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行動與實踐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大南向教育系列報導> 高雄大學 朱拉隆功大學 合辦全台唯一官方認證泰語檢定

sdgs icon
【照片、文字提供:語文中心主任賴怡秀;公共事務組編修 】2018-09-09 為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國立高雄大學自2016年起,辦理由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詩琳通泰語中心(The Sirindhorn Thai Language Institute,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授權之全台唯一泰官方認證泰語能力檢定(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Proficiency Test of Thai as a Foreign Language, CU-TFL)。今年高大第3度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詩琳通泰語中心合作,由語文中心承辦,考試項目包括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分別為「聽力暨閱讀測驗」、「寫作測驗」以及「口說測驗」,考試等級一共分為五等級,分別為初級、中級、良好、優秀及特優。 CU-TFL泰語能力檢定為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泰語中心針對母語非泰語的人士所設計,此項檢定成績深獲當地教育機構、企業認可。此外,為維護測驗品質與公信力,每場測驗皆由詩琳通泰語中心指派考官進行監考及擔任口說測驗之主考官。「聽力暨閱讀測驗」為紙筆測驗,測驗時間共120分鐘;寫作測驗為紙筆測驗,測驗時間為60分鐘;口說測驗則由泰國考官親自與考生進行45分鐘面對面口說測驗。 本次報名考生人數比往年增加許多,在聽力暨閱讀測驗部分,人數已達到名額限制50人之多,其餘寫作測驗與口說測驗人數亦有大幅增加之趨勢。而多數報考目的多為想證明自己所學之泰語能力、求職需要,以及升學需要為主。報考對象除了公務人員、商務人士及對泰語、泰國文化有興趣的人士以外,高雄大學語文中心也鼓勵參與中心所開辦之「高級中學學生預修大學第二外語課程專班」泰語初階班學生報考此次檢定,希冀透過此次檢定測試所學之泰語能力,以及作為將來升學與就業優勢之一。 高雄大學第3年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詩琳通泰語中心合作辦理泰語能力檢定(CU-TFL)測驗,除了提供在臺泰語非母語人士一個檢定考試平台外,更期待透過檢定之辦理響應新南向政策,培育更多第二外語人才。此外,亦鞏固兩校穩定的學術合作交流關係,一同推動臺泰雙方在政經、文化、產業等各方面之發展。東華大學大四學生吳羿霆,遠從宜蘭應試,羿霆媽媽是泰國人,從小跟媽媽練習泰語對話,但因泰語讀寫部分尚在學習中,所以對泰語口說比較有自信,所以這次僅報名口說測驗。羿霆認為參加泰語口說測驗,能跟考官面對面對談互動的機會很難得,考官既專業又和善,讓考生較能輕鬆應答;再者,口說分不同部分階段測驗,極具鑑別度。羿霆也鼓勵學習泰語的朋友來參加泰語能力檢定,測試與檢驗自己的泰語口語應用能力。目前就讀路竹高中的蘇名翔與林彥汝,皆為高大語文中心高中生預修大學第二外語專班學員,修習泰語課程長達一年,參加此次泰語聽讀測驗。兩位都覺得相較於文字量多的閱讀測驗,對他們而言,聽力部分較簡單,可從單字片語去推測考題重點。提到特別印象深刻的題目,兩位都對「酸辣湯」的泰文特別有印象,覺得在語文中心學習泰語很有趣,很實用,受益良多,特別推薦與鼓勵學弟妹來學習泰語,培養多一項外語技能之基本知識及實用能力。今年大學應屆畢業,來自台中的王睿均,學習泰語3年,也連續3年參加高大舉辦的泰語能力檢定。前兩年僅參加泰語聽讀測驗,聽力能力檢定等級為中級,閱讀能力檢定為良好級,今年僅報名泰語寫作測驗,希望測驗自己不同範疇的泰語能力,規劃明年度報考口說能力測驗。睿均認為,今年寫作測驗題目簡單明瞭,應答時間充裕,但因為先前沒多著墨寫作練習,覺得自己寫得不太順手,字彙能力還不甚足夠,預計充實準備後,明年再報考泰語寫作測驗1次。

Type:

活動

Office:

教學中心 語文中心

高大USR 師生暑期進駐大樹龍目社區展成果 體現大學社會責任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系列推廣】2018-09-06 今年暑假高雄大樹龍目社區特別熱鬧,國立高雄大學翁群儀等教授帶領學生進駐,訪談耆老、農民與志工,學習鳳梨種植知識與果醬製作等加工應用,並對當地文史建築、地形地貌深入調查,3日舉辦成果展,包括特色導覽地圖、明信片、3D模型與產銷現況調查,未來也將成果移轉給當地居民使用,吸引更多遊客造訪社區、消費者採購農產,善盡大學社會責任。高雄大學該活動為「大樹河谷莊園新經濟行動計畫」體現,獲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經費補助,延續去年度萌芽型計畫成果,由計畫教師群領導教學,透過參與式規劃設計方法帶領學生進入社區進行故事田野調查、建築聚落觀察、特色節慶消費市場調查。計畫協同主持人、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藝創系)副教授翁群儀表示,今年甫獲「金牌農村」榮銜的龍目社區,不論鳳梨栽種、加工品質均已首屈一指,是師生取經請益之處,進駐目的在於與居民腦力激盪,藉由知識介入有系統地建構地方特色,將生產端與消費端強力連結,意即使消費者不只吃到美味鳳梨,更了解背後的故事與感動。駐村兩個月,師生都曬黑發亮了,參與者建築系學生,來自台北的林柏辰,暑假回家不到2次,爸媽看到他差點認不出來。林柏辰與同組夥伴向社區志工余玉美學習製作「鳳梨酵素」、「蔭鳳梨」、「鳳梨果醬」並拍攝影片,實際感受箇中辛苦。林還將製作過程繪製成流程(示意)圖,搭配精美插畫已達出版水準。「未參與前,一直以為鳳梨果實像地瓜一樣長在土裡!」藝創系學生王潔柔自曝糗事,透過駐村,向鳳梨農戴文昌請教,與同系張景雯製作「鳳梨的一生」3D立體模型,使用木棧板、紙張、鐵絲等媒材,歷經1個月完成,現可是對「採苗、翻土、覆蓋(PE布)保濕、種植(鳳梨苗)、鋤草、施肥、催花、防曬、採收」9階段倒背如流。同系的謝慈芯、賴宥心走遍龍目社區,觀察在地特色並發揮美術專長、手繪導覽地圖,未來可再加值利用,包括加入1日農夫體驗路線,李光權則繪製信仰中心龍安宮、龍目國小等明信片,也都令居民感到耳目一新。「大樹幸福莊園新鄉村經濟行動」計畫總主持人為校長王學亮,協同主持人包括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副教授翁群儀、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副教授潘明珠、應用經濟學副教授翁銘章、建築學系助理教授廖硃岑、統計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志浩。駐村參與學生則有張景雯、王潔柔、李光權、謝慈芯、林柏辰、賴宥心、謝和峻、劉柏儀、李侑霖。

Type:

研究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

高雄大學技轉 瀚醫生技 化材系教授鍾宜璋高階敷料 打破仰賴進口 造福患者開發商機

sdgs icon
【照片、文字提供:研究發展處_經理劉建成;公共事務組編修 】2018-08-31 透過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媒合,國立高雄大學將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化材系)教授鍾宜璋所開發之高階醫材「膠原蛋白敷料(人工真皮)」,技轉予瀚醫生技有限公司,雙方29日簽約,未來量產後將不必再仰賴進口品,減輕更多糖尿病、燒燙傷等患者負擔。技術移轉簽約儀式於塑膠中心(台中)舉行,總經理蕭耀貴擔任見證人,高雄大學副校長連興隆、瀚醫生技總經理陳昌慧代表雙方簽約。連興隆表示,高雄大學教授研發能量強,研究發展處積極將其專業技術、研發成果媒合企業,加強產業連結,近期也將服務觸角延伸至越南台商校友,協助產業升級,目前已有多個計畫執行中,歡迎各界與高大聯繫,開發各種合作機會。蕭耀貴表示,配合科技部近年推動的「國際產學聯盟計畫」、「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自2017年起塑膠中心與高大化材系教授鍾宜璋合作「仿生黏著技術應用於經皮吸收貼片之開發」計畫,將其結果結合技術加值、廠商媒合,因此促成本次合作案。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的推估,全球高階敷料2015年市場為41億美元,2020年為55億美元,2015-2020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6.2%,顯示高階敷料醫材的市場發展潛力。高大化材系教授鍾宜璋開發的貼片技術,結合塑膠中心市場評估、產品規格開發及驗證等加值,成功促成高雄大學與瀚醫生技公司進行產學合作,將技術應用在膠原蛋白敷料產品,開發「人工真皮」醫材,可使用於整形外科、糖尿病潰瘍及燒燙傷等傷口治療。目前國內臨床使用之人工真皮均仰賴進口,雙方技轉合作,瀚醫將可順利量產、成為國內第1家人工真皮製造廠,不只打破現狀還可行銷全球,搶攻每年超過百億之市場,提升台灣醫材產品國際競爭力。

Type:

研究

Office:

行政單位 研究發展處

<高大南向教育系列報導>「棉蘭共學營」赴印尼 見習社企照顧小農兼顧雨林生態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如何做到保護雨林又能兼顧當地居民生計?」國立高雄大學舉辦「棉蘭國際共學營」,師生造訪印尼Padang Sidempuan地區,見習當地社會企業推廣「雨林咖啡、樹糖」理念,藉由輔導小農種植技術與銷售知識,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減少賣地給財團甚或參與盜採伐木的可能性。該共學營於7月底為期9天,由高雄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與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攜手規劃執行,為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體現,學生藉由體驗多元文化、拓展國際視野,實踐聯合國SDGs、連結國際目標。尤努斯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副教授楊詠凱與學生1行8人赴印尼,曼荼羅基金會創辦人、釋學源師父帶領師生參訪代管輔導、面積達650公頃的Padang Sidempuan雨林保護區與農莊,園區內還有為數不少、從盜獵者或不肖商人手中搶救回來的亞洲象、蘇門答臘虎等。釋學源表示,基金會積極為居民找到穩定經濟收入,以減少賣地給財團或是盜伐雨林的情形發生。具體作法包括輔導咖啡小農教導種植咖啡知識並提供基本設備,以及建立在地銷售管道,訂定明確製程與收購標準使小農有所依循。每個合作村莊都有1位主要負責人,擔任收購咖啡及烘烤咖啡工作。此外,基金會還輔導居民汲取棕櫚樹汁液加以熬煮成「樹糖」可用於咖啡、茶等飲料,據說比精煉蔗糖更加健康。基金會也創建印尼傳統織布工坊,以優於行情薪資鼓勵婦女學習織布技巧。師生從中體認,透過在地經濟的建立及友善環境的栽植方式,維護雨林生態。參訪尾聲,高大學生與當地菩提中學師生分享觀摩心得,提出促進雨林地區居民經濟之永續發展方案,提供基金會經營參考。楊詠凱表示,參訪過程深刻感受當地推動社區型社會企業,「人」仍是最關鍵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需要去處理不同人馬的利益需求,以及要說服既得利益者與員工分享更多利潤收益,都需要耐心與勇氣。楊還說,橡膠、油棕一直是印尼仰賴的重要經濟資源,在雨林地區推動小農經濟無法一蹴可幾,扭轉原有經濟結構,但卻是推動環境保護與經濟永續發展的可行切入點,社會影響不只在地,而是國際性,尤其面對氣候變遷,保護雨林更是應該要做的理性抉擇。棉蘭國際共學營參與學員共有西洋語文學系石承鑫、應用經濟學系蘇怡文、亞太工商管理學系郭珈妤、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張育齊、電機工程學系徐家瀚、政治法律學系陳羿安、法律學系廖子萱總計7名。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lt;高大南向教育系列報導&gt;「棉蘭共學營」赴印尼 見習社企照顧小農兼顧雨林生態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系列推廣】 【文字、照片提供: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_羅品婕;公共事務組編修】2018-08-29 「如何做到保護雨林又能兼顧當地居民生計?」國立高雄大學舉辦「棉蘭國際共學營」,師生造訪印尼Padang Sidempuan地區,見習當地社會企業推廣「雨林咖啡、樹糖」理念,藉由輔導小農種植技術與銷售知識,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減少賣地給財團甚或參與盜採伐木的可能性。該共學營於7月底為期9天,由高雄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與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攜手規劃執行,為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體現,學生藉由體驗多元文化、拓展國際視野,實踐聯合國SDGs、連結國際目標。尤努斯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副教授楊詠凱與學生1行8人赴印尼,曼荼羅基金會創辦人、釋學源師父帶領師生參訪代管輔導、面積達650公頃的Padang Sidempuan雨林保護區與農莊,園區內還有為數不少、從盜獵者或不肖商人手中搶救回來的亞洲象、蘇門答臘虎等。釋學源表示,基金會積極為居民找到穩定經濟收入,以減少賣地給財團或是盜伐雨林的情形發生。具體作法包括輔導咖啡小農教導種植咖啡知識並提供基本設備,以及建立在地銷售管道,訂定明確製程與收購標準使小農有所依循。每個合作村莊都有1位主要負責人,擔任收購咖啡及烘烤咖啡工作。此外,基金會還輔導居民汲取棕櫚樹汁液加以熬煮成「樹糖」可用於咖啡、茶等飲料,據說比精煉蔗糖更加健康。基金會也創建印尼傳統織布工坊,以優於行情薪資鼓勵婦女學習織布技巧。師生從中體認,透過在地經濟的建立及友善環境的栽植方式,維護雨林生態。參訪尾聲,高大學生與當地菩提中學師生分享觀摩心得,提出促進雨林地區居民經濟之永續發展方案,提供基金會經營參考。楊詠凱表示,參訪過程深刻感受當地推動社區型社會企業,「人」仍是最關鍵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需要去處理不同人馬的利益需求,以及要說服既得利益者與員工分享更多利潤收益,都需要耐心與勇氣。楊還說,橡膠、油棕一直是印尼仰賴的重要經濟資源,在雨林地區推動小農經濟無法一蹴可幾,扭轉原有經濟結構,但卻是推動環境保護與經濟永續發展的可行切入點,社會影響不只在地,而是國際性,尤其面對氣候變遷,保護雨林更是應該要做的理性抉擇。棉蘭國際共學營參與學員共有西洋語文學系石承鑫、應用經濟學系蘇怡文、亞太工商管理學系郭珈妤、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張育齊、電機工程學系徐家瀚、政治法律學系陳羿安、法律學系廖子萱總計7名。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高雄大學「e-Eureka資訊志工團」 前進蘭嶼 推廣資訊教育、智慧機器人

sdgs icon
「裝上它,就變成智慧『蝙蝠車』!」國立高雄大學師生,日前造訪蘭嶼舉辦「機器人體驗營」,教導學童撰寫簡易程式及組裝機器人自走車,從中認識超音波、紅外線原理及運用,不僅寓教於樂也啟蒙科學興趣。該體驗營由高雄大學「e-Eureka資訊志工團」、人工智慧(AI)研究中心、教學發展中心,攜手南科「AI Robot自造基地」共同舉辦,結合時下熱門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議題,目的在縮短城鄉數位落差、推廣科普教育。此次授課對象為蘭嶼國小12名學童(全校31名學童),2天課程滿滿,志工利用套裝「mbot機器人」及「積木式程式」建立學童基礎知識,再導入「超音波」、「紅外線」兩項感測器的應用。「超音波」感測器運作原理同於蝙蝠、鯨豚等,藉由超音波傳輸反射原理,判斷前方障礙物距離。「紅外線」則是感測特製黑底白線場地循跡前進。為了增加學童印象,志工特地開啟手機攝錄模式,對著一般電視(或冷氣等)常見遙控器,當按下遙控器按鍵,手機螢幕就出現亮光,令他們嘖嘖稱奇。有了基礎知識後,學童再學習組裝mbot、灌入程式及加裝感測器,便完成智慧『蝙蝠車』,成就感十足。學員之一的謝姓學童原先興趣缺缺,但認識LED、馬達等各零組件,及學習透過電腦(程式)教導機器人運作,愈接觸愈著迷,欲罷不能。高大AI中心執行長,也是e-Eureka資訊志工團指導老師的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吳志宏,帶領團員長期耕耘偏鄉教育超過15年,團員有教授也有學生,服務場域主要為高雄市茂林區多納國小、台東縣蘭嶼鄉蘭嶼國小、印尼泗水台灣學校等。吳團隊的教學課程與時俱進,從早期的Flash動畫、數位影像處理、網頁製作,到現在熱門的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學,期待每次營隊將新想法新事物帶入偏鄉,希望讓偏鄉學童減少數位落差,也培養志工學生關懷社會、奉獻付出精神。「機器人體驗營」服務成員: 電機系教授吳志宏、應數系教授吳宗芳、教學發展中心博士研究員張雅淨、助理張慧慈、AI研究中心經理郭香君、經理陳詣翰、電機系學生劉信銘、張育仁、賴正齡、徐家瀚、張惠善、郭峰碩。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

K書不必在自習室 高雄大學學習空間大改造 可溫習課業 聚會討論 彈性運用

sdgs icon
K書都得在自習室嗎?或者臨時討論功課卻找不到空間?國立高雄大學日前改造圖書資訊大樓1樓開放空間,擺設多組沙發、茶几、吧檯桌及高腳椅,搭配明亮柔和燈光,頗有某瑞典知名家具賣場的簡約舒適氣氛,主要提供學生溫習課業、聚會討論,甚至是發呆放空片刻的環境。為了迎合年輕人喜好,刻意挑選亮色系桌椅,每張椅凳就是只收納箱,方便學生放置個人物品,此外還架設單槍投影機、布幕,登記後即可使用,場地可依需求如演講、表演活動,彈性調整座位,藉此營造學生同儕間自主學習,或參與校園活動的氛圍,如日前辦理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講座,改造經費總計約50萬元,「欸,走錯地方嗎?」最近路過該空間的學生不少發出這番疑問,以為是哪間咖啡店進駐校園,經了解後通常會好奇試坐,反映普遍良好,目前已成為熱門使用場地。空間改造案由教學發展中心規劃執行,為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之系列計畫,源自今年6月邀請各學系學生填寫「空間使用需求調查問卷」,並提出認為最符合學生需求的空間設計。學生提案內容五花八門,統計結果室內空間以設置開放式討論及自修區最多,其次是沙發休憩區、小型活動展演場地、桌遊區、用餐區;室外部分則希望招商進駐露天咖啡座、餐廳、小舞台,甚至還有提案裝設溜滑梯。

Type:

政策與法令

Office:

行政單位 總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