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0 減少不平等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大學入門--N選1多元特色課程》排灣族琉璃珠動手做 傳承「原」趣美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原民社/副社長王瑤瑄、教學發展中心/研究員李育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多元(diversity)與包容(inclusion)是當今世界各國所重視的議題,多元族群議題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為促進不同文化、族群間的相互了解與包容,國立高雄大學學務處原資中心、教發中心17日合作辦理「大學入門N選1多元特色課程」,藉由此次活動促進大一新生對於原民生、原民文化等面向有更多認識,以落實原民友善校園、全民原教之目標。高雄大學原資中心由五位學生幹部輪流上臺分享,內容則涵蓋以下面向:「原資中心功能及定位簡介」、「原民生在校內可近用之資源」、「參與原資中心與原民社舉辦各項活動之所見所學」、「族語課程簡介」等面向。原民社指導老師吳淑貞帶領,以及社團幹部盧敬升、王瑤瑄、吳羽威、金寧、李心柔分享經驗,以使內容更加貼近新生經驗時仍保有對於原民議題探討時之力度。原資中心於課程中除學長姐經驗分享外,並以排灣族三寶之一的琉璃珠作為手作體驗素材,在親手創作屬於自己的原民風飾品之餘;亦作為提升大一新生對原民文化初步了解伊始,盼望日後能有更多學生願意一同接觸、了解原民文化。使「全民原教」不僅作為口號而真正在本校落實,也讓全校師生一起了解、尊重、欣賞多元文化,持續洞見多元與包容的價值,促進多元文化共融,打造更美好的未來。#SDG4 #SDG10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大學入門--N選1多元特色課程》排灣族琉璃珠動手做 傳承「原」趣美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D&I議題多元(diversity)與包容(inclusion)是當今世界各國所重視的議題,多元族群議題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為促進不同文化、族群間的相互了解與包容,國立高雄大學學務處原資中心、教發中心17日合作辦理「大學入門N選1多元特色課程」,藉由此次活動促進大一新生對於原民生、原民文化等面向有更多認識,以落實原民友善校園、全民原教之目標。高雄大學原資中心由五位學生幹部輪流上臺分享,內容則涵蓋以下面向:「原資中心功能及定位簡介」、「原民生在校內可近用之資源」、「參與原資中心與原民社舉辦各項活動之所見所學」、「族語課程簡介」等面向。原民社指導老師吳淑貞帶領,以及社團幹部盧敬升、王瑤瑄、吳羽威、金寧、李心柔分享經驗,以使內容更加貼近新生經驗時仍保有對於原民議題探討時之力度。原資中心於課程中除學長姐經驗分享外,並以排灣族三寶之一的琉璃珠作為手作體驗素材,在親手創作屬於自己的原民風飾品之餘;亦作為提升大一新生對原民文化初步了解伊始,盼望日後能有更多學生願意一同接觸、了解原民文化。使「全民原教」不僅作為口號而真正在本校落實,也讓全校師生一起了解、尊重、欣賞多元文化,持續洞見多元與包容的價值,促進多元文化共融,打造更美好的未來。#SDG4 #SDG10【文字、照片提供:原民社副社長王瑤瑄、教發中心研究員李育齊】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原資中心啟用 營造「家」歸屬感 擴大輔導量能、推廣全民原教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原資中心營造「家」的歸屬感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出席典禮,並與開場表演學生共舞同樂,表達重視與支持。她分享攜手吳宗芳、吳志宏兩位教授、3人長期主持教育部「數位學伴」計畫,帶領學生(大學伴)前進原鄉服務將近10年的感動,包括部落長老肯定團隊的用心;小學伴(受陪伴者)長大加入大學伴行列體現善的循環,強調只要給機會、教方法,原民孩子一樣表現優秀。陳月端指出,高雄大學2017年成立「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當時有51名原民生,目前增加至117名,隨著人數增加,校方利用暑假整修擴大空間,營造「家」歸屬感、鼓勵原民生多加利用之餘,也藉此關心課業學習、生活適應等。中心未來更加積極響應教育部、原民會政策推廣「全民原教」,將相關議題融入課程教學活動,引導學校師生認識與尊重原住民族。舉辦「masalu 原慶日」邀請師生民眾認識原民文化高雄大學原資中心成立以來,持續推廣原住民族教育文化、藝術、活動與人才培養,包括今(2023)年3月校慶擴大舉辦「masalu 原慶日」邀請師生民眾認識原民文化、促進族群相互尊重精神;6月更聯合樹德科技大學,兩校原民生共組「原走高菲」訪問團,出訪菲律賓觀摩當地推動文化保存成果,並同步推廣台灣原民特色。高雄大學關心原民生就業情形,持續舉辦各種輔導講座及培訓課程,學生亦表現不俗,諸如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畢業生、泰雅族黃妤珊Lawa去(2022)年錄取原住民族特考「四等土木工程科」;財經法律學系碩士生、排灣族謝懷寬從全國11,755名考生中脫穎而出、通過110年度律師高考。今年5月邀請考選部特種考試司專門委員翁文斌剖析其特點、報考類科,幫助有意投身公職的學生準備方向。#SDG4 #SDG10 #SDG17

Type:

其他

Office:

國立高雄大學2022年在學學生人數統計表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教務處

File:

下載

應物系、應化系師生前進桃源國小 種下「魔法樹」開啟學童科學興趣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應用物理學系/教授邱昭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所作的「108~110學年」原住民族教育概況分析,原住民學生就讀自然學科的人數相較於其他學科還是來得少很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實驗器材不足;尤其位處偏鄉的學校,在自然科教師人力不足的情況之下,許多加深、加廣的實驗,可能因為操作時間過長或熟悉度不足,在教學壓力之下經常無法進行。然而,藉由科普營隊活動的舉辦,正好可以彌補這部份的缺憾!高雄大學應用物理系邱昭文教授與應用化學系何永皓、莊曜遠教授組成的科普團隊為了滿足特偏國小的需求,並且推廣科普活動至特偏國小地區,讓更多偏鄉的國小學童有機會認識科普實驗,自109學年度起,在寒、暑假期間,帶領高大的學生志工至桃源區桃源國小(特偏國小)進行四天三夜的科普冬、夏令營活動,落實“哪裡需要我們去推廣科普活動,我們就去!”的初衷,期望高大高教得以牽手地方國教,實現讓科學實驗資源分享至偏鄉地區的目標。感謝國科會科普計畫及教育部教卓與深耕計畫的經費補助,讓我們在112年7月1日~4日順利完成在桃源國小舉辦的四天三夜科普夏令營活動。在當地,從學童對實驗器材(護目鏡、實驗手套、口罩、燒杯、試管、三用電錶等器材)的好奇程度,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偏鄉學校科學教育資源的極度缺乏;從桃源區區長的熱情參與,讓我們感受到桃源區政府單位的重視;從與學校教師、當地居民及家長的談話,讓我們感受到偏鄉地區對我們科普計畫的殷切期盼。此外,近年來在高大校園內招募的學生志工人數呈現穩定增加的趨勢,顯示我們的營隊理念不僅得到國小端的認同,也吸引到大學端學生的支持及參與。以上種種,在在都鼓舞著本團隊的士氣,讓我們願意為紮根偏鄉地區的自然科學教育繼續努力。高大科普團隊建置的科普動手做實驗教材、教具,讓學童在小小年紀,就能以實作科學實驗的成就感,引發他們對自然科學學習興趣。活動不僅獲得校方與教師的認同,並獲得學童大於95%的高滿意度。期望藉由科普營隊活動的舉辦,提高偏鄉學童學習科學的興趣,進而消除其在未來學習科學相關學科時的心理與實質障礙。更希望在大學端與國小端教師的合作下,持續此科普計畫數年後,可以看到現在播下的科學種子萌芽並茁壯,為培育國家未來的科學研究人才做出具體貢獻。#SDG4 #SDG10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 樹德科大 兩校原民生攜手赴菲 南島文化國際交流 觀摩學習政策推動、保存成果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學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吳淑貞;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樹德科技大學14日聯合舉辦「原走高菲南島文化國際交流」授旗典禮,兩校共組學生訪問團隊26日即將啟程前往南島語系國家「菲律賓」,拜會、觀摩及學習當地教育、原民文化公部門、專家學者推動文化保存政策、工作成果,同時也向菲國友人介紹台灣原住民族群、樂舞等特色。典禮於樹德科大進行,高雄大學學務長陳德興出席致意表達重視與祝福,與樹德科大原資中心主任暨學務長顏世慧共同為代表團授旗。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學生施宏強接旗;法律學系王瑤瑄以英語介紹臺灣16族原民文化;全體學生秀以阿美族傳統樂舞,展現2校學生活力與自信。陳德興表示,高雄大學共有114名原民生,校方積極推動與落實「全民原教」,例如今年3月校慶擴大舉辦「masalu 原慶日」,邀請社區同樂之餘,間接促進族群相互尊重精神,發展多元文化精神。本次攜手樹德科技大學,兩校原民生前往同屬南島語系的菲律賓,不僅拓展國際視野,也建立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與認同。高大、樹科大共11名成員來自排灣、泰雅、阿美、布農等,以及熱愛原民文化的漢人,將於26日出發,7月2日結束返台,訪問走讀區域主要為菲律賓宿霧和內格羅斯島。#SDG4 #SDG10 #SDG17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AIT高雄分處處長黃東偉出席高大卓越講座 暢談美國多元文化、外交官生活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攝影:法律學系/113級學生鍾昌豫;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16日邀請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黃東偉(Thomas Wong),以「我的外交官生涯與美國亞裔的經歷」為主題,與師生分享投身公部門心路歷程。美台關係究竟如何?黃東偉引用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Sandra Springer Oudkirk)的一段談話破題,指出美國對台灣,無論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均是堅若磐石般的支持;而高雄分處,更提供嘉義以南七縣市完整的協助。黃東偉於美國西點軍校取得電機工程學士學位,並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其職業生涯始於美國陸軍,服役六年退伍後,先於私營部門擔任管理顧問的職位,爾後返回政府服務。於2010 年進入美國國務院,黃曾在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兩度於華盛頓特區的西半球事務局,和美國駐墨西哥瓜達拉哈拉總領事館任職。而從 2014到2016 年,亦擔任國務院亞裔美國人外交事務協會(AAFAA)主席;2022 年 8 月就任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黃東偉接著以其自身經驗分享,在美國有5~6%人口為亞裔,而不論種族、性別、宗教,均可從軍;而五月為亞太裔傳統月(AANHPI Heritage Month) ,在在表現美國對於多元種族之包容性。黃並以滑冰運動員與美國官方親善大使關穎珊、影星關繼威為例,說明亞裔人士在美國努力進而創造出各種不同的美國價值。而在疫情期間,雖有亞裔仇恨犯罪情事發生,但美國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努力化解此類的仇恨犯罪,讓美國社會能往更完美的方向前進。高雄大學國際長吳行浩、主任秘書莊淑姿代表校方致意並頒贈感謝狀,感謝黃東偉蒞臨分享。#SDG4 #DSG17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 5G新科技大手牽小手 藝游『漁』村共創與偏鄉VR融入學習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經理林知儀】【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教育的多元發展,除受限於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問題外,還受到新移民、都市化與少子化等因素影響,讓偏鄉教育問題變得比以往更加複雜。而藝游「漁」村,偏鄉場域實踐藝術工作坊系列活動,以SDGs 14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與SDGs4優質公平教育為主題發展,於大學部課程讓同學進行圖像創作、繪本製作與設計思考融入,透過海洋議題的創意發想,完成永續發展的繪本專題實作。由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王政弘副教授帶領大一、二學子,將大學生所完成之繪本教材帶進兩所偏鄉國中小(蚵寮國中、蚵寮國小)進行藝術工作坊,讓孩子繪製心中的海洋家園。工作坊內容規劃依序為: 1.繪本導讀、2.VR海洋生態體驗、3.繪製海洋家園創作、4.透過虛擬實境認識海洋生態、5.藝起玩轉印成果展示。大學團隊於4/26進入蚵寮國中、5/2進入蚵寮國小與學童互動,並將聯合國SDGs議題、海洋生態與認識蚵仔寮等知識結合VR與藝術創作帶到教學現場,進行大手牽小手共創海洋家園圖像創作。後續也將第二次進入蚵寮國小,並邀請獲選為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的蚵寮國中學童,於5月底到高雄大學,兩校共約100位學童,與大學生進行熱轉印共創與VR科技融入學習體驗。此活動課程目標為提升大學生對於偏鄉場域實踐與實作能力養成,讓同學們以服務設計學習為基礎,進入偏鄉場域實作的教學內容,透過藝起玩轉印系列活動,將熱轉印工藝實作這項兼具美感教育與實作體驗的技能課程,經由藝創系學生先於課堂學習操作與教案設計等技能並培訓後,規劃出適合引導國中小學童的美學體驗教案。大手牽小手,進入偏鄉國中小,帶領偏鄉學童進行熱轉印體驗課程並接觸新科技教育,增加美感經驗與藝術體驗,讓學童們處於偏鄉不但能夠動手學習,還能進一步發展出專屬在地特色的作品,同時落實在地實踐社區服務設計學習與SDGs-4的訴求,擴散新科技融入學習之成果。#SDG4 #SDG10 #SDG14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公益律師林夙慧 卓越講座談性平: 交友、交往注意法律界限 學習恰當人際互動模式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國立高雄大學重視並長期推動性別平等教育,20日邀請公益律師林夙慧,以「性平路上停看聽」為主題,與現場師生分享相關議題與趨勢,以及交友、交往、人際互動過程該有的謹慎與尊重,校長陳月端到場致意與頒發感謝狀。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結識林夙慧超過10年,對她長期投身社會公益,專注(長)性平、家事、仲裁議題由衷敬佩,並感謝林協助及擔任校方性平委員會委員,維護當事雙方權益。陳也特別提醒,許多性平事件因網路媒介發酵擴散,網路上任何發言、回應、轉貼影音文字都會留下足跡(紀錄),甚至可能成為違法證據,不可不謹慎。林夙慧表示,台灣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歷經許多艱辛過程並付出的承重代價;儘管已立下許多性別平權相關法律,但社會仍存在著歧視與不平等。而近年來,網路資訊日益發達,社群網站、手機軟體等交友管道盛行,但學生在探索感情、交友之際,卻常因對性平教育相關法規不甚了解,加上對人際情感互動缺乏實際經驗與技巧,因而可能衍生校園性平事件。林分別從法規面及案例說明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等可能發生的校園性平事件;同時強調,當性平事件發生時,無論程度大小,都會對被害人的身心造成傷害與痛苦,影響甚至達終生之久;因此也希望能透過本場演講,讓現場學生能進一步了解交友或交往應注意的法律界線、深化性別平等之法律知能、學習恰當之人際互動模式。而對於剛實施之跟蹤騷擾防治法,林則就跟騷行為定義、可能發生的行為樣態、發生時對被害人及行為人應採取的措施等進行介紹,希能讓現場聽者對法規有進一步了解,使生活、行動自由、個人隱私受到保護,免於受跟蹤騷擾行為之侵擾。林夙慧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律系,除專注於律師業務外,目前亦擔任全國律師聯合會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召集人、女律師委員會主任委員,社團法人高雄市律師公會常務理事,及多個委員會委員。長期投入性別暴力事件的調查與防治工作,積極參與相關法規修訂,及協助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專業人員教育訓練。#SDG4 #SDG5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