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5 保育陸域生態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永續週 校看黃鸝環境教育系列活動登場 推出生態保育特展、線上講座、志工培力坊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環境衛生安全中心校聘專員陳又菁;公共事務組編修】2021-10-12 國立高雄大學一年一度「永續週環境教育系列活動」今(12)日登場,邀請「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共同舉辦校內「黃鸝(黑枕黃鸝Oriolus chinensis)」鳥類生態及保育特展,包括多幅珍貴照片及影音資料,展期至本週五(15日),地點在圖資館2樓大廳,配合防疫,接受15人團體預約導覽,洽詢電話:(07)591-9073陳又菁小姐。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行政副校長吳宗芳出席開幕典禮表達重視,陳月端表示,高大重視社會鏈結、生態環境,今日活動為3月與高雄鳥會結盟的延續,共同執行黃鸝保育環境教育計畫,特別選在10月恢復實體上課第1週發表相關監測成果,藉此鼓勵教職員生參與、認識,同時歡迎社區民眾共襄盛舉,共同提升保育量能。吳宗芳則說,幼時耳熟能詳的兒歌《蝸牛與黃鸝鳥》場景能在高大校園重現,不只親切,更是天道酬勤,對校方努力推動生態復育最好的肯定,他也感謝在地鄰里、高雄鳥會支持,方有今日成果。高雄大學自2004年簽署「塔樂禮宣言」,環境安全衛生中心年年舉辦永續週活動,體現倡議環境永續精神,今年主題「校看黃鸝」活動內容依舊豐富,3處實體展分別有「黃鸝生活區」、「黃鸝保育區」以及「校園野鳥區」,其中某區藏有「彩蛋」巧思,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畢業校友洪育琳、譚惠予以空中視角,繪製黃鸝鳥巢3D地景藝術,邀請參觀者入鏡打卡,寓教於樂。配合執行黃鸝保育計畫,高大校方積極調整樹木修剪時間,協助鳥會監測及幼鳥繫放作業,期間也觀察到連續大雨造成黃鸝巢體散落育雛失敗的大自然現實。其他系列活動尚有:同(12)日14:10,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鳥類保育困境與契機」線上講座;若想更深入認識黃鸝,有志加入守護保育行列,亦可報名週六(16日)校看黃鸝環境教育志工培力坊,相關資訊可見:https://reurl.cc/ye6vmq。高雄大學2000年創校,校園經過區段徵收、全面回填整地的人工環境,儘管生態幾乎從零開始,但致力恢復並成為城市之肺,樹木種植重視生物多樣性,各個路段規劃不同大型喬木,包括雨豆樹、桃花心木、印度紫檀、阿勃勒、樟樹、茄苳等,吸引各種樹棲型鳥類進駐繁衍,包括2012年首度發現台灣珍貴稀有保育鳥類「黃鸝」,印證校方生態復育努力。

Type:

其他

Office:

寶劍贈英雄 圖鑑贈志工 高雄大學線上志工增能 轉贈二手生態書 體現永續環保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環境安全衛生中心陳又菁;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古有寶劍贈英雄,今有圖鑑贈志工。國立高雄大學環境安全衛生中心獲捐二手動植物圖鑑、生態書籍近百本,日前透過志工增能研習(視訊會議)轉送,不僅方便志工按圖索驥、提升相關專業,更延續舊書生命傳遞知識,體現永續環保精神。活動承辦人、高雄大學環安衛中心校聘專員陳又菁表示,校方相當重視與社區共榮共好,吸引不少退休民眾投入生態守護志工隊行列,熱心協助維護校園濕地,包括生態調查紀錄、環境教育解說、蝴蝶步道復育等。近期中央提升疫情警戒三級,校方配合防疫、降載及管制人員進出,不免令這群「拈花惹草」已成生活日常的志工失落。為了讓無法排班的志工保持熱情與參與感,也鼓勵自學吸收相關知識,陳又菁整理受捐動植物圖鑑、生態書籍,日前舉辦志工會議暨線上贈書會增能活動,鏡頭前展現書籍外觀,並邀請原書主人導讀,提高志工認領誘因之餘亦鼓勵學習操作線上視訊會議技巧,也將圖書資源延續再利用。此外,陳又菁積極回應志工頻頻詢問「我種的花草樹木還好嗎?」,透過手機直播蝶道現況,搭配郵寄誘蝶植物種子給志工,委以育苗重任,雙管齊下開發新型態在宅志工服務,讓棲地營造工作持續不中斷。高雄大學持續招募生態守護志工,即日起開始報名,8月15日截止,9月初舉辦特殊訓練(實體課程),安排校內外專家講解高大蝶道復育、台灣螢火蟲生態、樹木健康及認識白蟻生態、樹木健檢、生態攝影、蛾類多樣性等,包含室內講解與室外實作,歡迎有志加入服務者報名:https://reurl.cc/6a9p9y 。該系列課程及活動獲教育部「110年高教深耕計畫」經費補助,為主軸四「善盡社會責任」:樂在校園環境教育翻轉計畫,通識教育中心主任余進忠擔任主軸召集人,計畫精神推動強化社區生態環保知能及共同參與環境教育場域營造。

Type:

其他

Office:

守護黃鸝 安心棲息繁衍 高雄大學攜手高雄鳥會 成立保育基地夥伴聯盟

sdgs icon
-【文字提供:環境安全衛生中心校聘專員陳又菁;公共事務組編修】2021-03-10 國立高雄大學校園生態復育有成,就連二級保育鳥類「黃鸝」都知道選擇落腳棲息。校方今(10)日攜手「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簽署成立「黃鸝保育基地夥伴聯盟」並同步舉辦工作坊,傳達正確保育觀念及實地觀測調查演練,體現大學社會責任並共同為環境盡份心力。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高雄市野鳥學會理事長邱滿星代表雙方簽約。陳月端表示,2000年設立的高雄大學是1所區段徵收後全面回填整地的校園,因此校方相當重視如何恢復生態,包括積極參與各類動植物復育,其中鳥類乃環境重要指標,經過20年努力,校內樹木茂密成林,吸引多種類飛禽棲息繁衍,見證推動生態保育成果。陳月端強調,高雄大學身負環境教育的社會責任,且讓台灣珍貴稀有保育鳥類「黃鸝」(黑枕黃鸝Oriolus chinensis)青睞相當難能可貴,她相當感謝與期待與高雄鳥會合作,藉由鳥會夥伴專業協助包括數量監測、手把手培訓等,使校園成為黃鸝的保育基地。高雄鳥會理事長邱滿星表示,英國動物學家史溫侯(或譯「斯文豪」,Robert Swinhoe)1863年《福爾摩莎鳥類學》記載,當時台灣平地隨處可見黃鸝鳥,經過百餘年人類經濟發展、環境開發破壞限縮棲息地、覓食區,加上盜獵濫捕行為,更難發現蹤跡。邱補充,根據他們監測資料顯示,高雄地區以高雄大學、陸軍官校、澄清湖3處最常發現黃鸝,其中2012年高大校園首度發現,近10年來數量不只多且相較他處穩定,顯見創校主軸「生態永續」先見且具體落實。未來雙方共同培訓師生、民眾加入守護行列,以及合作深入研究相關議題。規劃主導者、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曾梓峰說,起初考量黃鸝高敏感習性及安全,與高雄鳥會達成共識並未加以披露,隨著鳥蹤穩定與民眾保育觀念提升決定公開,並開設課程鼓勵學生修習加入志工,並導入科技監控設備,形成共同監督保護機制。高雄大學以生態永續校園著稱,除了吸引多種鳥類棲息繁衍,另1座「蝴蝶生態步道」也很受歡迎。該步道於2014年打造,佔地300坪、300公尺長,由承辦人陳又菁號召校外志工維護,經過多年努力陸續出現金斑蝶、青鳳蝶、黃蝶、眼蛺蝶等過往台灣常見蝶種的蹤跡,甚至還發現網絲蛺蝶、多姿麝鳳蝶等罕見蝶種,復育生態之餘也成為民眾的環境教育場域。

Type:

其他

Office:

咖啡很「文青」?亞太系副教授楊詠凱 「咖啡四部曲」真實呈現產業現況 結合SDG永續議題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咖啡產業很文青想投入?先通過「金牌測驗」再考慮吧。國立高雄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主任、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副教授楊詠凱「咖啡四部曲」系列課程,其中1堂課帶領學生走訪咖啡館,除了見習相關知識、營運經驗,業者(師)羅世國也端出該測驗(手沖壺注水不滿溢)伺候,藉此體現扎實基本功遠比「拉花」還重要。楊詠凱的「咖啡四部曲」,包括「初探咖啡烘培」、「咖啡與公平貿易」、「咖啡與社會企業」,以及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助理教授黃裕宸合開的「咖啡綠色包裝設計」,想申請參加國際體驗學習、實踐SDG(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學生必須修習該4門微學分課程。楊詠凱表示,若單純談SDG難免空泛,因此結合大部分人都熟悉的咖啡,讓學生觀察、體會所衍生的若干項永續議題,諸如公平貿易(改善貧窮)、提供教育機會、雨林(生態)保護,或是生產過程中有無性別平等(有無同工不同酬現象)等。此外,課程也邀請「生態綠」經理潘怡伶、「Impct Coffee」共同創辦人陳安穠等社會企業,以及「五金咖啡」棧長羅世國,營運模式、理念迥異的業者分享經營心得。「不論是搶市場商機、衝鋒陷陣的拚勁,或者倡議公益、堅持友善環境的浪漫執著,都有值得借鏡之處。」楊詠凱說,這些都是參加國際體驗學習的行前基本功,幫助學生到了學習標的能更快融入適應,更有規劃地參與觀察。五金咖啡業者羅世國擔任首部曲「初探咖啡烘培」業師,介紹基本選豆、烘焙、沖泡知識技巧,也不吝分享經營心得,指出做生意首重清楚商品本質,如「咖啡要能提神,不是『拉花』就好賣」,這有賴紮實基本功偷懶不得;其次是出貨(杯)速度要跟得上客人的耐心,甚至還能抬高單價、增加獲益、攤提咖啡機器設備成本。 羅強調,店面裝潢、設備、資金都不是重點,人才才是,其腦袋內的專業與技術,以及能否與夥伴共事合作、發揮團隊綜效影響經營成敗。因此他特別要求員工的基本功,設計「金牌測驗」驗收訓練成果。受測者須以手沖壺將水注入金牌啤酒瓶,且將水柱拉到最高、最細,達到(瓶嘴)表面張力時立刻收水,若發生斷水、瓶身或瓶底面紙沾濕任一情形就是淘汰,通過則錄取,進階學習各種咖啡知識。「手沖壺比想像中還要重,且不同持法有不同控制力道,都是學問!」挑戰金牌測驗的東亞語文學系學生林曉涓收穫滿滿,因為喜歡喝咖啡而選修該門課,從只知道酸或不酸、濃淡口感,進階學到了選豆(品種)、烘焙、沖泡等各種技巧,也見識到「處處留心皆學問」。業者不藏私、賣力分享領悟的生意經(經營模式),甚至踩過的地雷,金融管理學系學生黃郁臻很是佩服,例如因應肺炎疫情生意下滑,客人不上門就主動出擊的拚勁。高雄大學2017年正式以SDGs(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為核心結合校務發展願景,推動包括各式課程、新南向、高教深耕、學生國際體驗學習計畫等。2018年楊詠凱開辦「棉蘭國際共學營」,師生造訪印尼Padang Sidempuan地區,見習當地社會企業輔導小農栽種咖啡、樹糖建立穩定經濟收入,減少盜採伐木、破壞雨林生態的成果。2019年楊擴大實施,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大專校院學生國際體驗學習計畫」補助,選送29位學生分別前往孟加拉、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多地,開展SDGs(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體驗行程,包括觀摩學習「窮人銀行」運作、剩食、生態環保等議題。

Type:

其他

Office:

下田耕種了!生科系副教授高佑靈「丹參栽培實作」 帶領學生認識熱門中藥草、生技產業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什麼課程讓這群大學生汗流浹背、滿手泥巴卻仍樂此不疲?原來是修習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高佑靈開設的「丹參栽培實作」,不僅在課堂上學習「丹參」應用價值,還得下田栽種,辛苦耕耘期末採收成就感十足,也體驗中草藥在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潛力。相關影片:https://youtu.be/iNZbtQ8BVkQ。高佑靈表示,「丹參栽培實作」主要利用校內「開心農場(占地120平方米)」部分區域進行,課程可不是紙上談兵,每名學生被分以5株幼苗,期末成績端看生長情形,自然馬虎不得。事前環境準備、整土,到幼苗入土、澆灌、施肥等、除蟲都需親身參與,並由「花滿谿農場」負責人黃素馨擔任業師指導栽種技巧。最常發生的狀況則是傍晚種下,隔天來看嫩葉竟已被蝸牛啃食殆盡;亦有天公不做美,忽而大雨忽而豔陽,幼苗被折磨得奄奄一息,讓學生深刻感受農民看天吃飯的心情。「丹參」開課以來很受歡迎,吸引各學院學生修習,高佑靈也看到他們的改變(學習心得反饋),例如某名亞太工商管理學系女生第1次下田竟踩著高跟鞋,但隨著專心投入愈來愈有專業農婦架勢;也有某法律系學生背法條累了就來巡田,療癒又紓壓;某資工系學生則提出AI影像辨識結合澆灌功能的構想。甚至有的家長比學生還關心種植情況,頻頻詢問何時可採收?高佑靈笑說該媽媽「真內行」,因為新鮮未乾燥的丹參每台斤就要上千元,乾燥的更是翻倍,粗估校內開心農場產值就上看20萬元。高佑靈說,丹參是常見中草藥植物,整株都有利用價值,國內外文獻證實其「活血化瘀」功效,常用於治療冠狀動脈、心血管相關疾病,目前也發現可預防癌症,丹參適合生長在涼爽氣候,花東為主要產地,但高佑靈將校內種植的丹參送驗萃取發現,丹參酚酸、丹參酮含量居然不輸給市售丹參保健食品,相當具有開發潛力。除了「丹參栽培實作」,尚有「台灣生技產業介紹:休閒農業的財務管理議題」、「中草藥研發所需化學原理介紹」等兩門系列課程,分別由金融管理學系教授黃旭輝、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鄭竣亦授課,提供學生認識台灣生技產業樣貌。

Type:

其他

Office:

20週年校慶「高大雙十、嶄新精實」 造林減碳、健康宣言 友善環境、愛護地球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今(21)日舉辦創校20週年慶祝活動,配合政府防疫規定取消大型集會,改為紀錄片首映暨專刊首發會搭配網路直播,與20週年紀念牌巡禮、校史室啟用儀式、以及植樹造林減碳、刺桐老樹祈福、健康宣言等戶外活動,見證高大20歲生日之餘,也響應聯合國「世界森林日」,表達對友善環境、愛護地球的重視。校慶活動精華剪輯:https://youtu.be/uJ3mLEIVCOA高雄大學校長王學亮引用此次主題「高大雙十、嶄新精實」指出,對任何學校而言,創校20週年都是大日子,校方自去年底就著手規劃系列慶祝活動,但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疫情嚴峻,配合政府防疫作為、維護師生賓客健康與安全,改以小規模、控制人數(座位間隔1公尺)方式進行。 慶祝活動包括20週年紀錄片首映、紀念專刊首發、紀念郵票發行、I Love NUK紀念牌(地景藝術)巡禮、校史室剪綵,以及「樹來運轉」植樹造林、刺桐老樹祈福暨宣讀健康宣言,國際友人也透過視訊傳送祝福:https://youtu.be/0KQybA1cX50。高雄大學20週年紀錄片「高大雙十 記憶重拾」、紀念專刊詳實收錄自成立籌備處迄今的重大軟硬體建設,包括填平魚塭鋪路起造校舍、歷任校長推動政策、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諸多成果,搭配今昔影音對照彷彿帶領觀眾走入時光隧道。紀錄片網址:https://youtu.be/XX6C3oSNBXI。高大校慶當(21)日亦為聯合國世界森林日,特別選擇毛柿、克蘭樹、冇(讀音同「某」)骨消等台灣原生植物共420株樹苗,由校長王學亮帶領主管、師生種植響應。此外因承辦2020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預估將產生大量碳排放,造林所植之樹即可中和部分碳排放,表達對永續環境的承諾,該樹苗由林務局屏東林管理處提供,並由「捷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境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慷慨贊助各項整地及灌溉系統費用。「樹來運轉」植樹活動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Bl4hzrgvc師生也在刺桐樹下舉辦祈福與健康宣言,結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項次3(健康與福祉),推動高大校園成為有益生活、學習、工作的健康場域,體現大學社會責任。刺桐老樹祈福及高大健康宣言活動影片網址:https://youtu.be/8MrlPQxD_Y020週年校慶郵票限量發行700套,採「只送不賣」方式,凡捐款「天使500送愛助學獎學金」每達300元即獲贈1套,送完為止。該獎助學金主要照顧對象為申請就學貸款、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及特殊境遇家庭的高大弱勢學生約780人,占學生總人數14.7%,透過多方捐款、資源挹注,鼓勵努力向學。除了創校20年的紀錄片,另也收錄全校教職員工生的祝福影音彩蛋,展現高大活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AkGwomauM。20週年校慶活動精彩影音:國立高雄大學20週年校慶活動精華剪輯:https://youtu.be/uJ3mLEIVCOA「高大雙十 記憶重拾」20週年紀錄片 :https://youtu.be/XX6C3oSNBXI來自國際友人的祝福:https://youtu.be/0KQybA1cX50「樹來運轉」植樹活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Bl4hzrgvc刺桐老樹祈福及高大健康宣言活動:https://youtu.be/8MrlPQxD_Y0全校祝賀20週年影片:https://youtu.be/fMAkGwomauM

Type:

其他

Office:

社會企業「雨豆咖啡」成立開賣 三效合一:保護印尼雨林生態、照顧小農、助學弱勢生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楊詠凱;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19-10-23 市售咖啡商品琳瑯滿目,但國立高雄大學即將開賣的「雨豆咖啡」特別與眾不同,乃攜手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選自蘇門答臘小農生產的咖啡豆、棕櫚糖,藉此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降低破壞雨林情形,且銷售所得提撥80%以上作為當地弱勢學生來台留學獎學金、兩國學生永續發展學習交流等用途,達到「三(效)合一」。該「三合一咖啡」由高雄大學近日成立的「雨豆咖啡衍生社會企業」負責銷售,規劃人、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楊詠凱表示,「雨豆咖啡」兼顧公益、商業性質,核心價值為透過銷售印尼小農產品之商業營運模式,協助雨林環境保護及提升當地教育品質,以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品牌取名靈感來自遍植校內、蓊鬱成蔭的雨豆樹,強調對雨林友善之咖啡豆,不僅象徵綠意盎然、生生不息,符合高雄大學綠色永續精神,也對印尼雨林環境保護盡份心力。楊詠凱強調,雨豆社企致力成為善盡社會責任之零售商,對農民提供合理收購價格,對消費者提供健康、平價、品質優良產品,確保咖啡豆真實生產來源,並作為二者之間最真實的溝通橋樑,消費者享受咖啡之餘也對雨林永續發展有所貢獻。目前主要銷售咖啡豆,棕櫚糖,產地來自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由菩提心基金會輔導的Gayo、Sipirok地區,創辦人釋學源師父輔導當地民眾種植生產,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減少賣地給財團或參與盜採雨林可能性。Gayo生產銷售模式較為成熟,屬印尼地區著名的傳統咖啡產區,地勢高、氣侯涼爽、特殊土壤均為其優勢,從荷蘭殖民時期就是主要咖啡產區;Sipirok則是基金會近期積極輔導地區,鄰近傳統曼特寧產區,具備Gayo相近優勢。另外、棕櫚糖為印尼傳統食材用料,農民採集棕櫚樹花蜜汁後,經過烹煮、結晶、沙化而得之粉狀產品,可用於甜點、咖啡、茶、菜餚。目前台灣市面銷售不多,評估極大成長空間。主要競爭產品為來自柬埔寨之棕櫚糖,但售價較貴。未來雨豆咖啡也將提供學生實習機會,鼓勵商業管理、設計相關系所學生參與營運,並擴大攜手國內外大學、社會企業成為永續發展夥伴,持續推出社會使命相關領域的產品或服務,提高社會企業在台灣能見度。楊指出,高雄大學創全台國立大學之先,整合各方資源,以衍生社會企業模式(雨豆咖啡)推動跨國永續發展,體現SDGs(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包括提供印尼小農穩定經濟收人(永續目標1),保謢雨林生態(永續目標15),也希望藉由二國之間貿易帶來的收入提供學生更多教育機會(永續目標4、17)。SDGs(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永續目標1: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永續目標4: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永續目標15:保護、維護及促進陸域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的管理森林,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永續目標17: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Type:

活動

Office:

管理學院 尤努斯社會型企業研究中心

高大USR師生 2度暑期駐村龍目 發表生活 生態 願景調查成果 體現大學社會責任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USR計畫辦公室盧韻筑;公共事務組編修 】2019-08-29 賞螢不必再往深山野外跑,高雄大樹龍目社區(里)就有,國立高雄大學「大樹河谷莊園新經濟行動計畫」參與師生,28日發表暑假駐村期間深入調查當地產業經濟、文史建築、地景地貌等成果,也提出美食(鳳梨、荔枝)結合人文(特色老屋巡禮)、生態(螢火蟲、溪蟹)規劃建議,未來都將移轉給當地里民使用,體現大學社會責任(USR)。該計畫獲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經費補助,由翁群儀等多名教授跨域合作,延續去年度萌芽型計畫成果,2度暑期駐村,開設「夏日工作假期」實習營,帶領學生進行故事田野調查、建築聚落觀察、特色節慶消費市場調查,進而認識形塑在地文化的重要結構主體。成果包括影像文字紀錄、生態旅遊調查、老屋調查等豐富內容,並在當地重要信仰龍安宮前廣場舉辦「大樹腳ㄟ莊園音樂會」,邀請當地民眾、文史工作者、他校計畫夥伴共同交流。參與學生透過暑假駐村實習,實地深入社區蹲點,盤點、探索地方議題,進而發想創新方案,透過作中學提升就業力與職涯規劃能力。此次共發表3大成果,分別為「空間生活」:針對社區聚落型態及老屋建築樣式進行實地踏查,以建築專業知識進行建模,重塑老屋之形,進行電子歸檔,永存老屋之樣貌。其次「環境生態」:針對昆蟲、動植物等生態環境調查,以及旅遊景點調查與旅程規劃。還有「莊園願景」:對大樹區生產、生活、生態知識及鄉村議題的探勘與整合,將暑假期間調查的成果,以影片與實物成果展示等方式呈現。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藝創系)學生王潔柔2度參與,繼去年以巧思製作「鳳梨的一生」3D立體模型,今年更深入開發生態面像,發現當地擁有好水質,並在生態志工努力下,螢火蟲回來了,主要為「端黑螢」、「台灣窗螢」兩物種,因此她重新設計轉換成DIY知識卡,結合生態教育及親子手作,讓體驗者認識鄉村之美,傳達環境保護及永續經營之概念。同系的陳佑翔則是將去年僅限於龍目之地圖繪製,擴展至整個大樹區,走訪各特色景點,並發揮美術專長、手繪導覽地圖,未來可再加值利用。學員之一、嘉義大學中文系學生梁佳瑀是在地人,特別報名參與駐村實習,藉此有系統認識從小生長的環境與人文歷史。她主要參與「莊園願景」,與夥伴合作設計宅配宣傳單,以活潑生動圖文介紹新鮮鳳梨、蔭醬、果醬、酵素等產品還附簡易料理食譜,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大樹幸福莊園新鄉村經濟行動」計畫總主持人為校長王學亮,協同主持人包括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翁群儀、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副教授潘明珠、應用經濟學副教授翁銘章、建築學系副教授廖硃岑,駐村參與學生則有王潔柔、陳佑翔、藍鈺淳、梁佳瑀、江媛琪、吳永潮、蔡呈彰、石紫艵、李其叡。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秘書室

永續週 環境教育「鳥事一籮筐」、「溜之大吉」傳達與鳥、蛇和諧共處正確觀念

sdgs icon
國立高雄大學環境安全衛生中心每年定期舉辦「永續週」傳達大眾生態保育、環保永續意識,今年探討校園及公園中可能出現的鳥害與蛇類出沒議題,邀請學者專家帶領學員重新認識,以及正確防治、相處之道。5月22日「鳥事一籮筐環境教育工作坊」,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分享都市環境與鳥類生態;長榮大學保管事務組助理管理師林淑環分享該校防治鳥害的實際案例,並找來防治鳥害的業界家專家李國維解說各種防鳥設施及適用範圍,讓大家對鳥類生態及現今鳥害的防治方式都有一定的認知,會中也由環境安全衛生中心介紹校園中常見鳥類及部分鳥害問題。高大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蘇永銘則帶領學員分組討論,尋找人與鳥可以共存的方式或環境管理的重要方向,在自然環境日益縮減的今日,這個議題討論讓每個參與者都有再次思考的機會。鳥類在人們眼中所謂的有益或有害,在不同的情境下其實會有不同的標準及倫理,鳥語花香使人神清氣爽,蟲鳴鳥叫也給都市空間帶來幸福感,甚至在景觀植栽的營造上也常希望能具有誘鳥的生態功能。然而生物找的出路不都是人們本來所能預設的,從分享案例中可看到,校園中的建築因著構造設計、區位規劃,而成為特定鳥類愛聚居的場域,當鳥糞成為清理壓力、鳥巢羽毛令人過敏,總是讓環境管理的行政人員不勝其擾,如何兼顧生態保育與環境衛生常常不是單一作為可以全盤解決,合理的界線與距離也非量尺可界定,在工作坊中大家共同來釐清鳥與人的友善界線,也探討如何利用設施減少人與鳥的環境衝突,找出合宜的環境倫理,期待一同營造友善的校園。5月24日「溜之大吉環境教育講座」是回應高大校園曾有雨傘節出沒,造成部分人員恐慌的問題而舉辦,由於校園綠地廣大,附近又有農田圍繞,自然生態的環境偶爾會出現蛇蹤,巧遇的霎那常使人心頭一驚,如果是毒蛇就更令人驚恐,但是通常下一秒鐘先消失的往往是蛇,名符其實的溜之大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杜銘章,亦是「蛇類大驚奇」一書的作者受邀分享畢生研究蛇類生態的豐富經驗,同時帶飼養的玉米蛇、緬甸蟒供學員親身感受特性,並破除許多似是而非民間傳說,真實認識蛇這個生物本身的特質,也能更清楚分辨台灣重要的毒蛇種類,減少不必要的恐懼。杜銘章特別指出,物理隔絕仍是室內防蛇的最佳方式,更澄清灑石灰其實對蛇完全沒有驅除的功用,也透過實驗數據讓大家知道蛇主動攻擊人的機率非常低……。其實人的恐懼常常因為缺乏認知所引起,也可能因為各種傳說所影響,包括五毒的種類就有好幾種不同版本,在講師幽默的言談中,整場講座充滿笑聲,透過真實的觸摸蛇,也顛覆了學員自身對蛇的觀感,讓大家面對蛇有正確的態度及處置方法,不再人云亦云,使人平安、蛇安全。

Type:

其他

Office:

<高大南向教育系列報導>高大攜手印尼曼荼羅基金會 合推友善雨林咖啡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19-01-22 「這杯咖啡,不只讓你喝到香醇,更可為保護雨林盡份心力。」國立高雄大學體現「大學社會責任」,與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攜手推出友善雨林「咖啡」及「棕櫚(樹)糖」,既照顧Padang Sidempuan(巴東石林潘)當地小農生計,也改善濫伐雨林情況,達到生態永續發展。日前舉行品牌標誌暨包裝設計評審會,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鄧政涵等學生團隊勝出,預計將於上半年正式上架。評審活動負責人、高雄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楊詠凱表示,咖啡豆、棕櫚糖皆產自印尼Padang Sidempuan雨林,由曼荼羅基金會輔導當地民眾栽種製造,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減少賣地給財團或參與盜採伐木可能性。高雄大學校長王學亮強調,未來校方將成立「衍生社會企業」,引入咖啡、棕櫚糖等產品加以設計包裝與販售,所得利潤將做為印尼學生就讀高大獎助學金,除了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推動南向高教,也是具體實踐高大深耕計畫接軌SDGs,包括消滅一切形式的貧窮、確保有教無類、公平高品質教育、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等目標。尤努斯中心、藝創系助理教授黃裕宸帶領學生組隊參與提案,每組針對產品背景與特色加以設計諸如品牌標誌、字體圖案、文案撰寫、包裝媒材。另外也邀請「格外農品」游子昂、「中外餅鋪」張美華兩家企業負責人擔任評審,給予目標客層、成本利潤、食品重量、衛生安全檢驗等產銷實務上的專業意見。最終結果由藝創系鄧政涵、許恩琳、李慧貞、袁詩閔、郭軒沂、高玉芳、戴子鈞,與金管系何語萱、亞太系許維芯等學生所組成的團隊脫穎而出,以當地特色花種「阿諾爾特大花草(或稱大王花)」結合熱情太陽等元素設計品牌Logo,咖啡採小包裝設計三角粽造型,棕櫚糖則以長形錐狀造型包裝,可依甜度選擇添加,此外積木造型外盒也增添趣味。評審會為去(2018)年暑假「棉蘭國際共學營」後續,當時楊詠凱師生赴印尼見學,拜訪曼荼羅基金會創辦人、釋學源師父,以及參訪印國託管,面積達650公頃的Padang Sidempuan雨林保護區與農莊,對基金會積極輔導居民經濟自立、推動永續生態等做法留下深刻印象。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