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4 優質教育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通識中心講師陳致仁《服務學習》 師生隨行義工團 前進卑南鄉打造夢想基地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陳致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陳致仁老師在高雄大學通識教中心開設的服務學習課程,每個學期都會讓學生報名參加義工活動到台灣的每一個小角落,實踐無我利他的行為。在10月跟11月間,總共參與了四次社團法人台灣心義工團在台東卑南鄉打造一座「夢想基地」計畫。夢想基地,是視障者鄭信盛先生所成立的葡萄樹關懷協會的一個規劃,鄭先生覺得對自己部落的孩子有一分責任,期盼推動各項藝術課程,讓孩子在愛中成長茁壯,走出一條自信的路。協會於2017年4月在台東龍過脈部落巴拉冠開始第一堂部落藝術課程,至今已開辦700多堂的藝術陪伴課程,參與的孩童超過七千人次,在初鹿、龍過脈、關山、長濱南溪部落以及太麻里新興部落皆有服務據點。以往是借用當地原住民教會的場地,今年則是將協會所剩的經費支付頭期款貸款後購買了一塊土地,期望讓這基地永久成為當地孩子們能安心學習的第二個家,協會也計畫進入家庭,協助婦女重新進入職場改變生活。由於參加義工團的活動是需要自付交通費、伙食費、住宿費跟場地保險費,大概在450~550元不等,因此學期初的課程講解都會跟學生們解釋清楚自費的部分。陳老師這邊也會利用學校提供的經費再幫學生辦理兩天一夜的旅遊平安險,多重保障。這幾次的台東行程,學生們大概都在凌晨三點半左右到楠梓交流道的中油加油站前集合上遊覽車。抵達夢想基地的時間會在早上七點之前,以便大家稍作休息後,七點半左右開始上工。當然每次開工前的工安講習是一定不會錯過的。一切的活動都是以安全為主!按照當次的工程進度,從抬鋼柱、架設鷹架、搬水電材料,到除鐵鏽、鎖螺絲、刷油漆等;同學們在現場義工大哥跟大姊的指揮與指導之下,有機會學到如何操作釘槍、砂輪機、電動起子等建築界常用的工具。中午大概12點前放飯,休息到下午一點半後再繼續工作到下午五點左右,依照該周的進度來做調整。隔天也是差不多七點半開工,而因為回程的路途遙遠,有些義工是從台北繞了一大圈來到台東,因此義工團大概在11點前就會開始收拾工地,中午前上車回到各自溫暖的家。尋找兩天一夜的住宿,對義工團來說,是一項挑戰,會隨著出團的地點的便利性來做調整。有時候會住在深山裡的工寮、社區活動中心、學校教室,或是最常利用的香客大樓;而這幾周的住宿環境相當不錯,大概五分鐘的車程有一間規模不小的合法民宿,初鹿生態農莊,可以讓義工們好好地休息,來面對隔天的工作。陳老師都會鼓勵同學在出團過程中,能主動詢問如何幫忙,能多跟來自各行各業的義工或是專業師傅們交談,希望他們能意識到自己跟社會是有聯結的,而不只是一位大學生,同時也期許利他的種子會留在學生內心等待著發芽的一天。即便大部分同學的回饋是: 蠻有趣的但是很累… 以後可能不會再參加… 但是,陳老師覺得有一就有可能有二。#SDG4 @通識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教學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

高雄大學、高科實中簽署MoU 鏈結共享教育資源 協助高雄科學園區留才育才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國立高科實驗高級中等學校籌備處主任楊雅妃今(25)日代表雙方簽署「教育合作策略聯盟備忘錄(MoU)」,未來將攜手推動「師資交流」、「學習成長」等多項內容,除了鏈結共享教育資源,更響應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為高雄科學園區(路竹、橋頭、楠梓)留才、育才。簽約儀式於高雄大學舉辦,高大校長陳啓仁表示,高大地處半導體S廊帶樞紐位置,與周邊廠商緊密合作,也感受其人才需求渴望,而面對教育模式正快速轉型,尤其新世代智慧學習需求愈來愈明顯,校方注重專業人才的培育、產業需求的接軌,持續積極結盟國教端夥伴,共同建構交流平台。高科實中籌備處主任楊雅妃表示,高科實中設校,旨在解決高雄各科學園區相關單位、學研機構之員工子女、歸國學人及海外延攬人才之子女教育需求,打造前瞻性學習環境,未來規劃高中、國中、國小、幼兒園、雙語等5個學部,於114學年率先招收國中部一年級3班、國小部一年級3班。根據兩校簽署合約精神,將攜手「師資交流」、「學習成長」、「就學規劃」等方向。「師資交流」包括校訂課程、多元選修、彈性學習等課程發展,高大支援專業師資、計畫合作及協同教學。其次「學習成長」,雙方共同拓展學生多元學習、能力探索與適性發展之機會,提供智慧學習、數位學習、數據智慧管理、生態探索、永續教育、跨域整合、營隊課程、競賽指導等交流互動之平台。#SDG4 #SDG17 @秘書室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秘書室

通識教育陳靜儀師生陪伴援中國小學童 體現「服務學習」精神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部分照片提供: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陳靜儀】【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由高雄大學通識中心陳靜儀老師帶領修讀服務學習課程的同學們於10/29~12/20至高雄市援中國小課後安親班及附設幼兒園服務。同學們在課後安親班除了協助低年級小朋友完成課業外,也陪伴小朋友玩益智遊戲,並設計多元活動帶領小朋友發展學習。於附設幼兒園服務的同學則每天一早就陪伴幼兒於各學習區在遊戲中學習,例如說故事、作角色扮演、玩益智遊戲等等。之後還協助老師整理幼兒繳交的作業、準備教材、以及消毒環境等工作。12/16下午為高大同學為安親班小朋友設計的闖關活動。同學們結合該年段的學習內容,設計多個寓教於樂的遊戲讓安親班小朋友參與:有運用注音卡的「注音好忙」、「語詞接龍」遊戲,還有用紙黏土訓練小肌肉協調和畫筆激發創意的「我說你捏」、「你畫我猜」遊戲,以及訓練專注力的「whisper chain」遊戲等五大關卡。高大同學們的精心設計博得了所有參與活動的安親班師生的熱烈回應,紛紛表示不但好玩有趣又有教育意義,對高大同學的表現給予高度的肯定。12/20上午8:00為幼兒園組期末分享活動,同學們分組演出兩齣自製的兒童劇和幼兒同樂。兒童劇的內容特別符應了幼兒園的學習主題:「彩色世界」與「大家來運動」,高大同學從撰寫劇本、製作道具、排演等過程,全心投入,最終呈現精采的表演獻給相處長達六週的幼兒園師生,作為紀念。同時幼兒們也以精彩的歌舞表演,向大哥哥大姊姊表達感謝與道別。最後大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作為結束,互相擁抱、依依不捨之情溢於言表。陳靜儀老師希望藉由服務學習課程讓同學們運用熟悉的教學和陪伴方式與服務對象建立關係,減少彼此的羞澀和陌生感,大手牽小手,一起學習和探索發展方向。更期待高雄大學的同學透過六週的服務與不斷的反思,能學習到同理心並激發出行動力,自己真正有所收穫與成長。#SDG4 #SDG17 @通識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教學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

高雄大學、韓巴大學簽署MoU 校長陳啓仁受邀分享高大校務成果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國際事務處許媛茹;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驅動國際鏈結、發揮影響力再有斬獲,校長陳啓仁、行政副校長吳行浩受邀赴韓參與國際研討會,分享「文化資產保護」、「大學社會責任(USR)」及「亞洲虛擬學院(AVA)」,並與韓巴國立大學(Hanbat National University)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出訪成果相當豐碩。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一行於12月中前往韓國,參與由韓巴大學、韓國國立大學發展機構所主辦的「第二屆國際高等教育創新研討會(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除了地主國,還有來自美國、越南、菲律賓及吉爾吉斯等多國大學校長、專家學者與會交流。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韓巴大學校長吳聳俊(Oh Yong-Jun)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兩校將在半導體材料科學、人才培育及文化交流等領域攜手前行。陳啓仁表示,兩校規模相近且同處高科技走廊樞紐,相信未來可激盪燦爛成果。吳聳俊曾於今(2024)年9月造訪高大參與亞太工商管理學系(亞太系)研討會,對高大校務運作乃至高雄港灣城市印象深刻。研討會上,陳啓仁以「NUK’s Cultural Heritage and Green Campus Initiatives」為題專題演講,闡述高大推動文化資產保護、全校USR,以及綠色大學推動經驗,體現跨域創新、產業鏈結、在地實踐、國際接軌等校務治理成果。吳行浩則分享高雄大學推動「亞洲虛擬學院(Asia Virtual Academy)」成果,當新冠疫情肆虐各國時,校方於2021年創立該線上平台,突破國際交流限制,與6國9校的高教夥伴持續知識與文化互動交流。會後吳行浩拜訪東國大學(Dongguk University)、漢陽大學(Hanyang University)2所姐妹校,進一步深化雙方學術合作、學生交換項目,持續提升高大國際競爭力,為師生爭取更多國際交流、移動資源。#SDG4 #SDG11 #SDG17 @國際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高雄大學、OSCAR簽約合作 理事長董瑞安受邀《卓越講座》剖析最新技術與趨勢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17日與「淨零排放韌性供應鏈聯盟(OSCAR)」簽訂交流合作備忘(MoU),展現共同守護、推動環境永續精神、強化產學合作;同時也邀請該聯盟理事長董瑞安為《卓越講座》師生剖析最新資源循環再利用、負碳技術與趨勢。高雄大學學術副校長莊琇惠、OSCAR聯盟理事長董瑞安代表雙方簽約。根據合約精神,雙方將就「淨零永續」相關領域、主題合作,促進學術與產業交流並共享成果,包括教師、專家學者、研究人員技術交流;講座、課程、論壇與研討會等活動交流。《卓越講座》演講中,董瑞安表示,所謂「淨零循環」科技,即透過技術創新和流程改進,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以減少廢棄物和碳排放;「負碳技術」係指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並儲存或利用這些碳的技術。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日益加深,各行各業都需要積極採取措施,以達成淨零排放目標,企業必須整合循環經濟理念,推動資源有效利用和再生。董接著深入探討淨零循環科技和負碳技術當前發展狀況與未來策略,並分享若干成功案例,以及企業如何有效加以運用降低碳足跡,提高競爭力。而隨著全球對減少碳排放的需求日益迫切,董瑞安表示,生質能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替代能源,能夠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此外,生質能技術還有助於提升農業廢棄物的經濟價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董呼籲,政府應加強對綠色技術研發的支持,以激勵企業投資於可持續技術外;強調實現淨零排放並非單獨任務,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希望產、官、學、研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董瑞安為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現職國立清華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國立清華大學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OSCAR(Net Zero Supply Chain Alliance for Resilience)淨零排放韌性供應鏈聯盟理事長。#SDG4 #SDG13 #SDG15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發表 「EDUVerse教育元宇宙共學平台」高度互動、沉浸式學習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經理林知儀;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今(19)日發表「EDUVerse教育元宇宙共學平台」開發暨運作成果,藉由結合虛擬實境(VR)、延展實境(XR)、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等技術,打造高度互動、沉浸式的學習空間,解決國教端教學現場師資不足、跨校共學及資源分配不均等挑戰,包括高雄市的英明國中、旗山國小及中南部多所中小學師生使用後均給予高度評價。高雄大學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帶領所主持的「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團隊經過多年耕耘,開發「EDUVerse教育元宇宙共學平台」,涵蓋自學、導學、共學與互學四大核心學習模式,更進一步整合AI助教與即時語言翻譯功能,幫助學生打破時空限制隨時學習,體現靈活、自主功能。王政弘表示,疫情期間各級學校改採線上教學,雖然達到「停課不停學、授課不中斷」目標,但師生互動不足、學生學習狀況難以掌握等問題浮現。為解決這些痛點,他與團隊著手研發「EDUVerse教育元宇宙共學平台」,學生透過虛擬分身進入3D虛擬空間,與同儕及教師即時互動,並支援教師後台管理,提供3D模型上傳、學習單設計及教學內容客製化等功能,滿足多元化課程需求。平台開發過程中,王政弘團隊與旗山國小、英明國中等學校合作,進行多次實驗與測試。例如,在國中自然科「鳥類同源與同功結構」單元,教師將3D動態模型上傳至平台,學生能觀察鳥類骨骼的立體結構,取代過往平面圖片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理解力與討論深度。此外,更將物聯網(IoT)技術融入教學,開發出結合環境感測及遠端控制的智慧學習情境。例如,學生可在虛擬環境中模擬操作感測設備,實現即時灌溉植物、監測濕度溫度等功能,培養問題解決與動手實作的能力。這項成果已於高雄多所學校實測,廣受師生好評,並計畫進一步推廣至偏鄉地區,縮短數位教育資源落差。為實現跨國學習,EDUVerse平台結合生成式AI翻譯技術,提供即時語言翻譯功能,支援中文、日文及英文等多語言轉換。團隊與日本東京都教育廳及東京美國學校合作,進行跨國課程共學,讓臺日學生在元宇宙中進行學科交流與語言學習,展現國際教育的無限潛力。王政弘說,未來將持續優化平台,結合大型語言模型(LLM)技術,提升AI翻譯即時性與精準度,並開發更多符合教學現場需求的教材內容。王強調,透過科技,打破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幫助每位學生都能享有平等而優質的學習資源。#SDG4 #SDG11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校友企業「對稱資訊」助攻學弟妹百萬「經驗值」提升求職力 輔助分析就業流向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對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大學長助攻百萬「經驗值」,學弟妹踏入職場不徬徨。國立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11日與第2屆校友、對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陳致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導入「面試趣」服務平台,師生不僅可掌握產業現況與趨勢,準畢業生也能透過上百萬筆真實求職經驗提升求職技巧、就業競爭力。高雄大學研究發展處、產學育成中心規劃該項簽約活動。校長陳啓仁表示,現今大學教育除了提供學術知識,也協助學生理解職場需求與未來發展方向。此次校方攜手「對稱資訊」將以大數據分析就業流向,也讓學生更有效率準備求職挑戰,特別是學長姊的真實面試經驗獲取實用指引。陳啓仁也強調,高雄大學長期深耕產學合作,通過育成中心積極連結民間產業、法人機構、政府部門,快速回應校內與企業需求,更致力於運用學術前瞻技術協助傳統產業數位轉型,形成產學合作生態系。此次與對稱資訊簽署合作備忘錄,展現了高雄大學在數位時代推動創新育成的決心。對稱資訊執行長陳致宏是高雄大學第2屆校友(資管系第1屆,2006),表示這次合作不僅是對母校的回饋,也是希望藉由校友的真實經驗,幫助學弟妹少走彎路,提升求職成功率。他認為,未來的合作模式將不僅限於平台應用,還會延伸到更多實體活動和職涯指導。陳致宏補充,「面試趣」是專為求職者設計的平台,更是全台最大的面試經驗交流平台,收錄來自不同產業的真實面試心得,特別適合準畢業生及職場新人參考。目前匯集近百萬篇真實面試心得,超過萬名高大畢業校友註冊。從新創科技到傳統製造、從金融服務到文創產業,每則真實分享都是求職者的無價之寶。未來,高雄大學學生可搶先體驗平台最新功能、利用「校友中心」專屬福利,與學長姐建立深厚聯繫,在踏入職場前做足準備。「面試趣」也將定期發布求職趨勢報告,協助學生掌握產業動向,及早規劃職涯之路。雙方合作推手、高雄大學產學育成中心營運長劉建成表示,中心豐沛資源,串接「面試趣」龐大資料庫,將為每位高大學子打造更完整的職涯路徑,在瞬息萬變的就業市場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相關新聞:https://www.nuk.edu.tw/p/404-1000-39032.php?Lang=zh-tw#SDG4 #SDG8 @產學育成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高雄大學、友達光電簽署MoU 共同推動台灣再生能源、淨零建築目標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恬宇10日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MoU),未來雙方將共同推動技術開發、人才培訓及產學合作,並實踐台灣再生能源及淨零建築目標,體現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精神。林恬宇除了剖析全球能源轉型趨勢及企業因應之道,也強調「淨零轉型」範疇廣大,鼓勵青年學子踴躍參與發揮。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表示,2017年校方將「SDGs」融入校務治理核心致力實踐迄今,2018年起自我課責提報永續報告書,2022年起啟動「全校溫室氣體盤查」並完成查證,積極響應「2050淨零排放(net zero 2050)」國家政策,展現大學社會責任。友達光電副總經理林恬宇說,友達努力多角化經營,響應政府政策、跨足綠能領域,投入能源轉型與減碳行動,從內部提升能源效率、導入再生能源,到外部參與綠色供應鏈合作,已形成一套系統化的永續發展策略。根據高大、友達產學合作備忘錄,除了促進雙方在技術開發、人才培訓及產學合作等深入交流,未來也將設置校園能源管理系統、成立都市碳匯(研究)中心,並與建築學系建置零碳建築示範實驗室,共同推動台灣再生能源及淨零建築目標的實現。林恬宇也受邀出席《卓越講座》,以「能源轉型的挑戰與機會」為題對高大師生專講。首先說明「能源轉型」是一個多層面的變革過程,目標是從傳統化石燃料轉向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永續能源系統。尤其台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如何有效提升能源自給率,並平衡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是能源轉型中的重大課題。截至2023年,全球在能源轉型上的投資已高達1.8兆美元,其中再生能源、電動運具及電網系統的投入為主要關鍵。再生能源並非能源轉型的唯一解決方案,電網的韌性與儲能技術亦需同步發展以支撐(再生能源)供應。因應能源轉型,全球供應鏈正在重新配置,企業對碳足跡的要求日益嚴格,對能源密集型產業帶來壓力,但同時也催生出創新和綠色經濟的新機會。林還強調,推動能源轉型需仰賴政府政策、社會共識及民間資本的投入,以歐洲和日本的成功經驗為例,皆是政府透過政策引導民間投資。#SDG4#SDG7#SDG8 #SDG9#SDG11 @推廣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

資管系師生發表友善銀髮族出遊App 榮獲交通部觀光署「觀光盃Open Data 黑客松」首獎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部分照片:資管系114級曾仲平、副教授林杏子;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長者出遊神器」在這裡!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及曾仲平、楊紹韋、王重皓、劉祐廷等大四學生,關注到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現象,開發友善銀髮族的旅遊App「十局上半」,內容除了活動推薦及交通引導功能,更將廁所、醫院、AED位置資訊加以彙整並結合圖文轉換技術,該成果榮獲交通部觀光署首屆「觀光盃Open Data 黑客松」競賽第一名與總獎金新台幣8萬元。校長陳啓仁於12月6日行政會議公開表揚獲獎同學,能夠運用政府開放資料,實際解決長者需求的創意。高大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多年且持續於校內創新學院開設「資料設計思考」與「創新問題解決」課程,培力學生利用政府開放資料應用於社會議題中,並引導以創新創意發掘各種生活、社會議題,鼓勵挑戰全國競賽,累積實作經驗、校外視野。此次林杏子指導的曾仲平等學生所組成的「十局上半」團隊,構想來自於衛福部「活力老化」、交通部觀光署「銀髮族及無障礙旅遊」政策,其專為長者打造的App鼓勵與輔助長者自在無礙探索各地美好,進而促進活絡觀光旅遊經濟。「十局上半」App提供LBS(適地性)活動推薦及交通引導功能,更針對銀髮族出遊最重視的廁所、醫院、AED等開放資料進行整合,並結合語音及圖文轉換技術,外出所需資訊均能一手掌握,操作更方便與友善。王重皓表示,「十局上半」規劃建置過程,訪談高齡長者過程深刻體會其學習能力趕不上資訊進步速度的落差,也讓團隊更有將科技便利性帶給他們的使命感。曾仲平表示,「十局上半」可透過導入旅行社旅遊行程、加入個別縣市相關景點資料延伸服務,亦可透過後台分析使用者偏好景點數據,提供政府業管單位設置友善設施重要參考依據,體現「公私協作」精神。劉祐廷認為,獲獎激勵士氣也增加自己對於高齡數位平權議題的認知,更有經驗如何運用政府開放資料為商業應用加值。楊紹韋表達對校方教發中心、產學育成中心的感謝,以及交通部觀光署提供全國性的競賽舞台,學子專長得以發揮專長,為觀光議題與高齡族群的數位平權與健康盡份心力。#SDG3 #SDG4 #SDG8@資訊管理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管理學院 資訊管理學系

從三葉草城市到水下交通 建築系學生國際VR虛擬實境競賽展現跨域創新實力 勇奪亞軍與季軍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教學發展中心助理林尹千;照片、部分文字:建築系學生楊程凱、廉心怡】【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系學生團隊參加「虛擬實境世界盃大賽(Virtual Design World Cup, VDWC)」,在與全球各國精英競逐的激烈比賽中脫穎而出。面對僅有22支隊伍進入複賽,8組晉級決賽的嚴峻競爭,本校成為臺灣唯一獲獎的兩支團隊,分別榮獲亞軍與季軍,卓越表現令人感動。高雄大學積極培育前瞻人才,透過「高教深耕計畫」推動XR School發展「XR微學程」與「體感科技與數位創新學程」,鼓勵學生挑戰國際舞台,將課程所學具體實踐,展現學程學生的跨域整合與體感科技能力。此次競賽以「波士頓—Non-Human Agent(NHA)共存的城市」為主題,參賽者針對城市發展困境,融合虛擬實境(VR)與建築資訊技術,提出永續且創新的整體規劃。長達半年的參賽過程中,學生透過不斷構思、製作與反覆排演,建築學系陳怡兆副教授全程悉心指導,加深學生將綠能永續議題融入虛擬實境科技應用,讓設計概念更加成熟,最終決賽於日本進行全英語發表,更拓展了學生國際視野。亞軍作品「Trifolium Bay(三葉草智慧綠能城市)」,核心理念為利用微型機器人實現城市智慧化運作,這些機器人負責道路維護、垃圾清理,甚至於歷史建築上進行垂直綠化,賦予老舊建築新生命。交通系統則採多層次設計,包括空中自駕車、地面共享交通工具及地下高速列車,由微型機器人實現無縫管理,營造低碳、高效的交通模式,而三葉草造型的太陽能板和自動植物牆,進一步提升城市能源效益與生物多樣性,呈現出科技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願景。建築系學生楊程凱、丁彥安、陳晏暘及張鶴還表示,設計靈感源自聖派翠克節象徵幸運與生命力的三葉草,以波士頓城市文化為基礎,融合科技創新,打造兼顧文化記憶與現代功能的智慧城市。榮獲季軍的作品「Floatropolis」由建築系李宛儀、周嘉惠與廉心怡同學設計,聚焦波士頓面臨的極端氣候與交通壅塞問題,提出創新的水下交通與救災系統。設計方案包括水下運輸系統,有效避開地面交通擁堵,並為海平面上升提供穩定的物流與公共運輸路徑。同時,團隊設計了水上巡邏與救災系統,可迅速應對暴雨與洪水,將救援資源精準送達最需要的地區。結合NHA系統後,該更提升城市基礎設施的效率,讓城市在面對環境挑戰時更具韌性與彈性。團隊在比賽過程中克服時間與技術挑戰,展現卓越的合作能力與設計實力。本校的「XR微學程」與「體感科技與數位創新學程」課程,透過基礎理論與實作,鼓勵學生參與專案開發及各項競賽,拓展國際視野,自108年設立起,已有63名跨院系學生完成學程,此次佳績尤其體現了本校在跨領域教育與創新教學上的卓越成效,未來將持續透過「高教深耕計畫」培育跨域整合與體感科技人才,展現高雄大學前瞻人才培育量能。#SDG4 #SDG8 #SDG11 @建築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建築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