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行動與實踐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建築系「新分法」高市府中庭登場  26件畢業設計作品 回應社會多元議題與場域脈絡

【文字:建築學系114級畢籌會總召蔡旻恩;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第三屆(114級)畢業設計南部巡迴展20日於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揭幕,策展主題「新分法」聚焦社會多元議題與場域脈絡,呈現26位準畢業生歷時一年的設計成果,展現建築回應現代複雜性的創造力,展期至23日為止,後續將於6月13日至15日至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展出。展覽更多資訊可搜尋 IG 「nukarch2025」。本屆26件設計作品涵蓋自然、複合式設計、都市空間、文化資產、教育與社會議題等面向,基地橫跨山海、都市邊界與特殊地景,學生們以建築語彙回應其脈絡,提出獨特觀察與未來空間想像。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表示,展覽首次於市府場域舉行,象徵學術與城市連結的重要一步。他肯定作品主題緊扣都市發展、人文與社會議題,反映出建築學系對現實脈絡的深度關照,展現出學生在專業與社會責任間的思辨能力。他也感謝市府促成展出,並讚許系上師生與校友於實務與學術皆有卓越表現。建築學系系主任陳逸杰指出,本次展覽由學生自主策劃與執行,雖過程略顯生澀,但更顯教育本質——在行動中學習。他強調畢業展不僅是設計成果的發表,也是整合組織、表達與實踐能力的重要訓練。他也感謝師長與業界支持,盼學生將所學帶入社會,回應真實議題,成為具整合力與社會關懷的建築人才。高雄市政府技監黃志明表示,高雄大學是在地重要學府,建築學系對城市發展具關鍵影響力。黃鼓勵學生畢業後返鄉服務,投入公部門,發揮對城市的理想與改造力量。他強調,未來城市建設將與AI、高科技深度融合,建築專業者應持續學習、勇於挑戰。此外也感謝高雄大學師生努力、持續與市府團隊合作,共創更美好宜居城市。參展作品題材多元。「高雄組」陳彥旻以《容器中的可能性》回應前鎮河工業水岸再生,保留油槽轉化為美術館,打造公共場域;「自然組」王忻融的《水土變境》則以地景設計回應信仰與產業共生的議題。「複合式設計組」王威凱的《再定義北投》從地景、治理與人情出發,重構在地公共建築與生活關係;「都市組」吳彥頡的《電子街!!》則翻轉台中火災後閒置的千越大樓,構築回應次文化的開放性活動場域。「文化資產組」楊東翰的《回聲與新生》將北投舊片場轉化為社區生活場景,延續歷史脈絡;「教育組」楊舒涵的《藝遊未盡》針對升學導向下的教育空缺,設計融合遊戲與藝術的兒童學習空間;「社會議題組」賴彥華的《流浪於城市轉折點》關注失依者,於台中車站周邊設計庇護空間,回應都市包容力。展覽主題「新分法」取徑「混沌理論」,意在跳脫非黑即白的框架,藉由設計探索在隨機與限制中的多重可能。當資訊與權威高度集中,人們傾向簡化判斷,然而真實世界常充滿矛盾與模糊。展覽強調建築設計不在於提供單一解方,而是在有限條件中尋找更多元的空間回應,提出具創造性的觀點與方案。

Type:

其他

Office:

物理現象連結半導體製程 高雄大學副教授余進忠 攜手楠梓高中打造實作課程、實驗室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應物系副教授余進忠、楠梓高中;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你知道「音叉共振」、「摩擦力」這些日常物理現象,竟與最尖端的半導體技術息息相關嗎?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物理學系(應物系)副教授余進忠與高雄市楠梓高中教師蘇文健攜手,透過一系列實作課程,帶領學生探索如「奈米級薄膜量測」、「黃光微影」等半導體製程核心技術。更多學習成果將於本週四(22日)「2025高雄教育節」展出,邀請民眾前往「駁二蓬萊B6倉庫半導體展區」見證物理知識如何啟動科技未來。余進忠表示,由於台積電晶圓22廠落腳高雄楠梓區,帶動鄰近高中、大學相繼開設半導體相關課程,高雄大學秉持在地共榮共好精神,並在「高教深耕計畫」經費支持,自2024年起,他接受楠梓高中校長郝靜宜邀請,協助開設「半導體製程探究與實作課程」及規劃「半導體實驗室」,並搭檔該校教師蘇文健共同授課。余進忠說明,課程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運用108課綱所學,理解半導體製程的實際現象。例如在鍍膜過程中,奈米級薄膜的厚度可由晶體共振頻率變化判定。他設計「音叉共振實驗」,結合手機APP與磁鐵模擬沉積質量變化,能感測0.02克變化,使學生從實作中掌握物理原理與製程關聯。又如,半導體中的「黃光微影」製程,課程以光固化溶液為材料,搭配紫外光曝光與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贊助的「科技寶積木式自製旋鋪機」,模擬光阻塗佈與固化。學生並運用摩擦力原理推導黏滯行為,再透過「膜厚量測」驗證「旋鋪模型」。余進忠指出,這些探究式實驗體現108課綱的跨域統整與實作精神,讓學生不只深化物理概念,更實際銜接高科技應用。楠梓高中校長郝靜宜表示,感謝高雄大學副教授余進忠,與校內教師夥伴蘇文健、鄭夙芬及行政團隊,共同完成實驗室建置與課程推展。實驗室目前設備完備,包括頻率產生器、旋轉塗布機、抽氣幫浦、曝光機等,已能進行共振膜厚偵測、晶圓酸洗、光阻塗佈、抽真空、曝光顯影與蝕刻等多項基礎製程實驗。郝靜宜說,楠梓高中自兩年前開設「數理實驗班」,結合理論與實作,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科學探究能力,並因應AI與半導體產業趨勢,轉型設立「AI半導體專班」,強化與大學合作,讓學生提前接觸前沿科技。科技教育須向下扎根,楠中致力打造符合未來趨勢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即可實作半導體實驗,奠定升學與職涯基礎。此次半導體實驗室的建置,不僅升級校內資源,更實質推動中等教育與產業接軌。#SDG4 #SDG8 #SDG9 #SDG17 @應用物理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理學院 應用物理學系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 從收藏到製作 黃裕昌揭開黑膠唱片幕後故事

【文字、相片: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25-05-13 國立高雄大學13日舉辦「卓越講座」,特別邀請南方音響創辦人黃裕昌老師,以「是的,我還在聽黑膠唱片,甚至製作發行黑膠唱片,很強吧!」為題,分享其從黑膠收藏者到專業製作人的心路歷程,並深入剖析黑膠唱片的製作流程與其在當代音樂市場的地位。黃裕昌老師自1996年創立南方音響,至今深耕南台灣音響文化近三十年。他除經營音響事業,也長年主持高雄廣播電台「音樂伸展台–南方音樂聽」節目,推廣音樂欣賞與黑膠文化。自2006年起,更擔任高雄Hi-End音響展主委長達18年,成功打造出全台最具特色的高級音響展之一。講座中,黃老師以逾9600張的黑膠收藏為基礎,分享他對黑膠的熱愛與專業見解。他指出,黑膠唱片不僅是音樂的載體,更是生活中的一種儀式與情感連結。從早期78轉、10吋、12吋黑膠,到今日主流的33 1/3轉與45轉,他一一解釋黑膠規格的歷史演進與材質差異。此外,黃老師也詳盡介紹黑膠製作的每個環節,從選曲、錄音、封面設計到壓片生產,每一步都需投入大量心力與團隊合作。他以製作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的過程為例,展現台灣音樂人克服場地與資源限制的韌性與創意,最終推出具國際水準的作品,深受市場與樂迷肯定。黃老師強調,黑膠的復興不只是潮流,更代表一種文化的傳承。他勉勵年輕學子勇於追求音樂夢想,無論是聆聽、收藏還是參與製作,都能在黑膠世界中找到熱情與成就。他也幽默表示:「當黑膠作品受到肯定時,一切辛勞都值得了。」活動最後,行政副校長吳行浩特別出席並致贈感謝狀,表達對黃裕昌老師蒞臨分享的誠摯謝意,現場氣氛溫馨感人,為講座畫下圓滿句點。

Type:

其他

Office:

數學好好玩 高雄大學跨域合作開發「玩速山城」VR 數學教材 與六所國小同步XR直播教學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林知儀】【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114年5月15日上午,高雄市旗山國小的教室中不時傳來驚呼與笑聲──小朋友們戴上VR裝置,沉浸於由高雄大學師生跨域合作開發的虛擬實境教材《玩速山城》中,展開一場融合在地文化、數學與自然科學的沉浸式學習之旅。本教材經教育部虛擬實境教學應用教材開發與教學實施計畫支持,由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師生、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與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陳明鴻老師共同研發,充分結合學術理論與創意設計,展現跨領域合作的實踐成果,更體現大學生投入科技教育、回應在地需求的熱情與責任感。此次於旗山國小進行的VR公開教學,透過XR技術同步直播至高雄市鹽埕區忠孝國小、大同國小、油廠國小、中山國小與多納國小,實現六校共學,跨越地理限制,呈現一場以科技、教育與文化交融的創新教學體驗。《玩速山城》以旗山地區文化為核心發想,設計虛擬山城中的交通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運算與邏輯推理,並在互動過程中認識當地歷史與人文特色。教材由應數系學生負責教學設計與邏輯架構,藝創系學生則打造視覺場景與互動內容,讓整體學習體驗兼具教育深度與視覺吸引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參與感。旗山國小校長李紋勝表示:「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創新,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好奇心與探索精神,讓學習變得更有趣也更具意義。」教務主任吳彗瑜補充道:「學生們課後仍意猶未盡,許多人表示彷彿真的到山城旅行了一趟,收穫滿滿。」油廠國小蘇聰榮校長表示:「透過XR直播課程能打開學生的眼界和思維,尤其在EWova元宇宙平臺進行跨校共學的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教學體驗。學校參與的教師們,花了很多心力一起共備課程和相關設備設定等前置作業,但是看到學生積極的學習,大家覺得所有辛勞都是值得!」高雄大學應數系學生顏怡平分享:「初次接觸VR時,我就被它的互動性與沉浸感吸引,並希望能運用這項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數學中較為抽象的概念。」藝創系王政弘老師也指出:「這正是實踐『大學與地方共好』理念的具體成果。未來我們將持續投入師生協作,開發更多貼近學習需求的VR教材,讓教育變得更有溫度,也更富創造力。」#SDG4 #SDG10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國立高雄大學 印尼Diponegoro大學 簽署合作備忘錄 開啟學術研究、師生交流與產學合作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國際處許媛茹;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首次上稿:2025-05-1614:35更新:2025-05-2010:53 國立高雄大學深化國際合作與南向連結再有斬獲,印尼頂尖學府、Diponegoro大學(Universitas Diponegoro, UNDIP)校長Prof. Dr. Suharnomo, S.E., M.Si. 一行15日到訪,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並正式締結姊妹校,未來將攜手推動學術研究、師生交流及產學合作。此次Diponegoro大學代表團由校長Prof. Dr. Suharnomo, S.E., M.Si.親自率領,成員包含副校長、學院院長及多位高階行政主管;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暨國際長吳行浩代表校方歡迎,高大工學院院長陳春僥等主管出席觀禮並參與討論。吳行浩表示,此次與Diponegoro大學締結姊妹校,不僅是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也展現高雄大學在南部科學園區發展、半導體與智慧科技研究上的戰略定位。他指出,透過跨國合作可加速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並拓展與東南亞產業、教育及政府部門之三方鏈結。Diponegoro大學校長Suharnomo感謝高雄大學的盛情接待,表示台灣在科技領域,尤其半導體產業成就卓著,而高大地處產業核心、研究實力雄厚,是極具潛力的合作對象,期待雙方建立長期深遠夥伴關係。他還強調,印尼為區域關鍵市場,極需高品質高等教育與產業合作,未來將積極推動雙方教研團隊與學生交流。_會中雙方交流合作構想,包含辦理夏日學校、共同研討會、雙聯學位、交換生計畫與產學平台建置等具體方向。高雄大學並介紹在半導體、智慧製造、永續發展與法律治理等研究能量,以及鄰近楠梓科技廊帶的區位優勢,期盼透過校際協力,創造區域科技與教育融合的典範。Diponegoro大學為印尼歷史悠久且具指標性之國立大學,擁有超過6萬7千名學生,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穩居印尼前三,在工程、法律、農業與創新等領域皆展現強勁競爭力。會後,雙方互贈紀念品、合影留念,氣氛熱絡。Diponegoro代表團亦參訪高雄大學產學育成中心與研究設施,了解校方如何推動在地創新、鏈結產業,並對校園環境與行政效率給予高度肯定。#SDG4 #SDG8 #SDG9 #SDG17 @國際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高雄大學Café Philo講座邀崑泰茶業分享永續茶道精神 以五感體驗茶香療「育」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通識教育中心;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25-05-15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舉辦「Café Philo @NUK」系列講座,邀請推動野放茶園栽培的崑泰茶業負責人林世哲與孫靜夫婦,以「談茶業論ESG」及「自然品茶」為主題,分享如何以自然農法實踐環境永續理念,並透過五感品茶活動,引導師生體會茶香對身心靈的療癒與滋養。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德興開場致詞表示,「Café Philo @NUK」系列講座以哲學思辨為精神核心, 結合生活實踐議題,引導師生從多元角度理解世界。本次以茶為媒介,串連永續農業、身心療癒與文化品味,展現高雄大學推動永續教育的實踐力與人文關懷。未來也將持續辦理相關活動,深化大學社群對環境與社會議題的認識與參與。講座主辦人,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林淑文表示,此次講座旨在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除了搭配環境倫理課程,更提升校內師生對永續議題的關注。活動分為上下兩場次,上午聚焦「茶業與ESG(環境永續、社會責任與企業治理)」,下午則為專為教職員規劃的「自然品茶」體驗課程,於圖資大樓2樓宅創空間登場,吸引眾多師生參與。林世哲原本任職於高科技產業,因一場大病契機返鄉接手家業,並決心以友善土地的方式耕種。他在講座中指出,傳統茶園大量施用農藥與化肥,雖能短期提高產量與香氣,但長期卻導致土壤酸化、貧瘠甚至生態崩壞,不利永續發展。因此,他選擇放棄慣行農法,改以「野放栽培」為原則,堅持不灑農藥、不施肥、不灌溉,讓茶樹與自然共生共長。「我們讓雜草自然生長,只適度修剪,這就是與土地和平共處的方式。」林世哲分享初期經營的挑戰,一分半地僅收成七兩茶葉,產量極低,經濟壓力沉重,但他與妻子堅持理想不動搖。幾年後,茶園生態逐漸恢復,多樣昆蟲、鳥類與巢鼠棲息其間,土壤變得鬆軟濕潤,微生物豐富,真正實現「有生命力的土壤」理念。他強調:「土壤健康,茶樹自然茁壯,茶葉本質好,才能泡出真正的好茶。」下午場則以「自然品茶」為題,孫靜帶領教職員進行茶席體驗,從唐代詩人盧仝《七碗茶歌》出發,介紹「五感品茶」的理念。她說明,喝茶不只是味覺行為,更是透過眼觀茶色、耳聽沸水、鼻聞茶香、舌嚐甘苦、身體感受溫度與情緒的全人感官經驗。「茶,不只是飲品,更是一種療癒與平衡的藝術。」參與教職員紛紛表示,講座讓人重新思考日常飲茶的意義,也學習到辨別好茶、泡好茶的方法,透過五感品茗,更能體會茶香背後所蘊含的自然智慧與人文涵養。#SDG3 #SDG4 #SDG12 #SDG13 @通識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教學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

生科系副教授鄭竣亦 三度發現「龍涎香」 獨步「核磁共振光譜」技術 確認真品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產學育成中心副理陳映諪、助理李雨謙;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三度發現「龍涎香」!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生科系)副教授鄭竣亦,日前協助民眾檢測海邊拾獲奇香怪石,透過獨步開發「龍涎香(ambergris)」檢測技術,確認為真品。這也是他經手鑑定案中,繼蘭嶼(2020年)、新北淡水海灘(2022年),野外拾獲(真品)第3例。鄭竣亦鑽研海洋天然物質研究多年,更是全台少數具備龍涎香鑑定實績專家。鄭表示,該物重量超過兩公斤,表面呈現灰白至暗黑交錯結構,具備明顯動物性氣味,外觀與氣味皆符合龍涎香的特徵,利用「核磁共振光譜(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技術」,從中發現「龍涎香素(ambrein)」專屬訊號,確認真品無誤,純度估計在60%左右。鄭竣亦進一步說明,真正的龍涎香極為罕見,是抹香鯨長年體內累積而成的腸道結石,僅有極少數個體會將其排出,再由洋流與潮汐漂流至岸際被人拾獲。他平均每年受理50餘件送鑑個案,其中九成以上為誤認,最常見的是脂肪類殘留物、塑化劑凝塊,其次是工業清潔劑、石油副產物。對於龍涎香的價值,鄭竣亦表示,雖不便明言具體價格,但依照目前國際市場行情,經科學確認的真品價值遠高於市面仿品。根據文獻與業界資料,研究等級的龍涎香每公克價格可達新臺幣萬元,若進一步純化提煉成藥品等級,其價值更難估算。龍涎香拾獲人、北部蘇姓女士回憶拾獲經過,全家熱愛戶外運動,去(2024)年7月出遊東部,傍晚於成功海岸(海濱公園)散步,當時愛犬駐足某岩石區域不停聞嗅不肯離去,「我們覺得奇怪便過去查看,沒想到發現一塊形狀不規則、表面粗糙且散發特殊氣味的物體。」蘇女士說,由於忙於工作,返家後將該顆怪石閒置倉庫,直到近期整理物品才想起此事,透過高雄大學產學育成中心,聯繫上龍涎香權威鄭竣亦,經鑑定確認為真品令她相當開心,「好像在作夢!」親身印證「狗來富」,也開玩笑以後將更常帶愛犬出遊海邊。國立高雄大學產學育成中心提供「龍涎香檢測服務」,歡迎國內外民眾申請。申請流程簡便,線上填表後,即可啟動檢測,相關檢測服務可洽聯絡電話:07-5916639,或上「龍涎香檢測服務專區」查詢:https://iaic.nuk.edu.tw/p/423-1047-160.php?Lang=zh-tw 。相關文字報導:2020年首度發現(蘭嶼):https://reurl.cc/EVDplk2022年2度發現(新北淡水海灘):https://reurl.cc/knv7er#SDG4 #SDG9 #SDG14 @產學育成中心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 邀吳哲銘談AI與公益 非營利數位革新路徑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6日《卓越講座》邀請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秘書長吳哲銘,以「AI創新,讓公益更給力」為主題,探討人工智慧與數位工具如何改變社會服務的樣貌,並引領公益實踐走向更有效率、更有影響力的未來。行政副校長吳行浩亦出席致詞,強調數位轉型應兼顧資源公平與社會關懷。行政副校長吳行浩指出,數位轉型不僅是科技應用的革新,更牽涉到資源分配與社會公平的挑戰。他以疫情期間推動線上課程的經驗為例,說明即使台灣整體數位基礎建設完善,偏鄉地區在設備、連線與數位素養方面仍有落差。「推動亞太區的國際交流計畫時,我們意識到自己設備也未盡完善,這些經驗提醒我們,在推動AI應用的同時,更應留意技術背後的社會層面。」吳哲銘回顧AI發展歷程,從1940年代的人工神經元理論到2025年的大型語言模型,AI技術日新月異,已滲透生活與學習。他引用牛津大學研究指出,未來20年內,47%現有工作可能消失,強調數位素養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他以泛科學院的轉型為例,說明疫情期間因應流量紅利轉向影音內容,成功將科普知識推廣至YouTube,顯示數位工具對傳播的影響力。吳哲銘也分享2008年推動「胖卡行動車」深入偏鄉推廣數位應用的經驗。他說明,該計畫並不止於現場服務,更重要的是協助在地NGO建立持續性的數位能力。「真正有意義的計畫不是短期活動,而是能讓當地組織持續應用與成長,才算開始發揮真正影響力。」吳哲銘並以台中甘霖基金會每日為800位獨居長者送餐的案例,說明數位工具導入的挑戰與實踐。協會團隊協助該基金會梳理送餐流程,運用Excel與合併列印等簡單數位工具,將複雜的菜單、禁忌與志工分工自動化,大幅減輕人力負擔。秘書長強調:「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資訊流程與素養的梳理。只有理解服務細節,才能設計出真正有用的數位解決方案。」在與學生互動時,吳哲銘鼓勵青年善用AI技術關注社會議題。他指出,學習的本質早已不只是應對既有知識,更要培養面對未知的態度與能力。他也呼籲,未來AI將如同電子郵件般普及,年輕世代應培養判斷資訊真偽、善用AI解決問題的能力。#SDG4 #SDG10 #SDG11 #SDG17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朱拉隆功大學「泰檢」全台唯一授權 致贈高大「泰語檢定中心」銘牌 感謝與表彰合作成果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文字:東亞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潘婉玲;編修:公共事務組】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泰檢」全台唯一授權!其所屬「詩琳通泰語中心(The Sirindhorn Thai Language Institute)」9日來台拜會國立高雄大學,贈予「泰語檢定中心」銘牌,象徵雙方自2016年合作以來,長達9年的語文與文化交流成果獲得肯定,高雄大學亦成為全台唯一獲授此認證之大學。朱拉隆功大學詩琳通泰語中心副主任Asst. Prof. Manasikarn Hengsuwan, Ph.D.以及行政主任 Mr. Kachen Tansiri, Ph.D.專程來台拜會與頒授,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代表接受以彰顯重視,副校長吳行浩、國際處國際交流組長馬瑜嬪、東語系助理教授潘婉玲與會見證。朱拉隆功大學為泰國第一學府,被譽為泰國高等教育的開端,校史可追溯至1899年。高雄大學自2016年起與其所屬「詩琳通泰語中心」合作,每年由校內語文中心辦理CU-TFL泰語檢定,至今從未中斷。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表示,高大非常榮幸,長期以來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合作,和其所屬詩琳通泰語中心共同辦理泰語檢定,推廣泰國語言以及文化獲得肯定,希望未來能更擴大雙方合作與交流領域。Manasikarn Hengsuwan非常感謝高雄大學長久以來協助泰語檢定考試成果豐碩,今天代表朱拉隆功大學詩琳通泰語中心致贈「泰語檢定中心」銘牌予高雄大學語中心,深感榮幸,在此基礎下相信雙方將有更多合作。高雄大學副校長吳行浩表示,高大與泰國11所大學締結姊妹校,非常歡迎朱拉隆功大學師生前來高大交流,特別是即將暑假登場的夏日學校,課程涵蓋中文、永續等多元豐富內容。語文中心主任陳志文表示,這塊銘牌不只是金屬材質的象徵,而是過去默默耕耘、不斷精進的集體成果。「CU-TFL測驗推動過程從試題翻譯、考務安排、報名協助到課程銜接,皆需極高的專業與國際協調能力,這份榮耀屬於每一位參與者。」語文中心將持續攜手朱拉隆功大學,以教育為橋樑,促進文化理解與國際連結。根據詩琳通泰語中心的規定,致贈「泰語檢定中心」銘牌予合作超過5年以上的國內外大學,目前僅日本、中國大陸(大學)大學獲此認證。#SDG4 #SDG17 @語文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教學中心 語文中心

高大、中原、輔大攜手台灣資料科學協會 打造AI賦能新世代 產學共育實戰型人才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照片、文字:資訊管理學系教授丁一賢;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為應對AI與資料科學的人才需求,高雄大學資管系、中原大學智算大數據學程、輔仁大學統資系,攜手台灣資料科學協會,串聯學術與產業,啟動全台首創跨校資料科學頂石課程,計畫以「AI賦能」為核心,融合產學資源,培養具實戰力的資料科學專才。年度主題「AI Empowerment」,強調跨校協同與實務導向。課程含高雄大學「社群經營與分析」、中原大學「社群網絡分析」、輔仁大學「創新資訊應用」。學生分組(5-7人)面對產業問題,進行資料探索與模型實作,轉化理論為實戰能力。學界對此計畫高度肯定。高雄大學教授丁一賢盼與在地企業深化連結。中原大學副教授胡筱薇指企業參與助學生「知識」轉為「本事」。輔仁大學副教授杜逸寧強調美國專家分享拓寬學生國際視野與實戰觀點。產業端也熱烈響應,QSearch執行長邱世恩肯定產學合作能強化學生問題解決力。合作企業含QSearch(社群分析)、叡揚資訊(疫病預測)、面試趣(職涯內容評估)、肚肚餐飲(顧客流失預測),提供實戰場域。為拓寬國際視野,計畫邀四位美國資料科學專家分享經驗:台灣資料科學協會理事長管其毅、卡內基梅隆大學Beibei Li教授、Roblox資深資料科學家Henry Lin及Adobe資深資料科學經理Fu-Chi Shih。台灣資料科學協會理事長管其毅總結:「串聯三校與企業是意義深遠的創舉。實戰課程助學生連結理論與實務,培養資料思維與解難能力,為AI賦能產業奠基人才。」此次跨校合作是台灣資料科學教育里程碑,樹立產學協同育才典範。計畫將持續深化合作,培育更多駕馭數據、引領創新的AI新世代人才,提升台灣AI競爭力。#SDG4 #SDG8 #SDG9 #SDG17 @資訊管理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管理學院 資訊管理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