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1 永續城鄉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邀趙建銘談建築: 從魚市場到長照設計 實踐公共性與社會責任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20日邀請知名建築師趙建銘,以「創新與社會對話」為題發表演說,分享其透過建築設計回應社會需求、推動城市進步及強化空間美學的實踐歷程。校長陳啓仁出席致詞,肯定趙建銘長期關注高齡、住宅、文化保存等議題,並強調「建築教育與實務不應僅止於形式構築,而是應積極引導公共參與與社會關懷」。演講中,趙建銘以高雄「鼓山魚市場」改造案為例,說明團隊如何將日本時代遺留的老舊市場空間,重塑為兼具展示與休憩功能的開放場域。該案以「隱形建築、模糊邊界」為核心概念,利用玻璃盒子結構引入自然光線與海景,使建築成為襯托城市風貌的背景。改造完成後不僅吸引遊客與社群媒體關注,也帶動地方經濟與文化記憶的重建。在公共住宅設計方面,趙建銘分享其參與高雄凱旋路社會住宅案,與荷蘭團隊合作,打破傳統封閉式格局,規劃社區廚房、健身房、圖書室等共用空間,以鼓勵住戶互動。他表示,「雖然不是家人,但鄰里關係可以比一般鄰居更親近」,強調共享生活能提升社區凝聚力與生活品質。針對高齡化社會趨勢,趙建銘提出「尊嚴老化」設計理念,推動長照空間的家庭化、小單元設計,並引入具隱私性與通風採光的「豪華經濟艙」房型。他指出,建築專業必須回應失智照護等現實挑戰,並以其參與規劃的屏東失智照護中心為例,透過「去機構化」設計,營造溫馨如家的生活氛圍,使長者能在尊嚴與安定中安享晚年。此外,趙建銘也介紹其參與的靈骨塔、漁港再生與王船文化館等多項結合地方歷史、文化與空間再生的設計案例,展現建築作為公共對話載體的可能性。趙建銘畢業於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研究所(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曾任教於成功大學建築學系,並於高雄大學建築學系擔任兼任助理教授。他主持的建築師事務所長期以實驗性設計理念,將現代建築與在地文化融合,屢獲德國iF設計獎、義大利A’Design Award等國際殊榮,並導入數位科技以提升設計效率與品質。#SDG3 #SDG4 #SDG11 #SDG17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高大永續週登場 宣示邁向2050淨零願景 結合碳匯教育、黃鸝保育、能源管理三大方向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總務處環安衛組校聘專員陳又菁;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國立高雄大學「114年永續週」今(22)日正式開幕活動,結合永續發展行動宣示與「黃鸝保育基地聯盟」簽署典禮,正式啟動為期一週的「碳鎖鸝想校園」系列活動,透過展覽、培力坊與體驗課程,引領師生與民眾深入認識碳吸存、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為邁向2050淨零排放願景踏出重要一步。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於典禮中表示,校園自創校以來便將永續發展列為治理核心,早在2017年即導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自2018年起定期發布永續報告書,2022年完成全校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2024年底更在全球1,477所大學中名列綠色大學第278名,進步幅度顯著,排名由前24%提升至前18%。其中,在基礎設施、水資源運用與交通運輸三項指標表現尤為亮眼,位居全球前7%。延續這股永續動能,校方今(2025)年起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預定年底前完成外部驗證,以系統化管理全面提升能源效率。陳啓仁指出,高雄大學座落於高科技產業環繞的區域,在產業高碳排的環境下,反而肩負起「都市碳匯」的重要角色,校園內多樣樹種成為天然的碳吸存場域,本次活動即展示去年山陀兒颱風倒樹所留下的段木資源,轉化為碳貯存教育教材,並自主啟動校內樹木碳匯盤查計畫,讓永續從生活中萌芽。除了減碳與能源議題,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莊清富代表雙方,再度簽署「黃鸝保育基地聯盟」,展現持續守護校園生態的承諾。高大、高市鳥會自2021年起合作,長期推動黃鸝鳥的棲地營造與生態觀測,今年校園已發現5處巢位並成功救援落巢幼雛,已有3巢順利離巢。高市鳥會理事長莊清富稱讚,高雄大學擁有珍貴的大片綠地,是全市少數具備完整棲地條件的大專院校,黃鸝鳥族群密度位居全台之冠,近期更觀察到一隻曾在校園孵育的黃鸝已於橋頭法院一帶築巢成鳥,代表本校生態保育效益已擴及鄰近區域,為城市生物多樣性注入活力。他亦建議未來進一步推動水池生態復育,吸引水鳥回歸,拓展物種豐富度。典禮上,陳啓仁帶領全校教職員進行「永續發展宣示」,明確訂定三大方向:一、永續治理:持續以「SDGs x USR x ESG」為行動核心,成立專責推動單位,定期對外揭露成效;二、環境永續:導入能源管理、推動碳盤查、綠化校園、復育生態,以達2050校園碳中和;三、社會永續:深化在地連結與國際合作,將永續理念導入教學與產學,打造具國際影響力之特色型大學。永續週活動自5月22日至29日止,包括「碳鎖校園培力坊」及6場「碳集有樹」體驗課程,內容涵蓋樹木碳匯盤查實作、固碳知識推廣等。圖書資訊館二樓大廳同步展出碳集有樹主題展,藉由圖文與實物展品,傳遞碳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永續價值,歡迎師生與民眾前往參觀。#SDG4 #SDG11 #SDG13 #SDG15 @總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總務處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 邀吳哲銘談AI與公益 非營利數位革新路徑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6日《卓越講座》邀請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秘書長吳哲銘,以「AI創新,讓公益更給力」為主題,探討人工智慧與數位工具如何改變社會服務的樣貌,並引領公益實踐走向更有效率、更有影響力的未來。行政副校長吳行浩亦出席致詞,強調數位轉型應兼顧資源公平與社會關懷。行政副校長吳行浩指出,數位轉型不僅是科技應用的革新,更牽涉到資源分配與社會公平的挑戰。他以疫情期間推動線上課程的經驗為例,說明即使台灣整體數位基礎建設完善,偏鄉地區在設備、連線與數位素養方面仍有落差。「推動亞太區的國際交流計畫時,我們意識到自己設備也未盡完善,這些經驗提醒我們,在推動AI應用的同時,更應留意技術背後的社會層面。」吳哲銘回顧AI發展歷程,從1940年代的人工神經元理論到2025年的大型語言模型,AI技術日新月異,已滲透生活與學習。他引用牛津大學研究指出,未來20年內,47%現有工作可能消失,強調數位素養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他以泛科學院的轉型為例,說明疫情期間因應流量紅利轉向影音內容,成功將科普知識推廣至YouTube,顯示數位工具對傳播的影響力。吳哲銘也分享2008年推動「胖卡行動車」深入偏鄉推廣數位應用的經驗。他說明,該計畫並不止於現場服務,更重要的是協助在地NGO建立持續性的數位能力。「真正有意義的計畫不是短期活動,而是能讓當地組織持續應用與成長,才算開始發揮真正影響力。」吳哲銘並以台中甘霖基金會每日為800位獨居長者送餐的案例,說明數位工具導入的挑戰與實踐。協會團隊協助該基金會梳理送餐流程,運用Excel與合併列印等簡單數位工具,將複雜的菜單、禁忌與志工分工自動化,大幅減輕人力負擔。秘書長強調:「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資訊流程與素養的梳理。只有理解服務細節,才能設計出真正有用的數位解決方案。」在與學生互動時,吳哲銘鼓勵青年善用AI技術關注社會議題。他指出,學習的本質早已不只是應對既有知識,更要培養面對未知的態度與能力。他也呼籲,未來AI將如同電子郵件般普及,年輕世代應培養判斷資訊真偽、善用AI解決問題的能力。#SDG4 #SDG10 #SDG11 #SDG17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建築系準畢業生發表設計成果 邀專家學者評圖與談 20日於高市府展出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建築學系114級畢籌會總召蔡旻恩】【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日前舉辦第三屆(114級)畢業設計期末評圖,共28名準畢業生發表畢業設計成果。學生以建築人的視角回應基地內的各種問題,並構思未來生活藍圖。南部展區將於5月20日至23日在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展出,後續則移師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於6月13日至15日登場。更多資訊可搜尋Instagram帳號「nukarch2025」。該活動於4月下旬(23日),在校內圖書資訊館2樓宅創空間登場,28位準畢業生所關心的議題,涵蓋自然、複合式設計、都市、文化資產、教育、社會議題等面向,基地從自然場域延伸至都市空間,從浮覆地至山海交界帶,試圖以建築的方式,回應基地內的問題,並提出未來空間想像的藍圖,展現本屆畢業生對各類場域的獨特觀察與創造力。畢業設計召集老師、副教授馬瑜嬪指出,建築教育從來不僅是技術的訓練,更是一種觀察社會、理解環境、回應議題的深度實踐;從初入學的空間感知訓練,學生們到最終年度呈現了成熟而多元的設計提案,並以熱情與毅力克服無數挑戰,展現出屬於這一屆高大建築學子的獨特風格與思想深度。誠摯邀請各界蒞臨展場,一同見證這場集結青年建築創作能量的空間盛會。本次策展主題為「新分法」,嘗試以嶄新角度重新觀看真相。在這個社會中,訊息提供者常以二元方式建構敘事,使人們陷入非黑即白的選擇模式—接受或拒絕、支持或反對;而隨著智能科技興起,人們更易陷入對權威的絕對服從。然而,有些事物儘管違反直覺,儘管看似絕無可能,卻依然真實。混沌理論作為一種具多解性的數學模型,展現出自然與隨機的自由度,恰如設計過程中,從基地環境與議題條件中找出獨特解法,形塑出有限自由的設計表現。學生的作品將透過「新分法」的思維重新觀看基地,以建築語彙與設計手法詮釋空間構想,並透過動畫、模型等方式,展現空間的氛圍與情境。此次作品發表前的期末評圖階段,特別邀請多位重量級建築師與學者蒞臨指導,包括廖偉立、黃若珣、林東憲、龔書章、黃少妤、吳書原、趙建銘、林怡欣、賴人碩、何震寰、初家怡、邱浩修等人,與學生進行面對面對談與深入交流,評圖現場反應熱烈。#SDG4 #SDG9 #SDG11 @建築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建築學系

高大、中山、高師3校學生會舉辦「牧野狂歡」初夏音樂會 展現創意熱情、青春活力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邀張為舜談WELL健康建築 推動永續與企業競爭力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29日《卓越講座》,邀請國際WELL建築研究院(IWBI™)亞洲區副總裁張為舜,以「WELL助力健康空間和社會永續發展」為題,分享「WELL健康建築標準(WELL Building Standard)」核心理念與全球趨勢,除了剖析健康建築如何成為永續發展的關鍵,也強調其對提升生活品質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性。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開場致詞表示,永續發展不應僅聚焦環境,更需關注人本健康。「我們常說要救地球,但誰來救人類?健康建築正是以人為本的永續實踐。」陳啓仁強調,校方積極評估對校內建築進行升級,打造以師生為中心的健康校園,並鼓勵學生參與相關研究,為健康建築領域貢獻力量。張為舜指出,WELL健康建築標準是全球首個以人類健康與福祉為核心的建築認證,涵蓋空氣、水質、營養、光線、運動、熱舒適、聲環境、材料、精神與社區等10大概念,旨在降低健康風險、提升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隨著全球疫情催化,健康建築需求激增,自2014年推出以來,WELL標準已應用於136個國家,涵蓋逾5萬地點,惠及超過1850萬人。隨著ESG(環境、社會與治理)成為企業經營指標,健康建築不僅提升使用者健康,也有助企業減少投資風險與營運成本。許多國際大型企業也將WELL認證納入全球辦公據點的標準,顯示健康建築已成為企業吸引人才、提升生產力與降低醫療負擔的重要策略。張為舜特別提到,台灣在WELL認證表現卓越,64%的認證項目達到最高白金級,遠超全球平均,台北101更成為全球最高、同時獲得LEED與WELL雙認證的建築標竿。張為舜說「過去懂綠建築是優勢,未來懂健康建築將是關鍵紅利」鼓勵學生提前培養專業能力。台灣目前有近300個地點導入WELL認證,主要集中於台北與新北,但南部城市如高雄正迎頭趕上,且有潛力成為健康建築的示範城市。張還邀請高雄大學學生加入WELL AP(認證專業人士)培訓,成為未來健康建築專家。張為舜現任國際WELL建築研究院(IWBI™)亞洲區副總裁,擁有WELL AP(WELL認證專業人士)及WELL Faculty(WELL講師)資格,並同時是英國皇家特許建築師(ARB, RIBA),他致力於推動全球首個專注於人類健康與福祉的建築標準- WELL建築標準,該標準透過衡量、檢驗與監控建築的健康屬性來評估室內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SDG3#SDG4#SDG11#SDG17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卓越講座》從廟口到國際舞台 尚和團長梁越玲 分享歌仔戲的跨界與傳承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22日邀請「尚和歌仔戲劇團」團長梁越玲,以「跨歌仔—傳統歌仔戲的跨越之路」為題,分享帶領劇團30年來推動歌仔戲創新、國際交流與文化傳承的歷程,行政副校長吳行浩親自到場致意並頒贈感謝狀,表彰梁越玲對傳統藝術的貢獻。吳行浩表示,高雄大學長期重視文化傳承,數週前才舉辦世界文化資產保存國際研討會,探討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梁越玲的分享不僅展現歌仔戲的現代活力,也啟發年輕人對傳統藝術的興趣,他期盼未來能與劇團合作,在校園內舉辦演出,讓學生親近這項文化資產。梁越玲出身歌仔戲世家,大學主修英文,卻因對歌仔戲的熱愛,24歲投身戲班,1995年在高雄創立尚和歌仔戲劇團。她身兼編導與演員,作品《釧兒》曾入圍第28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創作獎/作詞,展現卓越才華。講座中,梁越玲回顧劇團從廟口野台戲起步,逐步走向戶外公園、大型劇場,乃至商業演出與國際巡演的歷程。從高雄的廟口到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劇團更受邀赴美國、夏威夷及法國巴黎演出。夏威夷演出時,觀眾長時間起立鼓掌,令她感受到歌仔戲在海外華僑心中的共鳴。她強調,歌仔戲的情感表達超越語言,即使外國觀眾不依賴字幕,也能透過表演感受劇情的力量。教育推廣是劇團的另一核心。30年來,尚和歌仔戲劇團累積超過300場校園演出,特別重視偏遠地區學生。梁越玲表示,儘管偏遠地區演出常因觀眾人數少而面臨成本質疑,但她堅信傳統藝術的普及是責任,「無論觀眾多少,我們都要讓孩子接觸歌仔戲。」這份堅持讓歌仔戲走進年輕人的生活,成為國立高雄大學推廣文化教育的重要啟發。創新方面,梁越玲坦言將歌仔戲與音樂劇結合曾遭批評,但她認為創新是傳統藝術延續的關鍵。劇團不僅在廟口演出,也進入企業、飯店等場域,結合現代劇場技術,推出搖滾歌仔戲等新形式。她以坪林戶外演出為例,當地企業家贊助的大型搖滾歌仔戲吸引觀光客,展現歌仔戲與當代文化的融合潛力。疫情期間,劇團打造「田和越茶席劇場」,一個僅35席的小型劇場,結合演出、講座與課程,成為推廣歌仔戲的新據點。梁越玲分享劇團30年的挑戰與成長。一場火災意外燒毀道具車,當時看似毀滅性的打擊,卻因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及社會支持,迅速恢復並換新設備。這讓她體悟到「負面事件也能轉為正面力量」,只要勇敢面對,困難都能化解。她鼓勵國立高雄大學的年輕學子追求夢想時要明確目標,以行動證明價值,正如她當初說服母親支持她投入歌仔戲的決心。#SDG4 #SDG11 #SDG17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響應國家能源轉型 邁向淨零永續低碳校園  高雄大學宣示啟動ISO 50001建置計畫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總務處環安衛組組長朱進宏;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並實踐永續發展承諾,國立高雄大學今(14)日舉行「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啟始會議」,校長陳啓仁帶領教職員宣示正式啟動能源管理制度建置計畫,預定年底前完成(ISO 50001系統)導入與外部驗證,以「邁向低碳校園」實際作為,響應國家能源轉型政策。行政副校長吳行浩開場致詞表示,高大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象徵校方對淨零排放、綠色校園等目標積極承諾,且2017年就將「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融入校務治理核心致力實踐迄今,體現USR(大學社會責任),2022年起啟動「全校溫室氣體盤查」並完成查證,結果主要來自電力使用(占比達9成)屬於「範疇二」排放,能源效率提升勢在必行。總務長陳怡凱指出,高雄大學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22年6,034公噸下降至2023年5,926公噸,惟範疇二之能源使用占溫室氣體排放量90%以上,足見能源管理重要性。高大致力推動綠色校園,今年成功爭取經濟部能源署經費支持,建立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同步國際標準,提高能源效率、減少能源成本。陳怡凱說,高雄大學校園內持續致力實踐永續發展,有效能源管理除了撙節經費,更進一步對環境負責的承諾,此次專案將延伸至校園內教學行政建築設施的能源效能檢視及改善,提升教學、研究、工作環境。為確保專案順利進行,校方成立能源管理小組,負責後續執行與監控,輔導專家將會定期對校內的能源使用情況進行評估,並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學校持續改進,並規劃今年底前完成外部驗證的目標。此外,輔導單位安排6場能源管理教育訓練,鼓勵高大教職員生報名參與,同時也將融入課程鼓勵學生修習,將「節能減碳」凝聚為全校共識。#SDG4 #SDG7 #SDG11 #SDG13 @總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總務處

《台越傳統文化推廣論壇》 交流歷史建築修復、文化景觀規劃、非物質文化資產等成果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國際處國際招生推廣組組長裴光雄;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日前舉辦「世界文化遺產保存—以台越傳統文化推廣論壇」,邀請越南胡志明市文化大學(Ho Chi Minh City University of Culture)校長林仁(Lâm Nhân)、越南國家文化大藝術院(Vietnam Nat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e and Arts Studies)副院長范蘭鶯(Phạm Lan Oanh)2位學者分享長期致力於歷史建築修復、文化景觀規劃以及非物質文化資產保存與傳承心得。該場論壇於上月底,由國際事務處籌劃,行政副校長吳行浩主持。校長陳啓仁出席表達支持,並分享高大師生耕耘文化資產保存領域成果,涵蓋空間研究、歷史建築修復、文化景觀設計及創新應用等。陳啓仁談到協助高雄市政府、修復歷史建築「逍遙園」,可說是團隊投入學術專業、熱情的心血結晶。2008年接手,即便資料有限、建物屋況不佳仍不放棄,歷經10餘年努力,2020年正式開園,再現昔日風華,並於2023年獲得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顯示高雄大學在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方面的卓越成就。陳啓仁表示,除了有形建築的修復,還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工作,例如楠梓後勁(漢人)、五溝水(客家人)、老七佳(排灣族原住民)等先民聚落、文化與建築等。透過傳統工藝復原、社區共學及文化詮釋等方式,協助地方找回文化記憶與認同,體現對多元文化、先民智慧尊重與保護。在國際交流方面,林仁(Lâm Nhân)指出,高雄大學多年來積極與東南亞國家,包括越南、泰國、印尼等地的大學及研究機構展開合作,深入探討當地氣候對東南亞傳統建築特色、工藝保存及空間活化的影響。合作項目涵蓋熱帶氣候建築適應性設計、竹木結構工法保存、以及傳統聚落保護等領域,並促進跨國文化保存知識的共享與互惠。面對全球文化保存的新趨勢,范蘭鶯(Phạm Lan Oanh)強調,文化保存已經從過去的政府主導模式轉向社區共治與跨部門協作,當地居民、非政府組織、學界及國際夥伴共同參與,使文化保存成為全民參與的行動。她還提到,科技的應用已成為重要推手,像是3D掃描、數位建模、虛擬實境(VR)展示及人工智慧詮釋等技術的導入,讓文化資產保存工作更加互動且具教育意義。吳行浩說,經由論壇深化台灣、越南在文化資產保存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更促進雙方在歷史建築修復、非物質文化資產保護以及跨國文化保存知識的共享。論壇展示了雙方學術界和文化機構在文化遺產保存領域的共同成果,並為未來更多國際合作奠定了基礎,強化了台越兩地在全球文化保存運動中的合作關係。#SDG4 #SDG11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學務處「新文化萬花筒」系列 師生赴嘉參與「草草戲劇節」 體會新住民、移工打拼精神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學務處職輔組邱巧齡】【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學務處22日舉辦「新文化萬花筒」活動,師生前往嘉義參談由莊豐嘉、「越在嘉文化棧」創辦人阮金紅導演與記者簡永達共同進行,分享新住民與移工在台灣的生活經驗,並探討東南亞文化在台灣的發展。高雄大學學務處多年籌辦新住民文化相關活動,此次目的在於讓學生透過實地參與與訪談,深化對新住民文化的認識,並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並積極推動相關課程與活動,期望讓學生在多元文化環境下成長,並促進新二代的文化認同與自我發展。透過這次活動,許多學生表示對移工與新住民的處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陳同學提到,透過廣播文物館的參訪,她理解了媒體在社會變遷中的角色,而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訪談中的討論,讓她重新思考移工的權益與歸屬感。「新住民不只是適應台灣,而是擁有自己的社群與歸屬感,這讓我非常感動。」亞太系郭同學則強調,與移工、新住民的交流不應該只是為了研究或是幫助,而是應該從建立朋友關係開始,真正理解他們的需求與處境。「這場對談讓我學會換位思考,明白單純的同情並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應用經濟系陳同學則提到,過去對於種族歧視的理解多停留在國際層面,但這次活動讓她意識到,台灣社會對於外籍移工仍然存有許多偏見與不信任。「我們不應該只從法律層面看待移工權益,而應該關心他們在台灣的實際生活狀況,努力讓台灣變得更加包容與友善。」此外,應物系林同學特別談到「逃逸移工」議題,她表示,許多移工因為惡劣的工作環境與法律制度的限制,不得不選擇離開原本的雇主,卻因此被貼上負面標籤。「這讓我重新思考移工問題的根本,也更敬佩像『越在嘉』這樣的組織,願意為移工提供庇護與協助。」學生們透過這場活動不僅增進了對新住民與移工議題的理解,也開始反思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如何改變觀點,促進更友善的社會環境。除了講座與對談外,學生們也參觀了草草市集,品嚐異國美食,欣賞新住民帶來的藝術表演與手工藝品展售。資訊工程學系羅同學表示:「這場活動讓我深刻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也讓我開始思考台灣應該如何更友善地接納不同族群。」承辦人表示,未來將持續舉辦類似的活動,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深入認識新住民文化,並透過親身參與,促進社會的理解與包容。望學生能帶著更多的同理心與開放的心態,去認識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讓台灣真正成為一個多元共融的社會。#SDG4 #SDG10#SDG11#SDG17 @學生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學生事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