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1 永續城鄉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通識課《走讀北高雄》學生造訪橋頭、楠梓、左營 發掘地區特色 英語發表成果

sdgs icon
【照片提供:講師劉政暉、學生張峪瑄提供】2022-07-05 對於生活所在的週遭人事物你是否了解?國立高雄大學這學期通識課《走讀北高雄》修課學生,必須踏查發掘橋頭、楠梓、左營3地區特色並運用英語(文)製作成果,例如街訪科技產業園區內的外籍移工眼中的高雄城市特色,又如拍攝蓮池潭周邊廟宇、果貿國宅生活圈製成導覽短片,體現鏈結社會精神。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余進忠表示,校方積極配合「2030雙語國家」政策,除了各學系開設本職學能、英語授課專業課程,通識中心也邀請國際交流經驗豐富的劉政暉開設《走讀北高雄》鼓勵學生多加運用英語溝通、拓展國際視野。《走》課講師劉政暉表示,「越在地,越國際」是課程精神,鼓勵學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土地文化並認同其價值,將來有機會出訪其他城市、國家交流,面對(外國)友人詢問,方能更有自信侃侃而談。因此《走》課除了全英語教學,師生走出教室,實際走讀橋頭、楠梓、左營等地,漫步過程認識各地區特色並要完成各項任務(作業)。橋頭以糖廠及老街周遭為主,劉政暉出題找出某陳年舊照中的建築,學生發揮柯南精神,努力比對出類似路口但建築已不復存在,從中感受都市更新、工商業發展過程衍生的老宅(拆存)與經濟拉鋸難題。劉也引領學生走進糖廠場域,觀察曾為日治時期重要據點所遺留生產機具、防空洞、房舍等,找出感興趣加以拍攝、製作英語簡報。此外,劉政暉還帶領學生走訪楠梓科技產業園區,觀察電子廠引進大量東南亞移工,進而創造豐沛文化資源與衍生的經濟型態如餐廳、理髮廳、雜貨店。過程中也讓學生實際感受因為產業屬性(科技業),移工以菲律賓籍最多,其次是越南、印尼;學生也驚訝發現「原來我經常光顧的便利店,樓上居然是棲身宿舍!」至於該「關卡」作業,則要以英語街訪移工,請教包括工作、生活、文化調適,乃至對高雄城市等觀察與建議。「自選左營自然、人文景點,拍攝5分鐘英語導覽影片。」劉政暉鎖定蓮池潭周邊廟宇、古蹟,或是極具特色的果貿國宅,作為期末報告主題。學生組隊拍攝《左營東門》、《龍虎塔》、《孔廟》、《元帝廟》、《果貿社區生活圈》等多支短片,過程儘管辛苦也收穫滿滿。—

Type:

其他

Office:

臺北曲藝團受邀高大卓越講座 與青春學子們一同拆解說唱藝術的基因符碼

高雄大學書法研究社與高雄捷運公司 合辦揮毫贈春聯活動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學務處課外活動組黃惠娟;公共事務組編修】迎接壬寅年,金虎來報到,國立高雄大學、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第8度攜手,14日午後安排「書法研究社」師生於高捷左營站穿堂舉辦揮毫贈送春聯活動,受到民眾熱烈歡迎,近200份在2個小時內索取一空,也使年味更加濃厚。高雄大學學生事務處組長何資宜特地到場為師生打氣,何表示現在大學教育強調「USR(大學社會責任)」精神,書法社師生8度走入人群發揮所長就是最佳體現。高捷公司公共事務處處長王柏雁亦出席致意,感謝高大長期合作、活動已建立口碑,活動還沒開始已有排隊人潮,顯見十分受歡迎。活動策畫者、高雄大學學務處課外組黃惠娟表示,華人社會三大重要節日之首非農曆春節莫屬,張貼春聯是必備應景活動,因此每年都會安排學生社團「書法研究社」與高雄捷運公司合作,選定3鐵共構的左營站擺攤寫春聯免費贈送民眾。書法社指導老師宋耀偉已是藝壇知名書法大家仍謙和有禮,年年陪同學生出席一起揮毫,也因此服務團隊中不少是主動回來幫忙的畢業校友。師生書寫春聯分為七字對聯(上、下聯、橫批)、四言吉語、單字吉語,除了對聯事先寫妥,其餘則是提供民眾現場選字的客製化服務,滿足各行各業需求,像是應景的虎虎生豐、虎年鴻運、金虎送財、如虎添翼、五福臨門,或是給基督徒的「耶穌永是生命路」、佛教徒的「慈悲喜捨發宏願」等對聯皆一應俱全。更新補充:2022-01-23 高雄大學「書法研究社」第2場次於15日,與楠梓區藍田里里長謝坤益合作服務在地里民,於仁壽宮舉辦共同辦理「春聯揮毫迎虎年」揮毫贈春聯活動,立法委員劉世芳、高雄市議員黃文志特別到場打氣,場面溫馨熱鬧。第3場次將在23日,於梓官區龍興堂登場,歡迎里民前往共襄盛舉,數量有限,索完為止。

Type:

其他

Office:

多功能學生活動中心榮獲「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 預定3月進駐啟用 歡迎各界賢達冠名贊助

sdgs icon
【文字提供:總務處營繕組組長李幸財;公共事務組編修】2022-01-13 係金A!國立高雄大學新建工程「多功能學生活動中心」日前榮獲「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校長陳月端代表領獎,除感謝同仁戮力以赴、高雄市政府肯定施工品質,也強調「教育就是最好的投資」,歡迎及邀請各界賢達冠名贊助,充實館內各項軟硬體設施。多功能學生活動中心總工程經費2.85億元,建築工程於2019年11月11日開工興建,歷經2年多工期,克服疫情期間缺工缺料、營建物價上漲等大環境因素影響下,已於2021年11月17日如期如質完工,水電工程亦接續於12月13日竣工;工程進行期間,分別於2020年5月及2021年3月連續二次接受教育部工程施工查核小組委員實地查核,亦獲得建築工程與水電工程均為甲等佳績,對工程之施工品質予以肯定。「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由高雄市政府指導,高雄市結構技師公會、土木技師公會,以及建築師公會輪流主辦;2021年承辦執行單位為高雄市結構技師公會,透過評審制度,激勵工程業界間見賢思齊,期藉由良性競爭來提升公、私有工程之施工品質,進而促使城市工程品質更臻完善。目前建築物正著手辦理驗收程序、申請使用執照及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證書中,預定2022年3月底可進駐啟用,中心內規畫包括藝文、展演、觀眾席、舞蹈、表演舞台、室內運動暨集會等多個空間,提供學生社團活動,以及全校性大型室內集會、球賽運動等使用。

Type:

其他

Office:

友好交流—2021臺日法學國際交流研討會「SDGs與地方活化—疫後的地產地銷」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財法系簡玉聰助理教授、蔡幸芸】2021-12-10繼年初的學生線上交流後,財法系簡玉聰老師的法學日文特訓班、本校法學院與日本岡山大學法學部於12月7日再度聯合舉辦「2021年岡山大學法學部.高雄大學法學院線上國際交流研討會」,由雙方師生攜手參與這場跨國交流盛會,在國際疫情的邊境管制情勢下仍維持緊密的臺日友好交流。往年財法系簡玉聰老師的法學日文人才培育,皆於年末邀請日本岡山學院大學法學部師生來臺參與臺日法學國際交流研討會,雙方學生針對各種法學及時事議題,收集文獻製作書面報告,研討會上以日文發表、與談及問答,近年因國境管制影響改以線上交流。簡老師表示,希望學生透過研討交流能實際運用上課所學,提升日語聽說讀寫,充實專業法學日文文章撰寫與報告能力,深化將來留學日本,或進入國內研究所後日本法學比較研究知能。今年主題特別聚焦SDGs目標11「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發表關於區域發展規劃、在地生產在地銷售的農產品產銷策略、臺灣生產的特色水果等相關議題。研討會當天由簡玉聰老師開場致詞,日本岡山大學法學部學生杉山直弥發表日本的地產地銷的政策與理念,以岡山縣的在地市場、醫療法人綠十字會笠岡中央醫院、株式會社天滿屋等岡山縣內機構的實際事例,介紹日本政府與民間如何合作推動地區的發展。高大學生則以臺灣的四季與水果為主題,向日本師生介紹臺灣具多樣性四季生產的水果。發表結束後的提問時間,同學們都非常踴躍提問,對臺日的共通點及差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岡山大學的同學們也對臺灣種類豐富的水果相當有興趣,想來臺灣品嘗美味水果!研討會尾聲,大家都期許疫情能早日結束,日方師生能如以往來臺進行會面交流。法學日文特訓班是法學院的特色課程,為高大高教深耕計畫培育之跨域國際人才課程,由財法系簡玉聰老師指導,透過每週的密集日文課,訓練學員日文應用溝通及法學日語的能力,並與日本大學辦理法學學術研討會及暑假前往日本學術交流,增進日語實戰能力。法學日文每年定期於8~9月期間於財法系及法學院網頁公告招生,有興趣的同學可於前述期間注意招生訊息。

Type:

其他

Office:

「深耕,生根」——高雄大學攜手蚵仔寮社區深耕在地文化座談會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通識教育中心老師陳靜儀】2021-09-30 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8日邀請高雄市蚵仔寮社區之禮蚵、智蚵、信蚵三位里長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蚵仔寮文化協會、劦助慈善會及梓官區公所社會課長等在地賢達人士齊聚一堂,針對高雄大學如何攜手社區深耕在地文化進行討論。討論過程非常熱烈,並達成了多項初步共識。位於國立高雄大學旁緊鄰台17線的蚵仔寮社區,因蚵仔寮觀光漁港而廣為人知。早期該社區居民是依靠捕撈烏魚維生,漸漸形成了聚落鄉里。由於環境變遷嚴重影響生態系統,導致烏魚產業漸漸式微,對於居民的生活型態及傳統文化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國立高雄大學庇鄰蚵仔寮社區,師生與社區互動密切,高雄大學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特別邀請在地賢達人士齊聚一堂,希望透過區公所與地方熱心人士,能協助整合蚵仔寮社區的文化資訊並設法加以留存。這次會議的共識是將藉由翁烔慶老師的「田野調查」與「籤詩文學與寺廟文化」等課程作為切入點,帶領學生進入社區進行訪談調查,透過翁老師的歷史專業協助並結合當地文獻資料、耆老口傳與族譜記載等,以及蚵仔寮文化協會等各界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後續由陳靜儀老師所帶領的「服務學習」課程學生運用數位科技予以整理保存,並發展出遊戲式的鄉土教育教材推廣至十二年國教端,希冀能落實文化傳承的初衷。這次高雄大學與地方的合作不同於以往,更著重於文化方面的活動,例如以生態教育為主題——「援中濕地護陸蟹過馬路」,也有發展成教案的計畫——「烏魚藏寮文化資料數位化」等,由高雄大學協助整合舊照片、拍攝360度全景照片結合生態特色介紹資料,運用AVR技術製作導覽專案……,如此將可邁出在地文化傳承的一大步!高雄大學與蚵仔寮社區的合作,是高雄大學善盡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相信這次合作只是一個開端,未來透過彼此的良性互動與信任關係的建立,將會迸出更多創意的火花,為深耕在地文化、提升居民社區認同盡一份棉薄之力。

Type:

其他

Office:

高市YouBike 2.0第1,000站 高雄大學校園啟用 提早達成里程碑 體現環保永續綠色校園精神

sdgs icon
2021-08-30 高雄市「YouBike 2.0(微笑單車)」第1,000站就在這裡!國立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局長張淑娟今(30)日聯袂啟用「高雄大學行政大樓站」,也是高大校區(含周邊)第9處站點,除了方便師生上下課通勤、民眾洽公,更體現環保永續的綠色校園精神。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校園廣闊占地82.5公頃,因此打造安全便利的交通環境、積極爭取各種節能環保的大眾運輸載具資源一直是她施政重點,感謝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微笑單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地藍田里里長謝坤易重視、支持、協助,陸續在校內建置多處YouBike 2.0站點,更將別具意義、第1,000站里程碑成果與高大師生、在地里民共享,相信必可創造更高的使用率。陳月端也開玩笑向交通局毛遂自薦代言,身為「鐵粉」,YouBike的好她最知道,不論上班通勤或假日休閒,她都能搭配專屬App熟練尋得站點,用以銜接市區各捷運站或景點,還強調「不收代言費,只要將優惠多回饋給我們師生同仁。」高市交通局局長張淑娟表示,在陳月端校長積極爭取下YouBike 2.0迄今已在校內啟用9座租賃站,高雄大學使用人次在高雄各大專院校中也名列前茅,已成為學生日常通學、往返捷運站最後一哩路接駁的重要交通工具,今天第1,000站在高雄大學啟用特別具有意義。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宗芳表示,過往校方曾回收校園棄置單車整修成為「愛心腳踏車」供師生民眾免費騎乘,但長期養護成本也造成財政負擔,感謝交通局、YouBike願意導入專業優質的共享單車系統,加上教職員證、學生證均已結合「一卡通」電子票證功能,租借更為方便,校方將持續鼓勵師生善加利用。根據高雄市政府資料,YouBike 2.0去(2020)年4月進駐高雄,7月正式營運啟用316個站點及投入2,800輛單車,8月底突破100萬使用人次,今(2021)年8月突破1,000萬人次,並比預定提早4個月,於8月30日在高雄大學達到設站1,000里程碑。除了今日啟用的高雄大學行政大樓YouBike站點,再加上正門側邊、大學南路側、大學西路側、管理學院、理學院南側、人文社會科學院西側、學生第一宿舍東側,以及校區外藍田公園共有9處。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行政副校長吳宗芳、主任秘書潘欣泰、研發長吳松茂、總務長童士恒、學務長莊淑姿、EMBA中心主任翁銘章、體育室主任孫美蓮;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局長張淑娟、運輸設施科科長王偉哲、股長陳喬琳;微笑單車公司總經理何友仁、處長陳銘凱共同與會。此外,翠屏里里長陳文治,藍田里里長謝坤易,中和里里長李東宇,中興里里長黃朝吉,惠民里里長張淑分,頂塩里里長顏家進也出席共襄盛舉表達支持。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帶領體驗滇緬眷村空間與生活文化 擴大發揮大學影響力評估鏈結多元教育場域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高教深耕計畫專案經理張志成,活動為5月8日,三級警戒前舉辦】2021-06-18 國立高雄大學辦理「滇緬眷村歷史建築與安置空間文化踏查體驗營」計畫,在辦理2場講座之後,於5月8日(星期六)由主持人陳啓仁教授兼教務長帶領,進行滇緬眷村的現地空間文化考察活動。 位於屏東縣與高雄市交界的定遠新村與信國新村,這區域多年來依然保有的其眷村空間與生活型態,這次實際體驗的不僅是當年「國雷專案」歸臺之義民人數最多的安置聚落,許多還保留最初的建築格局形式,同時也能見到受到在地原始環境的就地取材土石運用與周邊文化影響與近60年來的空間增改建的變化,回應之前高雄與台中兩場講座的內容,呈現出滇緬移民從異地定居環境適應到族群文化融滲磨合的脈絡與景況特色,在場25位踏查學員無不驚奇,並且頻頻詢問材料特色與空間的構成與變化之處。 此外,此地氣候與東南亞大陸相近,許多原鄉村民及其第二代近年得以返鄉帶來種子,自家皆栽有許多來自故鄉香料植物,以供日常煮食之用,並且與台灣在地的飲食結合,發展出具有族群與地域特色的料理,例如香草與波羅蜜果,又如結合在地的香蕉花風味菜、香草牛肉麵與金三角米干等特色料理。此次學校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案文化資產學院推廣群組計畫時,審查委員意見提到,計畫中除空間體驗外,應留意多年來所發展出的無形文化,如飲食、生活文化等,也因此在行程中安排讓前來參與的學員體驗與品嘗滇緬的煮食技藝與異國料理的風味特色。 誠如現場踏查時老師與許多學員的感受分享,定遠新村與信國新村的滇緬眷村文化帶有著東南亞的異國風情,加上其曲折歷史發展與族群文化展現,多年來已是高雄屏東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呈現台灣各地出豐富而多樣的生活文化,是教育推廣的好場域,其特色如何被保存與發展,未來如何做創生與規劃是大學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實踐所在,國立高雄大學本次活動由通識教育中心執行高教深耕計畫主軸四推動,教學發展中心協助活動之辦理,期待第一年的認識場域的推廣活動,可延伸出第二年的場域經營與活化,由大學發揮影響力,讓更多在地連結與教育學習得以永續共行。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關心在地新移居課題 協辦跨校USR論壇 盼整合高教資源與善盡社會責任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高教深耕計畫專案經理張志成】2021-06-02 為強化場域學習及社會實踐力,深耕高雄在地社會責任實踐場域,國立高雄大學於5月28日(星期五)下午配合辦理「後疫情時代之天涯若比鄰:「新移居」高雄社會責任論壇」,本論壇由社團法人高雄市印尼之友協會發起,教育部補助與指導,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主辦,連結本校、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正修科技大學、高苑科技大學等,共六校協同籌備,因應疫情三級狀況,全面以防疫之線上論壇方式辦理。 本論壇主要探討「新移居」之社會責任,「新移居」包含新移民、新住民及新移工,在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對尊重人、社區和環境之責任下,引導在地連結、區域合作及社會創新,主要對應永續發展目標3: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目標11: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及目標16: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期望結合公部門、專家學者與社會大眾等不同利害關係人,來凝聚新移居者的需求、透過各社區組織優勢及整合社會資源,以合作解決新移居問題,達到關懷社會、創新價值和永續發展。 高雄大學由通識教育中心參與籌備本論壇計畫,在論壇活動前段「融滲多元文化於高等教育」論壇的主題中,由陳啓仁教務長發表「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 由地方鏈結到區域影響力」之講題,以高雄大學USR地景場域的教育連結與營造經驗作回顧與借鏡,回饋本校高教深耕主軸四計畫USR-Hub的大學社會責任與實踐,並期待在後疫情時代之「新移居」的社會課題上,透過大學高教資源,於未來高雄地區新移居族群的友善環境與文化融滲與社會教育盡一份力量。 而下半場的綜合討論由本校專案經理張志成主持,探討1.如何凝聚政府及企業參與「新移居」社會實踐、2.如何激發師生對「新移居」社會實踐的參與,3.如何營造多元族群友善環境與交流學習,仍由本校陳啓仁教務長與高雄市印尼之友協會蔡維信執行長以及其他5校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長官與教師參與討論,對於關注多元文化,啟動與政府與企業參與連結,促進多元交流學習,在防疫新生活架構下的防疫新教育關切「新移居」社會實踐與參與,討論相關的措施與作法,凝聚共識,進一步營造多元族群友善學習與教育環境。 本次USR論壇主題焦點是高雄「新移居」的生活文教等在地社會課題與各大學近年投入的社會責任工作上,藉由經驗分享與討論,激發許多新的構想與方案,值得政府、企業與大學做進一步計畫整合來推行,更重要的是這是高雄地區第一次跨多校聯合辦理之USR論壇,也呈現出相同的社會課題,各校可以用不同的專業面向工作與社會責任實踐方式之導入,進行團隊合作,因而誠屬難能可貴。會議結論也宣示敦請政府在疫情嚴峻時納入新移居者之防疫措施,一視同仁給予照護;另也提到未來整合高教資源而續辦USR論壇的共識,期待明年持續推動。

Type:

其他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