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4 優質教育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導師輔導知能研習 邀候選人分享、交流經驗 推動智慧選課系統 協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

sdgs icon
【文字:學務處諮商輔導組輔導員莊毓菁;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為提升校內導師的輔導知能,國立高雄大學今(12)日舉辦「導師輔導知能研習校級優良導師候選人經驗分享與交流」,邀請各學院推薦的優良導師候選人8名,分別分享輔導經驗與挑戰,深化教師間的交流與學習。該場研習活動由學務處諮商輔導組主辦,校長陳啓仁主持及頒發感謝狀予候選人。陳表示,導師不僅是學生在學術上的指引者,更是影響他們未來發展的重要夥伴。大學教育不僅是傳授專業知識,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生活適應及心理健康,而導師正是連結學校與學生的重要橋梁。此外,陳啓仁提到,為了強化導師的輔導效能,校方積極推動「智慧選課系統(I-Course)」,期望透過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協助學生做出更適切選課決策,並讓導師能夠即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陳強調,高大爭取教育部經費補助提升「I-Course」功能,未來將與校務系統全面串聯,提升學生選課的便利性,也讓導師能夠更精確地提供學習建議與輔助機制。8位優良導師候選人分享輔導學生的經驗,涵蓋文化適應、留學與實習指導、心理支持及生涯發展等多個面向,也都普遍認為,耐心與持續關懷是輔導學生的關鍵,並透過經驗交流,精進專業輔導能力。#SDG4 @學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資料設計思考」訓練學生跨域能力 善用公開資料 開發便民服務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林杏子;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這門課沒教「寫輪眼」,但可學到更厲害的「資料慧眼」。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開設《資料設計思考》,傳授多年推動政府及民間「數據賦能」功力,教導善用「政府公開數據」開發更便民的服務,如代表作之一「高雄市1999市政儀表板」,以圖表清楚呈現各項案件處理進度,108學年開課以來爆滿,廣受學生歡迎。《資料設計思考》為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於校內「創新學院」開設,吸引各學系學生修習,體現校方鼓勵(學生)培養跨領域能力具體作為。課程主要帶領學生探索「開放資料(Open Data)」潛力,林以水庫水位、公車路線、農產行情、急診床位等多達12類生活化資料為例,啟發學生從中發現價值。林杏子表示,課程中主要使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data.gov.tw/)」的資料公共財(政府開放數據),訓練學生發掘能力,以及組隊報名政府或民間相關競賽活動驗證所學。林杏子指出,台灣自2012年在時任行政院長張善政推動下啟動開放資料政策,雖晚於歐盟(2004年)與美國(2009年),但進展迅速。數據無所不在,例如垃圾車行駛路線、清運量、降雨紀錄等民生數據,若能適當公開並妥善運用,將能大幅提升決策精準度與服務效能。例如,2017年林杏子接受高雄市政府委託,將「1999市民熱線」累積10年、80萬筆派工資料轉化為簡單易懂的圖表介面「1999市政儀表板」,民眾可即時查看路燈故障、坑洞修補等市政進度,甚至有長輩利用儀表板提醒孫子避開危險路段,展現數據貼近生活的應用。又如2023年數位發展部(數發部)「數據賦能公益創新」專案,林杏子指導非營利組織更高效運用捐款資料,包括某公益團體擁有超過30萬筆捐款人資料,但未曾深入分析捐款行為模式。經過輔導、重新規劃募款策略,不僅廣告投放成本降低36%,更使捐款增加59%。林杏子將協助公部門、民間企業的實務經驗帶回大學課堂,秉持「以終為始」教學理念,鼓勵學生應用所學參與競賽,累積未來作品,諸如系上《電子商務》,修課學生組隊角逐「Campus 社群商務競賽」表現優異,總計抱回10項大獎,展現社群媒體運營結合公益的創新能力。又如「InnoConnect+ 全國服務創新跨界共創大賽」中,大學部、碩士班學生組隊成功摘下企業金獎,並受緯創企業總部之邀發表提案。林杏子也關注AI與數據的結合及其挑戰。她提到,AI應用仰賴乾淨資料,若訓練數據偏頗,可能導致錯誤判斷,例如美國司法系統曾因數據偏差重判黑人,凸顯資料品質的重要性。她認為,在AI時代,數據賦能更顯關鍵,需警惕技術黑箱與倫理風險。課程中,她鼓勵學生操作data.gov.tw平台,尋找感興趣的資料集,並思考如何設計應用,培養實作能力。「數據賦能不代表人人都要成為技術專家,而是要培養數據思維,理解數據如何影響決策。」林杏子認為,未來政府與企業應更積極培養數據素養,確保數據使用的透明與公正。#SDG4 #SDG11 @資訊管理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管理學院 資訊管理學系

高雄大學辦學獲肯定 冠傑建設捐贈200萬 展現企業社會責任 共創產學雙贏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部分照片提供:冠傑建設】【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辦學獲得各界肯定,5日晚間冠傑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國振宣佈捐贈校方200萬元,由校長陳啓仁代表接受與感謝。該場捐贈儀式於冠傑建設「2025感恩餐會」活動進行,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副校長吳行浩、主任秘書潘欣泰共同出席。陳啓仁表示,「跨域創新」、「產業鏈結」、「在地實踐」與「國際接軌」是校務4大發展策略,除了精進學生本質學能也鼓勵培養跨域能力;校方重視大學社會責任,推動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並與在地共榮共好。全校努力獲得各界肯定,日前《Cheers》雜誌公布「2025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前30名大學,高大是入榜中唯一的中型學校。冠傑建設董事長徐國振表示,企業取之於社會,亦應回饋社會。近幾年來隨著事業版圖擴張,有機會在高雄大學特區推案,感受校園與住宅共生的大學城生活獨有的活力、人文素質,未來也將以此區域為推案重心,陸續推出建案,提供高大師生、鄰近區域民眾與環境相得益彰、更優質的住宅選擇,在公司穩固的基礎上追求創新,向高雄大學學習,以精緻工藝、符合趨勢的建材、格局,成為消費者最愛的品牌。徐國振亦回應陳啓仁的感謝,秉持自我期許謹記與環境共榮、成長初心,並期待未來與高雄大學合作加深加廣。#SDG4 #SDG8 #SDG11 @秘書室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秘書室

高大《卓越講座》邀請農業部司長莊老達 談農業淨零永續:減量、增匯、循環、綠趨勢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205-03-06 國立高雄大學4日邀請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出席《卓越講座》,以「臺灣農業淨零永續推動策略」為主題,闡述政府最新相關政策,強調農業在氣候變遷下的挑戰與機遇,如何透過減量、碳匯、循環經濟及綠能(綠趨勢)實現永續發展目標,並且將於2040年率先達成淨零排放,為國家2050年整體淨零目標做出貢獻,推廣教育中心主任陳怡兆代表校方致頒感謝狀。莊老達表示,2023與2024年上半年均創下史上最熱紀錄,地表與海平面溫度持續攀升,農業正面臨產量與品質挑戰。為此,農業部門提出「源頭減碳」策略,雖僅占全國排放量的2%(約600多萬噸),仍計畫透過電動農機、有機農業等方式減排50%。同時,推廣自然碳匯,包括森林、土壤與海洋,目標增加1,000萬噸碳儲存。例如,利用國產木材封存碳、復育海草床兼顧生態多樣性。循環經濟方面,農業部將「農業廢棄物」轉為「剩餘資源」,如鳳梨葉製纖維、牡蠣殼助珊瑚復育,實現「全循環、零廢棄」。此外,綠能發展成果亮眼,農業部門太陽能年發電量達42億度,超出自身31億度需求,餘電支持國家轉型。莊老達進一步提到與企業合作,結合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理念,推動永續轉型,如與台泥移除外來種銀合歡作為低碳燃料,並與家樂福推碳足跡標示農產品,預計年底將上架超市,讓消費者透過選擇低碳產品參與減碳行動。而AI技術則應用於氣象分析與災害預測,未來將結合無人機等技術,提升碳匯量測效率。莊老達為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博士,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企劃處處長、農糧署副署長、農糧署中區分署、南區分署分署長等職位;於企劃處處長任內,同時兼任該會「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執行長,負責推動淨零碳排相關政策的規劃與執行,為台灣農業部門在氣候變遷挑戰下的轉型奠定了重要基礎。現為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肩負著農業資源管理、環境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調適等關鍵任務。#SDG4#SDG7#SDG8#SDG11#SDG12#SDG14#SDG15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國際處舉辦 境外生新春聯歡晚會 響應政策 鼓勵與輔導 畢業留台發展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國際事務處孫葆烈;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為讓境外生感受農曆新年歡樂溫馨氛圍,以及校方用心照顧,國立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年年為境外生舉辦新春聯歡晚會,今年活動「蛇蛇如意 蛇麼攏賀」於3月1日熱鬧登場,由行政副校長兼國際長吳行浩主持,並邀請法學院院長吳俊毅、理學院院長胡裕民、IMBA主任鄭義暉、校友總會秘書長簡昭漢及顧問吳苡菱蒞臨共襄盛舉。校內師長、校友總會、EMBA校友會亦慷慨贊助摸彩禮金及禮品,使身處異鄉的境外生深刻感受學校的關愛與重視。行政副校長兼國際長吳行浩在歡迎致詞表示,為響應政府推動境外生畢業留台工作政策,高雄大學今年爭取教育部補助,增設境外生就業輔導專責人員。適逢畢業季即將來臨,校方持續開設華語課程,以提升境外生華語能力,並舉辦職涯探索講座、企業參訪等活動,促進與產業的鏈接,期望吸引並留用更多國際人才。本次活動由境外生社團——僑生暨外籍生聯誼會(簡稱僑聯會)籌辦,吸引來自印尼、港澳、馬來西亞、越南、緬甸、日本、韓國及法國等地約180位境外學生參與。晚會中,各國學生帶來精彩的文化表演,台上台下師長與同學熱情互動,氣氛熱烈,共同迎接新春的歡樂與溫暖。#SDG4 #SDG8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NCC前主委陳耀祥 受邀出席《卓越講座》談數位時代的人權挑戰:AI發展與法規應對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25日舉辦《卓越講座》,邀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前主任委員、國立臺北大學助理教授陳耀祥,以「數位時代的人權與挑戰—面對人工智慧如何安身立命」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從政策與立法的角度剖析人工智慧(AI)帶來的機遇與風險,探討AI在當今社會的發展及其對人權的深遠影響。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吳俊毅代表校方致頒感謝狀予陳耀祥,並擔任開場引言人。吳表示,人工智慧的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不僅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法律與倫理提出新挑戰。他提及,深度學習與大數據的應用已進入許多領域,從醫療、金融到政府決策,AI的影響無遠弗屆,因此社會應積極討論如何在發展科技的同時,兼顧人權保障與社會公平。「AI已成為當今國際間國力競爭的核心指標。」陳耀祥提到,今(2025)年2月初於法國巴黎AI行動峰會,匯集了全球領袖與企業巨頭,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演說中指出,AI發展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核心,各國應將焦點從風險管控轉向機會發掘。」,除了凸顯AI在國際戰略中的關鍵地位,且不再只是科技或產業的競爭,而是國與國之間的角力。關於對人權挑戰,陳耀祥表示,數位時代快速發展同時產生「數位落差」的現象,年輕世代身為「數位原住民」可與網路無縫接軌,而年長者卻可能因技術門檻而被邊緣化。此外,AI的隱私與假訊息問題也令人憂心,例如生成式AI(如ChatGPT)仰賴巨量數據訓練,可能涉及個資濫用,甚至產出不實訊息。針對台灣現況,陳耀祥表示,政府已關注AI發展帶來的風險,並提及國家人權委員會去年舉辦的「AI與人權趨勢論壇」,探討AI對弱勢群體的影響。他強調,台灣應積極參與國際AI治理標準的制定,確保法規與科技發展同步,避免台灣淪為技術的被動接受者。他亦提及,數位發展部的成立,象徵政府對AI監管的重視,但未來仍需更多法制建設,以應對深偽技術(deepfake)、數據隱私與數位詐欺等潛在風險。在演講結語中陳耀祥強調,AI既是機會也是風險,科技發展無可避免,關鍵在於如何利用AI促進社會進步,並減少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呼籲,公民應積極參與科技政策的討論,確保未來數位社會兼顧創新與人權保障。他建議以理性公民的角色監督AI發展,提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價值。陳耀祥畢業自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現為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專長領域包括憲法、行政法、國家學、媒體法、資訊科技法及經濟法等;曾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並先後擔任代理主任委員與主任委員。#SDG4 #SDG9 #SDG16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高雄大學啟動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 攜手南區國教端推動VR、XR與元宇宙創新應用

sdgs icon
【文字: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經理林知儀;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推動數位教育創新並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國立高雄大學今(21)日啟動教育部「5G新科技學習示範計畫—教育元宇宙創新應用」,攜手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多所中小學,共同打造數位共學環境,提升學校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體驗。今日活動於高雄大學圖書資訊館登場,由高雄市福山國小陳永齊、福山國中許珈甄2位學生以話劇演出揭開序幕,展示「教育大市集」VR教材成果,帶領與會教育界人士進入數位學習的新紀元,並觀賞前期(民國112至113年)計畫成果,包括積極推動虛擬實境(VR)、延展實境(XR)與教育元宇宙技術於教學應用。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科長鄧慧穎、國立高雄大學學術副校長莊琇惠、主任秘書潘欣泰、教務長張志鴻,以及5G計畫團隊主持人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吳聲毅、國立高雄大學副教授王政弘、國立台南大學副教授伍柏翰等人,共同以「Give Me Five」手勢啟動5G燈柱,象徵計畫正式展開。鄧慧穎表示,5G新科技學習示範計畫自2021年推動以來,許多師生已陸續做出亮眼且別具特色之執行成果,感謝高雄大學協助執行推廣,未來將持續努力深化計畫內容,陪伴更多學校進入新科技應用的高互動、沉浸式學習新時代。莊琇惠以地主身分致意與歡迎高教端、國教端夥伴響應參與,強調作為南區5G新科技學習示範計畫的推動學校,致力協助整合與推動最新科技的落地工作,將VR、XR與教育元宇宙技術融入日常教學之中。透過先進數位工具應用與陪伴,必能培養學生成為未來數位時代的領航者。」王政弘說明計畫亮點,分別為「VR融入教學」、「教育元宇宙創新應用」,以及「XR數位共學」推動。計畫團隊協助輔導各計畫學校在教學融入VR與教育元宇宙之餘,同時提供國教端先進XR技術支持,以及示範創新教育應用。此外活動安排多場專題對話,涵蓋自然領域、跨領域以及教育元宇宙等不同領域的教師社群,包括台南大學伍柏翰、成功大學郭旭展、高雄大學吳志宏3位輔導教授帶領參與教師交流VR與教育元宇宙的融入教學議題。另外,大會還邀請李紋勝、吳彗瑜、李貞慧、林慧清、田佳立、呂美惠等國教端領域專家群分享執行案例經驗,探討如何將5G新科技有效地融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SDG4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從「猜你喜歡」、「為你推薦」到加值學歷、就業競爭力 「I-Course」鼓勵學生跨學科學習

sdgs icon
【文字:教學發展中心邱淑婉;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電商平台「猜你喜歡」或「為你推薦」的「薦購(Recommendation-based Shopping)」常見作法,國立高雄大學加以應用、開發出「I-Course學生智慧選課引導系統」,分析學生已選課程並另外開出客製化「菜單(修課建議)」,藉此鼓勵跨學科學習、培養跨領域能力,更為學歷加值。該套「I-Course」由校內教學發展中心開發,中心主任張志鴻表示,系統依據學生系所、修課紀錄及學長姐修課軌跡,融合跨域學習的理念,提供選課參考指引。在設計上,除了提供學生需要的系所課程,更涵括多種跨域式主題課程清單,透過系統探索課程,逐漸形塑出跨領域學習觀念,進一步提高跨域意識,培養綜合能力、創新思維。張志鴻強調,跨學科學習已為現代教育必然趨勢,高雄大學目前開設「高值化金屬製備」等9門「跨領域學分學程」,以及「永續環保通識微學程」等9門「微學程」,並且也加入「TAICA人工智慧學程聯盟」讓學生修習,不僅培養跨域能力,更加值學歷,儲備將來就業競爭力。使用者(學生)可以「I-Course」並依據自身習慣與喜好,挑選「主題式課程分類」、「推薦課程」、「系所課程」、「即將獲得學程」、「跨系學程推薦課程」、「通識/創新學院/其他學程」等6種主題。例如,某財務金融學系(財金系)學生先前修習「管理學」、「財務管理」、「永續金融」等系上專業科目,「I-Course」就會建議該生可再跨系選修亞太工商管理學系(亞太系)開設的「組織行為學」、資訊管理學系(資管系)「物件導向程式設計」;此外也會以圖像(卡)方式顯示,加修該兩科離(分別)取得「公司治理微學程」、「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學程」的進度百分比, 鼓勵完成學程、增加跨域競爭力 。根據教發中心分析資料顯示,「I-Course」於2024年上線,推出至今,每學期以此選課規劃者,大二以上跨系選課的學生比例提升超過12%,高於全校學生跨院系修習比率,顯現該系統成效。下階段開發則將針對學生「個人特質」進行客製化跨域學習引導,包括「適性」、「適向」、「適能」等面向。#SDG4 @教學發展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

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業師洪婉甄、學生顏浩天 榮獲「集點子大賽」夢想獎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先進構裝整合技術中心特助洪婉甄;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首次上稿:2025-02-18 17:23更新:2025-02-19 11:40 台灣今(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促進活躍老化?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資管系)學生顏浩天提案「高齡科技義務教育」鼓勵長者終身學習;業師洪婉甄「復刻相片館」則創造(長者)說走就走、舊地重遊的感動,師生雙雙榮獲信義公益基金會本屆「集點子大賽—夢想獎」。該榮耀來自於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所授「資料設計思考」具體實踐,先進構裝整合製造中心特助洪婉甄擔任課程業師,顏浩天為修課學生。林杏子表示,「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可幫助設計者切換為使用者中心視角,運用相關工具,輔以資料證據力、客觀性,系統性尋求解決方案,以此屆集點子大賽為例,聚焦「高齡」主題、設計6週「迭代教學(Iterative Teaching)」課程模組,訓練與提升學生解決方法。林杏子進一步說明,課程邀請先進構裝中心特助、時任產學育成中心經理洪婉甄擔任業師,兩人手把手帶領修課學生產出40個結合豐富多元、創新性與影響力的活耀老化點子,並投稿信義公益基金會「集點子大賽」。顏浩天「高齡科技義務教育」,主張幫助長者進補「科技素養」,不自社會脫節掉隊;該提案不僅入選競賽「夢想獎」,基金會更進階,落地實踐為「科技長幼共讀健康促進計畫」,今年由社區醫學專業醫師執行,創造長幼跨世代永續共讀模式,實體推動場域有台北市信義區、新北市石碇區;線上(場域)則有嘉義市、澎湖縣西嶼鄉。課程業師洪婉甄,不僅陪跑也以身作則、投稿參賽,其提案「復刻相片館」也入選「夢想獎」,鼓勵長者挑選喜愛老照片,邀請親友舊地重遊、重溫當年感動,找到出走動機,旅程中學習擁抱新科技與建立人際互動,以及參與攝影課程、相片故事展,回顧過往展望未來,體現世界衛生組織(WHO)活躍老化倡議。#SDG3 #SDG4 #SDG8 @資訊管理學系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管理學院 資訊管理學系

邱昭文、何永皓、莊曜遠教授團隊 師生赴桃源國小教導學童「科普動手做」扎根科學種子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應用物理學系系主任邱昭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物理學系(應物系)主任邱昭文12日發表「服務學習」成果,偕同應用化學系(應化系)何永皓、莊曜遠兩位助理教授體現大學社會責任,寒假期間帶領學生志工前往高雄市桃源國小舉辦科普冬令營,透過實驗操作教導學童認識科學原理,並培養興趣與自信,從小扎根科學種子。邱昭文表示,根據調查偏鄉(含原住民)學生在自然學科的就讀人數相較於其他學科仍偏少,主要受到實驗器材不足及偏鄉學校自然科師資短缺的影響,連帶許多進階或跨學科的實驗難以實施。為此,邱昭文於通識教育中心開設「服務學習」課程,並與志同道合的何永皓、莊曜遠兩位師長,秉持「哪裡需要科普,我們就前往推廣!」精神,成立高大科普團隊並自109學年(2020年)起與(高雄市)桃源國小合作,每年寒暑假帶領學生載運「科普動手做」實驗教材與教具上山,當地學童體驗物理、化學變化的奧妙,並提升其動手操作能力,例如「藍瓶反應」、「鹽析作用」、「手作化學暖暖包」等單元,實作中理解科學原理,並培養探索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邱昭文指出,經過4天活動,學童逐漸熟悉實驗室規範,並學會正確使用護目鏡、實驗手套、口罩、燒杯、試管、滴管、量筒等基本實驗器材。從最初的陌生與忐忑,到能夠獨立完成簡單的化學實驗,學童的成長都讓團隊深受感動。邱昭文也分享活動期間插曲,包括冷氣團導致當地氣溫驟降至攝氏5度,以及發生地震且餘震連連,團隊隨即啟動應變措施,與國小校方確認環境、人員安全無虞,安撫學童情緒後繼續舉辦,團隊師生也從中累積寶貴應處經驗。科普營隊從2020年舉辦迄今,獲得國小校方、學童、家長支持與9成5以上高滿意度,也得到業界肯定,屏東扶輪社慨捐經費支持,豐富教學設備與實驗內容。甚至曾經參與的學員,主動返回母校協助營隊活動,體現回饋與傳承精神,乃至教育長遠影響。#SDG4 #SDG10 #SDG11 #SDG17 @應用物理學系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理學院 應用物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