂及體育活動,與本地學生交流,實踐「世界一家」的精神,共同提升學習品質。透過此次輔導說明會,高雄大學不僅提供新生必要的生活資訊與安全提醒,也讓境外學生在融入校園過程中獲得支持與歸屬感,展現校方推動國際化校園的努力。國際長林倖如則分享自身留學經驗,表示雖然求學過程中有酸甜苦辣,但回首皆是珍貴回憶。她提到,今年新生來自 11 個國家,其中印尼與越南人數最多,並有來自巴拿馬、斯洛伐克與波蘭的學生。她期盼大家在高大的學習與生活中,透過活動與課業交流彼此激盪,累積美好經驗;未來若能留在台灣發展,更可成為國際與在地的重要橋梁。活動安排多元,包括僑聯會帶來的迎新表演、趣味快問快答,讓同學在輕鬆互動中加深認識,也提前邀請參與 11 月將於台中舉辦的「2025年全國僑生盃運動會」,增進同儕情誼。同時,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楠梓分局也到場進行交通與防詐宣導。警方提醒,9 月為交通安全月,呼籲國際生騎乘機車務必戴安全帽並遵守「路口停讓行人」規定,行人過馬路勿分心滑手機,並應遠離大型車內輪差與視覺死角,確保安全。防詐方面,警方指出常見手法包括假投資、假網拍及假冒親友或公務機關等,呼籲學生謹記「一聽、二掛、三查證」原則,遇有疑慮可撥打 165 反詐騙專線。#SDG4 #SDG10 #SDG11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高雄大學、南非普馬蘭加大學締結學生交換協議 拓展跨洲學術合作版圖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國際處許媛茹;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日前校長陳啓仁邀請南非普馬蘭加大學(University of Mpumalanga, UMP)到校交流並簽署「學生交換協議」,成為首間南非姊妹校,象徵跨洲學術交流的重要里程碑。UMP 代表團由校長暨 CFERI (Centre for Entrepreneurship Rapid Incubator,創業加速器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 Tokozile Mayekiso 率領,成員包括副校長 Moses Mbewe、計算與數學科學學院院長 Ntombovuyo Wayi-Mgwebi,以及發展研究學院教授 Mazanai Musara。高雄大學與 UMP 今年初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此次於7月31日簽署學生交換協議,為師生雙向交流、跨國學習與文化體驗奠定堅實基礎。未來將積極推動學生互訪、教師交流與研究合作,拓展更多合作領域。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表示,UMP 是南非最年輕的國立大學,雙方合作不僅能為學生開啟國際學習之門,更能透過跨洲文化交流激發創新思維。他期盼藉此協議建立長期且深厚的夥伴關係,也歡迎南非青年來台認識高雄,體驗亞洲多元文化。高雄大學副校長吳行浩於訪期間陪同 UMP 代表團參訪高雄亞灣新創園區,深入了解智慧科技與智慧港灣的最新發展,並觀摩在地新創企業結合城市特色與國際市場的作法,展現高雄作為「南方產業創新重鎮」的多元魅力。此次簽約不僅是兩校交流的重要進展,也是高雄大學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校方將持續以多元合作模式,為師生開啟更多元、更寬廣的國際舞台。此外,高大國際處也安排 UMP 一行,與「夏日學校」成員一同參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希望·未來 莫拉克風災紀念廳」,透過展示與互動,了解台灣在面對極端氣候衝擊下的防災經驗與韌性建設,以及在環境永續與教育推廣上的長期努力與成果。#SDG4 #SDG10 #SDG17 @國際交流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姊妹校學生齊聚來臺 學習收穫滿滿 高雄大學舉辦「夏日學校」 深化國際交流與永續關注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國際處王怡方;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歷時十天的國立高雄大學「夏日學校」(Summer School)日前圓滿落幕,來自日本、韓國、越南與泰國等國際姊妹校的學生,透過專題講座、互動中文課程、文化體驗與永續參訪,累積跨文化交流與議題探討的寶貴經驗。參與者不僅提升語言能力,更深入認識臺灣文化與南臺灣的永續行動。該活動於7月31日至8月9日由國際處主辦。國際長林倖如表示,「夏日學校」兼具語言學習與國際議題討論,讓青年世代在多元互動中培養跨文化理解力與全球視野。課程結合永續發展與創業挑戰,並融入在地特色,未來將持續深化與姊妹校合作,擴大學生國際移動與交流機會。除了開幕式,林倖如亦主持結業典禮,表達對學員的重視與祝福,並一一頒發結業證書,肯定學員在課堂、文化體驗與參訪中的積極參與與學習成果。典禮播放的回顧影片呈現活動亮點,學員們以中文互道感謝、交換手寫卡片,象徵跨文化交流的真摯情誼。活動期間,國際處安排多名校內學生擔任小隊輔,全程陪同夏日學校學員適應校園與生活環境。語言課程採遊戲化互動模式,涵蓋自我介紹、日常用語與餐飲點餐等情境,促進雙向交流與學習氛圍。專題講座邀請高雄大學副校長吳行浩、南非普馬蘭加大學(University of Mpumalanga, UMP)發展研究學院教授Mazanai Musara、印尼國家研究與創新署(BRIN)法律研究中心博士Laely Nurhidayah,以及銘傳大學國際學院助理教授董珮如,從創業策略、氣候治理、國際法制與新創生態等面向,帶領學員比較不同國家的政策與實務,啟發多角度思考。文化體驗課程包括DIY中藥草包活動,讓學員認識臺灣藥草種類與生活應用,並透過分組合作建立跨國情誼。為呼應「永續」主題,校外參訪安排至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探討能源轉型與氣候變遷;走訪美濃體驗油紙傘彩繪與擂茶,理解傳統工藝在永續觀光中的價值;前往墾丁國家公園認識海洋與陸域生態,討論觀光與環境保育間的平衡。#SDG4 #SDG10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高雄大學科普團隊攜手偏鄉 點亮孩子心中的科學火花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應用物理學系系主任邱昭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在教育資源不足的背景下,偏鄉地區的自然科學教育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實驗器材不足、師資短缺等問題,使學生難以接觸跨學科或進階的實驗活動。為了協助改變這樣的現況,高雄大學科普團隊多年來持續耕耘,攜手高雄市桃源國小,在每年寒暑假舉辦科普營隊,讓偏鄉學童有機會親近科學,拓展視野、點燃學習熱情。科普團隊由應用物理學系邱昭文教授、應用化學系何永皓教授與莊曜遠教授共同帶領,自109學年度起,每年定期前往桃源國小(特偏地區學校),舉辦為期四天三夜的冬令營與夏令營。團隊成員結合大學生志工的活力與創意,發展出一系列深入淺出的科學課程與實驗操作,希望透過「深入社區、走進教室」的方式,把高等教育的能量帶入教學資源較為匱乏的角落。今(114)年7月1日至4日再次舉辦的科普夏令營中,團隊設計了包括「紅綠燈反應」、「碘鐘實驗」與「趣味鑑識科學」等一系列以物理、化學實驗為主軸的課程,讓學童透過動手實作,觀察物理與化學的變化過程。在操作中,他們不僅學會正確使用實驗器材如護目鏡、滴管、試管與量筒,也逐步培養起科學素養與實驗自信。從一開始的生澀不安,到能獨立完成一個完整實驗,每一份進步都令人欣喜與感動。這場夏令營的幕後推手──高雄大學學生志工,則是另一道動人的風景。這些大學生多數原本從未參與過服務性活動,對於偏鄉營隊也充滿陌生與不安。然而,他們並不是毫無準備地走入服務現場。每一位志工皆須先完成由學校開設的培訓課程,內容涵蓋團體凝聚力建立、性別平等教育、溝通與協調技巧、情緒管理、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學,以及領導統御與責任分工等主題。這些課程不僅幫助學生做好心理與實務上的準備,更強化團隊合作與同理心,讓他們在營隊中能成為可靠、貼心的助教與陪伴者。隨著一次次參與與實作,這些志工也從原本的生手成長為核心幹部。他們在營隊中設計課程、統籌流程、帶領活動,甚至協助處理突發狀況,展現出極高的主動性與責任感。更重要的是,透過與學童的互動,他們學會傾聽與理解,也逐漸體會服務的價值與感動。許多志工在營隊結束後仍持續關心地方教育,更有不少人選擇再次回到營隊行列,成為穩定而堅強的中堅力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營隊規模與內容得以擴展,特別感謝國際扶輪3510地區屏東第一分區透過聯合社會服務方式提供資助。此次參與的扶輪社包括:屏東扶輪社、屏東鳳凰扶輪社、阿緱城扶輪社、里港扶輪社、屏東中正扶輪社與屏東菁英扶輪社。他們的支持不僅補足實驗器材經費,也為活動注入更多多元教學資源,使學童能有機會接觸更完整的實作體驗,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營隊期間,我們也與學校教師、當地居民與學童家長建立了良好的互動與溝通,深切感受到他們對科普教育的期待與支持。這股來自地方社群的溫暖回應,加上校內志工不斷累積的經驗與熱情,構築出一個穩固而持續的服務循環,讓教育的力量真正延伸至偏遠地區。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更多此類型的科普教育計畫,也期盼有更多企業與社會團體加入我們的行列,攜手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提升學童的科學素養努力。讓科學不再只是課本中的名詞,而是孩子們手中可觸摸、心中可燃起的夢想之火。_#SDG4 #SDG10 #SDG17 @應用物理學系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理學院 應用物理學系

學生社團「希望種籽社」出發單車環島 結合志工服務騎出台灣關懷路線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課外活動組李宏修、環島活動總召許栩晨;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學生社團「希望種籽社」將於12日啟程,展開為期15天、逆時針繞行全台的「單車環島公益服務行動」。旅程中「騎訪」台灣各地育幼機構與偏鄉社區,進行關懷陪伴與環境服務。出發前,學務處課外活動組組長林宏益與EMBA校友會自行車社創社社長許原銘於8日共同授旗,象徵高大學子承接公益使命,騎跡啟程、傳遞希望。單車公益環島是希望種籽社的年度傳統行動,今年已邁入第12屆,本次參與環島的11名學生皆為首次挑戰長距離騎行,包括總召許栩晨、副召郭博鈞及團員陳妤羿、陳恩妤、陳宛琪、許芯瑋、謝佳妤、李書恆、林宜蓁、陳致寬與吳孟紜。他們規劃以單車串聯台灣各地公益站點,實地走訪高雄市私立紅十字會育幼中心、屏東旭海小學堂、財團法人修緣育幼院,協助院童課業、空間整理與陪伴活動,並於高雄西子灣沙灘進行淨灘行動,推動永續與環保意識。「此趟旅程,不僅是體力挑戰,更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林宏益勉勵學生,透過公益環島創造屬於自己的高大記憶,也為社會留下溫暖的足跡。他分享自身曾經完成單車環島經驗,體會「旅程讓人生更圓滿」,期盼學生珍惜過程中的點滴與團隊合作精神。他也提醒,面對挑戰時要懂得應變與自律,尤其在下坡路段切勿追求一時的速度快感。總召許栩晨表示,從籌備期就深刻體會到壓力與責任,但也因此更加認識自己與團隊夥伴。「我們希望透過這段旅程把溫暖送進社區、讓行動說話,成為能被信任的青年志工。」為協助學生安全騎行、應對突發狀況,活動獲得高雄大學EMBA中心主任翁銘章、校友總會理事長李宗銘與理監事支持,協助經費與物資。EMBA校友會理事長曾麗燕與多位校友熱心響應,贊助補給資源。校友總會理事許原銘則邀請業界講師辦理行車安全與維修講習,並分享個人經驗,協助學生強化應變與風險意識。許原銘也分享個人4度環島經驗,以及提醒學弟妹,騎在路上就是代表高雄大學形象,安全永遠第一,不要勉強、不用逞強,懂得停下來,就是最成熟的表現。高雄大學長期致力於推動學生公共參與與服務學習,鼓勵學生自發規劃、走入社會、關注他人。希望種籽社持續透過單車環島志工行動,實踐青年關懷、擴散永續影響力。#SDG4 #SDG10 #SDG11 @學生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學生事務處

高雄大學推動「全民原教」 走訪排灣族老七佳部落 體驗原鄉文化與歷史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學務處王喆;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為深化原住民族教育內涵、落實「全民原教」政策,3日由校長陳啓仁、學務長王明月帶領教職員前往屏東縣春日鄉排灣族老七佳石板屋部落,透過實地導覽、飲食體驗與文化互動,加深對原鄉歷史與文化的認識與尊重。校長陳啓仁表示,早在20多年前,他曾帶領學生進入老七佳部落,參與石板屋修繕與文史紀錄工作。「當年部落青壯年多外出,僅長者留守,我們便舉辦暑期工作營,邀請返鄉青年在長老指導下修復家屋。那段經歷讓我們拋下主觀視角,以素人姿態進入部落,學習傾聽與觀察,從陪伴中參與社區營造。」他也肯定學生事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長期努力,讓原教實踐不僅停留於課堂,更走入文化現場、落實深度參與。此次「老七佳石板屋部落巡禮」由學務處策劃主辦。學務長王明月指出,活動期盼透過田野走讀的方式,深化大學行政與教學人員對原住民族歷史脈絡的理解。「文化不是表面形式,而是生命的累積。透過親身體驗,我們希望每位教師回到崗位後,能以更開放、同理的態度面對多元學生與族群議題。」她強調,全民原教的實踐目標,即是培養整體校園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與尊重力。行程首站參訪「力力溪伏流水圳」,該圳道開發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為春日鄉排灣族部落重要的傳統水利設施之一。圳道運用地勢與伏流水原理,透過涵管引導河床下滲之地下水,長年供應老七佳、士文、歸崇等部落灌溉與生活用水。即便歷經八八風災等天然災害衝擊,該系統仍在族人與地方協力維護下持續運作,展現原住民族順應自然、永續利用資源的生活智慧。沿途停留於老七佳吊橋時,導覽人員帶領來賓俯瞰歷經八八風災後的地景變化。該地區原為深切峽谷,風災後因土石沖刷與崩塌導致河床嚴重淤積,局部地區高出原河床約5公尺,山徑與橋梁結構亦有不同程度損毀。這些變化不僅改變了部落地貌,也成為推動防災教育與文化傳承的重要素材,提醒族人與訪客:自然環境與文化記憶密不可分。正式進入聚落前,由部落靈媒主持迎賓祈福祭儀,依排灣族傳統向祖靈通報訪客到來,祈求旅程平安順利,並表達對土地與祖靈的敬意。教職員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靜心參與,深刻感受族群信仰與自然共存的精神核心。老七佳石板屋聚落現存超過30棟完整石板建築,為臺灣極具代表性的排灣族文化聚落之一,亦曾被文化部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導覽過程由屏東大學副教授郭東雄與「社團法人屏東縣春日鄉老七佳石板屋聚落文化協會」協力進行,介紹傳統建築工法、貴族階層制度與家族紋飾等文化內涵,讓來賓深刻體會排灣族世代傳承的生活智慧。中午時分,教職員於部落內共享原住民風味餐,包括馬告香料炒山豬肉、刺蔥葉包飯、金瓜米糕、山芋頭、酥煎溪魚、小米粽(阿拜)等多道料理,皆由在地族人以當令食材手工製作,展現土地滋味與族群心意。隨後安排琉璃串珠手環編織與石板屋環境觀察等活動,由部落族人親自指導,來賓在互動中進一步理解排灣族手工藝所蘊含的文化象徵與價值。高雄大學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全民原教」,串聯行政、教學與社區資源,深化師生對臺灣多元文化的理解與行動力,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學習與生活環境。#SDG4 #SDG10 #SDG11 #SDG17 @學生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學生事務處

應物系副教授余進忠推廣「物理動手學」 走進高中校園 帶領高中生做中學、錯中思、反中省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應物系副教授兼科教中心主任余進忠;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物理學系(應物系)副教授兼科學教育中心主任余進忠,攜手全台理念相近教授組成教學團隊,爭取教育部高教深耕經費支持,近年持續推動「高中物理動手學」計畫,帶領高中學生運用生活素材與數位感測工具進行實作實驗,探索物理模型與自然現象。今年第二學期計畫已遍及全台逾30所高中,累計超過900名學生受惠,下半年將持續深入中南部與偏鄉學校,體現大學社會責任與高教落實基層的精神。余進忠表示,計畫核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實作為導向,運用手機APP(如 Phyphox、Tracker)搭配橡皮筋、音叉、磁鐵、保特瓶等日常用品,設計簡易且富挑戰性的物理實驗。過程中不強調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從數據偏差與模型落差中觀察現象、反思假設、重複驗證,逐步建立對物理原理的理解與論證能力。日前余進忠前往高雄市鼓山高中,與該校教師協同授課,帶領學生操作秤重、吊掛、測距等裝置,檢視數據變化與感測原理,並補足課堂中「真實實驗經驗」的不足。透過分組討論與手機感測器的即時回饋,學生開始主動提出「為什麼數據會不一樣?」等問題,翻轉過往僅追求標準答案的學習模式,激發學習興趣與探究精神。鼓山高中校長廖俞雲高度肯定余進忠團隊攜手高中端的用心,表示「物理動手學」計畫切合108課綱「素養導向」精神,不再只強調公式與答案,而是透過「做中學、錯中思、反中省」歷程,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並修正思維。她強調,這樣的實作經驗有助學生從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建構者,並與學習歷程檔案、自主學習任務等課綱設計緊密結合,是真正實踐「以學生為本」與「學以致用」的課程典範。余進忠說明,該計畫最初由中山大學教授嚴祖強發起,他隨後協力推動並建構起全台合作網絡,目前已串連台北、台中、嘉義、花蓮、台東等地約12位教授,各自負責不同主題與教學模組,預計暑期召開全台工作坊,進一步統整教材版本與學生學習成效評量指標。「我們期待這些學生未來能將成果發展為小論文、科展或學習歷程檔案,而不是停留在一次性的作業完成。」余進忠表示,為解決學生在後期數據詮釋與模型建構上的瓶頸,團隊將自8月起啟動「教授入校指導機制」,結合大學與高中雙師合作,強化學習支持系統,深化學生探究能力與表達力。#SDG4 #SDG9 #SDG10 #SDG17 @應用物理學系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理學院 應用物理學系

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團隊 打造教育元宇宙課程 攜手國教端與日本美國學校跨國沉浸式交流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李凱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在EWova教育元宇宙世界裡,一句「你好!」成為橫越2294公里的橋樑─日本美國學校(American School in Japan, ASIJ)、教育部5G新科技學習示範計畫學校─高雄市旗山國小、高雄市油廠國小與高雄市九如國小等4校的學生,近日透過EWova教育元宇宙平臺,共同參與一場沉浸式的國際交流課程。這場跨國、跨校的學習盛會,融合文化分享、語言互動與科技應用,為國際教育注入創新能量。相關影片可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TLXj7gN8k 。在這場別開生面的跨國共學活動中,學生們戴上VR裝置,進入由國立高雄大學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所打造的EWova元宇宙教室,無需出國便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打破時空與語言的隔閡。114年6月3日,在高雄市旗山國小學與油廠國小設計的「臺日相約祈福趣」課程中,臺灣學生以3D模型展示香火袋和各類神祉,介紹文昌帝君、月老與金虎爺等庇佑學業、人緣與財富的神祇信仰;日本教師則回應分享日本神祇及各式參拜等經驗。彼此透過AI即時翻譯與虛擬互動,在小組討論中真誠交流,讓宗教文化不再只是書本知識,而成為理解與對話的橋樑。 旗山國小校長李紋勝表示:「這場跨國課程讓孩子不只在語言上學習,更在人際互動與文化視野上成長。教育元宇宙正展現出它令人驚豔的可能性。」油廠國小蘇聰榮校長說道:「透過元宇宙平台,孩子們不再受限於實體空間,能自在地在科技平台中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這樣的新式學習經驗是前所未有的體驗,值得我們研究更多這類的共學課程。」114年6月5日是由九如國小策劃的「我的有趣課堂 Show Time!」,讓學生們化身分享者,介紹自己最喜愛的課程,內容多元又富創意。在暖身舞蹈開場後,臺日學生於小組中使用簡單英語自我介紹,並透過3D建模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並透過Padlet記錄下自我介紹,留下具體而真摯的互動痕跡。「我們希望孩子們在元宇宙裡不只學會科技操作,更能學會分享與尊重,建立起跨文化的理解力與自信。」九如國小林嘉文校長肯定的說。日本美國學校堀井清毅老師(Kiyotaka Horii)也開心的回饋:「這門課程透過EWova教育元宇宙平台,學生能即時與海外同儕互動,深化增長他們的全球視野、文化理解與人際連結。對於習慣使用社群媒體、線上遊戲平台等數位空間的學生而言,透過這種虛擬分身的互動模式已習以為常了,不同的是EWova教育元宇宙提供了一個安全、包容的環境,不受種族、性別或年齡的限制。我真心佩服臺灣為中小學生打造出這樣一個虛擬學習的空間。我期待未來也能在這樣的元宇宙中開課,來教臺灣學生。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學生在互動與學習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科技所帶來的溫度。謝謝你,臺灣!」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藝創系)王政弘老師感動地表示:「 EWova教育元宇宙平台為申請國科會科學教育實作學門專題計畫研發成果,透過傾聽國教端需求,由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夥伴一點一滴打造。本次交流活動經由教師們用心規劃與多次共備討論,整體活動設計融合在地文化、虛擬實境、教育元宇宙與語言教育,實踐科技教學的溫度與深度。這不僅是一場課程示範,更是一個起點─透過科技的力量,讓孩子在元宇宙裡相遇,從分享文化到共創回憶,打開世界的門,也打開彼此的心」。此次精彩的跨國交流活動是一個起點,期待能看到更多精彩的課程慢慢開展。#SDG4 #SDG9 #SDG10 #SDG17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