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行動與實踐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咱的社區咱來顧! 「援」來都是一家人 援中港社區共識會民眾關心社區事務!

sdgs icon
由國立高雄大學發起,與援中港社區發展協會、中和里及中興里辦公室一起主辦的「援中港社區共識會」,於12月7日假援中港代天府聯誼廳熱鬧展開。高達100多位社區民眾踴躍出席,與高雄大學師生齊聚一堂,針對援中港社區軟硬體設施的充實提出建言。會中提出三項優先辦理事項的具體建議,並獲得共識,預計在109年度提出計畫申請案,以實踐社區營造的初步架構。三項優先辦理的事項為:一、社區彩繪:將由社區居民提供老照片,由高雄大學師生協助,將社區早期的常民生活彩繪在社區巷弄中,以發揮文化傳承的影響力。二、運用社區各式空間舉辦活動與課程:要有各式各樣的活動進行,提升社區的氣質,不僅高雄大學,整個社區都可以是我們的教室。三、製作社區亮點摺頁:藉由舉辦攝影或繪畫寫生比賽的方式,蒐集居民眼中的特色亮點,出版社區介紹摺頁。此外,會中也討論到可以舉辦小市集活絡社區、和養鴿者溝通美化鴿舍外觀、將社區老照片掃描保存以及辦理社區媽媽烹飪教室,甚至可以由高雄大學建置點菜APP,方便讓社區的年輕夫妻購買社區媽媽製作的熱騰騰的晚餐……等等充滿創意的點子,以營造社區互助互利的共好循環。此社區共識會活動的舉辦,是由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陳靜儀教授透過「社會設計與實踐課程方案」,結合援中港社區發展協會與兩位里長共同牽成的。陳靜儀教授認為國立高雄大學初成立時,受到許多地方耆老的奔走幫忙,因此本著「吃果子拜樹頭」的感恩之心,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觀察,思考如何發揮所長,為社區貢獻心力。適逢高雄大學成立二十周年,此舉別具意義。陳教授認為居民們的想法相當重要,是所有事情推動的核心。如何讓新舊居民相互認識,透過參與活動進而對社區產生凝聚力,願意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甚至加入創意,展現社區亮點,過程中都有高雄大學師生可以協同合作的地方。文化需要靠社區營造來傳承,而沒有文化的社區營造就只是放煙火般的華而不實,因此,三項優先辦理事項顯得格外重要!居民們對各計畫的反應相當熱烈,最後大家均同意應該盡量以正面的話鼓勵做事的人,讓做事的人充滿能量。如果每個人都願意付出一點點,就可以讓社區更美好!此次對話就在這歡樂的氣氛下圓滿落幕。

Type:

其他

Office:

運健休系「環境與人體探索」工作坊 「史密斯先生」引領援小學童認識骨骼 預防運動傷害

sdgs icon
【文字提供:運健休系學生_盧慈恩;公共事務組編修 】2019-12-11 「考考小朋友,這是什麼骨?」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師生日前邀請鄰近援中國小學童參加「1日大學生」體驗,特別搬出「史密斯先生」教導認識人體骨骼架構,以及手作「小小史密斯」紙偶加深印象,進而養成良好姿勢習慣與預防運動傷害。該「環境與人體探索教案設計工作坊」主要為高雄大學運健休系副教授莊淑姿開設「休閒活動設計與評估」課程內容之一,帶領修課學生與校內教學發展中心共同舉辦,活動對象為援中國小3年級學童。莊淑姿要求修課學生想像搭乘時光機回到小學生階段,希望接觸何種學習歷程兼顧效果,意即寓教於樂。因此將系上人體解剖生理學、休閒活動等諸多科目融入該場活動。大哥哥大姊姊搬出史密斯先生果然成功吸引學童目光,更專心聆聽、認識人體(成人)由206塊骨頭撐起,諸如股骨(大腿骨)、尺骨等重要骨頭作用、活動原理,以及提醒如何預防常見運動傷害包括骨折扭傷、跌倒挫傷等,此外也發給學童人手1隻小小史密斯紙偶,透過手作加深印象。學習並不侷限在教室,莊學生團隊善加利用82.5公頃的高大綠色校園,引領援小學童觀察蝴蝶步道、人工濕地、雨豆樹群(林)等豐富生態環境。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

高雄大學鏈結SDGs 推動永續 榮獲2019TCSA 企業永續報告獎大學類金獎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環境安全衛生中心組長王啟人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系列推廣】2019-12-06 國立高雄大學在最新版的校務中長程計畫中提出以「SDGs-Inside」為核心的行動指引,以既有的塔樂禮宣言(Talloires Declaration)綠色大學為基礎,結合國際已在推動SDGs的大學共同推動永續發展課題合作行動,將「SDGs-Inside」成為高雄大學與國際接軌的語言,成為東南亞大學跨接歐美大學的學習典範,打造國際連結,發展特色大學的關鍵載體。國立高雄大學做為全國最年輕的國立大學,勇於追求卓越,勇於創新與改變,致力於SDGs的實踐。我們深信永續發展的精神在於「實踐」而非「複製」。我們也相信每一所大學皆有屬於自己獨特之風格,但無論特色絕佳,風格如何,實踐才是永續校園成功與否之關鍵。國立高雄大學的努力,在2019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公佈的2019「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獲得了肯定。這是全世界第一個以聯合國公布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為基礎的世界大學排名。國立高雄大學在這份全球80個國家551所大學共同參與的評比中,名列201-300,其中SDG 8「工作尊嚴及經濟成長」獲第72名;SDG 11「永續城市及社區」獲第94名。另為實踐永續發展目標,國立高雄大學依據2016年公布之GRI Standards指引編撰,依循「核心」選項揭露,從108年4月起組成撰寫工作小組,收集相關資料分別就永續發展目標、政策、各利害關係人溝通、教學品質、國際交流、環境永續管理、社會責任與關懷撰寫國立高雄大學2018年永續報告書,於109年6月經第三方公正單位英國標準協會驗證通過,於7月公開出版並於網路公開瀏覽(https://sustainability.nuk.edu.tw/),報告書並經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CSA臺灣企業永續獎評選,獲頒2019TCSA企業永續報告獎大學類金獎之殊榮。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總務處

SDG接軌國際3團隊 教育部青發署競賽全部上榜 1優勝2佳作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_羅品婕;公共事務組編修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系列推廣】2019-12-02 國立高雄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今年以「SDG接軌國際」為題,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大專校院學生國際體驗學習計畫」補助。從三月開始辦理學員招募、校內課程及蚵寮社區行前培訓等過程,於暑假選送29位學生至馬來西亞、日本、孟加拉、印尼及泰國等地,進行自主規劃SDG深度體驗行程。經尤努斯中心楊詠凱主任指導及推薦三組團隊,全數入圍青年發展署成果競賽,並從13間學校26組團隊中脫穎而出,為全國大專院校獲獎組數最多之學校,榮獲優勝一名、佳作二名。亞太工商管理學系陳意婷以「脫離貧窮、孟想成真」孟加拉參訪行程為題,榮獲優勝及獎金兩萬元,參與組員陳配莙、蘇怡文;金融管理學系陳瑩慈發表「東京循環經濟及文化體驗」及亞太工商管理學系黃荷絢發表「泰國社企參訪-培養解決貧窮與弱勢問題的能力」,各榮獲佳作及獎金一萬元。陳意婷等人並於會場擺攤展示暑期參訪成果,同時與青年發展署署長羅清水分享參訪收穫,署長勉勵本校同學持續發展參訪議題之延伸性,運用在未來就業或升學上,並將此次國際參訪經驗傳承推廣給學弟妹,發揮個人影響力。

Type:

活動

Office:

管理學院 尤努斯社會型企業研究中心

高雄大學深入國教端 開辦祖孫英語共學營 教材融入台灣本土特色 免費報名

sdgs icon
為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社會環境下,促進老年人與孩子間互動,國立高雄大學與橋頭區仕隆國民小學樂齡中心,將於明(2020)年1月21、22日攜手舉辦以「爺爺奶奶和我的共同記憶」為主題的祖孫英語共學營。這個營隊的目的在於在英語教學中注入台灣本土字彙,並經由以弱勢家庭學生為優先考慮對象的方式,企圖縮小一般家庭與弱勢家庭間學童的的英語學習差異,達到重視台灣本土特色、破除教育階級世襲的主要計畫宗旨。本計畫由本校西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賴怡秀擔任計畫主持人,並由通識中心蔡奎如助理教授擔任協同主持人,應用經濟學系教授暨管理學院院長耿紹勛、西洋語文學系副教授鄭月婷、東亞語文學系助理教授何資宜共同加入策劃與執行。此次營隊亦同時網羅本校西洋語文學系碩士班及大學部已有實際教學經驗之學生: 周冠廷、呂其樂、謝大翔、吳千郁、李蘊薇、謝尚蓉、杜昕蓮、籃郁漣、許湘潔、及王梓憲。計畫團隊希望藉此提升學生營隊規劃、自編教材、問題解決,及行動研究之四大能力。寒假營隊將於12月1日起開放報名,並於109年1月21日(二)、22日(三)於橋頭仕隆國民小學樂齡中心舉行。計畫團隊並於本次寒假營隊執行期間舉辦「教育部議題導向敘事力教學設群團隊培力計畫」教學與研發成果展,除展示本計畫之執行成果外,同時也將發表由計畫團隊和參與學生共同研發之台灣特色字彙字母學習書與練習本。此次營隊活動免費開放民眾報名,但將以弱勢家庭的學童與其祖父母優先。全部將招收20組祖孫,共40人次。營隊課程內容多元有趣,從英語單字教學,到活用英語的美勞、律動和遊戲等。參與營隊的學生教師將透過本校教授研發的台灣特色字母書,帶領爺爺奶奶與孩子一同學習英文字母。字母書特別編列台灣特色字彙,來自西語系副教授鄭月婷「用英語介紹台灣」課程中來自美國、西班牙、法國、印尼、日本和蒙古等各國交換生腦力激盪所想出最代表台灣的英文字彙,傳達對台灣的情感。高齡化和少子化是台灣目前無法改變的趨勢,團隊經由專業的教師成長社群、師生共學工作坊和共同規劃之跨領域課程,推動祖孫共學之英語代間教育,促進不同世代之間良好的認識與互動。此外,計畫團隊也期望透過此營隊,協助訓練長輩的腦力及語言能力,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同時也可以使孫輩了解並且學習長輩的生命故事及歷程,促進祖孫之間溝通與分享,增進跨世代的相互了解及接納。也歡迎對台灣特色英語字母書有興趣的民眾,能夠在營隊舉辦期間來參觀相關教材教案之研發成果展。本次祖孫共學營的教案、教材及營隊設計都來自本校師生之手,展現了本校跨領域課程的豐碩成果。計畫團隊和營隊團隊教師歡迎社會大眾,扶老攜幼,共同參與這場代間英語教育的盛會。報名表格可高雄大學語文中心網頁下載(http://lc.nuk.edu.tw/),相關報名事宜請聯絡高雄市橋頭區仕隆國小樂齡中心,電話:(07)6113517#51。最新活動可見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earningwithmygrandparents。

Type:

其他

Office:

改變「貼牌」柚子命運 提高農民收益 亞太系學生林子晴 榮獲APYE首獎

sdgs icon
明明柚子質量俱佳,但為何得「貼牌」才能賣得出去?國立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學生林子晴與各國青年腦力激盪,以永續經營商業模式,為泰國柚子產地「Bang Sa Kae」提出改善方案,包括打造新品牌形象,提升村落知名度、設計觀光行程及產品,其團隊榮獲本屆「亞太青年永續發展訓練(APYE)」首獎。林子晴以及錢宜宙、李玟欣等3名高雄大學學生,經校內「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APYE台灣代表曾華翊挑選,今年暑假赴泰國參與該訓練營,與亞洲19國近130名年輕人、企業界人士共同關心全球永續發展議題。該訓練營由非營利組織包括「韓國城市青年學院(Urban Youth Academy)」、「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Thailand Social Innovation Platform、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等共同舉辦,每年選定1國家城市1主題進行。本屆主題永續旅遊,將參與學員分配至4個不同社區、為期7天寄宿生活,深入體驗當地居民日常生活與文化,最後1天舉辦分組提(改善)案競賽,。林子晴、錢宜宙、李玟欣分別參加Bang Sa Kae(BSK)、Plean Yot Tarn(PYT)、Huai Khakhaeng(HKK)社區,深入觀察及分析社區問題,也運用設計思維、社交商業模式,結合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議題及領導力。林子晴團隊發現,「Bang Sa Kae」栽種柚子質量俱佳卻相對沒沒無聞,為求銷售只得「貼牌(冠以其他名產地)」,所得利潤有限,因此團隊嘗試創新品牌「O-pong」,不只行銷柚子也推廣BSK,實際作法如規劃農村觀光體驗行程,以及將柚皮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製作環保清潔劑等,提高柚農收益、創造當地特色兼具環保永續精神。錢宜宙所屬團隊,則透過重新規劃社區閒置空間,營造村落長者休憩及遊客來訪之永續旅遊環境。李玟欣所屬團隊則協助村民設計Logo及銷售策略、建立社區知名度。

Type:

其他

Office:

創新學院、資管系、土環系 以資料思考 引導高市府打造市民有感道路養護服務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教學發展中心_沈佳君】2019-10-30 國立高雄大學創新學院、資管系、土環系教授跨域合作,接受高雄市政府委託,於108年10月由連興隆副校長兼創新學院院長率領團隊,針對近來高雄市民最關切的議題,舉辦2場「道路養護問題挖挖挖工作坊」,運用資料科學與設計思考的方法,分桌引導來自高雄市政府負責道路養護的不同單位、公務年資不到一年到超過20年的主管與同仁,分享道路養護實務經驗,發掘面對的難題,並透過彼此業務的資料交叉運用,讓看起來個別獨立、平凡的資料,利用資料科學的技術產生出一套解決問題的模型。工作坊分別在10月16日、23日兩日進行,各桌桌長除由高大土環系連興隆、童士恒、甯蜀光老師、資管系林杏子、蕭漢威老師及創新學院張雅淨老師擔任,也安排資料科學專家張維志資訊長、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台北市電腦公會與會參與討論。第一場工作坊一開始透過主持人設計的破冰遊戲,引導與會者主動說出個人的特殊經驗,讓彼此熟悉其他人所負責的業務以及與自我業務的關聯,並透過分組討論,讓來自不同單位的市府人員,共同討論與歸納道路坑洞損壞類型與造成的原因,並探討目前處理方式及不足之處。在各組的討論中多半指出,道路損壞的類型主要為道路坑洞、車轍、路基掏空、龜裂等,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除了重車、植物竄根等外力影響、鋪面材料老化、頻繁挖掘與回填不實等技術面問題,大多都和側溝、管線及箱涵等(近八成因素來自「水」)破損、雨量等環境因素有關。最後,與會人員歸結出最關心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選擇道路刨鋪順序、完善管函圖資及早預防道路損害、以及改善為了釐清道路養護原因所耗損的人力問題。此外,多數參與者也都表示經費和人力方面的不足常常成為道路養護上最大的瓶頸,即使各單位都擁有成熟的修護工程經驗,但面對處理道路坑洞問題往往只能做到「修一個算一個」的事後修繕工作。然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利用新興科技,透過資料建立出的模型,解決人力安排或是經費使用效率的問題,也正是此次活動想要傳達給大家的觀念。為了讓市府官員更了解資料的應用有助於解決業務問題,高大特別分享為高市府設計的「1999即時儀表板」以及以歷年雨量資料與民眾通報道路坑洞資料深度分析去年823豪雨造成道路坑洞的成果等資料應用的相關範例,讓市府官員理解靠著各方資料的堆疊和驗證,量化民眾報案資料並讓其具備即時性,可以讓資料本身變得有應用價值,並深刻體認到到「資料能做什麼用」,期待提升大家對於開放資料的信任度,進而轉換出一個類似1999服務的系統,以解決道路工程養護上所面臨的問題。第二場工作坊主要透過第一場工作坊彙整出道路養護人員最關心、迫切需解決的道路養護面對的問題,盤點相關資料或是資料數據的類型、取得管道,讓資料可以被後續地應用在各項系統中進行分析。高雄大學更進一步運用第一場工作坊市府同仁關心的議題,及短時間內取得的有限資料,分析高雄百大常修道路分布、道路坑洞通報案件的道路損害類型及確認損害類型所耗費的人力情形,其中蕭老師更特別提出正在試驗開發的「智慧分案系統」,以協助解決目前遇到釐清道路養護原因造成的問題,未來高市府聯合服務話務中心收到民眾申訴案件,只要在該系統中輸入一段關於道路問題的簡單描述,就能夠找出該問題所負責的相關單位,隨著歷史數據越龐大,智慧分案系統可遵循的依據越多,亦能提升整個系統分案的準確性。高大團隊希望藉由這個系統,讓大家了解,當各單位的資料跨域整合,就可以運用在其他不同情況,甚至被被運用在解決我們總認為無解的問題。活動的最後,連副校長以簡短兩句”Data is king.”與”Data is everything.”做結尾。資料和數據的價值遠大於我們的想像,若各單位能整理好手中的資料並釋出,讓更多人能夠加值應用,相信未來在解決問題時,必能產出一套更妥善、更有效率的處理方式。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

素人也可能當法官? 高大財法系、司法院 合作推廣國民參審制 上演模擬法庭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生醫科技及人工智慧法制研究中心葉蕙禎;公共事務組編修】2019-10-30 素人也可能當法官,甚至參與審判?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與司法院合作,推廣推動中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特別將街坊垃圾糾紛失控傷人的真實案例搬上「模擬法庭」,以戲劇形式讓師生、民眾更深刻認識國民參審流程。演員即興發揮脫稿演出、意外扭轉結局,創造驚奇彩蛋外,也體現國民參審精神。活動策劃人、高雄大學財法系特聘教授張麗卿指出,司法院將「國民參與審判」列為重要司法改革之一,希望透過與系上師生合作,幫助民眾更深入認識該制,並爭取認同與支持,進一步促使法院刑事判決更為符合大眾期待,此次演出亦是她所授課程「深碗課程—刑事訴訟法(一)」實踐成果。該法庭劇大致描述甲、乙兩家鄰居長期因垃圾糾紛積怨已久,某次甲家姊姊A再度棄置垃圾至乙家,正巧被其女主人C逮個正著,隨即引爆衝突;乙家男主人D持刀加入戰局護妻,理智斷線下不慎刺傷前來勸架的甲家妹妹B。依照國民參審制精神,須由3名職業法官、6位國民法官組成,根據檢察官所控罪刑及法庭證據進行評議、闡述個人意見,投票須有2/3以上(6票)認為有罪,才會成立該罪。原本劇情安排D男被檢察官控以「刑法271條殺人未遂罪」,未料演員(學生)紛紛戲魂上身,臨場即興發揮,脫稿演出新增不少台詞,其中丙家鄰居、證人E諸多證詞包括「被告拿抹布救助(止血)」、「『乎你係(閩南語)』是被告D口頭禪」、「被害人B是國家2級運動員,體魄強健非弱女子」成了全案關鍵。法官們於第1輪針對證人證詞、檢方控以殺人未遂罪評議結果,僅5票認為D男有罪,不成立殺人未遂罪。第2輪法官變更起訴法條,針對傷害罪既遂再評議,結果為8票認為有罪,1票認為無罪。因此改判以「刑法第277條第一項普通傷害罪」既遂。張麗卿表示,除了修她課程的本地學生,也特別安排訪學高大的中國大陸北京、清華、人民、法大、武漢及北師等大學法學院刑事法領域的碩博士生共同擔綱演出,藉此實質體驗臺灣的刑事審判程序。為求更貼近實務,張麗卿邀請高雄地方法院法官張震、陳鑕靂擔任課程業師指導劇情;高雄地方法院院長陳中和、司法院調辦事法官李東柏特別出席參與講評,表達重視與支持。陳中和肯定學生精彩演出與法律專業兼具,表示透過該劇體現不同犯意認定,的確影響被告的罪名與罪責,進而彰顯司法院力推「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重要性。此外他也鼓勵兩岸法學院學生多加交流,認識彼此制度、術語相似與相異處,學習相互尊重包容,都是難能可貴的精神。

Type:

活動

Office:

法學院 生醫科技及人工智慧法制研究中心

社會企業「雨豆咖啡」成立開賣 三效合一:保護印尼雨林生態、照顧小農、助學弱勢生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楊詠凱;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19-10-23 市售咖啡商品琳瑯滿目,但國立高雄大學即將開賣的「雨豆咖啡」特別與眾不同,乃攜手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選自蘇門答臘小農生產的咖啡豆、棕櫚糖,藉此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降低破壞雨林情形,且銷售所得提撥80%以上作為當地弱勢學生來台留學獎學金、兩國學生永續發展學習交流等用途,達到「三(效)合一」。該「三合一咖啡」由高雄大學近日成立的「雨豆咖啡衍生社會企業」負責銷售,規劃人、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楊詠凱表示,「雨豆咖啡」兼顧公益、商業性質,核心價值為透過銷售印尼小農產品之商業營運模式,協助雨林環境保護及提升當地教育品質,以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品牌取名靈感來自遍植校內、蓊鬱成蔭的雨豆樹,強調對雨林友善之咖啡豆,不僅象徵綠意盎然、生生不息,符合高雄大學綠色永續精神,也對印尼雨林環境保護盡份心力。楊詠凱強調,雨豆社企致力成為善盡社會責任之零售商,對農民提供合理收購價格,對消費者提供健康、平價、品質優良產品,確保咖啡豆真實生產來源,並作為二者之間最真實的溝通橋樑,消費者享受咖啡之餘也對雨林永續發展有所貢獻。目前主要銷售咖啡豆,棕櫚糖,產地來自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由菩提心基金會輔導的Gayo、Sipirok地區,創辦人釋學源師父輔導當地民眾種植生產,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減少賣地給財團或參與盜採雨林可能性。Gayo生產銷售模式較為成熟,屬印尼地區著名的傳統咖啡產區,地勢高、氣侯涼爽、特殊土壤均為其優勢,從荷蘭殖民時期就是主要咖啡產區;Sipirok則是基金會近期積極輔導地區,鄰近傳統曼特寧產區,具備Gayo相近優勢。另外、棕櫚糖為印尼傳統食材用料,農民採集棕櫚樹花蜜汁後,經過烹煮、結晶、沙化而得之粉狀產品,可用於甜點、咖啡、茶、菜餚。目前台灣市面銷售不多,評估極大成長空間。主要競爭產品為來自柬埔寨之棕櫚糖,但售價較貴。未來雨豆咖啡也將提供學生實習機會,鼓勵商業管理、設計相關系所學生參與營運,並擴大攜手國內外大學、社會企業成為永續發展夥伴,持續推出社會使命相關領域的產品或服務,提高社會企業在台灣能見度。楊指出,高雄大學創全台國立大學之先,整合各方資源,以衍生社會企業模式(雨豆咖啡)推動跨國永續發展,體現SDGs(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包括提供印尼小農穩定經濟收人(永續目標1),保謢雨林生態(永續目標15),也希望藉由二國之間貿易帶來的收入提供學生更多教育機會(永續目標4、17)。SDGs(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永續目標1: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永續目標4: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永續目標15:保護、維護及促進陸域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的管理森林,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永續目標17: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Type:

活動

Office:

管理學院 尤努斯社會型企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