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1 永續城鄉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畫」我家鄉,「話」我家鄉 高大師生將援中港社區變身歷史文化大教室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通識教育中心老師陳靜儀】2021-01-21 國立高雄大學肩負推動高等教育之「社會責任」,透過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由通識教育中心陳靜儀老師帶領「服務學習」課程學生進入「高雄市援中港社區」,推動一系列文化探索、促進在地認同的學習活動。之後因獲得USR HUB計畫補助,爰又加入了翁烔慶老師的「田野調查」與「籤詩文學與寺廟文化」等課程。兩位老師帶領學生以社區為教室,和社區居民一起學習關於援中港社區的大小事,歷經將近3年的耕耘,在高雄大學與社區居民的互助合作下擁有豐碩的成果。援中港社區居民於108年的社區共識會中即提出期望透過彩繪傳承社區文化的想法。但是為了不流於現有社區彩繪的商業化和卡通化的通病,陳靜儀老師特別和援中港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舉辦了「社區彩繪徵圖活動」,強調彩繪內容必須扣合在地人文地景產等面向,繼而選出數楨優秀作品,並於109-1學期由高雄大學學生進行彩繪工作,共耗費了三個月的時間,近200人次800小時的工作歷程,終於完成了五面牆的彩繪工作,並於110年1月19日上午10:30舉辦導覽介紹活動,邀請學區的援中國小師生與社區居民一同學習彩繪背後的歷史文化。社區五面彩繪牆內容分別為「援中港溼地介紹」、「農漁業豐收意象圖」、「竹管屋介紹及鳳山八景之夕陽暨清代舉人詠景詩」、「援中港古地名圖」、「援中港產業及數魚苗歌介紹圖」。每一幅圖都兼具視覺美感與豐富人文底蘊,不媚俗又有質感,難怪現場讚嘆聲不斷。活動現場熱鬧滾滾,除了有援中國小的170多名師生外,還有心路基金會楠梓工坊的服務對象也一起加入了學習行列,社區居民更是踴躍參與這難得的學習盛宴。負責導覽解說的高雄大學社區服務隊學生以及社區媽媽黃女士,均使出了渾身解數說明社區之歷史文化、產業變遷過程等重要知識,為了提高聽眾的專注力,還舉辦了有獎徵答活動,由此可見主辦單位高雄大學之用心。高雄大學的社區文化巷彩繪導覽活動,成功的將老社區變身為大教室!期盼能吸引年輕一代的注目,將珍貴的社區文化代代傳承下去,讓所有居民均以身為「援中港人」為榮!-

Type:

其他

Office:

與社區共榮共好 高雄大學、藍田里、仁壽宮 共辦「喜報藍田執牛耳」揮毫送春聯

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 師生團隊開發高雄市1999市政儀表板 打造高雄資料生態系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本年度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台北市電腦公會執行的「資料經濟生態應用盛會」,邀請伯亨資訊服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蔡家進、高雄大學資訊管理系林杏子教授,與高雄市政府研考會何宜綸專門委員,於 109 年 11 月 26 日在臺北市三創生活園區發表開放資料公私協力成果「高雄市 1999 市政儀表板」,並拍攝本作品為資料經濟應用成果展「環境與治理」類別下的亮點宣傳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I08_g7MEo)。由本校資訊管理系林杏子老師帶領學生蔡家進等人開發完成,並與高雄市政府簽訂合約的「高雄市 1999 市政儀表板」上線運作已滿兩年,透過即時開放資料讓市民與相關政府單位掌握最新市政狀況,以資料科學達成可持續的城市之視覺呈現 (Open Data x SDG-11)。本系統讓市民與相關政府單位能以即時開放資料為基礎,掌握最新市政狀況,儀表板親和友善的案件歷程呈現,讓民眾不用擔心面對冷冰冰的資料與文字,創造了資料的社會與公共價值。在開發政府推動的浪潮下,本校師生實踐學用合一,讓學生融合資料與技術,轉換成有益的資訊與商業模式,並培育學生成立伯亨資訊服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蔡家進表示創立公司的初衷是希望以資料科學的角度來解決生活週遭的問題。高雄大學做為在地智庫的角色,與伯亨資訊服務,和高雄市政府攜手打造高雄資料生態系,為未來資料設計思考與加值,提供了良好的示範。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市道路坑洞平不平?高雄大學拿資料證據來說話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資管系副教授兼教學發展中心副主任林杏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高雄市政府為了探究道路坑洞的成因與改善,與高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資管系、土環系聯手以官學合作的模式,創新性的進行跨局處資料設計思考焦點工作坊,參與單位包括工務局養工處、挖管中心、水利局及交通局,從不同局處角度為高雄市道路坑洞進行痛點的探究,以期達成高雄市做為永續城市,讓市民在「行」的方面具有安全、韌性及永續性。高雄大學帶領道路坑洞資料設計思考的團隊,包括教務長童士恒老師,以土木角度提供道路業務領域的專業、教發中心副主任林杏子老師與教學科技組長蕭漢威老師,以資訊角度提供數據清洗、資料思考與數據分析的專業;教發中心教學規劃組張雅淨老師,以教育角度帶領工作坊進行資料設計與發想,連結業務專業與資料線索,齊力為高雄市道路坑洞問題找解方。本次工作坊在高市府研考會及各局處的積極協助與投入下,盤出相當可觀的道路相關業務資料。透過資料科學的分析,產出作品包括以多圖層交疊驗證坑洞造成因素、重新刨鋪與施工相關性、人孔管線與坑洞關連、以及熱力圖呈現時間、局處、業務項目多維度的坑洞分佈…等,帶給市府對於資料證據運用於解決道路坑洞的親身感受。工作坊成果於109年6月19日發表,成功的將資料證據導向思維模式帶進市府,促進公務機關對資料意識的抬頭。令「資料證據導向」的科學化解方成為未來公部門各局處思維資料的運用與價值發展之參考典範。

Type:

其他

Office:

咱的社區咱來顧! 「援」來都是一家人 援中港社區共識會民眾關心社區事務!

sdgs icon
由國立高雄大學發起,與援中港社區發展協會、中和里及中興里辦公室一起主辦的「援中港社區共識會」,於12月7日假援中港代天府聯誼廳熱鬧展開。高達100多位社區民眾踴躍出席,與高雄大學師生齊聚一堂,針對援中港社區軟硬體設施的充實提出建言。會中提出三項優先辦理事項的具體建議,並獲得共識,預計在109年度提出計畫申請案,以實踐社區營造的初步架構。三項優先辦理的事項為:一、社區彩繪:將由社區居民提供老照片,由高雄大學師生協助,將社區早期的常民生活彩繪在社區巷弄中,以發揮文化傳承的影響力。二、運用社區各式空間舉辦活動與課程:要有各式各樣的活動進行,提升社區的氣質,不僅高雄大學,整個社區都可以是我們的教室。三、製作社區亮點摺頁:藉由舉辦攝影或繪畫寫生比賽的方式,蒐集居民眼中的特色亮點,出版社區介紹摺頁。此外,會中也討論到可以舉辦小市集活絡社區、和養鴿者溝通美化鴿舍外觀、將社區老照片掃描保存以及辦理社區媽媽烹飪教室,甚至可以由高雄大學建置點菜APP,方便讓社區的年輕夫妻購買社區媽媽製作的熱騰騰的晚餐……等等充滿創意的點子,以營造社區互助互利的共好循環。此社區共識會活動的舉辦,是由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陳靜儀教授透過「社會設計與實踐課程方案」,結合援中港社區發展協會與兩位里長共同牽成的。陳靜儀教授認為國立高雄大學初成立時,受到許多地方耆老的奔走幫忙,因此本著「吃果子拜樹頭」的感恩之心,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觀察,思考如何發揮所長,為社區貢獻心力。適逢高雄大學成立二十周年,此舉別具意義。陳教授認為居民們的想法相當重要,是所有事情推動的核心。如何讓新舊居民相互認識,透過參與活動進而對社區產生凝聚力,願意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甚至加入創意,展現社區亮點,過程中都有高雄大學師生可以協同合作的地方。文化需要靠社區營造來傳承,而沒有文化的社區營造就只是放煙火般的華而不實,因此,三項優先辦理事項顯得格外重要!居民們對各計畫的反應相當熱烈,最後大家均同意應該盡量以正面的話鼓勵做事的人,讓做事的人充滿能量。如果每個人都願意付出一點點,就可以讓社區更美好!此次對話就在這歡樂的氣氛下圓滿落幕。

Type:

其他

Office:

創新學院、資管系、土環系 以資料思考 引導高市府打造市民有感道路養護服務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教學發展中心_沈佳君】2019-10-30 國立高雄大學創新學院、資管系、土環系教授跨域合作,接受高雄市政府委託,於108年10月由連興隆副校長兼創新學院院長率領團隊,針對近來高雄市民最關切的議題,舉辦2場「道路養護問題挖挖挖工作坊」,運用資料科學與設計思考的方法,分桌引導來自高雄市政府負責道路養護的不同單位、公務年資不到一年到超過20年的主管與同仁,分享道路養護實務經驗,發掘面對的難題,並透過彼此業務的資料交叉運用,讓看起來個別獨立、平凡的資料,利用資料科學的技術產生出一套解決問題的模型。工作坊分別在10月16日、23日兩日進行,各桌桌長除由高大土環系連興隆、童士恒、甯蜀光老師、資管系林杏子、蕭漢威老師及創新學院張雅淨老師擔任,也安排資料科學專家張維志資訊長、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台北市電腦公會與會參與討論。第一場工作坊一開始透過主持人設計的破冰遊戲,引導與會者主動說出個人的特殊經驗,讓彼此熟悉其他人所負責的業務以及與自我業務的關聯,並透過分組討論,讓來自不同單位的市府人員,共同討論與歸納道路坑洞損壞類型與造成的原因,並探討目前處理方式及不足之處。在各組的討論中多半指出,道路損壞的類型主要為道路坑洞、車轍、路基掏空、龜裂等,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除了重車、植物竄根等外力影響、鋪面材料老化、頻繁挖掘與回填不實等技術面問題,大多都和側溝、管線及箱涵等(近八成因素來自「水」)破損、雨量等環境因素有關。最後,與會人員歸結出最關心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選擇道路刨鋪順序、完善管函圖資及早預防道路損害、以及改善為了釐清道路養護原因所耗損的人力問題。此外,多數參與者也都表示經費和人力方面的不足常常成為道路養護上最大的瓶頸,即使各單位都擁有成熟的修護工程經驗,但面對處理道路坑洞問題往往只能做到「修一個算一個」的事後修繕工作。然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利用新興科技,透過資料建立出的模型,解決人力安排或是經費使用效率的問題,也正是此次活動想要傳達給大家的觀念。為了讓市府官員更了解資料的應用有助於解決業務問題,高大特別分享為高市府設計的「1999即時儀表板」以及以歷年雨量資料與民眾通報道路坑洞資料深度分析去年823豪雨造成道路坑洞的成果等資料應用的相關範例,讓市府官員理解靠著各方資料的堆疊和驗證,量化民眾報案資料並讓其具備即時性,可以讓資料本身變得有應用價值,並深刻體認到到「資料能做什麼用」,期待提升大家對於開放資料的信任度,進而轉換出一個類似1999服務的系統,以解決道路工程養護上所面臨的問題。第二場工作坊主要透過第一場工作坊彙整出道路養護人員最關心、迫切需解決的道路養護面對的問題,盤點相關資料或是資料數據的類型、取得管道,讓資料可以被後續地應用在各項系統中進行分析。高雄大學更進一步運用第一場工作坊市府同仁關心的議題,及短時間內取得的有限資料,分析高雄百大常修道路分布、道路坑洞通報案件的道路損害類型及確認損害類型所耗費的人力情形,其中蕭老師更特別提出正在試驗開發的「智慧分案系統」,以協助解決目前遇到釐清道路養護原因造成的問題,未來高市府聯合服務話務中心收到民眾申訴案件,只要在該系統中輸入一段關於道路問題的簡單描述,就能夠找出該問題所負責的相關單位,隨著歷史數據越龐大,智慧分案系統可遵循的依據越多,亦能提升整個系統分案的準確性。高大團隊希望藉由這個系統,讓大家了解,當各單位的資料跨域整合,就可以運用在其他不同情況,甚至被被運用在解決我們總認為無解的問題。活動的最後,連副校長以簡短兩句”Data is king.”與”Data is everything.”做結尾。資料和數據的價值遠大於我們的想像,若各單位能整理好手中的資料並釋出,讓更多人能夠加值應用,相信未來在解決問題時,必能產出一套更妥善、更有效率的處理方式。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

創新學院舉辦2019大高雄共創永續未來交流工作坊 產官學SDGs經驗分享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創新學院_張慧慈,公共事務組編修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19-08-14 國立高雄大學體現大學社會責任(USR),致力推動「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今( 14)日舉辦「2019大高雄共創永續未來交流工作坊」,吸引產官學界及關心民眾參與,整日議程安排台灣能源永續研究基金會(TAISE)董事長簡又新等多位專家學者專題演講,分享輔導企業推動永續發展、SDG融入課程設計等成果,突顯其人文關懷、環境永續、商業營運等多重價值。該交流工作坊由國立高雄大學、中鼎教育基金會(CTCIEF)、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等共同舉辦,高雄大學校長王學亮表示,校方於2017年正式以SDGs為核心結合校務發展願景,包括各式課程、新南向、高教深耕、學生國際體驗學習計畫等,經過近2年努力已獲得初步成果,不僅入榜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4月「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6月「千禧年成立、世界最佳年輕大學(The best millennial universities 2019)」,前者項次8「提昇工作尊嚴及經濟成長」獲得全球第72名、項次11「永續城市及社區」也獲得全球第94名的佳績;後者千禧年成立最佳年輕大學評鑑更名列全球第56,也是台灣唯一入榜的國立大學。今日工作坊邀請高教、國教、企業、政府與NGO組織共同對於SDGs內涵、教育及實踐行動進行理解與交流,融入辦學或營運發展目標,因應全球、在地共同面臨的風險與社會問題, 身兼台灣能源永續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中鼎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等多重身分的簡又新,以「企業、大學與永續發展目標」為題演講,指出企業要能長久永續,必須兼顧經濟、環境與社會三端,並將SDGs由外而內看全球與社會需求融入於公司策略之中;而永續的未來,必續倚賴企業、政府、學校三端的引領,企業是主要動能,擁有資金、人力;政府制定政策,帶領企業前進:而學校是培育人才最重要的搖籃。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主任蔡宛恬主任以「城市治理和韌性規劃」為題,提及高雄市過去對於參與國際環保事務一直不遺餘力,是台灣第一個加入ICLEI組織的會員城市,致力於「推動環境永續發展、強化城市調適韌性、建構綠色低碳新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葉欣誠分享「發展永續課程的創新知識」,認為大學根本任務乃應肩負承擔文明發展的角色,引導人類文明永續發展。透過全球知名大學推動SDGs之案例,分享永續或綠色大學已透過SDGs與living lab等概念重新框架,國內大學應設法跟上國際腳步。「SDG教育課程設計實務」,則由高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副主任、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林杏子分享SDGs內涵融入電子商務課程經驗,以及榮獲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優選課程方案特優獎的桃園市永豐高中(國中部)教師胡傑揚教師,和臺北市濱江國中教師李牧潔,以及將SDGs作為學校國際教育課程主題的高雄市龍華國民小學教務主任許如菁分享課程設計方法、實務操作經驗。優樂地永續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蔡承璋執行長帶領團隊,透過永續桌遊「步步為營」,讓與會者在刺激有趣的遊戲過程中,還能了解各式各樣的永續議題,幫助組織由內而外獲得永續力。國立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兼創新學院院長連興隆表示,透過交流坊更多人看見SDG在人文關懷、環境永續及商業價值,也期待與會者會後逐步開展、實踐SDGs行動,共創永續未來之路。

Type:

活動

Office:

教學中心 創新學院(IF-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