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17 多元夥伴關係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國際處「境外新生輔導說明會」 鼓勵善用學習資源、踴躍參與校內外會議活動 拓展視野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國際事務處孫葆烈;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6日舉辦「境外新生輔導說明會」,歡迎印尼等12國68名學生報到,校長陳啓仁、行政副校長吳行浩出席表達重視與歡迎,除了各處室主要業務介紹,也邀請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楠梓分局宣導交通安全、反詐騙,協助適應校園及台灣生活。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表示,高大校園腹地廣達82.5公頃、綠蔭蓊鬱,且是具備專業特色、肩負社會責任的大學,而且高雄就是美好熱情的宜居城市,祝願學習收穫滿滿,結交到最好的朋友、修到最難忘的課程、留下最深刻的生命記憶。國際事務處主辦該項說明會,行政副校長暨國際長吳行浩表示,本學期(113學年度第1學期)共有來自印尼、越南、日本、馬來西亞、西班牙等12國境外新生加入高雄大學;另外國際專修部越南學生在台先修中文一年有成,也陸續向所屬系所報到,校方秉持一貫服務熱忱協助後續學習與適應。吳行浩鼓勵新生善用學校367所國際姊妹校資源申請交換開拓視野,並積極參與校內、外國際型會議及活動,拓展多元視野,發掘更多可能性。說明會上也邀請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楠梓分局巡佐余淑玲,宣導交通安全及反詐騙,透過真實案例影片促進境外生多份交安、防詐意識。#SDG4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熱心企業巍嘉國際、力信建設、嘉賀保全慨捐法學院設備 提升教學環境 翻轉學習空間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法學院院長吳俊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於9月9日上午在全新改裝的法學院大樓205室自主學習空間舉辦「法學院設備啟用典禮」。本校陳啓仁校長、吳行浩行政副校長、法學院吳俊毅院長與本次捐助單位,巍嘉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龔詩哲總經理、力信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吳培錚總經理、嘉賀保全股份有限公司李大明總經理等共同為所有的新設備剪綵。法律學系呂麗慧主任、政治法律學系楊鈞池主任和財經法律學系張永明主任也到場觀禮。本次「開箱」了以下幾項改裝與新設的重要設施:法學院205室自主學習空間、主要入口大廳LED字幕機、305會議室雷射投影機與布幕、以及一樓廚餘機。巍嘉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捐贈205室自主學習空間,從燈具、傢俱到粉刷全部換新,工程歷時兩個多月讓與會長官來賓能在體驗在舒適的空間參與啟用典禮,龔詩哲總經理也特地為其取名為「巍峰齋」,陳校長特別感謝龔總經理對於本校學子的期許與愛心。LED字幕機是本校首座,讓訊息的呈現從靜態轉為動態且尺寸放大,可以大幅減少紙本海報與文件的印製與張貼,完全符合時下的環保趨勢,讓法學院的整體有了不一樣的風貌。法學院305會議室新設置的雷射投影機,感謝力信建設吳松源董事長的支持,該公司深耕宜蘭多年,今年特別跨足到遠在西南端對角線的本校。廚餘機的安裝也是全校首發。讓本院師生可以實際參與永續與環保的實踐行列。謝謝嘉賀集團李大明總經理的支持。也希望未來能夠普及到本校每個角落。本次企業捐助法學院是一個有效翻轉學習空間的開始,是法學院極為重要的生產力工具升級,期待明年第二期計畫完成後,可以讓同學們更有感,願意耗費更多的時間在法學院裡,找到安心跟專心的感覺,執行重要的學習計畫與構思重要的決定。#SDG4 #SDG17 @法學院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法學院 法學院

高雄大學領航教育新未來 與嘉義市攜手使用 EduVerse 教育元宇宙共學平臺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經理林知儀;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嘉義市政府5日共同簽署「教育元宇宙共學平臺(EduVerse)」合作備忘錄,未來嘉義市師生透過該平台創造虛擬化身進入元宇宙世界,不只高互動性、沉浸式體驗猶如身歷其境,還可進行探究與合作學習。簽約活動於嘉義市精忠國小登場,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嘉義市政府教育處處長郭添財代表雙方締約。陳啓仁表示,高雄大學致力推動跨領域創新,建構結合教育、科技和社會的學習生態系統,「教育元宇宙共學平臺」正是大學跨域創新戰略的具體體現,嘉義市師生將能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在虛擬教學環境中走在數位教育的最前沿,增進學習動機與興趣,為台灣教育開拓更多的突破與可能性。該平台由高雄大學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負責開發,中心主任、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指出,EduVerse包含四個核心區域,各區域皆考量到師生自學與導學、組內共學和組間互學等多種學習模式的需求,創建了一個高度互動和沉浸的虛擬學習空間。EduVerse共學平臺的推出,受惠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的支持,為科學教育實作學門專題計畫成果,與共同主持人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吳聲毅合作發展,為學生創造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虛擬學習環境,並提供教師更靈活的教學工具,透過適當的教學設計安排讓學生進行小組共學活動。同時,教育部「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推動虛擬實境與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的落地與推動,促進許多師生對新科技載具的應用更上一層樓,該平臺應用與科技教育的相輔相成,不僅為使用者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還讓教師能夠進行跨學科的討論和解決教學問題,打破過去課堂教學的時空間限制,積極落實2030智慧國家的政策目標。國立高雄大學期待通過這次合作,讓跨縣市的學生能在此新興平臺上不斷探索與成長,並在新興科技學習的浪潮中占據領先地位。這是國立高雄大學與嘉義市教育處攜手合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象徵著教育與科技融合的未來已經到來。#SDG4 #SDG17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2024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 藝創系用自然與海廢創作,藝起守護牡丹灣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藝創系系主任陳冠勳】【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自2016年起連續於牡丹鄉辦理至今為第七屆,今年由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與牡丹鄉公所、牡丹鄉社區發展協會共同主辦,邀請到正修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師生共同參與,二校師生及部落居民約30人參與,於琅嶠卑南古道牡丹灣段進行創作,以旭海在地故事為本、部落議題為架構、在地素材為材料,產出《緣旭》、《旭的傳說》及《手護》等3件作品,利用海洋廢棄物及在地素材,表達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展現旭海文化特色與海廢議題,並為落山風風景特定區增添新的吸睛點。本年度持續邀請到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黃世輝老師擔任營長,實踐大學休閒產業管理學系李宜欣老師及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翁群儀老師擔任副營長,由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陳冠勳系主任領隊、正修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張錦郎、吳志南老師等共同指導,在8月26日(週一)-8月31日(週六)6天5夜創作3件作品。《緣旭》作品發想來自旭海部落舊稱牡丹灣為琅嶠卑南古道之一段,許多族群遷移台灣東岸必經之地,阿美族、排灣族、卑南族、平埔族與漢人等在此交匯停留,成為多元族群的聚落。因此在作品中,由在地居民潘昆淋先生指導學生編織廢棄漁網,結合刻畫不同族群圖騰的漂流木,展現族群融合、和平共處的精神。在夜晚時,更可躺在作品上,欣賞無光害的滿天星斗與銀河,感受自然的力量。作品《旭的傳說》設計發想,則是來自美好的旭海風景,旭海的「旭」是由九顆日組成,象徵部落的熱情。有些排灣族人相信人類是來自太陽所生之卵孵化而成,太陽也是部落領袖之象徵。因此,用漂流木與鋼筋結合製作9個太陽立柱,並使用當地的鵝卵石排列成太陽光芒,展現旭海的熱情與能量。《手護》作品的設計理念是模擬一個巨人雙手握著一根釣竿,釣竿釣上來的不是漁獲而是一串海洋廢棄物,提醒人們海廢議題,以及引發民眾思考淨灘、海廢回收與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今年另有一組數位設計組的學生,在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系王政弘副教授的指導下,結合AR功能開發出APP軟體,透過手機與環景紙眼鏡工具,即可看見歷屆的作品展現在牡丹鄉各地,相當別出心裁。據牡丹鄉公所柯富霖課長表示,透過7屆的牡丹.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的辦理,累積牡丹鄉藝術能量,培養超過15位以上部落素人藝術家,更讓參與的同學與老師成為牡丹鄉最佳行銷員。參與6屆的旭海部落居民,亦是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的解說員的潘鄭文鐘也說道,本次營隊作品,設置在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的入口,可以讓更多的國人看見海廢議題,喚起國人對生活減廢與海洋永續的關注。另陳冠勳系主任也表示,從營隊的參與看到跨校同學的合作與對社區無私的奉獻,讓他感動。來自台中的薛筳恩同學與表示,第一次來到原住民的部落,可以跟部落族人學習編織並應用在作品上,讓她收穫滿滿。本屆森里海環境藝術設計營,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與川人街工作室的媒合下,配合牡丹鄉公所、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系與正修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師生將藝術帶進部落,加上今年度配合落山風風景特定區旭海資訊站啟用,更增添牡丹鄉旭海部落生態旅遊的魅力,亦讓走訪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的旅人感受到旭海部落的文化及生命力!#SDG4 #SDG14 #SDG17 @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

人文社會科學院交換國際學生期初歡迎會(112/9/25)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院教師EMI論壇「Facilitating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II 」(112/06/13)

人文社會科學院學生Pre-EMI與英語工作坊-健康與運動生理相關(112/05/22第七場次)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院交換國際學生期末學習成果座談會(112/05/18)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院學生Pre-EMI與英語工作坊-健康與運動生理相關(112/05/08第六場次)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院學生Pre-EMI與英語工作坊-健康與運動生理相關(112/04/24第五場次)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