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行動與實踐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屏攜手 優勢互補 共同推動配合2030雙語國家政策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國際事務處陳向然;公共事務組編修】2021-06-30 為配合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立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與國立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6月29日以線上視訊方式簽署「策略聯盟合作協議」。建立南部跨校合作平台、分享全英語授課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資源及增加我國學生與外籍學生交流合作機會,未來將共同向東南亞招生,互補不同領域,不僅深耕各自專長各能提高校園國際化。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兩校同為南部、以城市為名的在地代表性大學,高屏攜手、優勢互補,雖然目前國內疫情嚴峻,但兩校已著眼於未來疫情趨緩後的實地互訪及交流合作。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則慨然允諾,邀請該校國際訪問學者,舉辦EMI工作坊,為兩校教師雙語授課增能,並期許未來能共同朝行政及教學等方向合作。「策略聯盟合作」由雙方國際事務處負責,整合兩校英語課程、提供學生多元選課模式,及透過跨校工作坊、教師增能、教學助理培訓等,打造優質英語教學環境;推動學生營隊及社團活動等資訊互通,增加雙方本、外籍學生交流合作,催化出更多跨校或跨國交流機會。「策略聯盟合作協議」由雙方校長代表簽署,國立高雄大學教務長陳啓仁、國際長吳行浩、國際交流組長蔡奎如;以及國立屏東大學教務長施百俊、國際長曾耀霆、國際學生組長簡宏儒共同與會。-

Type:

其他

Office:

【三級警戒前舉辦及拍攝】「資料設計思考」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帶領探討台灣缺水危機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活動為三級警戒前舉辦及拍攝】【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GDs)系列推廣】 在大數據的年代裡,如何培力學生具備「資料慧眼」?國立高雄大學創新學院開設的「資料設計思考」課程以資料融合設計思考方法,以資料證據導向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以「設計思考」的脈絡,帶入「資料」思維與知能,展現在「跨域議題」的整合表現上。透過技術、方法與創新,培力學生有能力找出解決方案或改善可能性,成為大數據數位時代裡的生力軍。同時,為了提升學生對於跨域議題的視野,本課程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這學期以台灣面臨的水情旱象來引導學生以SDG-6「探討為所有人提供水和環境衛生並對其進行可持續管理」為課程議題主軸,帶領學生關心政府提供的水庫、水量、雨量、氣候等相關開放資料,設計出個人資料作品,透過實務意涵引領學生走一趟不同的思維學習之旅。透過台灣此刻面臨的缺水危機,讓學生切身的體察到水是生命之源,體認到水資源並非無限,把所學轉為所用,以水的議題提出年輕人的想法與行動。除了校內課堂上的學用啟發,課程更帶領修課同學參與由台北市電腦公會主辦的全國性的「2021資料創新應用競賽」,其中賴帆鈺、吳永康、張珈輔及石信立同學,以「淡H ”AI"居家」主題,在淡海新市鎮加值服務組海選晉級決賽。小組同學提出運用交通部與公共運輸整合資訊流通服務平台所提供的開放資料集,為淡海新市鎮的居民提供天氣、交通、活動、生活機能等的客製化服務應用,打造一個便民的5G城市智慧環境。最後,讓我們來聽聽修課同學的回饋:『上課中所學都十分有用,不僅是能用以完成課堂作業,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更是讓我獲益良多。』、『老師在上課時都會結合時事像缺水就會有相關的資料處裡,讓課程跟生活有連結,不會有修完這堂課卻好像不知道如何運用的問題。這堂課可以學到很多自己上網找不到的知識和技巧,所以好好上課絕對收穫滿滿。』培力學生資料慧眼,從資料設計思考開始吧!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帶領體驗滇緬眷村空間與生活文化 擴大發揮大學影響力評估鏈結多元教育場域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高教深耕計畫專案經理張志成,活動為5月8日,三級警戒前舉辦】2021-06-18 國立高雄大學辦理「滇緬眷村歷史建築與安置空間文化踏查體驗營」計畫,在辦理2場講座之後,於5月8日(星期六)由主持人陳啓仁教授兼教務長帶領,進行滇緬眷村的現地空間文化考察活動。 位於屏東縣與高雄市交界的定遠新村與信國新村,這區域多年來依然保有的其眷村空間與生活型態,這次實際體驗的不僅是當年「國雷專案」歸臺之義民人數最多的安置聚落,許多還保留最初的建築格局形式,同時也能見到受到在地原始環境的就地取材土石運用與周邊文化影響與近60年來的空間增改建的變化,回應之前高雄與台中兩場講座的內容,呈現出滇緬移民從異地定居環境適應到族群文化融滲磨合的脈絡與景況特色,在場25位踏查學員無不驚奇,並且頻頻詢問材料特色與空間的構成與變化之處。 此外,此地氣候與東南亞大陸相近,許多原鄉村民及其第二代近年得以返鄉帶來種子,自家皆栽有許多來自故鄉香料植物,以供日常煮食之用,並且與台灣在地的飲食結合,發展出具有族群與地域特色的料理,例如香草與波羅蜜果,又如結合在地的香蕉花風味菜、香草牛肉麵與金三角米干等特色料理。此次學校向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案文化資產學院推廣群組計畫時,審查委員意見提到,計畫中除空間體驗外,應留意多年來所發展出的無形文化,如飲食、生活文化等,也因此在行程中安排讓前來參與的學員體驗與品嘗滇緬的煮食技藝與異國料理的風味特色。 誠如現場踏查時老師與許多學員的感受分享,定遠新村與信國新村的滇緬眷村文化帶有著東南亞的異國風情,加上其曲折歷史發展與族群文化展現,多年來已是高雄屏東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呈現台灣各地出豐富而多樣的生活文化,是教育推廣的好場域,其特色如何被保存與發展,未來如何做創生與規劃是大學高等教育的挑戰與實踐所在,國立高雄大學本次活動由通識教育中心執行高教深耕計畫主軸四推動,教學發展中心協助活動之辦理,期待第一年的認識場域的推廣活動,可延伸出第二年的場域經營與活化,由大學發揮影響力,讓更多在地連結與教育學習得以永續共行。

Type:

其他

Office:

財法系特聘教授張麗卿 舉辦全台首場「線上模擬法庭」結合「國民參與刑事審判」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生醫科技及人工智慧法制研究中心葉蕙禎】2021-06-15 遠距視訊怎麼開庭?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法院、檢察署已將近一個月沒有開庭,國立高雄大學張麗卿特聘教授的刑事訴訟法課程,每年的重頭戲「模擬法庭」,今年結合「國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於6月11日登場,搶先一步,在司法院即將啟動遠距視訊開庭之前實際上演,讓參與評論的高雄地方法院蔡書瑜審判長,也感嘆久違的法庭緊張感!張教授指出,因為疫情爆發,讓原定模擬法庭的排演受到很大影響,所幸參與學生們仍秉持法律人的熱誠,共同克服許多通訊上的困難反覆排練,才能讓整個法庭模擬如期上演,成功進行全台首場的「線上模擬法庭」。今年的模擬法庭,以街坊垃圾糾紛失控傷人的真實案例做腳本,描述兩戶鄰居因長期垃圾糾紛積怨引爆的衝突,被告因一時氣憤持刀刺傷鄰居的行為,究竟要論以殺人未遂罪,還是故意傷害罪?成為檢辯攻防的焦點。本次活動邀請橋頭地檢署洪信旭檢察長、高雄地方法院蔡書瑜法官、恆禎法律事務所吳啟源律師、法務部調部辦事林映姿主任檢察官,以及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王正嘉教授全程參與並擔任講評。洪檢察長指出,素人法官心證的形成,多數倚靠個人在法庭活動中直觀、直覺的感受,因此,從檢方的角度,本案中,傷勢的照片、長達25公分兇刀的提示與勘驗就非常重要,這樣才能讓素人法官感受到臨場的震撼。然而,對此,吳律師則從辯護人的角度認為,一般人對於血跡、凶器的現場照片可能有不適感,且為避免過度影響素人法官的心證,類此證物的提示應該要有適度節制,例如以黑白照片的方式提示即可。檢辯雙方不同立場的交鋒,引出相當精彩的評論。王正嘉教授認為,縱有素人法官參與,終究仍應回歸法律審判的本質,而非服膺於民粹或是街坊的議談。林映姿主任檢察官相當肯定本次線上模擬法庭的活動,期許同學藉由國民參審中所呈現的多元意見,更細膩地反思所學的法律知識。蔡書瑜審判長則期待疫情過後,學生能再到高雄地院進行實體的法庭模擬,會有更深的體驗。疫情之下,線上學習不打折,透過遠距視訊的方式,本次模擬法庭仍在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師生的合力下完成演出。張麗卿特聘教授同時也是「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的執行長最後總結時表示,眾人最盼望的是快點平安渡過疫情,回到法庭直接審理的面對面的交流。但也因為這次線上法庭的模擬,演練時就注意到遠距視訊可能會有的人別如何確認?音調、語言如何真實呈現?得不公開審理的審判程序應如何進行等問題。張執行長特別指出:未來充分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促進審判體系與審判能力現代化,實現法院高度智慧化的運行,建立相應的在線訴訟規則等,是克服遠距審理的重要課題。

Type:

其他

Office:

防疫宅在家也能體驗多元文化 學生社團新好社「印尼編織杯(網)袋」線上教學

sdgs icon
【文字、部分照片提供:學務處邱巧齡;公共事務組編修】2021-06-10 國立高雄大學學生社團「新住民子女社(簡稱新好社)」日前舉辦「印尼編織杯(網)袋」線上手作課程,學員搭配課前收到的材料郵包,邀請來自印尼的新住民姊妹徐菁瑩手把手視訊教學,不僅落實「防疫宅在家」,也體驗多元文化,學習常民生活智慧。徐也將編織過程拍成影片,歡迎有興趣民眾觀賞、享受DIY樂趣:https://youtu.be/_gKr_IiqAoQ。授課講師徐菁瑩是來自印尼的新住民,落地生根積極融入台灣社會並推廣母國文化語言,包括擔任移民署高雄市第二服務站、左營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通譯人員,也擔任國小印尼語及多元文化講師。此次課程傳授「印尼編織杯(網)袋」,徐以棉繩取代傳統麻(粗)繩,方便學員更易上手,也可依需求自行決定編織長度,相當環保實用。新好社輔導老師邱巧齡表示,社團主要由新住民子女組成,透過各類講座、課程活動促進學員認識、認同父母的文化,也相互交流扶持打氣、凝聚向心力。近期疫情嚴峻進入三級警戒,各級學校改採遠距教學、暫停社團活動,為讓學員停課不停學,首次嘗試透過網路視訊進行社團教學活動,效果出奇地好,受到學員熱烈迴響。新好社社長陳松林也說,社課首次運用網路視訊,不僅維持社員參與熱情,也吸引更多非社員的校內師生參與,課前先將(棉線)材料包郵寄給報名者,加上老師講解淺顯易懂,就能宅在家享受DIY樂趣。參與社員、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呂崇煒是熱衷參與社課的忠實粉絲說,課程中老師隨時留意學員狀況調整教學進度,不清楚的地方也可線上回看,相當方便。應用經濟學系李郁心平常就喜歡手作,得知消息立馬報名,完成作品相當開心成就感十足。授課教師徐菁瑩多才多藝,除了是移民署、高市府社會局通譯,也加入高市圖書館故事媽媽行列,此外也考取中餐丙級廚師證照,積極推廣印尼語言、文化及美食,可搜尋YouTube頻道「徐菁瑩Agnes Siyadi」關注相關消息。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關心在地新移居課題 協辦跨校USR論壇 盼整合高教資源與善盡社會責任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高教深耕計畫專案經理張志成】2021-06-02 為強化場域學習及社會實踐力,深耕高雄在地社會責任實踐場域,國立高雄大學於5月28日(星期五)下午配合辦理「後疫情時代之天涯若比鄰:「新移居」高雄社會責任論壇」,本論壇由社團法人高雄市印尼之友協會發起,教育部補助與指導,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主辦,連結本校、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正修科技大學、高苑科技大學等,共六校協同籌備,因應疫情三級狀況,全面以防疫之線上論壇方式辦理。 本論壇主要探討「新移居」之社會責任,「新移居」包含新移民、新住民及新移工,在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對尊重人、社區和環境之責任下,引導在地連結、區域合作及社會創新,主要對應永續發展目標3: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目標11: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及目標16: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期望結合公部門、專家學者與社會大眾等不同利害關係人,來凝聚新移居者的需求、透過各社區組織優勢及整合社會資源,以合作解決新移居問題,達到關懷社會、創新價值和永續發展。 高雄大學由通識教育中心參與籌備本論壇計畫,在論壇活動前段「融滲多元文化於高等教育」論壇的主題中,由陳啓仁教務長發表「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 由地方鏈結到區域影響力」之講題,以高雄大學USR地景場域的教育連結與營造經驗作回顧與借鏡,回饋本校高教深耕主軸四計畫USR-Hub的大學社會責任與實踐,並期待在後疫情時代之「新移居」的社會課題上,透過大學高教資源,於未來高雄地區新移居族群的友善環境與文化融滲與社會教育盡一份力量。 而下半場的綜合討論由本校專案經理張志成主持,探討1.如何凝聚政府及企業參與「新移居」社會實踐、2.如何激發師生對「新移居」社會實踐的參與,3.如何營造多元族群友善環境與交流學習,仍由本校陳啓仁教務長與高雄市印尼之友協會蔡維信執行長以及其他5校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長官與教師參與討論,對於關注多元文化,啟動與政府與企業參與連結,促進多元交流學習,在防疫新生活架構下的防疫新教育關切「新移居」社會實踐與參與,討論相關的措施與作法,凝聚共識,進一步營造多元族群友善學習與教育環境。 本次USR論壇主題焦點是高雄「新移居」的生活文教等在地社會課題與各大學近年投入的社會責任工作上,藉由經驗分享與討論,激發許多新的構想與方案,值得政府、企業與大學做進一步計畫整合來推行,更重要的是這是高雄地區第一次跨多校聯合辦理之USR論壇,也呈現出相同的社會課題,各校可以用不同的專業面向工作與社會責任實踐方式之導入,進行團隊合作,因而誠屬難能可貴。會議結論也宣示敦請政府在疫情嚴峻時納入新移居者之防疫措施,一視同仁給予照護;另也提到未來整合高教資源而續辦USR論壇的共識,期待明年持續推動。

Type:

其他

Office:

停課不停賽 「全國高中物理實驗競賽」 高雄大學、物理教育學會 首創材料宅配到家

sdgs icon
【文字提供: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余進忠;公共事務組編修】2021-05-26 「同學,準備實驗(比賽)囉!」國立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應用物理學系專任副教授余進忠今(26)日將350箱實驗材料郵寄本屆「全國高中物理探究實作競賽」參賽隊伍,各隊透過網路視訊隔空進行實驗,再將數據分析結果(論)上傳評分,除了避免疫情群聚、中斷比賽,也首創「宅配到家做實驗」競賽模式,相關規定與注意事項可見:https://reurl.cc/qgDZqN。擔任學會新任榮譽理事的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須以最高規格看待疫情變化,但她也完全體會該競賽對學生升學的重要性,因此支持這次兼顧防疫的「宅配到家做實驗」創舉。該競賽(2021第四屆全國高中物理探究實作競賽)由國立高雄大學、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聯合舉辦,提倡團隊合作、提升探究實作能力,比賽成績也是將來個人申請(大學)理工學系有力佐證,歷年吸引眾多高中生報名,此屆1,500名學生組隊參賽,實作測驗人數為以往3倍之多。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理事長、高雄大學應物系副教授余進忠表示,繼4月11日「自然科素養測驗」,目前賽程進入「實作測驗」階段,原先規劃在包括高大等全台共27處試場,但近期疫情嚴峻,團隊決議調整方式,各隊伍分工「科學原理(解題)」、「實驗操作」、「數據分析」、「誤差分析與結論」等任務各司其職,再以視訊線上討論、上傳數據分析結果(論)。余進忠說,透過上述模式讓學生不群聚,並得以進行實作競賽,為疫情下全國首創的宅配材料到家做實驗的競賽模式。後續決賽、線上實作簡報,乃至8月的壁報競賽,總參與高中生預計達6,200人次,提供全國有志投入理工學系的學生提早體驗科學實驗過程及口說簡報,對國教端學子起著一定影響力。至於競賽實驗題目,主要參考自「2021國際物理辯論競賽」賽題,由嘉義協同中學老師何世明(學會諮詢委員)、國立東華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曾賢德(學會理事)共同設計與制訂材料內容。題目涵蓋範圍很廣,除常見的聲、光、熱、電現象外,也有非常生活化的如海綿吸水的效率研究、「浮沈子」沈降行為研究。

Type:

其他

Office:

高大教發中心啟動「NUK 安心教.學安心」防疫不停學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教學發展中心專任副理李靜惠】2021-05-19 因應Covid-19急遽升溫,配合高雄市準三級防疫措施,國立高雄大學即日起至6月8日全面實施線上教學課程,並由教學發展中心快速建置「NUK 安心教.學安心」教學指引網站並成立Line教學社群,除了提供各項線上教學與學習參考方案,亦彙整了線上教學相關內容及工具、懶人包等;同時,籌辦「防疫大作戰:線上教學系列工作坊」,為師生提供堅強的「不停學」後盾。第一場次研習「虛擬教室新手祕笈」於5月17日上午十點於Google Meet正式展開,由教學發展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丁后儀(教育部專業培訓數位學習顧問師)教授線上教學觀念、Google Meet功能操作及線上教學互動技巧,全場共計百位教師上線研習;研習課程結束前,與會人員一同高舉「守護台灣.同心抗疫.NUK感謝第一線抗疫英雄」向第一線抗疫人員致敬。第二場次研習「教學/學習紀錄怎麼做?」於5月18日下午1點30分準時展開,由教學發展中心組長王政弘、博士後研究員丁后儀共同主講,針對課程結合slido及Quizizz等app進行教學互動、運用教學平台紀錄學生學習歷程進行分享。第三場次研習「教學影片輕鬆錄」訂於5月20日上午10點,邀請君邑資訊有限公司講師陳啓維教授如何快速製作非同步教材,手刀報名網址https://adm.nuk.edu.tw/SignUp/login.asp。➡️教學指引網站傳送門> https://tech2021.mystrikingly.com/ ➡️NUK LINE社群傳送門> https://ppt.cc/fhy1Ix

Type:

其他

Office:

亞洲虛擬學院閉幕講座 無任所大使林靜儀開講: 同心協力 疫情可獲得控制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國際事務處組長蔡奎如】2021-05-19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升溫,隨著警戒層級提升,意外打亂了教學的腳步。 各大學已採取遠距線上授課, 非正式的教學活動更是紛紛喊停或延期舉辦,唯有國立高雄大學「亞洲虛擬學院 (Asia Virtual Academy)」5月18日的閉幕講座,因屬線上活動而不受疫情升溫影響,得以如期舉行。閉幕講座特別邀請前立委、無任所大使林靜儀醫師主講,由其豐富的政府決策参與及醫療專業的角度,暢談台灣的防疫經驗與疫情下的挑戰與契機。 林靜儀從各個層面剖析疫情對台灣帶來的衝擊,包括社會家庭、國際關係、女性元首領導風格,她認為台灣抗疫的關鍵在於公開透明的資訊,並以人工智慧科技輔助,以利民眾即時掌握疫情資訊、做好自我防護。林靜儀對台灣人的國民素質有信心,若大家能同心協力抗疫,疫情應可獲得控制。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國內知名演奏家,以小提琴雙重奏揭開閉幕儀式的序幕,以期在此動盪不安的時刻,以優美的樂曲撫慰人心。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在閉幕儀式的致詞中,除了肯定國際處同仁籌辦「亞洲虛擬學院」的用心及努力外,也鼓勵學生要積極參與國內外相關交流活動,以拓展視野、提升競爭力。本活動發起人國際長吳行浩表示,「亞洲虛擬學院」連續六週的線上講座,已累計超過上千人次的線上參與,每一場次的講座均獲得來自東南亞姊妹校學生熱烈的提問與回饋。足見國外學生已相當適應「新常態(The New Normal)」的線上學習交流活動,他勉勵台灣學子在這一波數位學習的浪潮上也要急起直追、不落人後。 「亞洲虛擬學院」由國立高雄大學發起,邀集國立中興大學與越南,菲律賓及印尼姐妹共同合辦,以「全球研究與永續發展 (Global Studies and Sustainability」為題,由合作伙伴學校輪流線上開講,提供知識文化交流的平台。「亞洲虛擬學院」採用實體及線上混成模式,舉辦跨國學術交流活動,在國內外疫情依然嚴峻的時刻,益發突顯出新型態國際學術交流模式的重要性。未來Asia Virtual Academy將持續邀請國內外具有共同理念的伙伴學校加入,共同規劃符合亞洲特色的線上課程與學術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