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4 優質教育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學生會邀請立委蔡其昌專講 分享推動中職運動、爭取更多民眾觀賽支持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學生自治會、照片:應用物理學系112級鄭暐廷;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17日晚間邀請立法委員、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會長蔡其昌專題演講,介紹該項台灣最悠久的職業運動發展歷程、遭遇挑戰等,並強調聯盟積極面對每次考驗,包括改善賽事規章、建設軟硬體設施、提升比賽品質,強化球迷互動與忠誠度等。該場「領航職棒-中華職棒會長蔡其昌視角下的職棒發展」講座由高雄大學學生會主辦,政治法律學系、運動競技學系、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共同協辦。蔡其昌表示,2021年擔任(中職)會長以來,持續推動多元經營策略,包括新增第6支球隊,將棒球運動結合娛樂產業,不僅創造各種火熱話題更吸引球迷進場觀賽享受。蔡其昌也回顧,正當全球陷入新冠疫情風暴之時,中職遵守防疫前提如期開幕舉辦球賽。疫情過後,球迷人口不斷成長,今(2024)年進場人數累積更突破200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對於中職未來發展方向,蔡其昌說,除了強化國內市場,也會同步推動國際化提升競爭力,包括攜手鄰近日韓等國職棒聯盟擴大交流合作力道。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台灣隊亮眼表現,正是推動台灣棒球走向國際舞台的例證。蔡呼籲政府加強對棒球運動的支持,改善球場設施,以提升球迷的觀賽體驗。 此外,諸如球員職涯規劃、賽事經營模式(實例)等都是高大師生感興趣議題,蔡其昌不僅一一詳細介紹解惑,也賣力當起中職最佳推銷員,鼓勵(師生)以各種方式如進場觀賽支持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職業運動,#SDG3 #SDG4 @學生自治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高雄大學、高市教育局 攜手國教端 展出「虛擬實境、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耕耘成果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經理林知儀、文字(部分):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副教授王政弘;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攜手國教端夥伴共同舉辦「2024智慧校園資訊教育園遊會」18日登場,活動為期兩天,展出「虛擬實境、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耕耘成果,邀請邀請民眾前往高雄市立圖書總館參觀,穿戴VR裝置親自體驗高大團隊開發多套數位教材。出席活動的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高級管理師林燕珍表示,期待展示資訊教育科技平臺,加深推展前沿科技融入現在與未來的多元教育模式。林稱讚各參與學校展現數位教育、永續發展承諾,並期許未來有更多夥伴投入推動智慧教育,教育部都會給予支持。高雄大學學術副校長莊琇惠、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吳志宏出席「智慧校園資訊教育園遊會」開幕式表達支持。莊琇惠表示,校方長期響應國家政策,配合高雄市政府推動5G AIoT(智慧聯網)產業,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王政弘就是最佳例證。團隊除了規劃「虛擬實境(VR)教材」體驗,還設計「元宇宙(metaverse)平台共學互動關卡」,藉由VR、XR(延展實境)互動應用,參與者體驗平台、AIoT技術串聯,例如教材之一,透由模擬遠端操控,即可觀察植栽生長與照護情境,激發中小學生學習興趣也展現高大學生開發創意與智慧。身兼「高雄市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輔導計畫」團隊召集人的吳志宏表示,該項全國性計畫,本市就有20所中小學校夥伴參與,是全國最多的縣市,代表高市府教育局推動資訊科技教育領域的進步與創新。此次活動不僅是資訊教育、新興技術展示平台,也廣邀師生、家長、社會各界參與、了解教育趨勢。吳志宏說,高雄大學余進忠、陳怡兆、陳冠勳、翁群儀、潘欣泰、梁凱翔,與他校吳翌禎、黃琴扉、陳明鴻等多名輔導教授協助,將新興技術、知識融入教學現場,共同打造智慧多元的學習環境,儲備學子應對未來挑戰的知識力與競爭力。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帶領「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團隊,以「教育元宇宙共學平臺(EduVerse)」建置「元宇宙希望種籽」主題館為活動核心亮點之一,涵蓋師生自學、導學、共學及互學等多種學習模式,創造高度互動、沉浸式的虛擬學習空間。此外,平台還結合AI助教及即時語言翻譯功能,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可隨時進行異地、跨國學習。王政弘表示,團隊籌畫「元宇宙希望種籽」主題館,與高雄市英明國中、左營高中、美濃國中、內門國中、茄萣國中、曹公國小、旗山國小、大樹國小、大同國小等學校合作,一同為高雄市民及教育界人士呈現一場科技與教育相互交融的創新體驗,亦是高雄大學師生共創的表現。#SDG4 #SDG11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高大《卓越講座》「TAIDE」發起人李育杰: 開發本土AI引擎 掌握台灣基底、資訊安全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可信任人工智慧對話引擎(TAIDE)的計畫發起人」李育杰15日受邀出席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剖析AI重要演進與發展趨勢,同時強調各國政府、科技大廠紛紛投注大量資源發展「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我國更不能缺席,不被邊緣化更要掌握「台灣文化基底」及「資訊安全」。高雄大學副校長吳行浩主持講座並致頒感謝狀予李育杰,表示今年3月(24週年)校慶,國科會TAIDE計畫主持人李育杰代表雙方簽署MOU,高大成為全台第1所使用TAIDE的大學,尤其資訊工程學系(資工系)副教授吳俊興即是該開發團隊關鍵成員。李育杰指出,AI發展從1956年便已開始,AI技術的重要里程碑,包括1997年IBM「Deep Blue」擊敗西洋棋棋王卡斯巴羅夫(Garry Kasparov,俄羅斯)、2016年Google「AlphaGo」對弈世界圍棋冠軍李世乭(南韓)勝出等。李育杰強調,AI發展不僅依賴技術創新,也需要結合應用場景與實際需求。「台灣不只做硬體行,做軟體也很行!」包括中研院士孔祥重、「Deep Blue」發明者許峰雄等多位學者專家,參與重要國際AI項目並扮演重要角色,凸顯其實力與潛力。他鼓勵台灣學界、產業界投入語言處理、資安、醫療等領域(AI)應用,這些將是未來發展趨勢。李育杰是「可信任人工智慧對話引擎(TAIDE)」計畫發起人,TAIDE為基於「Meta Llama開源模型」加入大量台灣的語料庫為訓練資料集的台灣大型語言模型。不論從技術、文化、經濟乃至資安等面向,開發屬於本土可信任的生成式AI引擎,確有其需求性與價值性。李育杰2001年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曾於國立中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等多所國立大學擔任教職,並曾兩次擔任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CITI)台灣資訊安全中心的執行長;目前為該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涵集中於人工智慧與資訊安全,特別是利用人工智慧解決資訊安全中的問題,同時,也關注人工智慧本身的相關安全議題。#SDG4 @推廣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印尼、越南學生參展推廣家鄉美食與文化 副校長吳行浩:鼓勵境外生認識台灣 共榮共好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國際事務處國際學生事務組組長侯美黛;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體現與在地共榮共好精神,國立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12日帶領印尼、越南等境外學生參與「南國商圈嘉年華」,現場推廣道地傳統美食與文化,及響應高雄市政府積極塑造多元兼容的活力、宜居城市。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吳行浩帶領師生,參與該場由高雄市政府、財團法人高雄印尼之友協會、高雄市站前南國商圈發展促進會共同主辦的「雄站!熊讚!高雄南國嘉年華」活動,也是高大自2022年以來第3年響應此盛會。身兼國際處國際長的吳行浩表示,校方鼓勵每位飄洋過海、負笈高大的異鄉(國)遊子,認真精進學業之餘,也能積極參與、認識台灣文化特色、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並適時給予資助,以實際行動體現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指標4(優質教育)、11(永續城鄉)、17(多元夥伴關係)等。例如南國嘉年華開辦以來年年參加,高大國際處國際學生事務組、國際專修部今年就出資贊助印尼、越南兩個學生會各設立1攤現場推廣當地美饌及文化,過程中不僅凝聚向心力、經驗傳承,也與他校同鄉、社區民眾互動交流。即使有鑑往年熱銷經驗,高大印尼、越南學生增加備料,但因正宗道地口味以致供不應求,活動尚未閉幕便已提前完售。#SDG4 #SDG11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高雄市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 高雄大學登場 強化災害防救意識、實現減災與避災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經理林湘玲;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國立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臺灣韌性城市發展協會8日共同舉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水利局副局長蔡易勳代表市府出席感謝高大師生團隊、各社區夥伴協助,尤其近期幾次颱風肆虐,更體現高大發揮大學社會責任、政府攜手民間對抗災害的精神。 該場「113年度高雄市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成果交流會」於高雄大學登場。蔡易勳代表高市府與永安區新港里、仁武區中華社區發展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更強的社區韌性與災害應對能力。 蔡易勳表示,辦理該項業務已10餘年,認識各個社區充滿熱忱的防災夥伴,持續分享各自區內不同地理、水文特性,例如永安區新港里的魚塭可作為天然滯洪池;後勁溪流經仁武區中華里要留意溢堤;大社區則需監控山洪傾洩;湖內區內的二仁溪要提防倒灌,這些都是市府治水防災的重要寶貴資訊。今年近期2次颱風(7月)凱米、(9月)山陀兒衝擊高雄市,更加凸顯社區於災中應變、災後復原重要性。蔡易勳也特別感謝高雄大學災防中心主任、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吳明淏,帶領高大師生團隊深入各社區民眾手把手教學、建立自主防災意識;此外更協助市府精準預判颱風路徑以及災害潛勢,減少市民傷亡財損,「今年對我們來說是非常艱難的1年,但也學到許多寶貴經驗。」藉由此次成果交流會,邀集各社區夥伴、協力廠商齊聚高雄大學,互相交流學習精進。高雄大學災防中心主任吳明淏表示,經濟部水利署於2010年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針對全台高淹水潛勢地區加以進行劃設,透過社區民眾的自主參與來強化災害防救意識。師生團隊協助高雄市政府15餘年,輔導超過40個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吳明淏說,每年定期10月與高市水利局邀請各社區到校交流,除了表示汛期即將結束,各區夥伴也分享各自的防災經驗,並將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實現減災與避災、降低民眾生命財產損失。#SDG4 #SDG6 #SDG11 #SDG13 @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工學院 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

財法系教授與歐盟單一專利法院法官共同探討歐盟單一專利新制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財經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謝國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財法系謝國廉教授受智慧財產培訓學院(the 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ining Academy,簡稱「TIPA」)邀請,日前出席2024 TIPA研討會,與歐盟單一專利法院(the Unified Patent Court,簡稱「專利法院」)的Tobias Pichlmaier法官,共同探討歐盟單一專利(Unitary Patents)的新制以及專利法院的運作現況與發展。此次TIPA研討會由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李素華教授籌辦,司法院謝銘洋大法官主持。專利法院慕尼黑分院的Pichlmaier法官在專題演講的第1部分指出,所謂歐盟單一專利,指的是2024年9月1日之後在歐盟專利局註冊且具有單一效力(unitary effect)的歐洲專利。歐盟單一專利目前於參與單一專利合作體系且批准專利法院協議的18個歐盟會員國,享有跨國保護的待遇。此外,德國籍的Pichlmaier法官從歐盟會員國早期倡議專利法院的背景開始,詳細說明了草擬專利法院協定到2023年6月1日協定生效的歷程。Pichlmaier法官在專題演講的第2部分中,扼要地說明了歐盟相關法規的重點,同時運用統計數據及圖表,深入淺出地分析了專利法院的架構、管轄權範圍、訴訟程序,以及專利法院和歐洲專利局、歐盟法院的關係。Pichlmaier法官特別分析了專利法院在審理專利侵害訴訟、專利撤銷訴訟以及專利撤銷反訴案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最後,Pichlmaier法官討論了專利法院近期的幾個重要判決,並分析這些判決對歐盟專利制度的長遠影響。受邀擔任此次研討會的與談人的謝國廉教授指出,參與處理專利法院各類案件的司法人員和各會員國律師,未來可能將自身對於本國專利法和相關程序法的理解,投射於對專利法院協定及相關法規的詮釋。舉例來說,在專利侵害訴訟中,若被告提出撤銷原告專利的反訴主張,則各會員國法院對於是否應同時處理同一案件中的專利侵害和撤銷專利的爭議,目前並無一致的處理方式。因此,專利法院與歐盟法院在實現統一解釋(uniform interpretation)這項目標的過程中,將面臨頗大的挑戰。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李維心法官、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代表胡家榮專利師以及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李姿儀助理教授,亦受邀擔任此次研討會與談人,與Pichlmaier法官共同討論關於歐盟單一專利和專利法院的關鍵議題。身兼法學院財經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的謝國廉教授邀請Pichlmaier法官未來赴高雄訪問,並強調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為臺灣南部的法學重鎮,不僅有學術背景多元、研究成果豐碩的教授,也有熱衷參與國際交流活動的同學。#SDG4 #SDG16 #SDG17 @財經法律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法學院 財經法律研究中心

高雄大學「社團嘉年華」登場 校長陳啓仁:鼓勵參與、結交同好、學習多元技能

sdgs icon
【文字:學生會會長古哲瑋;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7日晚間於學生活動中心舉辦「社團嘉年華」,上百個學生社團展示歷年成果也招募新血,校長陳啓仁出席分享自己大學時期曾同時加入3個社團,儘管忙碌但也從中獲得不同的技能與友誼,而這些經歷對他往後人生發展助益匪淺,藉此鼓勵高大學生踴躍參與,增添大學精采生活。陳啓仁笑說,踏進活動會場馬上喚起大學(新鮮人)回憶,一整個熱血,也自爆當時因為學長誠懇、學姊可愛、幹部捧上天,一口氣參加3個社團,忙到分身乏術導致某幾學科被當而感受到課業壓力,不過他並未放棄社團生活,因為這是大學階段重要的經驗,接觸不同背景同好也學到多元技能。 陳啓仁建議學生善加把握社團生活,尤其多年畢業不僅懷念,更發現社團經驗幫助自我更早接觸多元化社會,學習人際應對進退、解決問題等,非常受用。學務長王明月致詞感謝學務處同仁、學生會幹部帶給學生精彩美好夜晚,同時鼓勵不論是大一新生或是學長姐「每個攤位都去逛逛」,相信都會找到想加入的社團。「社團嘉年華」由高雄大學學生事務處指導,學生會主辦。學生會會長古哲瑋表示,邀請校內近百個社團展示各自特色與成果,諸如學術類到藝術、運動及志工服務等應有盡有,為鼓勵踴躍參與,與幹部面對面交流,參與互動遊戲、贏取紀念品。此外會場外設有「夜間市集」,邀請人氣攤商展售美食、精品小物等。古哲瑋說,看到學弟妹詢問,最後開心加入屬意社團,更讓他覺得舉辦「社嘉」再辛苦也值得,同時也透露,高大學生會後續將推出更多活動,豐富大學生活。#SDG4 @學生事務處 @學生自治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高大《卓越講座》「台灣SMA之父」鐘育志:新生兒篩檢SMA、支持促進病友尊嚴與希望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增廣師生視野,24日邀請高雄醫學大學講座教授鐘育志,分享長期投入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 SMA)」治療與研究的心得,以及推動將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的努力過程;鐘也藉此呼籲父母務必將「SMA」列進新生兒篩檢項目,未發病的治療效果最佳。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主持講座並致頒感謝狀予鐘育志,表示新學期首場(講座)就邀請「台灣SMA之父」,以「在逆境中擁抱希望:罕見病友的生命啟迪」主題,不僅是衛教宣導,帶領師生認識「脊髓肌肉萎縮症」病因,乃至醫療技術、社會支持協助患者重獲新生;更是透過仁醫視角,學習尊重並爭取延續每個生命的精神。鐘育志指出,脊髓肌肉萎縮症(SMA)是一種會導致運動神經元逐漸退化的罕見遺傳病,患者通常在嬰兒期或童年期出現肌肉無力的症狀,逐漸喪失行動能力。而隨著近年來醫學技術的飛速進步,包括藉由新生兒篩檢以及針對疾病機轉之精準療法,SMA的治療前景顯著改善。鐘育志分享多位SMA患者的生命故事,展現這些孩子和家庭,在面對疾病帶來的未知和絕望時,從未放棄。他們的堅韌與不屈,才是真正促使重生的力量;醫療技術固然重要,但社會支持與家庭的情感力量同樣不可忽視。鐘強調SMA治療未來前景充滿信心,並呼籲社會大眾應加強對罕見疾病患者的關注,讓罕病患者不僅只是能夠存活,更能夠擁有有尊嚴、充滿希望的生活。鐘育志畢業於高雄醫學院醫學系,並在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目前為高雄醫學大學兼任客座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專業領域涵蓋小兒科學、小兒神經學、神經肌肉病學、轉譯醫學和精準醫學。#SDG3#SDG4@推廣教育中心&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