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行動與實踐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大「全人菁英社」大手牽小手 前進國教端 引領學童建立品德、正向價值觀

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指導彭郁庭等5學生 挑戰「LINE FRESH」 晉級全國前10強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高大學生參與競賽 成績亮眼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林杏子指導彭郁庭等5名學生團隊,日前(14日)參與「LINE FRESH」校園競賽,提出「碳排」主軸,設計搭乘捷運換算碳排量遊戲,鼓勵使用者清楚掌握每日碳足跡、培養碳權意識。團隊與全國300組好手角逐,最終晉級前10強,展現永續與商業的實戰力。該「LINE FRESH」競賽由科技業者LINE主辦,主題是「永續發展」,參賽團隊提倡「責任消費」觀念(提案),並結合業者多元數位服務與開放平台技術、創造永續消費的支持性環境,勝出隊伍並可獲得專案落地的機會。高大團隊成員包括資訊管理學系大三彭郁庭、資訊工程學系大二鄭芃予、金融管理學系大四蔡仁碩、大三詹雅惠、大三方皓霆等5名學生組成,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林杏子指導。由於高大校園廣闊、綠意盎然,常被戲稱「高大牧場」,或被詢問「賣鮮乳嗎?」激起學生隊名「高大鮮乳」靈感。團隊提出碳排主軸,設計邊搭捷運邊算碳排量功能遊戲,除了可以清楚掌握自身的每日碳足跡,也進一步整合LINE服務,鎖定Z世代年輕族群、增加使用黏著度,同時培養碳權意識。「高大鮮乳」從全國300多組隊伍中晉級決賽,14日出席LINE台北總部解說提案雛形,展現永續結合商業的實戰力。指導老師林杏子表示,校方創設「IF-School高大創新學院」鼓勵學生跨系跨域共創,其中「永續與創新」更是發展主軸,切合SDGs、ESG等現今國際社會重視的議題。彭郁庭等學生2022年7月成軍,期間通過初賽、複賽,晉級層層關卡,也積極參與企業多場工作坊培訓,比賽儘管結束但也開啟學生另段學習旅程,尤其實際操作、驗證永續與商業的融合,獲益匪淺、儲備前瞻性實力。#SDG12【文字、照片提供: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學生彭郁庭;公共事務組編修】

Type:

其他

Office:

建築學系「建築設計」及「素描」課程聯合成果展 展出空間觀察再造、左營5場域描繪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建築學系/講師蔡寧;公共事務組編修】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建築設計」及「素描」課程聯合成果展11日開幕,前者主題「跨.度 Between the Scales」從微觀再到巨觀的視角切入創作;後者則以「安居左營」為題,描繪「果貿社區」等5座場域,展露新世代建築學子敏銳觀察與豐富靈感。高雄大學建築系學生的建築設計、素描作品於校內人文社會科學院中庭廊道展出,系主任陳怡兆開幕致詞表示,身為建築人,責任與使命就是不停地與社會、環境對話,師生實際力行,走入場域觀察、與當地居民交流就是最佳體現,進而創作件件精采的作品,並嘗試戶外展出方式,邀請高大師生、校外民眾停下腳步欣賞。活動策展者、講師蔡寧表示,「建築設計」探討身體與空間之間、人與人之間、建築與都市之間的互動關係,從微觀到巨觀的視角切入,大一題目「身體的感知機器」,即以人社院中庭為設計基地,例如學生李宇傑的木作構造物作品,可針對人體姿勢需求加以應變調整為座椅或桌子。又如大三設計題目「這個世界永遠缺少一個X」模擬台中文創園區為(設計)基地,學生賴彥華同學作品「繫」,實踐「臺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發展目標,鏈結與年輕建築族群的工作、活動交流。素描課則是跳脫傳統以室內靜態寫生為主,例如蔬果花卉、陶瓷玻璃器皿靜物,或是人物(像)、雕塑素描等方式,師生融合真實場域與永續發展觀念,以「安居左營」為題,運用「多重視點」、「分析性方法」、「空間序列」、「主觀地圖」、「蒙太奇」等田野素描,再現左營5座場域。學生筆下作品(左營)場景包括果貿社區、明德新村、鳳山縣舊城、宏南社區、左營古厝聚落,不只發揮細膩角度觀察台灣的都市與社區,也邀請當地文史工作者解說、居民交流互動,最後再以個人觀點(風格)繪圖方法來再現空間。@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籤詩文學與寺廟文化」、「田野調查」 兼任助理教授翁烔慶帶領走讀 學習尊重、欣賞多元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通識教育中心/教師翁烔慶;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籤詩文學與寺廟文化」、「田野調查」兩門通識課程日前舉辦期末發表會,修課學生分享課堂收穫,以及走讀校園在地廟宇、社區舊聚落觀察所得,諸如寺廟如何使用龜殼占卜抽籤,或是古宅門匾堂號由來,從中了解臺灣民間多元社會融合過程乃至學習尊重、欣賞,體現「永續發展目標(SDGs)」精神。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翁烔慶開設「籤詩文學與寺廟文化」課程,教導學生認識籤詩由來,內容包羅萬象,例如自古即有從歷史人物、故事情節、天候、植物等面向,進而衍生出籤詩文學的民間文化。而隨著早期先民遷徙,將閩、粵各地神祇分靈來臺供奉形成的寺廟文化,兩者交互融合發展出此一特色。除了課堂講解,翁烔慶也帶領學生走入校園周圍廟宇如藍田里仁壽宮、蚵子寮朝天宮,實際觀察各種層面文化與美學,例如進廟參拜與抽籤,感受過程中籤筒(竹籤)攪拌聲,以及半月形竹頭(木刻)擲筊(珓)拋於地上而此起彼落的喀嘎聲。翁烔慶解釋,籤詩(文化)帶有隱喻、勸勉、迷和信以及學習自我思辨和改進建議,為台灣民間盛行許久的文化,其緣起古代文人雅士的創作,將自身經歷和得失人生際遇所訴諸於「五字一句」或「七字一句」而成四句一張的籤詩。臺灣宮廟常見「六十甲子籤詩」、「關帝百籤詩」、「觀音百籤詩」、「天后媽祖百籤詩」、「二十八星宿籤詩」、「頭字藏頭詩」、「自創籤詩」。翁烔慶費心找出臺灣古法占卜抽籤,學生不僅體驗箇中樂趣,同時感受肅穆、寧靜等氛圍,以及籤詩文化「誠信」而不「迷信」文學面向。另門課「田野調查」也經常被學生敲碗詢問內容,翁烔慶幽默回以「不用種田,不用種菜,也不是割稻。」主要建立學生對「調查對象所在處」直接收集社會資料研究的基礎觀念,包括現地觀察、個案研究、訪談等多種方式。翁烔慶解釋,高雄大學坐落楠梓區藍田里,昔日多為農田(村),歷經社會變遷今僅存2座謝家(堂號陳留)和1座林姓(堂號西河 )門楣傳統建築,鄰近的援中港社區也存在傳統聚落、新建大樓並存的特殊景觀,因此期末報告則是鼓勵學生發掘周遭的藍田里、援中港、橋頭區頂鹽里、梓官區蚵仔寮的人文歷史特色。#SDG4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 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紀國鐘談科學文明、倡議永續發展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今(3)日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紀國鐘,以「科學文明、永續發展與太陽能源產業」為主題,倡議人類應努力永續發展、循環經濟,利用再生能源新科技促成生物圈生活文明之新思維。行政副校長吳宗芳到場致意與頒贈感謝狀,感謝提供師生宏觀視野。紀國鐘首先指出,人類文明發展自1萬年前開始建立農業耕種,並逐步發展出群聚分工的文明生活;直到18世紀工業革命發生前,科學家將這段時期視為人類在地球上的生物圈生活的時代。而歐洲由中古黑暗時代到文藝再興時期的歷史沿革,證明人類的希望並非神權或君權,亦非各種專業的權威,而是在於人性的解放及創新。自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至今,人類社會已發生極大的變革;短短不到三百年的時間,科學的進步呈現跳躍性成長,但也同時造成了環境污染、氣候變遷、社會衝擊、階級對立。科技快速發展的速度,遠超越文化演進的腳步的結果,便是人類具有豐富的物質生活,但心靈卻不知何去何從。紀接著指出,現今人類最需要去確認的科學文明,即是讓科學的精神融入社會文化中,讓人類生活平衡並與時俱進;並以生物圈二號的實驗為例,科學家透過這個實驗了解到,以現有已知知識,尚無法創造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紀也強調,地球是宇宙中孤立的太空船,追求永續發展是唯一的法則,亦即追求人性解放、尊重大自然制約的生活方式,並以永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為努力的方向。紀國鐘為美國耶魯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所博士、物理所碩士,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工作十四年,吸收豐富海外經驗後返台服務。曾於中央大學及交通大學任教,研考會、國科會等多個政府機關任職,亦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講座教授、台灣北社社長。#SDG9 #SDG11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公益律師林夙慧 卓越講座談性平: 交友、交往注意法律界限 學習恰當人際互動模式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國立高雄大學重視並長期推動性別平等教育,20日邀請公益律師林夙慧,以「性平路上停看聽」為主題,與現場師生分享相關議題與趨勢,以及交友、交往、人際互動過程該有的謹慎與尊重,校長陳月端到場致意與頒發感謝狀。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結識林夙慧超過10年,對她長期投身社會公益,專注(長)性平、家事、仲裁議題由衷敬佩,並感謝林協助及擔任校方性平委員會委員,維護當事雙方權益。陳也特別提醒,許多性平事件因網路媒介發酵擴散,網路上任何發言、回應、轉貼影音文字都會留下足跡(紀錄),甚至可能成為違法證據,不可不謹慎。林夙慧表示,台灣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歷經許多艱辛過程並付出的承重代價;儘管已立下許多性別平權相關法律,但社會仍存在著歧視與不平等。而近年來,網路資訊日益發達,社群網站、手機軟體等交友管道盛行,但學生在探索感情、交友之際,卻常因對性平教育相關法規不甚了解,加上對人際情感互動缺乏實際經驗與技巧,因而可能衍生校園性平事件。林分別從法規面及案例說明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等可能發生的校園性平事件;同時強調,當性平事件發生時,無論程度大小,都會對被害人的身心造成傷害與痛苦,影響甚至達終生之久;因此也希望能透過本場演講,讓現場學生能進一步了解交友或交往應注意的法律界線、深化性別平等之法律知能、學習恰當之人際互動模式。而對於剛實施之跟蹤騷擾防治法,林則就跟騷行為定義、可能發生的行為樣態、發生時對被害人及行為人應採取的措施等進行介紹,希能讓現場聽者對法規有進一步了解,使生活、行動自由、個人隱私受到保護,免於受跟蹤騷擾行為之侵擾。林夙慧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律系,除專注於律師業務外,目前亦擔任全國律師聯合會性騷擾防治委員會召集人、女律師委員會主任委員,社團法人高雄市律師公會常務理事,及多個委員會委員。長期投入性別暴力事件的調查與防治工作,積極參與相關法規修訂,及協助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專業人員教育訓練。#SDG4 #SDG5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承辦教育部校園性別事件研討會 校長陳月端:性別人權普世價值 校園教育是起點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19日承辦教育部「校園性別事件行政訴訟案例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從程序疑義、實體內容探討相關案例,精進大專校院業管人員法規程序及適法之論理脈絡,進而降低或避免調查案件結果遭行政訴訟撤銷之情形。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出席研討會致詞表示,校方重視並長期推動性別平等議題、權益,她並以身作則,自學務長、教務長任內就參與相關研習、政策擬定、課程安排與推廣、個案調查與輔導等,承辦人員的箇中辛勞,因此完全能夠感同身受。陳月端也強調,人權是普世價值,性別人權亦是普世價值,校園就是人權、性平教育的起點,經過各位努力讓此觀念深植學子乃至社會大眾心中,進而創造台灣在亞洲性別人權多項評比獲得3個第1佳績,包括第1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2019年)、女性國會議員人數第1(2020年)、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編布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最低(2021年)。與會的教育部學務司科長謝昌運指出,本次案例研討會以大專校院性平會執行秘書、教育部調查專業人才庫人員、國教署及所設諮詢委員為主要研習對象,同時感謝高雄大學協助辦理、提升與會學員相關法規、論理脈絡素養。本場研討會進行「110 年校園性別事件行政訴訟相關案例—程序疑義部分」、「校園性別事件處理結果經行政訴訟撤銷案例—實體部分」兩議題,由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羅燦煐主持、輔仁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吳志光發表;羅燦煐另外主持下午場,搭配國片《童話・世界》探討「權勢性侵/違反專業倫理案例」。#SDG4 #SDG5 #SDG16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國際長吳行浩率團訪印尼棉蘭 深化國際連結 力拼招生 推動華語文教育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國際事務處/國際長吳行浩、校聘組員許媛茹】【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為推動國際交流與招生,國立高雄大學國際長吳行浩率領國際事務處,7至11日前往印尼棉蘭,拜訪北蘇門答臘大學(Universitas Sumatera Utara)、衛理二校(SMA Methodist-2)、慈光彌勒學校(Maitreyawira School)、SMA Mentari Bangsa與菩提學校(Perguruan Buddhis Bodhicitta Medan),擴展深化東南亞姊妹校網絡連結,力拼國際招生與推動國際華語文教育。9日拜會北蘇門答臘大學,由該校國際長Dr. Rudy Sofyan, S.S., M.Hum.、全球夥伴關係處主任Dr. Arif Nuryawan S.Hut., M.Si.、工學院副院長Ir. Nismah Panjaitan, S.T., M.T.、建築系主任及教授等均一同會晤,並在兩校師長見證下辦理兩校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MOU內容涵蓋教育、研究、社區服務、學生及教師交流。雙方並就未來具體合作方向進行會談,在夏日學校、建築系移動課程、合辦研討會等主題上達成互惠互助之合作共識,盼藉此鞏固並深化臺印的關係,共同為雙邊合作開啟新頁。10日至菩提中學舉辦棉蘭地區華語師資多媒體教學工作坊,吸引來自印尼各地約四十名華語教師報名參加。本工作坊由高大語言中心教師黃聖雅規劃主責,現場提供數個華語教學軟體特色介紹與操作講解,並透過活動設計來解決教師們課室中常遇到的難題,課程獲得熱烈互動與迴響。國際長吳行浩表示,本次工作坊係為執行教育部新南向計畫台印華語師資培訓的前期課程,希冀透過一系列華語師資培訓課程與活動,提升印尼華語師資質量與對華語教學品質,透過高品質的教學方式,使印尼師生對於台灣教育環境有更高的認同,提升台灣高教的能見度,意義深遠。#SDG4 #SDG17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成功爭取興建現代化足球場!校長陳月端:完整串接足球產業 共辦國際賽事 培育四級人才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將有嶄新現代化的人工草皮足球場,校長陳月端爭取、立法委員劉世芳協助,日前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南下場勘,同意補助3,000萬元興建,不僅讓校內運動競技學系足球組學生、足球隊球員安心、安全精進球技,也可作為推廣及支援各大賽事舉辦或訓練場地,共創足球產業價值鏈。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校方積極配合國家政策、發揮大學價值、鏈結產業與社會,響應教育部足球人才培育計畫,本(111)學年運動競技學系(運技系)增設足球組,考量師生教學、練習減少運動傷害、提高場上競爭力,因此向教育部提出人工草皮足球場需求,感謝次長林騰蛟傾聽回應高大師生需求、立委劉世芳積極奔走促成。球場興建總經費3,333萬元,教育部補助3,000萬元。陳月端強調,高雄三級足球(國小、 國中、 高中職)環境已相當完善,高雄大學發揮大學責任,與在地共榮共好,努力建立高雄足球人才培育第四級(大學)管道,提供在地子弟就近安心升學、發展生涯。高大足球場興建完成後,可與鄰近的國教端足球名校(後勁、右昌、莒光等三所國小)、高雄市立楠梓足球場、高雄國家體育場、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串接成為最完整的足球產業園區,不僅可共同舉辦國內、國際賽事,更扎根強化國家足球人才培育。高雄大學運技系足球組目前以田徑場為主要教學訓練場地,考量足球是高頻率身體接觸、碰(衝)撞運動,以及踢傳球可能誤傷他人,故規劃於遠離宿舍、教學區的校園東側場域興建人工草皮足球場,總面積為4,896平方公尺(96公尺 X 51公尺),完工球場面積為4,050平方公尺(90 公尺 X 45公尺)。除了後續管理養護容易,低成本、低耗能(水)、高使用壽命、高擴充性也都是優點。此外,人工草皮、填充顆粒材質也預計申請FIFA認證,確保球員場上安全,尤其專業足球場更能培養臨場感,累積經驗能力。#SDG4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獲頒「法治人權服務獎」 表彰推廣人權法治、轉型正義意涵付出與貢獻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照片提供單位:行政副校長室/行政副校長吳宗芳】【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秉持鏈結社會、產業,發揮大學價值的治校理念,國立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日前獲頒「法治人權服務獎」,表彰其帶領團隊紀錄人權影像、開發相關學習課程暨桌遊,以及攜手國教端推廣、建立學子體認人權法治重要性與轉型正義意涵等付出與貢獻。該獎項由「社團法人中華人權協會」,於「國際人權日(12月10日)」前夕,頒發相關貢獻及服務獎,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為高教學界唯一獲獎者。陳月端表示,高雄大學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結合行政副校長吳宗芳、政治法律學系副教授邵惠玲、建築學系系主任陳怡兆組成跨領域團隊,承接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研究計畫,以1949年爆發的「海軍白色恐怖事件」受難者之一毛扶正、胡子丹等為故事背景,開發《不義遺址的人權與法制省思》遊戲式學習課程。課程吸引之處,將不義遺址透過VR科技創造沉浸感,引導學子從遊戲中學習,除了破關成就,更深層的意義是了解對話、同理、省思人權法治重要性與轉型正義意涵,體現「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能遺忘」。該款《不義遺址的人權與法制省思》遊戲式學習課程結合108課綱、高中公民與社會科《人權保障篇》,除了上架PaGamO網路平台供全國高中職生自主學習,團隊也同步開發《人權桌遊》,10月起陸續前往新莊高中、中山高中、中山大學附中推廣「桌遊教具種子教師培訓」及「入班試教暨開放觀課」,藉此培育更多人權種子教師、發展特色教學。此外,該系列教案也陸續利用「高教深耕計畫成果展暨論壇」於校外展出,讓社會大眾體驗感受,進而了解與認同人權法治為普世價值。#SDG4 #SDG16

Type:

其他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