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行動與實踐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大建築系畢業設計成果展 台北松山文創發表 展現對鄉土、文化、社區再造的熱情與關心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建築學系助理教授葉育君】【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第二屆(113級)畢業設計成果展移師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於6月7至9日展出,6月8日上午舉辦開幕儀式,30名準畢業生將展現五年所學,以建築人的視角解決基地、環境、社會與文化等問題,並構思未來城市與生活藍圖。高雄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陳怡兆表示,此次為高雄大學建築學系五年制第2屆畢業設計展,畢業生以「無邊日記 - 有著複眼的人們」為題,展現學生獨特的觀察與創意,尤其作品格局衍伸全國各個角落,充分展現對鄉土、文化、社區再造的熱情與關心,因此系上師長努力為其創造舞台、展示作品成果,與校際、業界交流過程中締造高大建築系歷史。系上師長、資深教授陳啓仁特地出席表達對畢業生的支持,並勉勵不忘初衷,下一個階段持續努力,將來為社會貢獻所學。30位準畢業生作品,選定所關心的議題,包含異質場域、共生住宅、學習場景,大至自然環境、都市尺度的研究,小至討論材料工法、居住單元,基地由南台灣的高雄、屏東出發,遍及台南、嘉義、台中、新竹、桃園、台北等地,試圖用建築的方式,解決基地內的問題以及構思未來生活的藍圖。本次展覽也與其他學校之建築系一同在松山文創園區,互相觀摩與學習,共同為了台灣未來建築發展提出前瞻的建議與創意。#SDG4 #SDG11 @建築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建築學系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 經濟部司長莊銘池:善用AI成就淨零碳排與企業永續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今(11)日邀請經濟部綜合規劃司司長莊銘池,以「起來行動!能源與產業的生成式淨零轉型」為題進行演講,指出淨零改變企業競爭與獲利模式,綠色永續轉型成為全球未來共識,在此潮流下,台灣戰略思維就是要爭取進入全球淨零領先群,且務實建構淨零路徑、尋找無碳商機。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主持講座並致頒莊銘池感謝狀,表示「淨零」是趨勢,更將改變世界經貿版圖,我國不只把淨零作為「2050淨零排放(Net Zero 2050)」政策並且還立法,也就是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如何有效推動?經濟部提出具體行動方案,將數位轉型、生成式AI等新興科技導入(Net Zero 2050)解方,令人拭目以待。莊銘池說明,減碳已是企業永續發展需面對的基本議題為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與國內碳費徵收,企業需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納入減碳考量、降低碳成本、方能提高市場競爭力;再者許多國際大廠均已提出淨零承諾,減碳已然成為供應商參與國際供應鏈的門票。莊銘池接著指出,企業面臨淨零轉型不只要以正面態度應對,更可將其視為綠色商機。在碳有價化的前提下,任何可減碳的產品與服務,均能產生價值,企業若能找到自身產品的減碳價值,或研發出低碳產品,就能搶占淨零商機。面對能源與產業的淨零轉型,莊提出「生成式」策略, 強調善用AI、大數據等數位科技,除了提升企業韌性與彈性,以面對淨零的不確定性與動態風險外,同時提升能源使用率及製程效率。採用這種一步到位的轉型方式,幫助企業同時達到數位化及淨零化,以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莊銘池為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博士,曾任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專門委員、經濟部能源局綜合企劃組副組長、組長、及經濟部參事兼研究發展委員會執行秘書,現為經濟部綜合規劃司/淨零辦公室司長,專長為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能源政策與安全評估、及碳盤查。#SDG7 #SDG9 #SDG13 #SDG17 @推廣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高雄大學郵局」揭牌啟用 提供師生民眾 完整便利服務、體現SDGs、ESG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總務處保管組組長榮珮琪;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不只郵務、儲匯,包括24小時可取寄件的「i郵箱」通通都有!國立高雄大學、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合作,於(高大)校內學生活動中心設立「高雄大學郵局」今(6)日舉行揭牌剪綵,校方並開立「定期儲金帳戶」成為首位客戶,藉以慶祝開張營業帶來好彩頭。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中華郵政董事長吳宏謀帶領雙方主管共同為「高雄大學郵局」揭牌啟用;兩人也走進郵局窗口,親切問候專程為襁褓嬰兒開戶的媽媽(民眾),表達感謝與恭喜。陳月端表示,「百年品牌」中華郵政公司的「信賴、可靠、親切」等形象深植人心,秉持「服務有溫度,人民有感動」精神,正與高雄大學治校目標「鏈結產業、鏈結社會」提升學校公共性、發揮大學價值等不謀而合。陳月端強調,雙方理念相同,2022年3月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高雄大學成為中華郵政公司第1個共同推動SDGs、ESG高教端夥伴,2年多來一步一腳印加以落實,包括今日啟用的「高雄大學郵局」,為教職員生及社區鄰里提供完整郵務、儲匯服務,成為與社會鏈結的重要基地,也是大學、企業在SDGs和ESG合作中的具體實踐。中華郵政董事長吳宏謀表示,很多人的人生第1本存摺就來自郵局,不僅代表是份信任更是責任;中華郵政近年來發展「OMO (虛實融合)」因應數位浪潮,提供更優質服務,也因為是百分之百國營,屬於全體國民,更是在地好鄰居,追求發展同時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實踐ESG,「高雄大學郵局」啟用、照顧師生民眾就是最好的例子。配合揭牌典禮,高雄大學特別發行「永續校園」紀念郵票,展示校方推動成果,郵戳上並有高大校門、行政大樓、圖書資訊館等專屬特色意象,以及中華郵政吉祥物「信鴿」,寓意雙方緊密合作,極具收藏價值。#SDG8 #SDG11 #SDG17 @總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總務處

高大《卓越講座》邀前環境部部長薛富盛 剖析氣候變遷及資源循環政策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今(4)日邀請前(首任)環境部部長、國立中興大學終身特聘教授薛富盛剖析全球因應氣候變遷作法趨勢,以及我國2023年公布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為推動「2050淨零排放」目標努力,並提醒師生應致力降低廢棄物產量與環境衝擊,以永續物料管理概念建立循環型社會。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主持講座並致頒薛富盛感謝狀,表示校方發揮大學社會責任,並在2022年宣示響應政府「2050淨零排放」政策,即知即行依照「綠色大學」規劃努力執行;隔(2023)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ISO14064-1認證」,且持續進行各種管理政策,包括利用空間增加太陽能光電板設置、汰舊換新老舊耗電設備、廣植綠色碳匯及發展綠色交通。薛富盛以「我國氣候變遷及資源循環政策」為主題演講,表示由於大氣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全球平均溫度增高,氣候變遷全面性的對世界各地造成影響,因此追求淨零碳排,已成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我國2023年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為全球第18個將「淨零排放」入法的國家,藉由逐步建構碳定價機制及多元經濟誘因,引領企業低碳永續發展。薛富盛指出,2022年數據顯示,台灣有71.6%的資源仰賴進口,因此應降低廢棄物產量與環境衝擊,以永續物料管理概念建立循環型社會。我國資源循環施政主軸係規劃「綠色設計源頭管理」、「能資源循環利用」、「廢棄物量能平衡及管理」等三大循環策略,以串聯產業「暢通循環網絡」,發展「創新技術制度」為兩大驅動支柱,進而加速達成零廢棄及淨零排放願景。薛富盛強調,淨零永續是為了維持社會、產業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同時減少對大氣的溫室氣體排放,以達到碳平衡或淨零排放的一種環境目標;實現淨零永續需要多個領域,包括能源、交通、工業、建築、農業等的參與。淨零永續是一個全球性的目標,需要各方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共同投入和努力;最終將涉及到整體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以確保未來世代有個可持續的地球環境。薛富盛為美國康乃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曾任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臺灣國立大學系統總校長及我國第一任環境部部長,目前為國立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終身特聘教授。#SDG4 #SDG7 #SDG11 #SDG13 @推廣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高雄大學EMBA中心第19屆畢業典禮 溫馨感動滿滿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高階管理人才培育中心秘書康靜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6月1日,國立高雄大學舉辦了第21屆畢業典禮,也是EMBA中心第19屆的畢業典禮。典禮充滿溫馨和感動,師生及校友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個重要的時刻,不僅是對畢業生的祝福,也是對每一位參與者的感謝。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率領一級主管參加了這次的盛會,包括學術副校長吳志宏、學務長蔡幸致、法學院院長吳俊毅、理學院院長莊琇惠、工學院院長陳春僥以及盧昆宏教授都到場支持。第二、三任校長黃英忠、副校長李博志,校友會理事長李宗銘更是每年固定出席,表達對中心的高度支持與鼓勵。在典禮中,每位畢業生都參加了撥穗和授證儀式。由中心主任翁銘章進行撥穗,副校長吳志宏授證,校長陳月端則與每位畢業生合影留念,為他們留下珍貴的回憶。陳月端校長在致詞中不僅對畢業生表達了誠摯的祝福,還勉勵他們要持續精益求精、回饋社會。校長特別感謝EMBA學員對學校大學部學弟妹的照顧,提供獎學金,並提到高大首位榮獲總統教育獎施宏強同學獲得的幫助及他的回饋心願,這正是一個善的循環。三位首次參加中心畢典的法、理、工學院院長對EMBA的溫馨氛圍深感觸動,認為這是一個充滿溫度和向心力的大家庭。他們也看到學員們在各領域取得成就後,依然願意回到學校學習和貢獻所學,這種聯結值得珍惜和延續。校友會理事長李宗銘,身為EMBA畢業生和EMBA校友會創始會長,關心畢業生的未來發展外,也熱心於招生工作,展現出對高大的熱愛和認同,以及管理者的風範。第六屆EMBA理事長黃嘉儷,不僅形象出眾又熱心參與會務,邀請大家加入EMBA校友會,分享產業動態和拓展人脈交流,實現愛心和知識的良性循環。畢業生代表、111級會長曾麗燕在致詞中深情感謝校長和師長們的用心,她表示,在高大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一個管理人如何用心對待每一個人。112級會長、在校生代表蔡世一也向畢業學長姐致以祝福,他提到,大家選擇到高雄大學進修是一種珍貴的緣分。在典禮中,EMBA校友會頒發奉獻獎給111級會長曾麗燕、111級副會長張三騰、111級管理班班代賴建成、及111級法律班班代呂宗文,感謝他們無私奉獻和熱心會務,讓大家在求學過程中感受到深厚的同學情誼。特別感謝112級學妹嚴若慈帶來精采的古箏組曲表演,她的技藝精湛,每個音符都充滿情感和靈性,為畢業生獻上滿滿的祝福。這場表演讓現場感受到離情依依,溫馨感人。整個典禮在幽默風趣的法律班112級班代林宸鑫的主持下,氣氛輕鬆愉快、笑聲不斷,他精準掌握流程時間,讓整場活動充滿活力與溫馨。這場典禮,不僅是對畢業生的祝福,也是對所有支持者的感謝。祝福所有畢業生畢業快樂,前程似錦!#SDG4 #SDG8 @高階管理人才培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教學中心 高階管理人才培育中心

高大建築系師生參賽「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 王忻融摘銅、鄭乃綺、吳盈萱獲入圍肯定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建築學系助理教授梁凱翔;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梁凱翔指導大四學生王忻融參加「2024年A+文化資產創意獎」競賽,參賽作品「SUCCESSION 消長」以日本奈良明日香村的古民家為主題,從眾多對手脫穎摘銅,另兩位學生鄭乃綺、吳盈萱也獲得入圍肯定。高雄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梁凱翔表示,該獎由文化部主辦,以文化資產範疇為主體及創作議題,是全國唯一以文資為主題的大型設計比賽,鼓勵學生以文化資產為核心元素,將歷史基因透過創意設計帶入生活。今年競賽項目計7大類,總收件數達2,271件,創歷屆新高,系上學生參賽「文資空間設計類(學生組)」競爭相當激烈。梁凱翔說,今(2024)年4月,系主任陳怡兆帶領系上師生參與國際移動學習,前往「日本起源」、位在奈良縣中部「明⽇⾹村(Asuka)」,與當地民眾、畿央大學(師生)共同探討高齡化衍生的閒置空間、空屋、棄耕地等議題,學生不僅拓展國際視野,也將經驗化為這次競賽創作能量。王忻融參賽作品名稱「SUCCESSION 消長」,以日本奈良明日香村的古民家為主題進行增建,巧妙地將當地的四季變化與空間的消長相互呼應,展現對當地環境的深入觀察。鄭乃綺明日香村有形文化資產「石舞台」為主題,發表作品「傳說中的祭典」探討了日本祭典如何與櫻花季結合;同樣靈感來源的吳盈萱,參賽作品「無盡之所-可以碰觸的時間」則重新設計了歷史悠久的文資空間,打造成現代人願意親近的休憩場所,讓歷史不再疏離,而是成為可以碰觸的場域。#SDG4 @建築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建築學系

高大第21屆畢典 校長陳月端:發揮跨域能力迎戰未來挑戰 市長陳其邁:人生學習取捨與堅持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今(1)日舉辦第21屆畢業典禮,校長陳月端勉勵畢業生,面對AI浪潮、數位轉型挑戰接踵而至,記得永遠以勇敢積極態度面對,發揮在校培養的跨域能力,開創自我競爭優勢與新局。高雄市長陳其邁受邀出席致詞,分享自身生命故事,從中領悟「當你遇到失敗別急著站起來,更要學習取捨與堅持」。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高大連續2年在全國2,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榮獲「公立一般中型大學」榜首,這是企業對校方推動學用合一及產業鏈結的最高肯定。陳月端強調,高雄大學治校目標「產業鏈結、社會鏈結」,遵循中央「2050淨零排放」政策,配合高雄市2023年所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並堅持「綠色大學」的榮耀而持續努力。陳月端也勉勵畢業生,面對未來,永遠堅強與勇敢。世界在變,但唯一不變的是「態度」。AI、數位轉型時代來臨,在專業學科的基礎上,持續精進在學期間所培養的跨域能力,創造屬於自己的競爭力。典禮中特別表揚高大首位榮獲「總統教育獎」的土環系應屆畢業生、泰雅族青年施宏強,展現生命韌性,不畏逆境力爭上游,獲獎實至名歸。受邀擔任致詞貴賓的高雄市長陳其邁,則以自身生命故事勉勵畢業生「當你遇到失敗時,別急著站起來」。陳不諱言,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失利著實令他腦筋空白好幾天,最後是被團隊夥伴點醒「他們都沒有放棄,我有什麼理由不堅強」,進而沉澱心情勇敢面對自己,思考挫敗原因與下一步,急著起來只會四處碰壁。陳其邁還分享,1趟人生旅程80或90載,務必珍惜家人親情,那將是你最大的精神支持;人生要學習取捨,尤其不可能永遠是常勝軍,應以保持謙卑虛心受教,檢討失敗與從中找到該堅持不可喪失的核心思想;不僅時刻提升自我專業能力不被超越取代,更期待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貴人;走出熟悉校園不會時常一帆風順,但期待畢業生堅持理想,以無比勇氣克服艱難挑戰。高雄大學校友會理事長李宗銘表示,自己身體力行,勤跑校內各單位,關心校務發展與師生需求,並以實際行動支持學生活動、人工草皮足球場暨公共藝術「傳承躍升」興建經費,也在去(2023)年校務評鑑以「互動關係人」向訪視委員大力推薦所熱愛的母校。李也藉著宏強的故事鼓勵學弟妹,或許曾如「淋雨無傘可撐的小孩」感到挫折沮喪,但請記得,還有高雄大學師長的輔導關懷,還有畢業校友們愛心捐助及熱心拉拔,協助完成學業,展現「高大人照顧高大人」良善循環與精神。更多資訊請參考本校畢業典禮專區:https://sa.nuk.edu.tw/p/412-1009-4382.php?Lang=zh-tw#SDG1 #SDG4 #SDG13 #SDG17 @學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高雄大學「深耕計畫成果展暨論壇」開幕 深化永續發展、耕耘跨域創新 展現四大未來力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教學發展中心研究員林億雄、林尹千;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深耕計畫成果展暨論壇」今(31)日舉辦開幕典禮,主題為「高大永續˙跨域創新」,發表執行1年來為學生量身打造「多元連結」等四大未來力「NEXT」,並透過「學習羅盤」意象,呈現校方為學生規劃高中銜接課程、畢業升學或就業的用心,展現深化永續發展、耕耘跨域創新的亮眼成績,活動自即日起至下月7日於校內圖資大樓中庭展出,歡迎前往觀賞。成果展開幕典禮在學生社團「原民社」歌聲舞蹈中揭開序幕,校長陳月端表示,高雄大學始終堅持「產業鏈結、社會鏈結」的治校目標,致力於接軌國家、民眾、企業需求。身為臺灣第一所簽署「塔樂禮宣言」的綠色大學,高大率先提出「SDGs-Inside」,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融入校務發展規劃、推動校園永續治理,並以此培養學生跨域能力,推動學用合一,提升就業競爭力。陳月端強調,此次成果展結合畢業典禮,向各界展現校方透過教學創新精進、產學合作連結、提升學校公共性、善盡社會責任等四大策略架構,培育學生包括「多元連結(Networking)」、「自我探索(Exploration)」、「跨域融合(X-strength)」、「問題解決(Total solution)」等四大未來力(NEXT)。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出席典禮表達支持,指出高雄市致力推動「數位轉型」、「2050淨零排放(net zero 2050)」、「高中職半導體數位先修學程」等多項政策,而高雄大學率先響應,不僅派出優秀師長協助高中(職)端授課,也執行多項計畫培育優秀人才,共同促進國家社會進步。高雄市教育局副局長吳文靜,以及在地多位中小學校長也特別帶領師生參與活動。開幕之後,接著專講及論壇登場,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蘇玉龍、國立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國立中興大學教務長張玉芳、國立高雄大學學術副校長吳志宏、教務長陳一民、講座教授洪宗貝等齊聚暢談大學社會責任、永續發展、人工智慧與創新教學等議題。展場中央投射「高大學習羅盤」,展現「以學生學習本位為中心」,涵蓋「第一哩路」108課綱銜接課程、大一之定向、大二/大三之增能與深化、大四之整合應用,以及「最後一哩」學生就業/升學轉銜機制,並融入STEAM教育精神及建立智慧課程引導系統,培育四大未來力,指針則象徵深耕領航高大、邁向高教轉型典範,引領學生航向美好未來。深耕計畫培育的四大未來力則由羅盤向外放射狀開展,Networking 多元連結展示學校在跨校交流、產業增能、原民教育、國際交流、國教扎根之間構築的正向學習網絡,Exploration自我探索,引導新生成功定向與多元發展、培育領袖並保有人文關懷,X-strength跨域融合呈現「STEAM+跨域」與「AI+前瞻人才」,Total solution問題解決,能看見師生實踐在地USR、執行跨院系所教學知識整合的解難能力。另一項展場重點為「NEXT WALL-Foresee the Future」學生學習故事牆,匯集深耕計畫中學生投入的美好時刻,學生的校園經驗、主動探索精神、多元學習觸角,不只想像未來教育學習藍圖、探究新世代學習模式並連結全方位跨域學習路徑,更看見學生學習熱情的潛力,每一張照片、每一篇故事,都是預見未來的窗口。#SDG4 @教學發展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

運健休系「休閒健康工作坊」攜手路跑團體 Inbody測量 助民眾自我管理身體健康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副教授莊淑姿】【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副教授莊淑姿創辦的「休閒健康工作坊」與高雄市馬拉松協進會、高雄市視障跑團等團體合作,於5月18日舉辦「五月星光親子趣味團練暨休閒工作坊」活動,現場參與人數超過300人。活動當天由高雄市馬拉松協進會蔡聖佶理事長和莊淑姿教授帶領大家並同熱身,並進行兩人三腳與400趣味接力賽。並由高雄大學莊淑姿教授帶著科學儀器和學生們為跑者和視障者們進行「Inbody (身體組成分析)」測量,旨在讓民眾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了解自己身體組成的現況、不足之處與改進方式。「原來不是只要有在運動就沒問題。」有些長期參與馬拉松的市民選手在測量之後驚訝發現,雖然身體狀況呈現健康的狀況,平常運動頻率也高,但內臟脂肪級別仍略為偏高。搭配現場教授和學生專業的解說,民眾可以很好了解各項身體指標所代表的意義與改善方式,以預防勝於治療、早發現早改善,依科學數據結合自己的生活習性,發現問題,並調整自己的休閒參與和運動習慣,整體性的思考生活型態,達致更優質的生活型態。莊淑姿教授表示,休閒健康工作坊是高雄大學深耕計畫S廊道樂活大學城的執行項目之一,期待透過優質休閒活動與觀念的宣導,提醒大家優質休閒對良好生活品質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也對位於科技S廊道上的楠梓,建構樂活大學城盡大學的心力,為地方社會創造多元的利多,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協力促進永續發展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參與民眾對整體活動表達高度的肯定,協助的同學更表示,這類活動讓自己可以將課堂上的理論化為實際行動協助民眾,感覺很有意義,也很有成就感,獲益良多。#SDG3 @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

土環系施宏強榮獲總統教育獎 校長陳月端:教育翻轉命運 治校鏈結產業社會帶來善循環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學務處教官顏文進、土環系113級施宏強;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高大以你為榮!」國立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今(27)日表揚「2024總統教育獎」得主、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土環系)大四學生施宏強,讚許展現生命韌性,不畏逆境力爭上游,也印證教育翻轉命運的力量。總統府17日公布獲獎名單,相關資訊可見:https://pea.ncyu.edu.tw/index.aspx 。陳月端表示,施宏強是來自新竹茅圃部落的泰雅族青年,由年邁的外曾祖母「Yaki(泰雅族語,原意『阿嬤』)」隔代教養,(曾)祖孫年紀相差1甲子以上,唯一棲身處是在五峰鄉山上的綠色鐵皮屋;因高關懷家庭且缺乏父母照顧,從小自卑且迷失自我,家徒四壁,為求生存很早在工地賺取微薄薪水補貼家用。高職畢業考進高雄大學土環系,校方啟動關懷輔導機制,並協助申請獎助學金及安排工讀機會,使生活不至斷炊。陳月端說,經由土環系、學務處、原資中心等諸多師長同仁關懷,EMBA學長姊、校友、熱心企業家慷慨解囊、慨捐獎助學金,宏強十分爭氣,不僅課業成績名列前茅,更經常返鄉服務與照顧學弟妹,去(2023)年6月代表高雄大學(原民學生)赴菲、7月「原夢計畫」赴日,都與當地原住民交流,並推廣台灣原民特色。今年畢業後將繼續就讀政治大學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班。宏強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教育翻轉命運的力量,也印證高大鏈結產業與社會所帶來善的循環。施宏強表示,感謝校長為他與類似處境的學生四處奔走、師長陪伴與照顧,以及提供獎助學金的校友、學長姊、企業,才得以更心無旁鶩衝刺學業;過往他曾如「淋雨無傘可撐的小孩」感到挫折沮喪,但現在更有勇氣面對挑戰,更發願壯大自己、「為淋雨苦難者撐傘」。施宏強透露,去(2023)年6月,就在前往菲律賓交流前夕,養育他長大成人的至親Yaki(外曾祖母)因病辭世,曾一度難過到想放棄交流計畫,在親友師長安慰鼓勵下維持前往,「謝謝為我打氣,也想向彩虹橋彼端的Yaki說,會將思念化為前進動力」,除了繼續攻讀碩士,也將努力考取原民特考公職及技師、貢獻所長為部落盡份心力。根據總統教育奬設置說明,自2001年設立至今,鼓勵讚揚以順處逆、奮發向上的學子。得獎者主要為翻轉自己的生命、出類拔萃起了模範表率之效,對社會風氣有良善 提升,足堪楷模。今年共有施宏強等8名大學生獲此殊榮。#SDG1 #SDG4 #SDG10 @學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