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行動與實踐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 5G新科技大手牽小手 藝游『漁』村共創與偏鄉VR融入學習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經理林知儀】【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教育的多元發展,除受限於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問題外,還受到新移民、都市化與少子化等因素影響,讓偏鄉教育問題變得比以往更加複雜。而藝游「漁」村,偏鄉場域實踐藝術工作坊系列活動,以SDGs 14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與SDGs4優質公平教育為主題發展,於大學部課程讓同學進行圖像創作、繪本製作與設計思考融入,透過海洋議題的創意發想,完成永續發展的繪本專題實作。由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王政弘副教授帶領大一、二學子,將大學生所完成之繪本教材帶進兩所偏鄉國中小(蚵寮國中、蚵寮國小)進行藝術工作坊,讓孩子繪製心中的海洋家園。工作坊內容規劃依序為: 1.繪本導讀、2.VR海洋生態體驗、3.繪製海洋家園創作、4.透過虛擬實境認識海洋生態、5.藝起玩轉印成果展示。大學團隊於4/26進入蚵寮國中、5/2進入蚵寮國小與學童互動,並將聯合國SDGs議題、海洋生態與認識蚵仔寮等知識結合VR與藝術創作帶到教學現場,進行大手牽小手共創海洋家園圖像創作。後續也將第二次進入蚵寮國小,並邀請獲選為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的蚵寮國中學童,於5月底到高雄大學,兩校共約100位學童,與大學生進行熱轉印共創與VR科技融入學習體驗。此活動課程目標為提升大學生對於偏鄉場域實踐與實作能力養成,讓同學們以服務設計學習為基礎,進入偏鄉場域實作的教學內容,透過藝起玩轉印系列活動,將熱轉印工藝實作這項兼具美感教育與實作體驗的技能課程,經由藝創系學生先於課堂學習操作與教案設計等技能並培訓後,規劃出適合引導國中小學童的美學體驗教案。大手牽小手,進入偏鄉國中小,帶領偏鄉學童進行熱轉印體驗課程並接觸新科技教育,增加美感經驗與藝術體驗,讓學童們處於偏鄉不但能夠動手學習,還能進一步發展出專屬在地特色的作品,同時落實在地實踐社區服務設計學習與SDGs-4的訴求,擴散新科技融入學習之成果。#SDG4 #SDG10 #SDG14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響應世界地球日 高大推動食魚教育 藍美雅師生體驗「友善養殖」、「漁村創生」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創新學院/助理教授藍美雅、教學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李育齊;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響應世界地球日,國立高雄大學這樣做,助理教授藍美雅帶領學生參訪「百大漁青」張博仁創辦的「漁創客」青創基地,請益團隊「友善養殖」、「漁村創生」、「食魚教育」理念作法,促進青年返鄉創業、共榮共好成果;師生也換著「青蛙裝」下池,親身感受漁民飼養、撈捕作業辛勞之外,也實際見證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指標14「保育海洋生態」精神。該場踏查走讀、食魚教育活動由「高教深耕計畫」支持,特別選在世界地球日當天(4月22日),主要參與者為藍美雅開設的「遇見社區訴說在地」、「旅讀社區」修課學生。藍美雅長期投入社區工作與研究,有感於農漁村面臨人口外流、青壯年與家鄉疏離感等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她從根本教育著手,包括課程講授、案例介紹、工作坊參與及社區實地見學,促使青年學子更認識與認同腳下土地,激發跨出舒適圈、挑戰與開創無限可能。身為漁三代的張博仁,堅持環境友善養殖,協助農村社區提升漁獲品質,並組織「漁創客」協助青年漁人返鄉創業,榮獲「(2022)第三屆農村領航獎」。張博仁不藏私,慷慨分享創業理念與心路歷程,並精心安排多個學習單元,包括體驗穿青蛙裝下水收蝦;認識斑節蝦(明蝦)、草蝦、白蝦及產業介紹;餵食及觀察虱目魚、黃金鯧。午餐更是端出自家養殖、知名法式主廚指定食材的蝦、虱目魚料理讓師生大快朵頤,直接感受「從產地到餐桌」六級產業經營模式。高雄大學致力鏈結產業、社會,發揮大學價值推動SDGs永續發展,融入課程規劃,同時透過高教深耕計畫挹注,促進與社區鄰里多元連結。例如創新學院「遇見社區訴說在地」、通識教育中心「旅讀社區」課程,藍美雅師生一行走讀請益「漁創客」張博仁,體現指標14「保育海洋生態」食魚教育乃至地方創生進行式。 藍美雅師生踏查走讀活動為上半年度「人文永續關懷系列」首部曲, 其他精采活動預告如下: 05/22(一)系列活動開場「公共藝術的校園記憶」專講_活動中心中庭 05/22(一)至05/26(五)_駐校藝術家活動_活動中心藝綻廳 05/24(三)_樹木碳貯存環境教育培力坊(碳貯存概論及測量體驗)_理學院B100演講廳及校園(活動資訊將公告於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c.nuk.edu.tw)#SDG14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2023世界地球日,高大師生親近海洋看見社區創生,為人文永續關懷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本校致力推動永續發展教育,以落實SDGs理念融通課程規劃,本學期創新學院「遇見社區訴說在地」及通識教育中心「旅讀社區」課程師生,透過場域走讀實踐對SDGs14-海洋生態之目標,課程以永續海洋資源議題深入探究,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走出校園、進入地方場域進行彌陀區食魚教育體驗,為本年度人文永續關懷系列活動揭開序幕。實際踏訪社區本次踏查活動邀請澄田整合規劃有限公司許維哲、賴紀廷、史雅鈴為場域業師,引導師生們進入鄰近社區進行場域踏查與學習;此外更邀請第三屆農村領航獎得主張博仁老師透過帶領同學體驗穿青蛙裝下水收蝦,認識斑節蝦(明蝦)、草蝦、白蝦及親自觸摸的課程及產業介紹,餵食虱目魚、黃金鯧體驗與觀察,還有六級產業經營的理念、經驗、心路歷程分享等,讓學生透過實際體驗了解海洋生態保育的重要性。當然,美味的午餐有滿滿的蝦、虱目魚飯湯,以及最後的海洋生態問題交流與反思等安排,都讓同學們收穫滿滿、受益良多。帶領本次社區走讀活動的授課教師藍美雅助理教授本身為資深社區工作者,有感於農漁村面臨人口外流、青壯年與家鄉的疏離問題亟需解決,而如何讓青年學子貼近腳下的土地、如何跨出舒適圈挑戰無限的可能。本次活動透過學校高教深耕計畫支持與在地周邊的社區產生多元鏈結,本學期走讀了橋仔頭白屋、梓官區蚵仔寮赤崁聚落赤西里,以及彌陀區青年培力工作站,引領來自多元科系、不同年級的三十多位學生,用場域走讀去感受社區的溫度、用服務實踐去體會跨域學習的價值、用課程反思去理解永續發展與海洋生態的重要性。#SDG14【文字、照片提供:創新學院藍美雅助理教授、教學發展中心李育齊助理研究員】

Type:

其他

Office:

高大財法系、法務部綜合規劃司 合辦「司改前進校園講座」 探討精神障礙觸法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財經法律學系/碩士生沈佐錞;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講座教授張麗卿團隊、法務部綜合規劃司21日共同舉辦《司改前進校園講座》,與會演員、醫師、學者、檢察官以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為背景,廣泛探討思覺失調症(昔稱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礙觸法、司法精神鑑定等議題,以及分享從制度、實務、醫療、比較法等面向推動的成果及未來建議。張麗卿表示,近幾年,精神障礙觸法者事件頻傳,引起社會大眾廣泛討論,其中2019年社會寫實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更是傳神描述加害者(家屬)、被害者家屬、辯護律師、精神疾病患者等各方角色心境與糾葛,進而帶出「精神障礙鑑定」及「思覺失調症」等議題。特此,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特別協助法務部綜合規劃司,21日舉辦「司改前進校園講座」,由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長洪信旭主持,資深戲劇教師暨演員葉子彥、法務部主任檢察官周芳怡、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院長吳文正、高大財法系講座教授張麗卿分4場從不同面向暢談司法精神鑑定議題。《我》劇中飾演弒童案兇嫌陳昌的葉子彥,分享從試鏡到演出的心路歷程,包括進入角色之前揣摩思覺失調症患者內心世界與外在行為表現;接演該劇之後促使他更關注相關精神障礙觸法議題,也樂見戲劇帶來民眾廣大迴響以及後續司法改革,邁向更進步的社會。主任檢察官周芳怡則是介紹精神障礙觸法者之刑事司法處遇,包含司法精神鑑定之物證和資料、監護處分執行流程、多元處遇和轉銜會議,一路從法院的審理到被告復歸社會自立生活與社區融合。嘉南療養院院長吳文正介紹精神障礙醫療實務面,諸如於刑事、民事、行政等鑑定範圍,以及醫院鑑定流程、查驗有無詐病之機制乃至遭遇困難,最後以臨床治療角度分享其對於我國監護處分新制的看法和建議。高雄大學財法系講座教授張麗卿則借鏡德國經驗,精神障礙立法例進一步給予國內制度建議,相關內容包含我國監護處分制度流程、刑法暨刑事訴訟法對此的修正;以及引用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CRPD)》檢驗台灣法制、德國精神障礙觸法者的司法處遇,促進學生了解彼此制度特色與相異處。#SDG16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通識中心副教授蔡奎如 舉辦青銀共學工作坊 白紙、膠帶造塔 激發跨世代交流對話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SDGs大使指導老師蔡奎如;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如何利用20張白紙及1捲膠帶,激發跨世代對話?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蔡奎如18日安排校內大學生、樂齡大學學員參與「青銀見面繪」,由「搖滾爺奶」創辦人林宗憲引領進行混齡編組競賽,各組須以前述媒材建造「幸福之塔」,最高且不倒塌者獲勝。造塔過程中除了體會彼此價值觀差異,也激勵熟齡者省思規劃第三人生;年輕人盡早學習與中高齡者溝通相處技巧。蔡奎如表示,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再加上政府2019年實施《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鼓勵該兩類族群參與勞動,高齡再就業將成職場趨勢,因此青年學子未來除了要有橫向與同儕合作,更必須培養與不同世代跨齡共學、共事共創的軟實力。蔡奎如指出,高雄大學善盡大學社會責任,落實「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本次「青銀見面繪」活動,主要參與者為高大「SDGs學生大使」與推廣教育中心樂齡大學學員交流互動。對長者而言,跨世代交流可提高社會參與度、促進心理健康。對學生而言,青銀共學可增強高齡議題關注意識、提升人文關懷。活動講師、社會企業「搖滾爺奶」創辦人林宗憲設計多個橋段,「幸福之塔」是其中1項遊戲,除了要求混齡分組(打破同溫層),且各組須在10分鐘時限,利用20張白紙與1捲(超級不黏)紙膠帶建造,最高最穩固維持不倒者勝出。建造過程意見分歧但也體現世代價值觀差異,諸如穩健保守、冒險犯難,「尊敬」或是「尊重」,林宗憲藉此讓學生親自體驗與觀察,銀髮人力活化就是當前趨勢,未來善於與中高齡者共事合作的人、才會最有前(錢)途。林宗憲長期關注銀髮長者心理健康,秉持「老有所用、活化人力」信念,發揮自身劇場藝術、心理學專長,創辦社會企業「搖滾爺奶」,暱稱巧克力老師,運用大量繪本、訓練爺奶說故事,到小學或幼兒園說故事,以賺取工讀費。雖然金額不大,卻是最好的鼓舞與動力。透過說故事賺錢,爺奶們賺到的不只是金錢、更是社會參與感、與滿滿的成就感。林宗憲提出許多顛覆傳統觀念的看法,例如打破養兒防老的迷思、請長者要善待自己、不要執著於把錢留給子女;要好好保養牙齒,因為咀嚼能促進腦內啡分泌、使人快樂。林宗憲犀利又生動的剖析新時代的老後人生,引發學員會心一笑的同時、也鼓勵他們重新省思第三人生,走出舒適圈,持續學習探索。#SDG4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大學法

sdgs icon

Type:

政策與法令

Office:

行政單位 研究發展處

File:

下載

卓越講座 高市環保局副局長黃世宏剖析2050淨零趨勢、政府政策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當「2050淨零碳排」已成全球共識,台灣如何自處與因應?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11日邀請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副局長黃世宏,為師生剖析「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會員國大會」趨勢,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今(2023)年10月即將上路試行的影響,以及從國家到高雄市政府的淨零政策規劃。黃世宏指出,目前為止已有超過133個國家、242個城市宣示淨零,台灣也積極因應,立法院今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重點包括「2050淨零排放中長期目標」、「碳、稅費機制」、「設立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納入公正轉型,保障原民權益」。黃世宏強調,高市2021年排放量已較基準年(2005)減少13%,超越國家同期減量2%及2025年10%之目標,市府更已設定2030年減量30%及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擬定「高雄市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草案)」,搭配「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轉型四大目標及十八項策略。具體內容包括太陽光電6年(2021-2026)1.25GW、汽電共生廠2025脫煤340萬噸、2030公務機車、公車全面電動化等,另外也推動產業淨零大聯盟、低碳社區、淨零教育、大眾運輸路網建構、資源循環零廢棄等政策,穩健邁向2050淨零。黃表示,透過法規與政策,制定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善盡共同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並確保國家永續發展。黃世宏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歷任高雄市環境保護局技佐、股長、技正、科長、簡任技正、中區資源回收廠廠長,公職經歷完備,現為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副局長。行政副校長吳宗芳特別到場致意並頒贈感謝狀,感謝為師生帶來最新國際環境、政策趨勢。#SDG13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參與「2023高雄智慧城市展」 展出環保鞋大底、高比表面積之多孔洞碳材 研發成果

sdgs icon
【文字、部分照片提供單位:研究發展處產學育成中心/副理陳映諪;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響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配合國家節能減碳及能源轉型政策,國立高雄大學不缺席,30日參與「2023高雄智慧城市展」,現場展出協助半導體業者將「廢膠帶轉生環保鞋大底」,以及「廢電木板再製高比表面積之多孔洞碳材(俗稱活性碳)」成果,不只降低環境汙染更將回收資材高值化,展現積極推動SDGs、鏈結產業與社會精神。國立高雄大學產學育成中心負責參展規劃,中心主任郭錦福表示,「淨零轉型」已不僅是環保、經濟課題,還攸關國家競爭力,更影響台灣未來30年國家發展策略;高大發揮大學價值與社會責任,各領域教授投入相關研究,此次展覽邀請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化材系)主任蘇進成團隊,於「淨零新創主題館」分享近期研發成果。蘇進成主持之「綠色材料與資源實驗室」,團隊展示「晶圓研磨膠膜再利用技術」及「電木板回收製備多孔性炭材與燃氣能源回收」。 前者回收再利用晶圓膠膜,將TPO(thermoplastic olefin,熱塑性聚烯烴)與PET膠膜應用於鞋子大底發泡材,既解決半導體封測廠所生產的廢膠帶處理問題,又開發嶄新鞋大底材質,達到循環經濟回收再利用與減碳排效益。後者則將電木積層板材廢料活化成多孔性活性碳材應用於分子吸附,適用領域包含電池電容、觸媒載體、廢水與廢氣處理、脫色與生物醫藥工程。產學育成中心郭錦福表示,中心隸屬校內研究發展處,致力推動校園知識商業化,以單一整合窗口提供產學合作、技術移轉、人才培育、新創團隊輔導、爭取政府資源等多項服務,並為促進產學交流、扶植在地產業與升級轉型而努力。中心經理劉建成指出,團隊加入南臺灣科研產業化平台擴大服務量能,將校內研發技術成果產業化,推廣到產業及國際上,促成產學合作。並針對產業之需求,提供爭取政府資源之服務,例如經濟部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目前已協助5家中小企業取得政府補貼優惠貸款利率,以及櫃買中心創櫃板申請輔導等服務。「第二屆(2023)高雄智慧城市展」30日於高雄展覽館登場,來自全球16國、50個城市,逾300個國際市政及企業組團參加,展期即日起至4月1日。本次主題「數位轉型再創智慧城市新高峰,高雄大學響應高雄市政府推動城市綠色轉型,於「淨零新創主題館」與成功大學等8所大學端、16家企業端夥伴共同設攤展出成果。#SDG12 @研究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 參與推動「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前進國教端 深化VR與教育元宇宙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經理林知儀;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發揮大學價值與社會責任,參與教育部「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今(25)日正式啟動,未來將攜手屏東大學等大學端夥伴,前進各縣市國教端協助推動VR(虛擬實境)融入教學、建置XR數位共學中心等教育元宇宙創新教學應用。會場同步展示各式VR教材與元宇宙,與會者透過頭盔體驗最夯的XR新科技。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出席啟動會議表達支持與敬意,指出高大治校目標就是「產業鏈結、社會鏈結」,校方依循國家政策、聚焦產業需求,不論教學或研究都融入跨域整合,實踐學用合一,例如設置「XR SCHOOL」不僅育才更鏈結XR產業,諸多努力成果獲得外界肯定,蟬聯「2,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公立一般中型大學」榜首。陳月端強調,「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校方不缺席更全力配合,成為教育部最堅強後盾,推動元宇宙與5G新科技,攜手國教端夥伴運用VR與XR技術融入生活與教學。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長李政軒表示,計畫由屏東大學、高雄大學、致理科技大學與淡江大學共同運作教育部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輔導計畫辦公室,主要推動兩大創新教學模式,模式一為延續前一期計畫持續輔導各校VR融入教學,新增教育元宇宙之創新運用;模式二為全新前瞻應用模式研發,期輔導縣市建置XR數位共學中心,預計於各縣市建置3D虛擬攝影棚主播端環境,輔導各級學校收播端結合多元延展實境之載具、內容等,共同開創沉浸式體驗的元宇宙教育創新教學應用。為了輔導各縣市及中小學順利推動VR與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模式一由高雄大學藝創系副教授暨「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王政弘,主責「執行VR與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未來將帶領中心團隊全國跑透透,巡迴各區示範學校(中小學)共同推動新科技融入教學,努力縮短科技教育學習的城鄉差距,進而落實5G新科技教育應用的推廣與普及。教育部「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自2021年開始推動,期間共補助國中小69所、新科技載具設備828台、沉浸式學習受惠學生數將近2萬多人,成效良好,因此今(2023)年延續並擴大實施。計畫總主持人、屏東大學教授吳聲毅指出,本次計畫除了延續前一期提供沉浸式體驗學習目標,更進一步提供元宇宙教學資源整合,並建置多所虛擬攝影棚,提供學生實施遠距直播教學,共同開創研發沉浸式體驗的元宇宙教育創新教學應用。#SDG4 #SDG10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