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2 責任消費及生產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回收也能有趣又好玩 宜可可循環經濟執行長李漢揚 分享循環經濟創新思維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推廣教育中心林美瑩、黃嬿安;公共事務組編修】2021-03-30 「(資源)回收一定要融入日常生活,兼顧輕鬆有趣無壓力,民眾願意主動、才能推行長久。」凡立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李漢揚,今(30)日出席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分享創立「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服務心得,同時推廣循環經濟的創新思維。原本從事金融業的李漢揚,因為一篇歐盟「限塑令」報導,啟發他奇妙踏上另一條綠色經濟創業之路,大膽中年轉行,與友人吳昌聯成立「凡立橙」,推出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品牌,結合ECO與COin理念,讓資源永續變成日常生活的樂趣。ECOCO是一個使用循環經濟思維所設計的點數系統,透過智慧回收機結合點數系統,生活中的資源物如寶特瓶、鋁罐、手搖飲塑膠杯、廢電池等,都能回收兌換,產生點數,點數可用於生活消費,至合作的企業商家購物折抵,既環保又能享回饋,讓回收也能成為小確幸。透過趣味的獎勵系統,顛覆過往資源回收的方式,正如機台寫的「Have fun working for our HOME EARTH」(開心地為我們的地球工作)。李漢揚指出,當回收前端建立智慧化,後段進行數據分析、建立模型後,開始可以估算下一個月、下一年度回收量,甚至可以預測出使用者行為模式。2018年9月ECOCO推出寶特瓶回收機,市場運作兩年後,2020年成立研發中心,自行設計回收機,首先研發並上市的是電池回收機,全機「Made in Taiwan」,即使只有一顆電池也能回收,並換得點數、馬上消費。據估算,ECOCO單一台電池回收機的回收量,是一家便利商店回收量的50倍。李對自己的系統很有信心,相信有一天會成為「Super APP」,不只可點餐、叫車、洗衣服,甚至還可跟銀行信用卡點數消費合作。因為用戶高黏著特性,加上我又可提供生活化資訊,我們平台會再提升另一層次。-

Type:

其他

Office:

蝸牛、鱔魚被他盯上了 化材系教授鍾宜璋從中找靈感開發「蝸牛膠」、「鱔魚皮」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這次換蝸牛、鱔魚被他盯上了?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化材系)教授鍾宜璋及其研發團隊,從該兩生物覓得靈感,發表新一代乾式無痕膠帶、超滑抗沾黏表面兩項原型品,前者可設計成耐重的雙面膠,應用於無痕掛勾、平面固定膠片等且無殘膠;後者可應用於水管系統、人工血管或髖關節表面塗層,有效減少結垢及抗沾黏情形。說明示範影片可見:https://youtu.be/cwXIjc_wJiA。高大化材系教授鍾宜璋主持之「健康及仿生科技研究中心」,以大自然生物為師,模仿特殊構造開發各種產品如「壁虎腳」、「章魚腳」無殘膠乾式膠帶,並曾獲得2019年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獎」殊榮。此次鍾帶領研發專員吳楷銘、化材系大三學生鄧力瑋,共同發表「仿蝸牛腹足微結構乾式無痕膠帶(蝸牛膠)」,及「仿鱔魚皮膚表面結構超滑系統(鱔魚皮)」。「蝸牛膠」設計靈感主要模仿蝸牛腹足。多數人都有「拔」蝸牛但不易拔除的經驗,原因在於它的腹足利器,構造包括平滑肌肉細胞束、結締組織、微奈米纖毛,可產生「能量耗散層」助其牢固黏附如玻璃平整表面。鍾團隊以此原理開發蝸牛膠,模仿腹足結構產生的剝離力,高黏著特性可黏貼於平整、微粗糙表面且無殘膠問題,商業用途則可應用在有力矩的感壓膠和乾式膠帶設計。鍾團隊另一項產品,暱稱「鱔魚皮」的「仿鱔魚皮膚表面結構超滑系統」,則是模仿鱔魚、鰻魚、泥鰍等生物的表皮。鱔魚表皮由孔洞杯狀細胞構成,腺體分泌黏液吸水同時鎖水,產生「骨溜(超滑)」水膜,助其水中泥堆快速游動穿梭。鱔魚皮的水下超滑表面特性,可進一步運用需要表面潤滑處理技術的系統或產品,例如下水道或冷氣水管系統,避免產生礦化結垢;或是人工血管、人工髖關節,避免蛋白質沾黏、減少磨耗發炎;又可應用於吸水或除油材料,將高黏性髒污快速脫離,容易清潔、延長使用壽命。鍾宜璋歡迎業界洽詢合作,期待技術優化並加以推廣應用層面。未來提到鱔魚不再只有想到意麵,而是還能透過以其為概念的表面潤滑技術發展出在工業上、生活中以及醫材領域的應用;而蝸牛不僅能以其外型設計逗趣膠帶台,還能師法腹足結構,創造高貼附力、無殘膠膠帶。參考資料: 鍾宜璋團隊「仿鱔魚皮膚表面結構超滑系統(鱔魚皮)」應用補充:1. 水管系統抗結垢:可用於下水道或冷氣水管系統,避免產生礦化結垢,影響輸送及冷卻效率。 2. 人工器官抗沾黏:可用於人工血管、人工臟器等的表面塗層,避免產生蛋白質沾黏和血栓;亦可用於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和軟骨表面,避免產生磨耗和發炎。 3. 易清潔擦拭工具:可設計使用於一般吸水或除油材料,利用其超滑表面,可使高黏性髒污容易脫離表面,達到容易清潔、延長使用壽命的效果。 4. 水中機械耐磨耗:水中磨潤的機械裝置可以因此表面設計而減少摩擦,增加使用壽命。鍾宜璋團隊「仿生無殘膠乾式膠帶」比較表

Type:

其他

Office:

最佳勁鋁(旅)!應化系教授蔡振章團隊「含鋁廢鹼處理方案」榮獲全國循環創新競賽優勝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應化系特聘教授蔡振章;公共事務組編修】2021-01-04更新2020-12-14 大到高鐵車廂(體)、鋁門窗,小至電子零件都少不了「鋁」材料,隨之產生大量「含鋁廢鹼液」,國立高雄大學應用化學系特聘教授蔡振章團隊開發全新處理方案,不僅去除鋁離子,還原為可循環利用的強鹼溶液,另外產出高價副產品金屬氧化物,榮獲今(2020)年經濟部工業局全國競賽優勝,最佳勁「鋁(旅)」實至名歸。該「含鋁廢鹼處理方案」由高雄大學應化系特聘教授蔡振章,指導學生蘇毓婷、林謙、顏煜昇共同完成,參加2020年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全國循環創新競賽「循環綠色創新主題(組)」,從近116件參賽作品脫穎而出,獲得優勝(第1名)與獎金6萬元。蔡振章表示,鋁材擁有質輕、高強度、耐蝕性、易加工等多項特性,民眾生活日常用品離不開鋁製品,主要拜「鋁擠型工廠」成熟技術,使用模具大量生產所賜。殘留在模具上的鋁渣,須以強鹼溶液去除後方可回收再使用,進而產生大量「含鋁廢鹼液」。為降低汙染水體,現行處理多以「酸鹼中和」、「離子交換樹脂」等,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後才能排放。為此蔡團隊突破現行作法,開發「精靈煉水(含鋁廢鹼純化處理)方案」,以獨到技術自「含鋁廢鹼液」分離鋁離子,廢液還原為再生鹼液,強鹼之鹼度不減、照樣發揮清洗製鋁模具功能;被分離的鋁離子金屬氧化物,還可作為催化劑、吸附劑、水質處理等用途,為加值型副產品,充分體現循環經濟精神。蔡進一步指出,國內約有100多家鋁擠廠,每日產生的含鋁廢鹼液相當可觀,且多委外處理,每噸成本7,000至20,000元,若將該技術推廣,不僅廢水零排放、循環再利用(再生鹼液),還能開創新產業。經濟部工業局「2020全國循環創新競賽」共分6類主題,包含「永續製程技術」、「循環綠色創新」、「循環工程應用」、「循環創意應用」、「循環創意設計」、「創新商業模式」,強調須有技術能力、創新性、可行性、競爭力、經濟效益等,以展現「產業出題、學研解題」精神,蔡團隊於「循環綠色創新」脫穎而出。

Type:

其他

Office:

SDG接軌國際3團隊 教育部青發署競賽全部上榜 1優勝2佳作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_羅品婕;公共事務組編修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系列推廣】2019-12-02 國立高雄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今年以「SDG接軌國際」為題,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大專校院學生國際體驗學習計畫」補助。從三月開始辦理學員招募、校內課程及蚵寮社區行前培訓等過程,於暑假選送29位學生至馬來西亞、日本、孟加拉、印尼及泰國等地,進行自主規劃SDG深度體驗行程。經尤努斯中心楊詠凱主任指導及推薦三組團隊,全數入圍青年發展署成果競賽,並從13間學校26組團隊中脫穎而出,為全國大專院校獲獎組數最多之學校,榮獲優勝一名、佳作二名。亞太工商管理學系陳意婷以「脫離貧窮、孟想成真」孟加拉參訪行程為題,榮獲優勝及獎金兩萬元,參與組員陳配莙、蘇怡文;金融管理學系陳瑩慈發表「東京循環經濟及文化體驗」及亞太工商管理學系黃荷絢發表「泰國社企參訪-培養解決貧窮與弱勢問題的能力」,各榮獲佳作及獎金一萬元。陳意婷等人並於會場擺攤展示暑期參訪成果,同時與青年發展署署長羅清水分享參訪收穫,署長勉勵本校同學持續發展參訪議題之延伸性,運用在未來就業或升學上,並將此次國際參訪經驗傳承推廣給學弟妹,發揮個人影響力。

Type:

活動

Office:

管理學院 尤努斯社會型企業研究中心

<高大南向教育系列報導>高大攜手印尼曼荼羅基金會 合推友善雨林咖啡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19-01-22 「這杯咖啡,不只讓你喝到香醇,更可為保護雨林盡份心力。」國立高雄大學體現「大學社會責任」,與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攜手推出友善雨林「咖啡」及「棕櫚(樹)糖」,既照顧Padang Sidempuan(巴東石林潘)當地小農生計,也改善濫伐雨林情況,達到生態永續發展。日前舉行品牌標誌暨包裝設計評審會,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鄧政涵等學生團隊勝出,預計將於上半年正式上架。評審活動負責人、高雄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楊詠凱表示,咖啡豆、棕櫚糖皆產自印尼Padang Sidempuan雨林,由曼荼羅基金會輔導當地民眾栽種製造,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減少賣地給財團或參與盜採伐木可能性。高雄大學校長王學亮強調,未來校方將成立「衍生社會企業」,引入咖啡、棕櫚糖等產品加以設計包裝與販售,所得利潤將做為印尼學生就讀高大獎助學金,除了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推動南向高教,也是具體實踐高大深耕計畫接軌SDGs,包括消滅一切形式的貧窮、確保有教無類、公平高品質教育、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等目標。尤努斯中心、藝創系助理教授黃裕宸帶領學生組隊參與提案,每組針對產品背景與特色加以設計諸如品牌標誌、字體圖案、文案撰寫、包裝媒材。另外也邀請「格外農品」游子昂、「中外餅鋪」張美華兩家企業負責人擔任評審,給予目標客層、成本利潤、食品重量、衛生安全檢驗等產銷實務上的專業意見。最終結果由藝創系鄧政涵、許恩琳、李慧貞、袁詩閔、郭軒沂、高玉芳、戴子鈞,與金管系何語萱、亞太系許維芯等學生所組成的團隊脫穎而出,以當地特色花種「阿諾爾特大花草(或稱大王花)」結合熱情太陽等元素設計品牌Logo,咖啡採小包裝設計三角粽造型,棕櫚糖則以長形錐狀造型包裝,可依甜度選擇添加,此外積木造型外盒也增添趣味。評審會為去(2018)年暑假「棉蘭國際共學營」後續,當時楊詠凱師生赴印尼見學,拜訪曼荼羅基金會創辦人、釋學源師父,以及參訪印國託管,面積達650公頃的Padang Sidempuan雨林保護區與農莊,對基金會積極輔導居民經濟自立、推動永續生態等做法留下深刻印象。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永續與綠色科技研討會 雲高屏聚焦沼液沼渣再利用議題

sdgs icon sdgs icon
國立高雄大學「永續與綠色科技中心」15日舉辦「2018第7屆永續與綠色科技研討會」,邀請高雄、屏東、雲林3縣市工務或環保局處分享最新推動環保成果,不約而同都提到「畜牧糞尿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對於轄內實施該政策的下游河段,其RPI (河川汙染指數,river pollution index )下降、水質顯著提昇。研討會負責人、「永續與綠色科技中心」主任、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葉琮裕表示,環保署自2016年正式推動畜牧業沼液沼渣施灌於農地做為肥分再利用,可說是水污染防治最高境界,不僅廢水零排放又能減少化肥使用,既環保也符合循環經濟訴求,也因此成為該次研討會聚焦議題。屏東縣政府環保局長魯台營指出,屏東為傳統養豬大縣,如何兼顧農民生計、環境生態、民眾健康、經濟發展,縣府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成立畜牧輔導團,近3年輔導超過200場畜牧戶並結合15個河川巡守隊加以推廣沼液沼渣再利用政策,也協助萬巒鄉「金助」作為示範畜牧場,藉此鼓勵更多業者投入。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代理局長蔡長展簡報推動(工業)城市轉型過程與軟硬體建設,包括治水工程、亞洲新灣區、鐵路綠園道、串連濕地新廊道等。雲林縣政府環保局秘書沈淑妧、中國大陸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系主任陳能汪、美商傑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黃靖修等亦與會發表相關政策推動或研究成果。

Type:

活動

Office:

工學院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

土環系教授葉琮裕 環保創新循環經濟 畜牧沼液沼渣再利用 超過200座畜牧場採用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系列推廣】2018-10-08 廢棄物再生變黃金,國立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土環系)教授葉琮裕,協助環保署規劃「經厭氧發酵後的畜牧糞尿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政策,不僅有效降低河川的有機污染量,也減輕畜牧場飼養成本,提高農作品質,自2016年推廣迄今,已輔導國內超過200座畜牧場採用,初步達到循環經濟成效。「世界上畜牧廢水為水污染主要來源,台灣可說是絕無僅有的特例。」葉琮裕舉養豬業為例,有別於國外放牧,國內多屬大規模、高密度型態,所衍生豬糞尿廢水富含懸浮物、氨氮磷鉀等有機物,倘若未經處理即直接排放勢必汙染環境,造成河川、水庫等水體優養化,破壞生態平衡,且臭味影響民眾生活品質與健康。葉琮裕借鏡歐美業者作法,透過厭氧(發酵)生物技術處理畜牧糞尿沼液沼渣,既可符合「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土污法)」法規,又突破現行「三段式廢水處理」作法。葉琮裕進一步解釋,以全台畜牧戶飼養700萬頭豬、1億隻雞與 12萬頭牛估算,其糞便廢棄物中的氮、磷、鉀素含量,各佔農戶化學肥料年施用量百分比48、214、100,若能由農田消納轉為農作肥料,除了使廢物變黃金,達到零排放,還能減少化肥使用,降低對環境生態負荷,這也是回歸祖先智慧作法,符合循環經濟精神。根據環保署資料,該政策自2016年推動以來,全台已超過200場畜牧場實施糞尿厭氧發酵之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諸如雲林縣「育群畜牧場」用以施灌玉米田,不但使玉米莖部強壯、生長良好,產量還比施化學肥料時多1至2成;花蓮縣「呂德和畜牧場」則用來澆灌筊白筍、水稻,兩者收成質量均有提升。葉指出,台灣現行畜牧廢水多採「三段式廢水處理」,包括固液分離、厭氣處理、好氣處理及堆肥與污泥處理等,多年來對降低台灣環境營養鹽類之負荷相當有貢獻,但缺點除了高耗能、所費不貲,且損失可用資源。此外,固體部分因堆肥化過程使得氮素損失,且堆肥中累積之高濃度重金屬,亦可能導致土壤重金屬之累積。再者,厭氣處理產生的沼氣(CH4)為造成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之一,應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減少衝擊。葉琮裕主張,將畜牧糞尿資源化成為農業肥分,替代部分化肥之使用的同時也減輕畜牧廢水排放壓力,實為一舉兩得的綠色技術。 -

Type:

研究

Office:

工學院 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

高雄大學舉辦_2018共創永續未來交流工作坊 協助大學與企業聚焦關心永續議題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系列推廣】2018-09-11 國立高雄大學今(11)日舉辦「2018共創永續未來交流工作坊」,邀請大學、企業端人士就「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相關議題交流對話,相互了解辦學或營運面臨的風險與社會問題。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專題演講,強調現今企業唯有將核心能力與社會責任結合,兼顧經濟、社會、環境3面向,才能永續蓬勃發展。校長王學亮開場致詞表示,高雄大學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接軌SDGs,積極尋求結盟國內外大學及各領域夥伴,不僅深根在地,更要連結國際,進一步實踐高雄大學的社會責任。今日工作坊目的,主要協助大學與企業聚焦關心的永續議題,看見永續未來的樣貌,實務操作如何將SDG融入既有專業或組織目標,並尋找彼此可以投入及合作的方案,讓更多人看見與創造SDG在商業、人文關懷、環境永續的價值,落實SDG目標17全球夥伴關係,共創永續未來之路。該場交流工作坊由國立高雄大學、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中鼎教育基金會、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共同主辦,針對SDGs 17項目標中的「7可負擔能源」、「8就業與經濟」、「12責任生產消費」、「16和平與正義制度」進行討論,進行內容分為專題演講、專題座談、工作坊。簡又新以「剖析企業SDG行動與未來趨勢」為題,主張公司的目標與願景,必須根植於經濟發展、社會正義、環境保護的永續發展理念,方可提升企業價值與競爭力。簡引用美國哈佛大學持續近20年研究報告證明,企業永續發展程度與財務績效具有高度關聯性,提醒企業毫無作為將付出高額代價,應積極調整經營策略,符合SDGs方向,使治理更透明,更好的資訊揭露,當然這些非單一企業可獨立完成,需要結盟合作。與會學者、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與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葉欣誠,則就「大學永續實踐行動與力量(治理面)」,分享提升國內外大學、企業組織,對SDGs內涵推動經驗。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

<高大南向教育系列報導>「棉蘭共學營」赴印尼 見習社企照顧小農兼顧雨林生態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如何做到保護雨林又能兼顧當地居民生計?」國立高雄大學舉辦「棉蘭國際共學營」,師生造訪印尼Padang Sidempuan地區,見習當地社會企業推廣「雨林咖啡、樹糖」理念,藉由輔導小農種植技術與銷售知識,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減少賣地給財團甚或參與盜採伐木的可能性。該共學營於7月底為期9天,由高雄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與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攜手規劃執行,為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體現,學生藉由體驗多元文化、拓展國際視野,實踐聯合國SDGs、連結國際目標。尤努斯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副教授楊詠凱與學生1行8人赴印尼,曼荼羅基金會創辦人、釋學源師父帶領師生參訪代管輔導、面積達650公頃的Padang Sidempuan雨林保護區與農莊,園區內還有為數不少、從盜獵者或不肖商人手中搶救回來的亞洲象、蘇門答臘虎等。釋學源表示,基金會積極為居民找到穩定經濟收入,以減少賣地給財團或是盜伐雨林的情形發生。具體作法包括輔導咖啡小農教導種植咖啡知識並提供基本設備,以及建立在地銷售管道,訂定明確製程與收購標準使小農有所依循。每個合作村莊都有1位主要負責人,擔任收購咖啡及烘烤咖啡工作。此外,基金會還輔導居民汲取棕櫚樹汁液加以熬煮成「樹糖」可用於咖啡、茶等飲料,據說比精煉蔗糖更加健康。基金會也創建印尼傳統織布工坊,以優於行情薪資鼓勵婦女學習織布技巧。師生從中體認,透過在地經濟的建立及友善環境的栽植方式,維護雨林生態。參訪尾聲,高大學生與當地菩提中學師生分享觀摩心得,提出促進雨林地區居民經濟之永續發展方案,提供基金會經營參考。楊詠凱表示,參訪過程深刻感受當地推動社區型社會企業,「人」仍是最關鍵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需要去處理不同人馬的利益需求,以及要說服既得利益者與員工分享更多利潤收益,都需要耐心與勇氣。楊還說,橡膠、油棕一直是印尼仰賴的重要經濟資源,在雨林地區推動小農經濟無法一蹴可幾,扭轉原有經濟結構,但卻是推動環境保護與經濟永續發展的可行切入點,社會影響不只在地,而是國際性,尤其面對氣候變遷,保護雨林更是應該要做的理性抉擇。棉蘭國際共學營參與學員共有西洋語文學系石承鑫、應用經濟學系蘇怡文、亞太工商管理學系郭珈妤、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張育齊、電機工程學系徐家瀚、政治法律學系陳羿安、法律學系廖子萱總計7名。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