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永續行動網
問題與策略
行動與實踐
永續報告書
ENGLISH
SDG15 保育陸域生態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國立高雄大學2018共創永續未來交流工作坊
高大與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合辦SDG交流工作坊:大學與機構共創四大永續未來行動方案國立高雄大學與中鼎教育基金會、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高雄市環保局於9月11日合辦「2018共創永續未來交流工作坊:實踐永續發展目標創造的價值」,邀請大學、企業、政府與NGO組織共同對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內涵及實踐行動進行理解與交流,因應全球、在地共同面臨的風險與社會問題,鼓勵大學教師教學、研究專業連結SDG,及促進大學與組織將SDG融入辦學或營運發展目標,特舉辦本工作坊,吸引全國產官學界共52人次參與。活動以「企業如何實踐SDG行動與未來趨勢」開端,特邀請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進行專題講座,簡董事長分享企業的永續發展,必須兼顧於經濟、環境與社會三端,並將永續發展目標(SDGs)由外而內看全球與社會需求融入於公司策略之中;而永續的未來,必續倚賴企業、政府、學校三端的引領,企業是主要動能,擁有資金、人力;政府制定政策,帶領企業前進:而學校是培育人才最重要的搖籃。最後,勉勵在場與會人員,2030年仍是我們生活的時代,未來永續世界面貌就在當下永續行動的實踐。第二場專題講座邀請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分享大學永續實踐行動,林強調南華大學成立永續中心致力推動校園永續行動,如營造生態低碳校園、成立環境志工隊、省電比賽等,並以學校特色,著重兒童及銀髮族之照護。國立高雄大學王學亮校長分享,高大本身是一個綠色校園,創校就以「永續發展」概念進行整體規劃,因深知SDG是跟世界共同對話的語言,今年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即以實踐SDG深耕高大永續與國際為特色,從發展環境永續到社會與經濟永續。同時,盤點近三年開設401門SDGs相關課程及311件相關計畫,逐步從大一開始深植SDG永續意識,並結合社會設計與創新等方案,將SDGs融入教學、研究,更積極尋求結盟國內外大學及各領域夥伴,不僅深根在地,更要連結國際,培養永續公民、永續大使,進一步實踐高雄大學的社會責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所長與談提到,大學應肩負承擔文明發展的角色,引導人類文明永續發展,是大學的根本任務。同時,透過全球知名大學推動SDGs之案例,分享永續或綠色大學已透過SDGs與living lab等概念重新框架,我國大學應設法跟上國際腳步。活動下午進行一場4小時「SDG融入大學與機構之方案規劃」共創工作坊,以「SDG7可負擔的能源」、「SDG8就業與經濟」、「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SDG16和平與正義制度」為議題,分成四大組,以大學人員為核心,透過與企業、政府以及NGO人士對話,尋找彼此可以投入及合作的方案,讓更多人看見與創造SDG在商業、人文關懷、環境永續的價值,共創永續未來之路。第一組「能源技術服務團」以環境污染、氣候變遷等問題為出發點,將透過太陽能板等能源技術服務,成立能源節電發展中心。其中透過募資力量,找尋20位專家人才,提供種電技術服務,以降低環境污染。涉及相關SDGs目標為SDG7、9、11、12、13、17。第二組「農情蜜益股份有限公司」,從「SDG8就業與經濟」出發,為提升農民生活品質,推動發展智慧農業,結合大學農經技術與科技,開發智慧App,同時進行農地整合與行銷企劃,提升農產品生產效益與產品資訊透明化。涉及相關SDGs目標為SDG8、3、4、9。第三組以「低碳綠能性別Living Lab at 高雄大學」為題,從綠色能源開發應用為發想,在高雄大學成立低碳綠能性別Living Lab,配合業界廠商及政府單位(如中油)進行能源替代研發與創新,改善能源與環境問題。未來能源媒合產品時,產品設計能注重多元性別。涉及相關SDGs目標為SDG12、5、9、11。第四組為解決社會兒童托育服務品質不佳、保母人數不足之問題,提出「大學提升社區多元托育服務方案」,以改善兒童受教權,結合大學、社區、企業及政府建立無齡會館,辦理兒童育樂等多元活動、進行保母培訓、保母媒合等,全面提升完善托育服務品質。涉及相關SDGs目標為SDG16、4、5、11。國立高雄大學連興隆副校長兼創新學院院長表示,今日各組提案相當精彩,特別感謝各組桌長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蔡承璋副總、南華大學永續綠色科技碩士學位學程洪耀明教授、本校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謝國廉主任與尤努斯中心楊詠凱主任帶領,透過產官學三方共同規劃永續方案只是第一步,在場與會人員已是SDGs種子,希望活動結束後能真正實踐SDGs行動。本校未來將持續努力推廣SDGs相關議題及合作行動,成為永續未來的重要推手。
Type
:
活動
Office
:
行政單位 秘書室
<高大南向教育系列報導>「棉蘭共學營」赴印尼 見習社企照顧小農兼顧雨林生態
「如何做到保護雨林又能兼顧當地居民生計?」國立高雄大學舉辦「棉蘭國際共學營」,師生造訪印尼Padang Sidempuan地區,見習當地社會企業推廣「雨林咖啡、樹糖」理念,藉由輔導小農種植技術與銷售知識,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減少賣地給財團甚或參與盜採伐木的可能性。該共學營於7月底為期9天,由高雄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與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攜手規劃執行,為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體現,學生藉由體驗多元文化、拓展國際視野,實踐聯合國SDGs、連結國際目標。尤努斯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副教授楊詠凱與學生1行8人赴印尼,曼荼羅基金會創辦人、釋學源師父帶領師生參訪代管輔導、面積達650公頃的Padang Sidempuan雨林保護區與農莊,園區內還有為數不少、從盜獵者或不肖商人手中搶救回來的亞洲象、蘇門答臘虎等。釋學源表示,基金會積極為居民找到穩定經濟收入,以減少賣地給財團或是盜伐雨林的情形發生。具體作法包括輔導咖啡小農教導種植咖啡知識並提供基本設備,以及建立在地銷售管道,訂定明確製程與收購標準使小農有所依循。每個合作村莊都有1位主要負責人,擔任收購咖啡及烘烤咖啡工作。此外,基金會還輔導居民汲取棕櫚樹汁液加以熬煮成「樹糖」可用於咖啡、茶等飲料,據說比精煉蔗糖更加健康。基金會也創建印尼傳統織布工坊,以優於行情薪資鼓勵婦女學習織布技巧。師生從中體認,透過在地經濟的建立及友善環境的栽植方式,維護雨林生態。參訪尾聲,高大學生與當地菩提中學師生分享觀摩心得,提出促進雨林地區居民經濟之永續發展方案,提供基金會經營參考。楊詠凱表示,參訪過程深刻感受當地推動社區型社會企業,「人」仍是最關鍵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需要去處理不同人馬的利益需求,以及要說服既得利益者與員工分享更多利潤收益,都需要耐心與勇氣。楊還說,橡膠、油棕一直是印尼仰賴的重要經濟資源,在雨林地區推動小農經濟無法一蹴可幾,扭轉原有經濟結構,但卻是推動環境保護與經濟永續發展的可行切入點,社會影響不只在地,而是國際性,尤其面對氣候變遷,保護雨林更是應該要做的理性抉擇。棉蘭國際共學營參與學員共有西洋語文學系石承鑫、應用經濟學系蘇怡文、亞太工商管理學系郭珈妤、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張育齊、電機工程學系徐家瀚、政治法律學系陳羿安、法律學系廖子萱總計7名。
Type
:
活動
Office
: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高大南向教育系列報導>「棉蘭共學營」赴印尼 見習社企照顧小農兼顧雨林生態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系列推廣】 【文字、照片提供: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_羅品婕;公共事務組編修】2018-08-29 「如何做到保護雨林又能兼顧當地居民生計?」國立高雄大學舉辦「棉蘭國際共學營」,師生造訪印尼Padang Sidempuan地區,見習當地社會企業推廣「雨林咖啡、樹糖」理念,藉由輔導小農種植技術與銷售知識,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減少賣地給財團甚或參與盜採伐木的可能性。該共學營於7月底為期9天,由高雄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與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攜手規劃執行,為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體現,學生藉由體驗多元文化、拓展國際視野,實踐聯合國SDGs、連結國際目標。尤努斯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副教授楊詠凱與學生1行8人赴印尼,曼荼羅基金會創辦人、釋學源師父帶領師生參訪代管輔導、面積達650公頃的Padang Sidempuan雨林保護區與農莊,園區內還有為數不少、從盜獵者或不肖商人手中搶救回來的亞洲象、蘇門答臘虎等。釋學源表示,基金會積極為居民找到穩定經濟收入,以減少賣地給財團或是盜伐雨林的情形發生。具體作法包括輔導咖啡小農教導種植咖啡知識並提供基本設備,以及建立在地銷售管道,訂定明確製程與收購標準使小農有所依循。每個合作村莊都有1位主要負責人,擔任收購咖啡及烘烤咖啡工作。此外,基金會還輔導居民汲取棕櫚樹汁液加以熬煮成「樹糖」可用於咖啡、茶等飲料,據說比精煉蔗糖更加健康。基金會也創建印尼傳統織布工坊,以優於行情薪資鼓勵婦女學習織布技巧。師生從中體認,透過在地經濟的建立及友善環境的栽植方式,維護雨林生態。參訪尾聲,高大學生與當地菩提中學師生分享觀摩心得,提出促進雨林地區居民經濟之永續發展方案,提供基金會經營參考。楊詠凱表示,參訪過程深刻感受當地推動社區型社會企業,「人」仍是最關鍵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需要去處理不同人馬的利益需求,以及要說服既得利益者與員工分享更多利潤收益,都需要耐心與勇氣。楊還說,橡膠、油棕一直是印尼仰賴的重要經濟資源,在雨林地區推動小農經濟無法一蹴可幾,扭轉原有經濟結構,但卻是推動環境保護與經濟永續發展的可行切入點,社會影響不只在地,而是國際性,尤其面對氣候變遷,保護雨林更是應該要做的理性抉擇。棉蘭國際共學營參與學員共有西洋語文學系石承鑫、應用經濟學系蘇怡文、亞太工商管理學系郭珈妤、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張育齊、電機工程學系徐家瀚、政治法律學系陳羿安、法律學系廖子萱總計7名。
Type
:
活動
Office
: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
1
...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