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行動與實踐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建築系畢業設計成果展25日登場 關懷社會、環境議題 解決基地內問題、構思未來生活藍圖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建築學系113級畢籌會公關簡婕菱;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第二屆(113級)畢業設計成果展今(25)日於校內圖書資訊館2樓中庭登場,由30名準畢業生發表對「異質場域」等議題,以建築人視角解決基地內問題,並構思未來生活藍圖的作品。校內場展期至28日,接著將移師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於6月7至9日展出,更多詳情可搜尋IG「nukarch2024」。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出席表達支持與恭喜,感謝家長對校方的信任與支持,以及師長諄諄教誨,培育優秀建築人才。也強調高大「產業鏈結、社會鏈結」治校目標,與建築人「不斷與社會大眾對話溝通」自我期許乃不謀而合,也期許畢業生努力考取建築師,將來貢獻所長。高雄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陳怡兆表示,此次為建築學系五年制第2屆畢業設計展,畢業生以「無邊日記 - 有著複眼的人們」為題,展現學生獨特的觀察與創意,尤其作品格局衍伸全國各個角落,充分展現對鄉土、文化、社區再造的熱情與關心,因此系上師長努力為其創造舞台、展示作品成果,與校際、業界交流過程中締造高大建築系歷史。30位準畢業生作品,選定所關心的議題,包含異質場域、共生住宅、學習場景,大至自然環境、都市尺度的研究,小至討論材料工法、居住單元,基地由南台灣的高雄、屏東出發,遍及台南、嘉義、台中、新竹、桃園、台北等地,試圖用建築的方式,解決基地內的問題以及構思未來生活的藍圖。「人文感知組」簡婕菱創作《土地的心跳-從原生到創生》,以台灣這片山海緊緊維繫了原住民族群為序,點出原住民與土地關係密切且不可替代,然而在面臨殖民政權更替頻繁的過程,許多部落被迫遷移。透過比較新舊部落在遷村過程中空間文化位序的消逝,將建築設計帶回舊部落,由生活場域(家屋)延伸至公共及儀式空間(文化會所),創造連續性的空間體驗,以轉譯排灣族傳統建築語彙為手法,試圖使原民建築能夠在時代更迭下更具當代性,亦使在地族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場域以保存獨有的空間文化。同類組的蘇郁珈創作《求海起手式 - 人工場域中的現代海洋經驗》,在位於17公里的人工海岸末端,試圖創造與生態共存的空間,定置漁場的存在代表著與海洋生息的證據。翻轉漁場空間,始於一場求海起手式。「都市再生組」張哲瑋創作《明日生活計畫 - 住居與都市線性空間的關係重整》,以都市規劃的觀點切入,討論都市綠帶、藍帶及在這之上的建築與開放空間關係,並回應基地–鳳山,尋找出更適宜的居住環境。同類組的藍御齊,創作《SPACELESS INTERSPACE - 健康場域營造》,當迷失在外在的喧囂,忽略內在的聲音;嘗試提供放慢腳步的機會,以非典型醫療建立新型態場域,減少達成健康的步驟。在光影、空間和動線交錯中,探索自我,與自然共處,重新思考生命意義所在。「空間重塑組」陳浩創作《生活·邊界之外-擴張的居所與未定型的框架》,台北老舊的公寓立面時常呈現著內部居民的環境樣態與生活習慣,觀察到的擴張行為變成居民生活場所的精華重點所在。透過分析該建築型態,轉化為對公共及都市有利的空間,探究台北都市未來生活更多可行性,及嶄新的建築再生可能。「生活再議組」陳楷創作《工業都市矩陣》,藉由都市尺度的觀察下,從多樣的都市活動與樣貌定義象徵高雄工業精神性場域。工業不僅作為高雄的代名詞同時也與都市的生活空間中相共存。從宏觀歷史的角度檢視各式生產在高雄的狀態,利用時間的軸線下理出都市的活動變化與進程,進而縮放到10公里X10公里的市中心範圍進一步研究。藉由歷史地圖,搜尋當代都市圈中仍然生產的工業痕跡。研究範圍作為工業製造與都市生活交錯實驗場域,提出銜接下一個階段的工業都市主義生活可能性空間。學生作品發表前的評圖階段,特別邀請到姜樂靜、吳光庭、林佳如、楊士正、龔書章、鄭采和、張博碩、林宛蓁等多位重量級建築師蒞臨指導,評圖過程獲學生熱烈迴響,指導老師、建築師林光浩也表示,畢業設計對於「學習」來說或許是個句號,但對於「人生」來說只是個逗號,並期許學生們在畢業後也要不斷努力精進自己!#SDG4 #SDG11 #SDG14 @建築學系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建築學系

高大《卓越講座》日月光副總李叔霞 剖析半導體產業現況與趨勢 傳授有效溝通技巧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21日邀請日月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叔霞分享有效溝通技巧,以及介紹半導體現況及趨勢,並強調「人工智慧」導入各行業影響,藉此鼓勵學生除了考慮未來就業前景,也需不斷自我充實、學習新知、技能。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主持講座並致頒感謝狀,表示校方重視「學用合一」且鼓勵學生跨域學習,因此特別邀請長期耕耘人資領域的李叔霞剖析半導體業優勢,以及非理工專長者入行管道。高雄大學與日月光集團攜手多項產學合作計畫,體現「鏈結產業、鏈結社會」治校目標。李叔霞表示,半導體產業前景持續看好,人力需求持續增溫,即使所學非理工專業,亦可透過培訓管道投入,例如日月光集團就與高雄大學合作執行教育部體育署「績優選手前進半導體培訓計畫」、勞動部勞發署「S廊帶科技產業人才培訓據點」。李叔霞以「如果我是…,我需要…。」為題演講,透過簡報互動工具讓現場師生、樂齡大學學員了解個人風格迥異,除了藉此了解自身的優、缺點,在生活中及工作場域,面對不同個人風格的對象時,得以使用合適溝通方式、相互理解與包容,從而建立和諧高效的關係。李叔霞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目前為日月光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在人才培育和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永續發展方面有著顯著的貢獻。#SDG4 #SDG8 @推廣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高雄大學永續週「蟲欣返校」開展 發表「蝴蝶步道」成果 呼應「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總務處環境安全衛生組陳又菁;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一年一度「永續週」今(20)日舉行開展典禮,本次主題「蟲欣返校」發表「蝴蝶步道」10年耕耘成果,包括師生、樂齡志工參與棲地維護、蝴蝶蜻蜓生態調查、植物調查等,不僅體現鏈結在地,與社區共榮共好精神,也是宣示校方推動「綠色大學」以及「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所做的努力。活動自即日起至24日,地點在學生活動中心中庭,歡迎前往觀賞。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率領主管出席活動表達重視與支持,表示高大是生態永續校園,校方長久以來推動多項守護生態作為,包括復育蝴蝶生態步道、黃鸝保育計畫,以及響應政府「2050淨零排放(net zero 2050)」政策,推動「綠色大學」6大努力方向。其中,復育蝴蝶生態步道今年正式邁入第10年,當時(2014年)攜手「高雄市蝶會」向內政部營建署申請「高雄大學濕地招豐引蝶保育計畫」獲得補助,開展一系列蝴蝶調查、生態守護志工培訓活動,這片都市中的實驗性蝴蝶棲息地逐漸形成,並進一步延伸黃鸝等鳥類調查,不僅促進生物多樣性,也串起高大教職員生與與社區民眾緊密連結。目前步道已達300公尺並持續推進,最終將串成環狀(步道)。陳月端強調,高大發揮大學社會責任,2022年永續週典禮上,全校師生共同響應政府推動「2050淨零排放」政策並即知即行,依照「綠色大學」規劃努力執行,隔(2023)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ISO14064-1認證」,且持續進行各種管理政策,包括利用空間增加太陽能光電板設置、汰舊換新老舊耗電設備、廣植綠色碳匯及發展綠色交通。未來,隨著售太陽能光電合約到期轉為校內自用後,預計將實現碳中和。為呼應即將到來的5月22日聯合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今年的永續週以「蟲欣返校」主題,設計系列活動及課程,包括邀請中小學師生到校參加環境教育體驗,透過展示校園中環境與蝴蝶生態的變化,也結合蝴蝶步道的現場導覽,並強調人與環境的共生關係。#SDG4 #SDG13 #SDG15 #SDG17 @總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總務處

熱心企業家鄭富仁頒贈高大學子獎助學金 校長陳月端勉勇敢面對逆境 將來回饋社會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學務處生輔組校安教官顏文進】【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首次上稿:2024-05-14 10:18更新:2024-05-14 15:382024-05-14 國立高雄大學13日邀請「富仁教育永續基金會」董事長鄭富仁到校頒贈獎助學金並逐一為11名受獎學生加油打氣;校長陳月端感謝企業家善舉,也勉勵學生勇敢面對困境、充實壯大自己,將來有能力時回饋社會。該場「富仁教育永續基金會獎助學金頒獎暨感恩分享典禮」由學務處主辦,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學務長蔡幸致、生輔組組長李曉玟與會,董事長鄭富仁及董事陪同出席。陳月端表示,高雄大學始終堅持「產業鏈結、社會鏈結」治校目標,儘管辛苦但獲得各界認同,包括社會賢達、企業家等共襄盛舉,成為熱心興學的「高大人」。尤其鄭富仁是白手起家、克勤克儉的企業家典範,事業有成心繫回饋社會,因此與高雄大學結下善緣,成為「高大人」贊助學生獎助學金;校方也秉持專款專用、公開透明、嚴格把關等原則,務必將每分錢都用於刀口,減少學生為了生計打工疏於課業情況,用以精進專業,成就更好的未來。陳月端表示,受獎助的學生背後都有努力奮發的感人故事,包括其中1名原民學生,不僅勇敢面對逆境努力向學,珍惜愛心善款,並立志成為原鄉青年大使,經常返鄉服務與照顧學弟妹。校方推薦該生角逐本屆「總統教育獎」遴選,目前進入複審階段,近期將公告。鄭富仁強調,身為慈濟人,深受慈濟精神的感召,堅信並秉持「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感恩尊重愛」等信念,因此承諾致力照顧弱勢學生,尤其深刻了解教育可翻轉個人命運、感變社會的重要性,也期許讓每位學子有機會接受優質教育,將來貢獻專長造福社會。#SDG1 #SDG4 #SDG10 @學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高雄大學、佛光山寶華寺暨國際佛光會右昌第四分會 慶祝國定佛誕節雲水浴佛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學務處課外活動輔導組黃惠娟】【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於5月10日上午與佛光山寶華寺暨國際佛光會右昌第四分會,攜手舉辦「慶祝國定佛誕節浴佛活動」,邀請師生、同仁一齊歡慶佛陀聖誕。浴佛儀式開始由佛光山寶華寺如駿法師、知圓法師引領大眾諷誦《心經》,及恭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佛誕節祈願文〉,祈願祝禱闔家平安,蒙佛加被平安吉祥。佛誕節又稱為浴佛節,起源於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后摩耶夫人於農曆4月8日生下了悉達多太子,也就是後來成道的釋迦牟尼佛。據佛經記載:佛陀誕生時,有九龍以香水為其洗浴佛身。因此佛教徒為了緬懷佛陀,在每年慶祝佛陀誕辰之際,以鮮花、香湯莊嚴浴佛亭,舉行浴佛儀式,故佛誕節又稱浴佛節。浴佛並非是真的為佛洗浴,而是藉由浴佛的動作一舀一淋洗滌自己的內心,抱著歡喜的心情為佛沐浴祈福,啟發出內心的慈悲並且洗心革面,去除心中雜念,讓身心淨安,浴佛過程中每舀一瓢水稱念:「我願作好事,我願說好話,我願存好心」,願社會安寧祥和,所謂「浴佛、浴人、浴心」,應該以道德人格、慈悲心胸、尊重他人等莊嚴的心態來慶祝佛誕節。如駿法師表示:「我們藉由外沐佛身來內淨自心,每個人都有清淨莊嚴的心,佛陀曾說“眾生皆有智慧德相”,星雲大師並說“我是佛”, 我們直下承擔,肯定自我也有成佛的因緣。藉此浴佛活動,散播歡喜融合到社會每一個角落,促進社會詳和、共創人間淨土。」陳月端校長誠摯表示:在佛陀祈願文中,以思念慈母的心情思念佛陀,而外子捨報往生亦以佛教儀式,祈願佛陀慈悲加被,讚頌佛陀恩德,沐浴佛恩,令人動容。透過浴佛活動,感恩佛陀降誕世間,給人間帶來光明及歡樂更期許高大未來更加茁壯,培育品德兼優學生,也讓本校師生同仁認識佛陀聖誕的意義,以及理解佛陀慈悲大愛的精神。#SDG17 @學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高雄大學越南研究中心與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攜手合辦2024年春季iVPT國際越南語認證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越南研究中心主任陳氏蘭】【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iVPT國際越南語認證」旨在提供專業的越南語能力證照,以滿足當今多元化的社會需求。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各行各業對多語言能力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在這一背景下,越南語的學習和掌握成為了許多人的追求。iVPT 國際越南語認證考試的推出,不僅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語言能力的平台,更為各界對越南語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專業的解決方案。「iVPT國際越南語認證」共分為3階6級,分別為A1基礎級、A2初級、B1中級、B2中高級、C1高級、C2專業級,不分國籍、種族、族群、年齡都可報考,初級考試科目包含聽力及閱讀,中級與高級包含聽力、閱讀、書寫及口語測驗。越南語能力證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個人學習的成果,更是未來事業發展的保障,無論是商務交流、文化交流還是學術研究,具備越南語能力的專業人士都能在國際舞台上脫穎而出。2024年春季iVPT國際越南語認證於今日113年5月4日於北區-台灣大學、南區-成功大學及高雄大學登場。本認證受到了廣大考生的熱烈關注與積極參與,考生紛紛表示,iVPT國際越南語認證的鑑別度較高,能夠全面評估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這讓他們對自己的語言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更有考生表示,參加這項認證將對他們未來的求職和升學帶來巨大的幫助。越南作為東南亞地區的重要國家之一,在經濟、文化等方面與台灣有著密切的交流合作。具備越南語能力的考生將能夠更好地融入到這種跨文化交流中,促進兩國之間的合作與發展,因此國立高雄大學越南研究中心與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期望往後能更密切合作,致力推廣越南語言的教育與學習,也盼望能邀請更多對越南語言和文化感興趣的考生積極參加iVPT國際越南語認證考試。#SDG4 #SDG17 @越南研究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越南研究中心

EMBA精神傳承,公益情懷延續! 國立高雄大學EMBA校友會授獎典禮為優秀學子點讚!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高階管理人才培育中心秘書康靜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24-05-06 本校EMBA校友會於5/6舉行了授獎典禮,向15位優秀在學生頒贈績優獎學金,這不僅是對學生的鼓勵及肯定,更是我們學校和EMBA校友會對教育品質和學生培養的重視。這個活動不僅是為了表彰學生在學術上的傑出表現,更希望激勵更多的學生追求卓越、努力學習。同時,這個活動也是我們校友之間情誼交流的一個平台。透過這樣的活動,我們不僅能夠看到校友們的成就和榮譽,更能夠彼此分享學習和成長的經歷,加深彼此之間的情誼和聯繫。活動起源於EMBA校友會第四屆理事長林明星的倡導,經由簡恬珍理事長和黃嘉儷理事長的持續努力,讓這個活動得以延續並發揚光大,至今已連續辦理三年。每年共辦理兩次,一次頒發15位學生,以表彰他們在課業上卓越的表現。他們的努力不僅為我們學生和校友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更為我們學校的教育事業增添了光彩。典禮上,校長陳月端除了感謝EMBA校友會,並鼓勵學生們堅持努力,勇於追求夢想,並期許他們繼續勇往直前,追求更大的成就。此外,第六屆EMBA校友會理事長黃嘉儷以及校友總會理事長李宗銘也分別對於在學生和校友們的成就表示讚賞和肯定,希望更多的校友能夠加入到公益活動中來,共同為社會盡一份心力,讓愛與關懷永遠流傳下去。而本次活動主要籌辦人EMBA校友會公益長楊淑玟,她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理念,呼籲大家將愛心播撒在未來的每一個角落,讓這份愛不斷地循環延續。受獎同學們也紛紛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他們不僅對校友會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更期許自己未來也能成為愛的散播者,將這份溫暖和關懷傳遞下去,讓更多人受益。高雄大學EMBA校友會一直致力於促進校友之間的聯繫和交流,共同推動EMBA教育事業的發展,這種自發的愛與關懷,彰顯了EMBA校友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體現了EMBA校友之間的團結和凝聚力。希望藉由這次活動能夠拋磚引玉,激勵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事業,將這份愛心和溫暖傳遞下去。再次向所有受獎學生表示衷心的祝賀,也感謝所有出席和支持本次活動的校友和嘉賓。歡迎大家踴躍加入校友總會及EMBA校友會,讓高大充滿更多溫暖和正能量,期待未來我們能夠一起見證更多精彩時刻!#SDG1 #SDG4 #SDG10 @高階管理人才培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教學中心 高階管理人才培育中心

高雄大學國際交流 邀請印尼世界大學校長一行造訪 深化國際合作 拓展境外生源

運健休系「休閒健康工作坊」前進中山高中 Inbody測量 科學輔助建立優質生活型態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副教授莊淑姿、大學部113級施俐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副教授莊淑姿執行深耕計畫—S廊帶大學城計畫,展現大學社會責任,創設「休閒健康工作坊」,4/23於中山高中合作辦理,工作坊中分享優質的休閒觀念給中山高中的行政主管與師長,並搭配為大家進行「Inbody (身體組成分析)的測量」,讓師長對將現代科技應用日常生活有更多理解。繼上學期與社區合作後,莊淑姿教授今年擴大舉辦休閒健康工作坊,與鄰近的中山高中進行合作。希望可以透過與學校、社區的合作,將良好休閒概念推廣應用到生活中,以促進優質的生活型態。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繁忙,大多數人都習慣於高熱量少運動的生活型態中。莊教授有感與高中合作,將可透過教師的身教言教將優質的休閒理念傳達給學生和家長,效益可以乘數擴散,因此今年特別與高中職學校合作。初步和師長及行政主管互動,未來進一步邀請有興趣的高中生共同參與。中山高中林香吟校長也特別表示,對休閒健康工坊旳內容非常滿意,期待能邀請高雄大學共同成立自主學習的合作模式,讓高中在學同學可以更深入的參與和學習。 莊教授帶領的大學生團隊也表示,老師將大家帶入實際的場域,為社區中的民眾與高中進行專業性的服務,對自己在大學中所學的理論可以實際應用,很有成就感,也更明白自己所學理論的實用性,對這樣的課程感覺收獲良多。莊淑姿教授表示,期望未來可以與更多的組織、團體合作,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經由休閒健康工作坊提醒大家優質休閒對良好生活品質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也期待透過長期的互動提供大家科學的方式檢視自己改善生活型態對身心健康所帶來的成效。如此一來,可以更進一步的發揮影響力,協力促進永續發展並善盡大學社會責任。#SDG3 #SDG4 @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

《卓越講座》世新教授羅燦煐談性平 提醒交友交往遵守法律界線 尊重性別多元價值與差異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今(30)日《卓越講座》邀請世新大學教授羅燦煐,分享推動性別平等實務經驗,以及剖析「性騷擾」種類及樣態,提醒交友或交往所應注意遵守的法律界線,學習恰當人際互動模式、尊重(性別)多元價值及差異。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出席講座並致頒感謝狀,表示校方重視並落實校園性別平等教育,定期舉辦各類課程、講座、工作坊,尤其教育部訂定每年4月20日為「性別平等教育日」,因此邀請羅燦煐分享多年寶貴經驗,不僅呼應國家政策,也提升教職員生性平意識。羅燦煐以「同儕間親密互動vs. 性騷擾」為題,與師生分享應具備的性平概念及法律常識,也從法規面及實際案例介紹性騷擾之種類及樣態。羅並解說「敵意環境式的性騷擾」,多起因於濫用「上對下」權力關係,因此處理上更應注意被害人的心境及面臨的壓力與恐懼。此外,何謂「跟蹤騷擾行為」?包括定義、可能發生的典型態樣、發生時對被害人及行為人應採取的措施等,羅燦煐也一一介紹也特別提醒學生,面對校園性別事件時,重要的是要保護自身權益,同時積極尋求支援、包括運用相關的法規來處理該類案件,校方也會提供多種資源協助面對及處理。羅燦煐為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性別平等教育中心主任、人權研究中心主任,目前為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客座教授,並擔任多個性別相關委員會之委員。#SDG4 #SDG5 @推廣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