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7 多元夥伴關係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雄大學、橫濱市大學生工作坊成果揭曉 四大構想勾勒港灣永續願景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首次上稿:2025-09-08 15:13更新:2025-09-09 11:08【文字、照片:國際處許媛如;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智慧淨零的高雄港藍圖、結合數位雙生與3D模擬的駁二治理模式、著重土地再利用與新交通導入的都市再生策略,以及連結歷史人文與綠色減碳的港岸步道設計——這些是國立高雄大學與日本橫濱市立大學師生在跨國共學中提出的創新構想,展現青年世代對港灣城市永續發展的多元願景。這場名為「2025 橫濱市立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學生工作坊——未來港灣城市的永續發展」的活動,歷時4天,並於9月5日舉行結業式暨成果發表。兩校學生混合分組,以高雄與橫濱兩大港灣城市為場域,針對永續議題提出具體策略,成果獲得師長高度肯定。在最終發表中,A組以橫濱港市合一治理模式為參考,規劃高雄港邁向智慧淨零的路徑圖與分階段策略;B組將數位雙生治理應用於駁二特區,結合ICT、3D虛擬實境模擬與纜車系統,建構具韌性、透明與低碳的治理模式;C組則借鏡橫濱市空間活化與高雄市智慧港口建設,提出土地再利用與新型交通導入的永續再生藍圖;D組從都市設計角度出發,串連哈瑪星、鹽埕與蓬萊商港區,並將香蕉碼頭納入綠化減碳與市民生活的交會節點,營造兼具歷史人文與生態永續的港岸步道空間。成果背後凝聚兩校師長心力。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副校長吳行浩、建築學系副教授陳怡兆、建築學系助理教授陳逸、建築學系講師蔡寧分別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國際長林倖如全程支持與參與。橫濱市立大學教授鈴木伸治與副教授青木惠里率團來台,從城市設計與環境政策角度提供專業意見。結業式上,陳啓仁頒發感謝狀,致意肯定師長專業付出與辛勞。學生經過多日田野調查與交流,結合在地觀察與國際視野,提出具體策略建議,並獲頒參加證書,以表彰其跨國合作的努力。陳啓仁親力親為,帶領師生參訪國定古蹟左營舊城與蓮池潭龍虎塔,讓學生在文化場域中實地感受高雄大學長期參與的保存成果,並透過現場觀察深化對城市歷史風貌的學習。#SDG4 #SDG11 #SDG13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境外新生輔導說明會 打造友善國際化校園 校長陳啓仁:實踐「世界一家」精神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國際處孫葆烈;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以實際行動關心異鄉遊子,國際事務處今(5)日舉辦「境外新生輔導說明會」,邀請行政單位處室介紹服務業務,協助境外新生順利適應校園環境。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致詞指出,今年新入學的境外新生共有 99 人,加上在校學生,來自亞洲、歐洲及中南美洲等地區的(境外)學生人數已突破 300 人,展現校園多元化。他強調,境外生遠渡重洋來到高雄,必須面對文化與生活習慣差異,學校的責任就是陪伴與支持,讓大家安心就學與生活。他並勉勵積極參與校內各類學術、康樂及體育活動,與本地學生交流,實踐「世界一家」的精神,共同提升學習品質。透過此次輔導說明會,高雄大學不僅提供新生必要的生活資訊與安全提醒,也讓境外學生在融入校園過程中獲得支持與歸屬感,展現校方推動國際化校園的努力。國際長林倖如則分享自身留學經驗,表示雖然求學過程中有酸甜苦辣,但回首皆是珍貴回憶。她提到,今年新生來自 11 個國家,其中印尼與越南人數最多,並有來自巴拿馬、斯洛伐克與波蘭的學生。她期盼大家在高大的學習與生活中,透過活動與課業交流彼此激盪,累積美好經驗;未來若能留在台灣發展,更可成為國際與在地的重要橋梁。活動安排多元,包括僑聯會帶來的迎新表演、趣味快問快答,讓同學在輕鬆互動中加深認識,也提前邀請參與 11 月將於台中舉辦的「2025年全國僑生盃運動會」,增進同儕情誼。同時,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楠梓分局也到場進行交通與防詐宣導。警方提醒,9 月為交通安全月,呼籲國際生騎乘機車務必戴安全帽並遵守「路口停讓行人」規定,行人過馬路勿分心滑手機,並應遠離大型車內輪差與視覺死角,確保安全。防詐方面,警方指出常見手法包括假投資、假網拍及假冒親友或公務機關等,呼籲學生謹記「一聽、二掛、三查證」原則,遇有疑慮可撥打 165 反詐騙專線。#SDG4 #SDG10 #SDG11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跨國對話 高雄大學、橫濱市大師生攜手5天共創未來 百年港灣並肩 共議智慧低碳與永續發展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首次上稿:2025-09-03 09:20更新:2025-09-03 10:20【文字:國際處許媛如;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一座源自清朝光緒20年(1894年)正式開放打狗港,逐步發展為南台灣對外樞紐的高雄;一座在日本安政6年(1859年)開港,憑藉東京灣深水良港成為近代對外門戶的橫濱。兩城同樣因深水港而興起,也同時面臨歷史保存與永續轉型的挑戰。國立高雄大學2日與日本橫濱市立大學攜手舉辦「高雄—橫濱學生工作坊」正式揭幕,兩校師生齊聚高雄,展開為期5天的跨國交流,並將成果延伸至11月橫濱舉行的「亞洲智慧城市會議」分享。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致詞指出,高雄與橫濱同為港灣城市,在全球化與淨零轉型的挑戰下,如何兼顧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文化資產保存,已成為共同課題。本次合作不僅象徵兩校在國際學術上的攜手,更是培育青年世代跨域視野與永續責任的重要實踐。他勉勵學生把握跨文化交流契機,勇於提出對未來城市治理的構想,並在5天的密集討論與實地調查中深化理解。橫濱市立大學教授鈴木伸治與副教授Eri Aoki也在開幕致詞中表示,高雄與橫濱有著相似的歷史脈絡與城市課題。早在參與「亞洲智慧城市會議」時,他們便注意到兩城在都市再生與產業轉型上的共通性。兩位學者期許學生透過本次工作坊進行跨國協作,累積對港灣城市永續治理的理解,並將成果於國際舞台上分享,展現青年世代的創新與能量。本次「2025橫濱市立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學生工作坊——未來港灣城市的永續發展」由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統籌,國際長林倖如指出,本次工作坊規劃4大主題,包括港灣城市環境政策、智慧城市與低碳發展、港口再生與新興利用,以及歷史建築與文化資源保存。兩校學生混合編組,並透過破冰活動與交流問答快速熟悉彼此,隨後展開小組研究與實地訪查,行程安排走訪「宏南丁種宿舍」、「逍遙園」及壽山港區觀景點,讓學生認識高雄在歷史建築保存與港灣再生上的努力。工作坊也邀請高雄市政府代表分享城市治理經驗。淨零學院院長陳以亨以「從溫室現象到地球永續發展」為題,強調減碳需全民參與,並介紹市府推動的氣候行動與人才培育。都市發展局局長吳文彥則以「淨零轉型 vs 智慧城市」為題,說明市府自2023年推動「雙軸轉型」,涵蓋再生能源、智慧交通及碳權交易,展現城市邁向2050淨零的決心。此次工作坊為期5天,參與學生來自高大建築系、法學院及橫濱市立大學國際教養學部都市學系,結合專題講座、田野調查、分組討論與成果簡報,不僅深化兩校在港灣城市議題上的合作,更提供學生跨文化學習的場域。成果除於最後1天由學生分組發表,並將挑選優秀提案於「亞洲智慧城市會議」展示,展現青年世代對未來城市治理的貢獻。本次活動亦獲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行浩、建築學系副教授陳怡兆、助理教授陳逸、講師蔡寧及國際處同仁共同支持,體現跨單位合力推動的成果。#SDG4 #SDG11 #SDG13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2025 AI 跨域導入與實戰經驗座談會」 高雄登場產官學齊聚共探 AI 未來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經理 陳詣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由國立高雄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與國際高階經營管理在職專班共同主辦的 「2025 AI 跨域導入與實戰經驗座談會」,於 8 月 15 日下午在高雄林皇宮樂宴廳舉行。活動邀集高雄市經濟發展局與台灣塑膠、群創光電、台達電子、華泰電子、緯創資通等產業代表,分享人工智慧政策、應用成果與跨域合作經驗,並就 AI 對產業發展、人才培育與勞動市場的衝擊展開深入交流。會中聚焦多項重要議題,包括 政府 AI 補助與產業聚落發展、企業 AI 專案推動實戰經驗、AI 應用前景,以及人才培育策略。與談人從政府到企業的多元視角,展現 AI 在南台灣發展生態圈中的關鍵角色。現場互動熱烈,多位學生踴躍提問。其中,對於「子女如何因應 AI,未來求職有何建議?」的問題,緯創資通資深處長 游智凱 建議專業須「多角化」,避免因單一專業被 AI 取代;華泰電子資深副總 王金秋 則強調未來會有新型態工作被創造,應加強 AI 輔助技能。群創自動化中心總經理 廖建宏 鼓勵年輕人「喜歡唸書就跨專業學習,不喜歡唸書也至少要學會操作 AI 系統」,台達電子研發副理 陳聖華 則提醒跨領域溝通與協調能力,才是避免淘汰的重要關鍵。針對「AI 如何實際改變百姓生活?」的提問,台灣塑膠協理 蘇育寬 表示,AI 已帶動台灣經濟成長與國際重視,百姓除了能在投資活動中受惠,也能在醫療用藥進步中看到具體成果。在談及企業數位轉型挑戰時,蘇協理分享台塑的作法:「台塑向來以規章制度管理而壯大,數位轉型同樣從修訂規章制度開始,再由各部門提出改善計畫,雖然進程緩慢,但確實能逐步產生成效。」他笑言,「台塑的蘿蔔與棒子並用,但棒子比較大。」引起現場熱烈回應。主辦單位表示,本次座談會不僅促進產官學界交流,更期望推動高雄與南台灣 AI 生態圈的持續成長,協助企業掌握新趨勢、人才迎接新挑戰,讓 AI 真正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與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SDG4 #SDG8 #SDG9 #SDG17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校級研究中心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西語系與應用經濟系合辦經濟部國貿署演講國際經貿人才培訓講座

sdgs icon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西洋語文學系

高雄大學兩項創新技術亮相 2025 Meet 大南方展覽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產學育成中心 李雨謙】【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研究發展處產學育成中心偕同數位內容研究中心王政弘老師團隊及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吳志宏老師團隊,參與於高雄展覽館舉辦的 2025 Meet 大南方展覽,展出兩項AI應用創新技術—「教育元宇宙平臺 EWova」與「仿生智臂 × 智鏈共創」研究成果,成功吸引產業界代表、教育工作者及學生族群熱烈迴響,成功展現高大科研成果落地與跨域應用的能量。第1項: 教育元宇宙平臺 EWova:打造沉浸式智慧學習空間(數位內容研究中心王政弘老師團隊)本平台透過虛擬實境設備(如頭盔等)進入教育元宇宙,使用者可不受時間與場域的限制,能夠創建專屬的虛擬分身,自由穿梭於各個虛擬學習空間中,進行多人互動與協作學習。教師可在平台中開設各式課程、上傳教材、派發學習獎勵(如虛擬寵物),並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歷程。學生則能透過表情符號互動、觀察3D模型、參與小組討論、進行STEAM手做創作,展開共學與共創的學習歷程。另外,平臺設有多元學習區域,無論是進行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或是學生自主學習,都能夠在此平台上實現與完成。第2項: 仿生智臂 × 智鏈共創:驅動智慧製造新格局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吳志宏老師團隊)以仿生機械手臂技術為核心主軸,聚焦於結合仿生黏著材料與多模態感知的智慧型多軸手臂系統。該系統具備可自主調節於環境適應能力,未來能有效應對半導體與石化產業等高複雜度場域中的精密作業需求,展現仿生材料與人工智慧整合於智慧製造的實用潛力。同時,該中心另與台達電平台合作之智慧製造場域整合應用,並持續協助地方企業進行AI人才培育、智慧導入與專家入廠技術諮詢服務,建立完整的產學研合作模式,促進AI技術於在地產業的實際落地與轉型升級。【推動科研 × 產業接軌】產學育成現由資工系郭錦福主任領導,其表示目前中心專注於推動校園知識的商業化,提供產學合作、技術移轉和人才培育等服務,促進產學交流,支援地方產業發展。中心營運長劉建成表示,經由加入南臺灣科研產業化平台後,逐步擴大服務範圍,整合與中山、屏科大、高醫、義大等各校研發力量,協助學校團隊及在地中小企業申請政府資源,推動研發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本次參展不僅展示學研團隊的AI應用研發能量,更藉由與產業界的交流,期望建立完整的產學研合作鏈結,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落實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目標。#SDG4 #SDG9 #SDG17 @高雄大學產學育成中心、數位內容研究中心、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高雄大學新生入學典禮 台積電合作學程啟動 校長陳啓仁勉新生擁抱三大養分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今(1)日舉行新生入學典禮,迎接來自全台各地的新鮮人。校長陳啓仁致詞時指出,大學生活是人生最精彩的階段,高雄大學將成為各位邁向未來的重要起點,勉勵新生汲取「科技與人文並重的素養」、「挑戰自我的勇氣與跨域的視野」、「永續的社會責任與關懷」等三大養分,大學期間學習與生活中持續成長,創造自己專屬的美好回憶。陳啓仁也宣布,高大校方與台積電合作的「半導體學程」今日正式啟動,象徵學校在南台灣高科技廊帶核心位置的關鍵角色。陳啓仁強調,學程以「智慧永續」為核心,結合校內專業與產業需求,培育具備前瞻視野與實務能力的人才。課程內容整合先進製程、異質封測等專業領域,並結合AI、材料、物理與化學等基礎學科,由學術與業界師資共同授課,課程總數超過60門,涵蓋200堂採認課程,打造跨域、彈性且貼近產業的學習平台。學生不僅能在教室中學習,還能透過企業參訪、工作坊與專題實作,提前與半導體產業接軌,為專業養成與未來就業奠定堅實基礎。除了半導體學程,陳啓仁也介紹教育部深耕計畫下的「創新學院」課程,提供創新思考、生成式AI、3D動畫等多元選修,協助學生跨越專業領域,培養新世代所需的能力。他並指出,高雄大學已與全球超過370所大學締結姐妹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交換計畫與國際論壇,拓展國際視野,強化跨文化溝通與學術交流。在校園生活面向,高雄大學規劃「大學入門」課程,由教務處推動並由學長姐帶領,協助新生快速熟悉環境,並透過分享與活動引導自主學習。校內同時擁有多元社團與豐富活動資源,以及完善的運動設施與獲「城市工程品質金質獎」的新建學生活動中心,設有琴房、練舞室與烘焙教室等專業場域,鼓勵學生在課業之外培養興趣、拓展人際。陳啓仁感謝學務處、教務處及各行政處室同仁,投入新生報到、住宿與典禮籌辦,協助同學順利展開大學生活。他表示,這些努力展現高雄大學以學生為本的精神,也讓家長與新生安心。他並感謝師長蒞臨,強調學校將持續成為最堅實的後盾,期許新生勇敢迎向挑戰,善用校內外資源,在學習旅程中培養專業、拓展視野並承擔社會責任,成為兼具專業、創新與國際競爭力的新世代人才。#SDG4 #SDG8 #SDG11 #SDG17 @學生事務處&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學生事務處

應數系參展 《智慧遊樂園:AI奇幻之旅》 展現生成式AI跨域應用成果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應數系王婷琪;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應數系)日前參加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辦的《智慧遊樂園:AI奇幻之旅》成果展,展示生成式人工智慧在數學教育與多媒體應用上的創新成果。應數系主任林英杰表示,參展不僅展現學生在數理邏輯、程式設計與多媒體製作的跨域整合能力,也透過與民眾互動,激發更多技術應用於教育、娛樂及產業的可能性。本次活動由教育部「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人才培育計畫」主辦、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協辦,高大應數系學生團隊規劃3項亮點專題,並設置VR互動體驗區,讓觀展者能親身感受AI技術的應用魅力。團隊在《生成式AI跨領域應用:畢氏定理教學影片製作》專題中,運用ChatGPT、Gemini、Sora、Runway、VidonZ AI、Adobe Express等多種生成式AI工具,將數學課程中的畢氏定理轉化為情境化數位教學影片。內容結合生活案例引入、章節講解與多媒體元素,並搭配圖像、動畫與配音,使數學學習更生動易懂,也為數位教材開發提供範例。另一項《Anime Colorization by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Model》專題則展現深度學習在動漫產業的應用潛力。學生透過生成對抗網路(GAN)與U-Net結構訓練模型,讓系統能自動為二次元線稿上色,產生色彩自然、風格一致的插畫作品,顯著降低人工上色時間,並可延伸至其他影像風格轉換領域。第3項《AI語音技術 × 教學影片》專題,結合文字轉語音(TTS)與虛擬講師生成技術,只需輸入教材內容,即可快速製作具擬真人聲與虛擬講師影像的教學影片,協助教師減輕製作負擔,並促進線上教育資源的規模化與客製化發展。#SDG4 #SDG9 #SDG17 @應用數學系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理學院 應用數學系

高雄大學、南非普馬蘭加大學締結學生交換協議 拓展跨洲學術合作版圖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國際處許媛茹;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日前校長陳啓仁邀請南非普馬蘭加大學(University of Mpumalanga, UMP)到校交流並簽署「學生交換協議」,成為首間南非姊妹校,象徵跨洲學術交流的重要里程碑。UMP 代表團由校長暨 CFERI (Centre for Entrepreneurship Rapid Incubator,創業加速器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 Tokozile Mayekiso 率領,成員包括副校長 Moses Mbewe、計算與數學科學學院院長 Ntombovuyo Wayi-Mgwebi,以及發展研究學院教授 Mazanai Musara。高雄大學與 UMP 今年初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此次於7月31日簽署學生交換協議,為師生雙向交流、跨國學習與文化體驗奠定堅實基礎。未來將積極推動學生互訪、教師交流與研究合作,拓展更多合作領域。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表示,UMP 是南非最年輕的國立大學,雙方合作不僅能為學生開啟國際學習之門,更能透過跨洲文化交流激發創新思維。他期盼藉此協議建立長期且深厚的夥伴關係,也歡迎南非青年來台認識高雄,體驗亞洲多元文化。高雄大學副校長吳行浩於訪期間陪同 UMP 代表團參訪高雄亞灣新創園區,深入了解智慧科技與智慧港灣的最新發展,並觀摩在地新創企業結合城市特色與國際市場的作法,展現高雄作為「南方產業創新重鎮」的多元魅力。此次簽約不僅是兩校交流的重要進展,也是高雄大學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校方將持續以多元合作模式,為師生開啟更多元、更寬廣的國際舞台。此外,高大國際處也安排 UMP 一行,與「夏日學校」成員一同參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希望·未來 莫拉克風災紀念廳」,透過展示與互動,了解台灣在面對極端氣候衝擊下的防災經驗與韌性建設,以及在環境永續與教育推廣上的長期努力與成果。#SDG4 #SDG10 #SDG17 @國際交流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姊妹校學生齊聚來臺 學習收穫滿滿 高雄大學舉辦「夏日學校」 深化國際交流與永續關注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國際處王怡方;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歷時十天的國立高雄大學「夏日學校」(Summer School)日前圓滿落幕,來自日本、韓國、越南與泰國等國際姊妹校的學生,透過專題講座、互動中文課程、文化體驗與永續參訪,累積跨文化交流與議題探討的寶貴經驗。參與者不僅提升語言能力,更深入認識臺灣文化與南臺灣的永續行動。該活動於7月31日至8月9日由國際處主辦。國際長林倖如表示,「夏日學校」兼具語言學習與國際議題討論,讓青年世代在多元互動中培養跨文化理解力與全球視野。課程結合永續發展與創業挑戰,並融入在地特色,未來將持續深化與姊妹校合作,擴大學生國際移動與交流機會。除了開幕式,林倖如亦主持結業典禮,表達對學員的重視與祝福,並一一頒發結業證書,肯定學員在課堂、文化體驗與參訪中的積極參與與學習成果。典禮播放的回顧影片呈現活動亮點,學員們以中文互道感謝、交換手寫卡片,象徵跨文化交流的真摯情誼。活動期間,國際處安排多名校內學生擔任小隊輔,全程陪同夏日學校學員適應校園與生活環境。語言課程採遊戲化互動模式,涵蓋自我介紹、日常用語與餐飲點餐等情境,促進雙向交流與學習氛圍。專題講座邀請高雄大學副校長吳行浩、南非普馬蘭加大學(University of Mpumalanga, UMP)發展研究學院教授Mazanai Musara、印尼國家研究與創新署(BRIN)法律研究中心博士Laely Nurhidayah,以及銘傳大學國際學院助理教授董珮如,從創業策略、氣候治理、國際法制與新創生態等面向,帶領學員比較不同國家的政策與實務,啟發多角度思考。文化體驗課程包括DIY中藥草包活動,讓學員認識臺灣藥草種類與生活應用,並透過分組合作建立跨國情誼。為呼應「永續」主題,校外參訪安排至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探討能源轉型與氣候變遷;走訪美濃體驗油紙傘彩繪與擂茶,理解傳統工藝在永續觀光中的價值;前往墾丁國家公園認識海洋與陸域生態,討論觀光與環境保育間的平衡。#SDG4 #SDG10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