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行動與實踐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雄大學、印尼錫江穆罕默迪耶大學 兩校師生線上國際交流 印遷新都「加里曼丹」規劃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建築學系/助理教授葉育君】【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國際事務處於11月底(11月30日)合作辦理國際移動課程,邀請印尼錫江穆罕默迪耶大學(UMM, Universitas Muhammadiyah Makassar)一同參與線上國際工作坊活動,當天由高雄大學建築系三組學生針對印尼新首都加里曼丹(Kalimantan)的遷都計畫進行城市提案,由印尼UMM的老師與學生進行提問與建議,雙方進行一場線上的國際交流對話。高雄大學國際事務處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為基礎,期望以議題為導向,透過線上交流、課程合作等方式,提升學生國際視野與教師英語教學能量。而高雄大學建築系為因應國家的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台灣的建築文化如何與新南向國家互相交流、學習,建築學科發展的視野如何向南拓展,也是一直是建築系努力的方向。本次雙方合作,邀請印尼錫江穆罕默迪耶大學參與交流對談,當天高雄大學建築系師生共有50位參與活動,其中包含建築系的印尼外籍生9人,當天9位印尼外籍生還穿著印尼當地的服飾Batik參加,而印尼錫江穆罕默迪耶大學透過線上會議,有超過100名建築系與森林系的師生加入討論。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印尼新首都加里曼丹(Kalimantan)的遷都計畫提案,高雄大學建築系的學生必須針對交通、基礎建設、都市紋理、環境保護、災害防治以及永續能源進行研究,提出新首都的都市規劃計畫。三組學生分別以「Forest Vein雨林葉脈」、「The Light of Dawn黎明之光」以及「The Gap都市間隙」作為概念發想,提出設計。「Forest Vein雨林葉脈」希望設計如葉脈一般的交通系統來串連社區,以保留較多的原始雨林;「The Light of Dawn黎明之光」則利用高架道路和施工技術打造橫向生態圈,將地面還給人與自然;而「The Gap雨林縫隙」則是通過結合全新的交通系統,連接雨林環境和數位娛樂來創造新城市的縫隙,以達到兩者之間的平衡。當天印尼的師生也提供了很多建議,包含他們對於雨林保護的重視、傳統文化的宣揚以及未來都市想像的落實,當天的討論非常熱烈,高大建築的學生也更了解雙方文化背景不同,對於環境注重的議題著眼點也不同,在操作異地的設計時要更加注中當地現有環境的反饋。高大建築系主任陳怡兆提到因應國家的新南向政策的推動,高大建築創系以來一直積極參與與新南向學術單位的互動,系上的印尼國際學生數量也每年增加,因為疫情,過去兩年沒有機會可以有更多的直接對談,目前系上與印尼的幾所大學都有開始討論舉辦線上交流或是實體互訪的計畫,也希望透過這一次線上工作坊當作開端,創造我方與印尼方更多的交流互動。#SDG4 #SDG11 #SDG15 #SDG17

Type:

其他

Office:

XR微學程師生赴日參賽2022 VDWC 西雪梨機場規劃設計提案 榮獲亞軍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部分照片提供單位:教學發展中心/林尹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高大深耕計畫補助的XR微學程以理論與實作並進,鼓勵學生參與國內外相關競賽,培養解決問題與實作的能力,拓展國際視野,XR微學程召集人暨建築系系主任陳怡兆副教授,每年皆指導微學程學生參與VDWC建築虛擬實境設計世界盃競賽,今年在50幾組來自世界各地的強敵環伺下,僅有9組獲得入圍資格,高大深耕計畫補助的XR微學程學生就佔了3組,最終於本(11)月17日決賽中贏得1組亞軍的殊榮。VDWC(Virtual Design World Cup, 建築虛擬實境設計世界盃競賽)由國際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軟體大廠「Forum 8」主辦,邀請各國建築、土木、都市規劃相關學系學生參賽,選定不同城市真實遭遇問題,參賽者必須使用其軟體建築資訊模型、虛擬實境(VR)等技術,進行設施功能、永續設計與防災規劃之分析模擬,扣合了SDGs 11-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之精神。今年主題「西雪梨機場—人類與智能、移動共存的城市」,24小時開放的西雪梨機場,未來有望成為澳洲最大的客運機場,該國政府現已在周邊空曠地區展開全國最大的城市發展項目——Airtropolis,大量的機場乘客、相關從業人員以及機場周邊酒店居住人員在區域內移動,形成錯綜複雜的高流動性城市,運用智能交通設計出的未來城市,其先進性、獨特性,以及受新冠疫情影響而帶來的生活方式變化,都是本次評比重點。建築系朱冠宇、曾靖雅、楊婷雯、楊子毅、鄭煒樺同學作品「LAPUTA」,因應西雪梨機場的交通問題設計出新型態交通工具—Chubby,為室內小型低速自動駕駛系統,隨乘客數量增加可合併為大型的室外運輸車,整合乘客辨識、交通即時動態與Metaverse技術,創造人類和智慧移動共存,安全、順暢、無縫共用的環境永續智慧移動城市。建築系楊裕閔、黃昱翔、黃文德、林承佑的「Accel World」,發展星環轉運站整合所有通往機場的路徑,除了轉運功能,無人機掃描旅客健康狀況給予通關提示,旅客能同時取得道路引導與城市資訊,搭配管狀的廊道讓行人及載具穿梭機場,藉以迅速分散人潮,建築外觀採用相當酷炫的賽博龐克設計,相當吸睛。建築系蘇郁珈、李奕萱、李士宏、黃威凱、蔡旻恩同學以洋流為主題發想,打造24小時路上循環洋流系統,以澳洲大堡礁的海洋為設計概念,將西雪梨打造成漩渦狀軌道環繞機場,空中軌道及懸浮單元車,旅客更容易到達小型站點,也保留周圍的森林生態,當災害來臨時轉變為生態廊道供生物逃生,具獨創性也符合生態永續概念。高大創新學院XR SCHOOL的「XR微學程」,及建築學系的「體感科技與數位創新學程」,由建築系陳怡兆副教授指導,課程含括3D動畫製作、3D建模Unreal遊戲設計、Unity遊戲設計、XR腳本設計與影片實作等XR專業課程,透過基礎理論與實作,鼓勵學生參與專案開發及各項競賽,拓展國際視野,XR微學程修滿10學分即符合結業資格,相關學程課程與修習辦法:● XR微學程 簡介與設置辦法:https://ifschool.nuk.edu.tw/downloadfile.php?fid=52● 體感科技與數位創新學程 簡介與設置辦法:https://ifschool.nuk.edu.tw/downloadfile.php?fid=51#SDG4 #SDG11

Type:

其他

Office:

應物系副教授余進忠 推廣科普結合雙語 協助蚵寮國中學子培養興趣與自信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余進忠;公共事務組編修】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余進忠推廣科普教育不遺餘力,這學期前進國教端,攜手高雄市梓官區蚵寮國中成立「雙語創意科學社」,設計「浮沉子」等多款物理實驗遊戲搭配英語教學,不只激發國中學子科學興趣,也藉此培養自信、英語口說能力。高雄大學應物系副教授余進忠教授表示,科技發展迅速、新冠疫情效應,大大改變教育環境,如何資訊融入、雙語、探究實作,乃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當重要,特別是對於國中生,「動手做」可說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最佳學習起點。因此受蚵寮國中校長李娟娟邀請,余進忠就思考能為這群漁村孩子做些什麼,他找了英語教學專業的廖惠施博士、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編輯蘇萬生博士,以及高雄大學科學傳播社社員,利用社團時間開設「雙語創意科學社」。以自然科學實驗與程式設計為主軸,從科學教育(遊戲)融入英語沉浸式方式學習,同時培育該兩項素養。余進忠團隊這學期(111學年度第1學期)社團課程包含:吸管火箭製作、驗證虎克定律、馬格努斯滑翔機、圓週運動的認識、聽話的浮沈子、浮力與壓力等;期間藉由英語科學影片認識相關科學用語,並從中學習英語口說技巧;參與學生於必須自行動手組裝與操作科學器材,從中分析科學規律。臺灣科學教育館編輯蘇萬生12月2日安排「浮沈子」科學實驗遊戲,學員除了學習浮力、壓力等物理原理,也要練習組裝材料、升降操作。蚵寮國中校長李娟娟表示,感謝高雄市教育局挹注雙語社團經費,提供學生跨域實用課程,儘管非正式課程但教學上仍不馬虎,以STEAM新素養,結合動手做、發明、創新及藝術,訓練學子發現問題、蒐集資料討論、擬定解決計畫及執行。 #SDG4, #SDG17

Type:

其他

Office:

「援中保衛戰」鄉土教育桌遊 援中港社區、濕地AVR導覽發表 體現共學、共創、共樂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通識教育中心/老師陳靜儀】 由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陳靜儀老師帶領的師生團隊所開發之「援中保衛戰」鄉土教育桌遊及援中港社區、援中濕地AVR導覽專案,於22日正式亮相對外發表。國立高雄大學「『援』來都是一家人〜青銀互助、永續家園培力計畫」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持下,由通識教育中心陳靜儀老師帶領學生團隊深入高雄市援中港社區研究,挖掘在地故事、建構歷史文化脈絡、探討早期居民經濟活動與信仰、拍攝紀錄古厝與編纂族譜、訪談地方耆老、彩繪社區牆面並辦理導覽解說活動、用空拍機紀錄社區、製做VR影片……等,歷經三年的耕耘,終於在今日發表了豐碩的成果。為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國立高雄大學將研發出來的成果,致贈予高雄市援中港社區發展協會及援中國民小學,作為社區及學校的鄉土教育教材,由援中港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水田先生及援中國小校長謝瑛娟女士代表接受;同時兩單位也致贈感謝狀予國立高雄大學,由通識教育中心張志鴻主任代表接受。國立高雄大學師生團隊將援中港的人文、地景、產業等相關知識,結合現在進行式中的土地正義議題,設計了「援中保衛戰」教育桌遊,運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巧妙地將知識融入桌遊中,讓學子在遊戲中學習社區文化、提升對家鄉的認同感。此外,高雄大學團隊還採用了嵐創互動實境有限公司開發的AR2VR線上編輯器,分別製作了「援中港社區」及「援中濕地」兩個導覽專案,將在地文化知識結合虛擬實境的數位技術,提供社區居民及學子另一種學習在地文化的管道。「援中保衛戰」教育桌遊是由高雄大學師生團隊發想的一款結合援中港在地特色的桌遊,宗旨是希望參與者在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原來環境的外部效果是由人類的行為所決定,我們的所思所為和環境變遷的相關性極大。桌遊的角色關係均蘊含深意,例如建商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建商與村民之間的關係、村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而銀行則從頭到尾保持中立角色。乍看之下普通的設定,卻沒想到如果縱容建商在土地上毫無節制地蓋房子,村民們就會一直被收過路費,甚至還會被建商拆除房子,將地圖上援中港的任何一隅鯨吞蠶食納為己有。而另一方面,在村民與建商爭奪或保衛土地的同時,土地卻在默默地承受這些人類對它的折磨。「援中保衛戰」教育桌遊以團隊長久以來在援中港社區的研究資料為基礎,將援中港的特色文化及地標與環境永續保護的觀念,設計融入此款老少咸宜、容易上手的桌遊中。經過陳靜儀老師與帶領的學生團隊集思廣益,並與高雄市援中國小學生多次試玩回饋,不斷的檢討修改後,最後才產出了此次的創新成果。可以說這款桌遊是由高雄大學與援中港社區共同合作的曠世巨作!而「援中港社區」及「援中濕地」兩個AVR虛擬實境導覽專案,則是整合了許多社區舊照片並拍攝現況之360度全景照片,結合生態介紹資料,運用虛擬實境的數位技術製作而成,透過特製的VR眼鏡觀看內容,不用出門卻宛如身歷其境的效果,不但趣味性十足,且具有將在地文化以數位形式保存傳承的教育意義!參與此次活動的社區居民紛紛表示,高雄大學的成果分享,是大學與社區合作的一大創舉,故桌遊不僅僅是桌遊,更是結合了在地認同、歷史情感甚至文資保存的創新行動!國立高雄大學團隊為援中港社區的文化保存及永續發展付出的諸多努力,實在令人感動。#SDG4 #SDG11 #SDG16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日月光半導體、彪琥鞋業 晶圓研磨、切割廢棄膠帶回收 轉生環保DNA 鞋大底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電子廠每年產生的200公噸廢料,即將華麗轉身成為含有環保DNA的鞋廠原料。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化材系)主任蘇進成,攜手封測龍頭日月光,突破技術限制、成功將半導體製程中衍生的廢棄膠帶回收再利用,轉換成為彪琥鞋業的鞋大底原料,三方跨域合作,創造循環經濟高值化,體現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精神。該項「廢膠帶循環回收再利用」產學合作技術,由高雄大學化材系主任蘇進成所主持之「綠色材料與資源實驗室」,與日月光半導體研發副總經理洪志斌所帶領的「集團研發化學暨環保實驗室」兩團隊共同找出「TPO(熱塑性聚烯烴)」最佳造粒製程 ,再由高雄在地製鞋大廠彪琥實際生產(鞋大底)驗證。蘇進成表示,半導體封裝廠進行研磨、薄化、切割及相關製程,為保護晶圓常以「切割膠帶(Dicing tape, DC tape)」、「研磨膠帶(Back Grinding Tape, BG Tape)」、「紫外線可硬化膠帶(UV Tape)」包覆支撐;主要由膠膜、黏著劑、接合樹脂等多層複合材料堆疊,一次性使用完畢即成下腳料,但因膠膜含有TPO 、 PVA 、 PET、PP、PE與PVC等多種高分子(塑膠)成分且質地佳,研判仍有回收再利用價值。「日月光希望能為環保多盡份心力!」洪志斌指出,廠方作法是將廢膠帶製成「固體再生燃料 (Solid recovered fuel, SRF)」,已優於業界普遍的焚化處理,但仍積極尋求更永續與高值化方案,因此雙方團隊合作,嘗試將廢料轉換為「 TPO(熱塑性聚烯烴)」回收料,取代鞋大底傳統採用的「 EVA(乙烯-醋酸乙烯酯 )」材質。由於膠帶內含多層膠膜、黏著劑、接合樹脂等複合堆疊組成,儘管都是塑膠但各自成分、特性不同,若人工分層拆解又耗時費力,這也是多數業者寧可焚化不回收主因。高雄大學、日月光雙方實驗室鍥而不捨突破前述瓶頸,克服「異材質相分離(分布不均容易崩解)」難題,不僅造出第1批接近EVA特性的粒子,後續再造出彈性、混合性均佳的TPO粒子,目前已累積5種不同特性成果,為落實循環經濟產業鏈成型 ,將造粒成果交由彪琥鞋業實際生產驗證。「挑戰性十足!」是彪琥鞋業經理薛博祥接到日月光委託案的第1個反應,使用 EVA製作鞋大底早已是業界慣例,為了TPO,工廠重新調整模具、參數,反覆修正找出最佳製程,成功摻入(TPO)且比例達55%,陸續設計開發運動、休閒等多種鞋款。彪琥董事長薛永昌對這項合作也深表支持,與公司致力永續台灣,創新研發健康又環保的好鞋的理念不謀而合。薛博祥說「彪琥是深耕在地、百分之百台灣製造的企業,製鞋經驗超過30年,不怕挑戰。」也強調,即便改用TPO粒子,也不會犧牲或打折好鞋所應具備支撐身體平衡、吸震、反彈及均壓等基本條件,更可善盡CSR(企業社會責任),未來所生產鞋款將使用更多再生和負責任採購的材料,消費者購買同時即為環保盡份心力。洪志斌感謝高雄大學蘇進成實驗室、彪琥團隊協助日月光實踐「循環經濟」承諾,打造將廢料回收再利用,朝「2050淨零碳排 (Net Zero 2050)」目標邁進。洪也樂觀評估,集團員工眾多可望創造龐大需求,以產線作業員同仁為例,所穿著(無塵)鞋來回穿梭的磨損極高,期待透過彪琥開發更舒適耐用的款式,減輕工作中行動、站立等負擔不適,積極形成更友善職場。蘇進成表示,垃圾就是錯置的資源,此次三方跨域對話、演繹循環經濟,學術串接電子與製鞋產業合作,將潛在污染或廢棄物轉換為永續環保、高值化資源,這也是校方積極推動鏈結產業、社會,發揮大學社會責任(USR)。#SDGs12#SDGs17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獲贈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GPU 校長陳月端:面對第3波AI浪潮 攜手推動產學深度合作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吳俊興;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鏈結產業、社會成果再受肯定,校長陳月端17日受邀出席台灣人工智慧學校「AI Academy 台灣人工智慧年會」獲贈GPU(圖形加速處理)伺服器,表示面對第三波AI浪潮席捲全球,台灣不能置身事外,高大更要發揮大學價值,雙方將深化產學合作,推廣AI技術擴散,促進資安、半導體、傳統產業應用。該儀式為「AI Academy 台灣人工智慧年會」系列活動,由中研院院長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董事長廖俊智主持,高雄大學為全台5所受贈大學之一。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校方積極發展AI,腳步領先南部大學,例如2004年成立的資訊工程學系,就以人工智慧系統為主要發展特色;2017年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掛牌啟用,整合資訊工程、電機工程、資訊管理、應用數學、統計等系所,長期鑽研知識工程、類神經網路、電腦視覺、智慧機器人、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等各類AI範疇的教授,對外爭取資源與計畫、培育跨領域人才,同時也深耕在地傳統產業協助技術升級。陳月端強調,高雄大學積極配合國家政策、發揮大學價值、鏈結產業與社會,與在地共榮共好,師生努力成績為外界肯定,包括《Cheers》雜誌「2022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高雄大學在公立一般中型大學奪冠。此外,104人力銀行所發表的近10年追蹤調研指出,「軟體研發」及「工程研發」職務中首重「謹慎性」特質,高雄大學排名蟬聯全台大學前5名,是唯一與頂大並駕齊驅的新興大學。高雄大學、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已有合作先例,例如持續協助在地產業利用AI技術產業升級、數位轉型,也致力於資安、數位發展產業應用。又如高大資工系師生開發AI虛實分聲技術,受邀於資安卓越中心(CCoE)展示;其他AI系統成果,則在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榮獲多項大獎肯定。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成立於2018年,由財團法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主辦,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支持協助。民間挹注則有台塑企業、奇美實業、英業達集團、義隆電子、聯發科技、友達光電、新光人壽-新壽管理維護,目標是將人工智慧技術導入各個場域及應用,提升產業競爭力、政府效率、科學突破等。#SDGs4

Type:

其他

Office:

鍾宜璋、洪宗貝、吳志宏、俞肇球 教授跨域合作 開發可控黏性智慧膠帶 榮獲未來科技獎

sdgs icon
【文字、參展暨受獎照片提供單位:健康及仿生科技研究中心/聞彥萍;公共事務組編修】 可曾見過「隨時改變黏性,彷彿有生命」的膠帶?國立高雄大學鍾宜璋、洪宗貝、吳志宏、俞肇球等4位教授研發該款神奇產品,透過雷射快速調整(黏性),且易剝離又不殘留,諸如潮濕粗糙表面,或是搬運半導體、電子精密零組件通通難不倒。該成果獲頒「2022年未來科技獎」,入選「亮點技術」,相關影片介紹可見:https://youtu.be/eAWOaY9q4cw 。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化材系)教授鍾宜璋擔任主持人,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洪宗貝、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吳志宏、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土環系)副教授俞肇球3位為共同主持人,以「仿生表面黏著材料資訊系統之開發及應用」計畫獲得國科會經費支持,4年下來無數次實驗及改進,開發許多特殊表面用的膠帶,獲得許多產業支持及豐碩技轉成果。在此基礎下,以及聆聽科技業「敲碗」心聲,鍾團隊今年發表「雷射輔助快速應答可控黏性的智慧型膠帶」,有效解決業者固定、組裝搬運過程中造成晶片耗損的痛點,也在國科會全國競賽、6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鍾宜璋表示「我們體現跨域對話、垂直整合、橫向分工!」例如,洪宗貝發揮AI(Text Mining,文字探勘)威力,海撈並比對上千篇文獻研究成果,除了幫助團隊成員短時間吸取精華,同時彙整技術規格與開發趨勢,並將實驗、模擬數據結果建置仿生膠帶決策輔助系統。鍾宜璋主導開發可用於光滑面、粗糙面、潮濕面等特殊表面黏著膠帶;同時建立許多快速評估膠帶方法,以及微奈米壓印製作圖案膠帶原型機,做為仿生夾爪、攀爬裝置和各種測試之用。長期投入機器人結合AI(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領域的吳志宏,則是設計並開發攀爬機器人與仿生夾爪裝置,尤其挑戰嚴酷環境(粗糙、潮濕等表面)加以實驗記錄數據,再回饋至仿生黏著資料庫。結構力學專家俞肇球則將模擬運算與實際實驗值交叉比對,修正參數設定與誤差,提供仿生貼片更精準設計。鍾宜璋表示,感謝國科會經費支持,幫助團隊精進溝通學習、挑戰新穎膠帶與應用。此次發表主題是運用「熱敏感」和「雷射敏感」材料,加上圖案和貼片機構設計,首次開發可被雷射照射啟動快速黏著力應答的乾式貼片,具有無殘膠、高黏著、易剝離多重優點,除了適合需要控制黏性的場域黏著物件;快速應答特性非常適合用於晶片加工的暫態固定和組裝搬運,可運用於半導體製程、電子組裝、光電材料製程等。未來也將透過產業合作,提升更多加值應用的機會。

Type:

其他

Office:

西語系教授鄭月婷團隊 編寫給長者的專書《從零開始的手機之旅》 具體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西洋語文學系教授/鄭月婷】2022-11-04 「我第一次碰到電腦,是我19歲唸大二的時候。還記得人生中第一堂電腦課,電腦老師很嚴肅地告訴我們,教室裡的電腦是學校珍貴的資產,請我們沒有他的指令不要亂碰,免得弄壞。」這是計畫主持人鄭月婷教授當時身為大學生時對科技產品的第一印象,曾經教授嚴肅的態度仍令她記憶猶新,也讓她時至今日使用電腦時依然不敢大意。生活在2022年後疫情時代,經歷過遠距教學、生活已經離不開高科技產品的年輕學子,肯定無法想像,當時在電腦橫空出世的年代,使用者竟被要求要小心翼翼的對待這些為了使運算、資料搜尋更便利而發明的科技產品。親身經歷過用打字機做文書處理、用五吋磁碟片存檔、到公共電話亭回撥BB Call的時光,曾經的七、八年級生也許在銜接使用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方面尚能從容應對,更不用說現在20代青年以下的使用者,甚至追求高科技產品的使用能力得以精益求精。然而當爺爺奶奶們想使用孩子們孝敬的手機、平板時,卻有一道數位斷層橫跨在他們與科技產品之間,因為他們人生中的黃金歲月中,有著與這些數位工具擦肩而過的遺憾。隨著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大部分的人從退休一直到最後失能必需要住進安養院之前,幾乎有30年以上的餘命,可以用來安排各種的休閒學習活動。這段時光幾乎是一個人從學齡前到碩博士班畢業所受教育的時間。所幸有許多樂齡中心及各種樂齡團體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並且不斷為樂齡教育的發展努力。然而,鄭月婷教授觀察到台灣樂齡教育品質參差不齊,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樂齡教育的發展中,並不像學齡教育,有著專業的尺規跟相關的教科書籍。援此,《從零開始的手機之旅》是鄭月婷教授集結自身成長學習經歷與長期投身樂齡教育的感觸,特地要獻給3C初學者的智慧型手機使用手冊。本書以陳忠勝老師(時任高雄市橋頭區仕隆國小樂齡中心主任)所編撰的智慧型手機教學手冊做為參考,鄭月婷教授添加上後疫情時代關於防疫隔離、遠距教學和通訊、以及疫情後旅遊的需要,設計出適合高齡者學習的智慧型手機課程單元,並邀請了國立高雄大學西洋語文學系三位優秀的學生:韓繡遙、方璿茵和林洺羽,來擔任這一本智慧型手機使用手冊的作者。這三位作者最大的特色是: 她們展現了數位時代年輕人全方位的跨領域學習,有別於傳統外文系學生,她們將英語專長配合自己的興趣,開創她們豐富多彩的斜槓人生。本專書作者方璿茵表示:「手機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明明這麼熟悉它,但這次真正要提筆寫一本教長輩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書還是有遇到了一些困難,但經由跟老師和同學共同討論,逐漸瞭解和照顧到高齡者的需要。經由9個多月的努力,看到書終於做出來可以拿來上課很有成就感。」另一位專書作者韓繡遙亦表示:「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會變成一個圖文書的作者,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體驗,也讓我深刻了解每一本書都需要很多人投入心力才有問世的機會,很感謝在製作過程中幫忙我們的每一個人,沒有大家的幫忙真的沒有辦法完成這本漂亮的書。」參與智慧型手機教學工作坊的銀髮學員王正華表示:「老師會教導一些我們沒有學過的概念,像是長截圖。經由老師的帶領,才知道原來智慧型手機還可以有這樣的使用方式。」除了對於實體課堂所獲得的數位新知表達肯定外,學員們也肯定智慧型手機使用手冊的出版,像是學員陳劉瑪麗大姐,就覺得有了課本,就可以幫助她回家翻閱和複習,讓她更容易克服數位落差,開啟數位時代的知識之門。任何一個齒輪都是一個計劃運行不可或缺的存在,計畫主持人鄭月婷教授感謝道,因為有國立高雄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的經費挹注,以及協助計畫團隊編輯與出版專書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李麗娟經理、藍海文化出版事業公司鍾宛君責任編輯、擔任課程指導老師的高雄市橋頭區仕隆國小陳忠勝老師、一路上給予諸多協助的國立高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李靜惠副理、協助手冊手繪圖示的西語系黃宇婕同學等人的努力,《從零開始的手機之旅》這本專書以及搭配的課程得以問世,作為推廣高齡者的數位資訊教育、提高樂齡退休生活福祉和品質的墊腳石。

Type:

其他

Office:

疫後重啟國際交流 高雄大學訪泰推廣SDGs締結夥伴 莊碩漢:鼓勵深耕 允助優秀學生來台就讀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國際事務處/國際交流組許媛茹】【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疫後國境開放,國立高雄大學陳月端校長、吳行浩國際長、EMBA中心翁銘章主任一行於2日出訪泰國,拜會暹羅大學、駐泰代表處及台資企業。高大參訪團由暹羅大學校長Dr. Pornchai Mongkhonvanit、副校長Dr. Cheol Je Cho、國際長Maruj Limpawattana、管理學院院長Dr. Boonyadaa Chongsitthiphol等師長盛情款待。當天雙方校長在兩校師長見證下簽署學生交換協定。由於兩校具有共同治校理念:SDGs融入與在地鏈結,雙方就具體合作方向進行深入與廣泛的討論,就共同主辦永續青年營隊、夏日學校、移動課程、國際和平論壇以及國際USR場域經驗分享等議題達成高度共識,期透過多邊合作建立以SDGs為主軸之國際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教學願景。陳月端校長一行也前往駐泰代表處拜會莊碩漢代表及教育組歐陽彥恆組長,並就高大在泰招生策略、產業人才培育等議題進行分享討論。陳月端校長表示高大將就EMBA泰國班及新設立的國際專修部積極進行重點招生,提供專業人才培育。莊碩漢代表則鼓勵高大持續深耕泰國高教交流與招生,也允諾將協助鼓勵優秀學生來台就學,深化台灣教育影響力。吳行浩國際長表示高大長年深耕與新南向國家的交流與招生,推動國際交流的腳步也未曾因疫情停歇,盼未來深化與東南亞姊妹校合作關係並與台資產業密切合作共同培育產業所需人才。#SDGs4#SDGs17

Type:

其他

Office:

高大XR SCHOOL、台灣數位雙生學會、高市府經發局 辦理「5G元宇宙虛擬新浪潮交流講座」

sdgs icon sdgs icon
【照片、文字提供單位:教學發展中心/專任助理林尹千】2022-11-02 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推動XR課程並落實學用合一,國立高雄大學XR SCHOOL攜手台灣數位雙生學會、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日前辦理「5G元宇宙虛擬新浪潮交流講座」,邀集眾多國內虛擬實境領域相當具代表性的業界先進分享實務經驗,深化產業交流,培養學生跨域學習能力。本場交流活動結合專題講座與實例體驗,上午安排學生登上台灣設計展,親自體驗《LOG ING-登入元宇宙》及《DigiWave數位科技藝術展》兩大數位科技展館,深入了解未來5G元宇宙生態系發展及創新應用,下午由元宇宙大廠HTC、金鐘獎VR團隊睿至、首創MR劇院的夢想動畫及資策會情報所等業界專家分享實務經驗,以培育未來人才為基礎導入業界觀點,激發學生對未來科技與職涯發展的想像與規劃。高市府經發局局長廖泰翔表示,市長陳其邁推動產業轉型,聯手中央打造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做為試驗場域,吸引近80家大廠及新創公司進駐,加速創新應用發展。同時積極與在地學校推動產學合作,舉辦多場主題式交流活動,挖掘優秀校園人才,為產業發展注入更多創新能量。高雄大學XR SCHOOL召集人暨建築系系主任,同時為台灣數位雙生學會理事長陳怡兆指出,XR SCHOOL在2019年即在高教深耕計畫經費挹注與經發局的促成下,成立全台灣第一個以XR為主的學程,學生來自人法管理工五個學院,是本校的跨領域學程,培育學生在原有領域專業知識的研究及學習上,結合XR的應用。另一方面高大在去(2021)年結合產官學界的資源成立「台灣數位雙生學會」,會址即設在本校,意義非凡。講座中,HTC台灣區營業處長簡瑞春(Richard)說明元宇宙生態系規劃及發展,及未來元宇宙生態系的專業市場與人才需求定位;Funique VR Studio 睿至執行長李正上介紹5G VR賽事直播及新型態展演的應用,提供技術面、研發構想及未來元宇宙新興應用新願景;接續夢想動畫總監江其諺則分享全新型態的沉浸式體驗和藝術創新科技應用,及內容和娛樂互動開發應用過程;最後MIC產業情報研究所分析師洪齊亞提供現階段海內外文化科技實例,並解析可應用於現階段高雄及台灣環境的觀點,以及未來人才需求分析。

Type:

其他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