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雄大學兩項創新技術亮相 2025 Meet 大南方展覽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產學育成中心 李雨謙】【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研究發展處產學育成中心偕同數位內容研究中心王政弘老師團隊及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吳志宏老師團隊,參與於高雄展覽館舉辦的 2025 Meet 大南方展覽,展出兩項AI應用創新技術—「教育元宇宙平臺 EWova」與「仿生智臂 × 智鏈共創」研究成果,成功吸引產業界代表、教育工作者及學生族群熱烈迴響,成功展現高大科研成果落地與跨域應用的能量。第1項: 教育元宇宙平臺 EWova:打造沉浸式智慧學習空間(數位內容研究中心王政弘老師團隊)本平台透過虛擬實境設備(如頭盔等)進入教育元宇宙,使用者可不受時間與場域的限制,能夠創建專屬的虛擬分身,自由穿梭於各個虛擬學習空間中,進行多人互動與協作學習。教師可在平台中開設各式課程、上傳教材、派發學習獎勵(如虛擬寵物),並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歷程。學生則能透過表情符號互動、觀察3D模型、參與小組討論、進行STEAM手做創作,展開共學與共創的學習歷程。另外,平臺設有多元學習區域,無論是進行組內共學、組間互學、教師導學,或是學生自主學習,都能夠在此平台上實現與完成。第2項: 仿生智臂 × 智鏈共創:驅動智慧製造新格局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吳志宏老師團隊)以仿生機械手臂技術為核心主軸,聚焦於結合仿生黏著材料與多模態感知的智慧型多軸手臂系統。該系統具備可自主調節於環境適應能力,未來能有效應對半導體與石化產業等高複雜度場域中的精密作業需求,展現仿生材料與人工智慧整合於智慧製造的實用潛力。同時,該中心另與台達電平台合作之智慧製造場域整合應用,並持續協助地方企業進行AI人才培育、智慧導入與專家入廠技術諮詢服務,建立完整的產學研合作模式,促進AI技術於在地產業的實際落地與轉型升級。【推動科研 × 產業接軌】產學育成現由資工系郭錦福主任領導,其表示目前中心專注於推動校園知識的商業化,提供產學合作、技術移轉和人才培育等服務,促進產學交流,支援地方產業發展。中心營運長劉建成表示,經由加入南臺灣科研產業化平台後,逐步擴大服務範圍,整合與中山、屏科大、高醫、義大等各校研發力量,協助學校團隊及在地中小企業申請政府資源,推動研發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本次參展不僅展示學研團隊的AI應用研發能量,更藉由與產業界的交流,期望建立完整的產學研合作鏈結,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落實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目標。#SDG4 #SDG9 #SDG17 @高雄大學產學育成中心、數位內容研究中心、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應數系參展 《智慧遊樂園:AI奇幻之旅》 展現生成式AI跨域應用成果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應數系王婷琪;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應數系)日前參加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辦的《智慧遊樂園:AI奇幻之旅》成果展,展示生成式人工智慧在數學教育與多媒體應用上的創新成果。應數系主任林英杰表示,參展不僅展現學生在數理邏輯、程式設計與多媒體製作的跨域整合能力,也透過與民眾互動,激發更多技術應用於教育、娛樂及產業的可能性。本次活動由教育部「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人才培育計畫」主辦、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協辦,高大應數系學生團隊規劃3項亮點專題,並設置VR互動體驗區,讓觀展者能親身感受AI技術的應用魅力。團隊在《生成式AI跨領域應用:畢氏定理教學影片製作》專題中,運用ChatGPT、Gemini、Sora、Runway、VidonZ AI、Adobe Express等多種生成式AI工具,將數學課程中的畢氏定理轉化為情境化數位教學影片。內容結合生活案例引入、章節講解與多媒體元素,並搭配圖像、動畫與配音,使數學學習更生動易懂,也為數位教材開發提供範例。另一項《Anime Colorization by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Model》專題則展現深度學習在動漫產業的應用潛力。學生透過生成對抗網路(GAN)與U-Net結構訓練模型,讓系統能自動為二次元線稿上色,產生色彩自然、風格一致的插畫作品,顯著降低人工上色時間,並可延伸至其他影像風格轉換領域。第3項《AI語音技術 × 教學影片》專題,結合文字轉語音(TTS)與虛擬講師生成技術,只需輸入教材內容,即可快速製作具擬真人聲與虛擬講師影像的教學影片,協助教師減輕製作負擔,並促進線上教育資源的規模化與客製化發展。#SDG4 #SDG9 #SDG17 @應用數學系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理學院 應用數學系

運動選手轉型職涯再邁進 高雄大學、體育署舉辦「學習歷程分享論壇」 見證跨域蛻變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產學育成中心副理詹雯雯;編修:秘書室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25-07-31 國立高雄大學今(31)日攜手教育部體育署舉辦「跨域新篇×成果共展:學習歷程分享論壇」,邀集政府機關、協辦學校與半導體產業代表及各梯次計畫學員齊聚一堂,展現「選手前進半導體培訓計畫」推動3年來的成果,呈現運動選手從體壇蛻變為科技工程人才的精彩旅程,亦展現高雄大學在跨域人才培育與社會實踐上的深耕成果。論壇於高雄大學舉行,現場與會者近百人,包括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局長侯尊堯、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業務輔導員江蕎琪,以及來自日月光、華泰電子、國巨、華東科技等企業的中高階主管與協辦學校代表共同與會。協辦學校包含國立屏東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南華大學、義守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正修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等12校。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致詞指出,本校將計畫視為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重要行動,貫徹學校「展望未來、深耕教育、推動人才轉型」的發展理念,打造獨特的跨域合作典範。運動選手展現堅毅特質,我們協助他們在職涯第二曲線上找到著力點,開啟新角色。高等教育不僅是知識傳遞,更應積極回應社會脈動,形塑多元職涯路徑。本校透過系統化課程、導師制度與職涯探索機制,協助選手重建自我認同、融入全新社會場域。感謝教育部體育署的信任,委由本校執行計畫,攜手各界夥伴與選手,共同讓轉型歷程創造真正價值。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全力支持體育署推動運動選手轉型計畫,為選手拓展更寬廣的就業道路。局長侯尊堯指出,高雄大學擔任本計畫的凝聚平台,結合學校課程設計與高科技產業歷練機會,協助選手強化專業職能,邁向學用合一。高雄市積極推動智慧城市與產業升級,讓年輕人不必北漂,也能在地安居樂業。期待選手們如千里馬,在企業伯樂引領下大放異彩,為國家社會發揮所長。日月光半導體部經理簡振安表示,3年來看見高雄大學在選手篩選、媒合與培訓上的用心,第一梯次選手經兩年培訓成功轉任工程師與管理職,第三梯次則因素質優異,多位直接以工程師或儲備幹部任用。對於計畫延續樂見其成,公司也提供運動社團、健身房與競賽,盼持續跨界合作,讓體育人才在企業持續發光發熱。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表示,體育人所具備更棒的特質在於,不論任何逆境皆能克服,連艱難的工程數學也能迎難而上。南部正值S廊帶翻轉契機,屏東與高雄強強聯手,助產業升級、人才聚集。期盼選手們將訓練、學習轉化為專業動能,每一步學習歷程,都是邁向半導體國際舞台的重要基石,持續發光發熱、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根據計畫統計,3年來已協助68位選手順利轉型進入半導體產業,辦理逾60場職涯諮詢校園說明會,觸及超過28,000人次線上瀏覽關注,並整合產業導師與校內支持系統,提供120小時以上職前基礎專業訓練、1944小時進階職能訓練與48場導師關懷輔導,實踐技術與心理雙軌並進的支持機制。論壇中特別安排「跨域交流座談」,由高雄大學產學育成中心營運長劉建成主持,邀請研究發展處研發長吳松茂、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部經理簡振安,與3位學員代表張丞儀(高雄大學)、李培榕(南華大學)、張家昊(屏東大學)進行深度對談,聚焦「熱身起跑」、「中場拚搏」、「終點達成」3階段,分享職涯轉型歷程、企業觀察與學校支持成果,現場互動熱烈。學員代表表示,受到少子化與教練職缺有限影響,選擇踏上轉職的道路,盼尋求穩定工作且不一樣的人生。企業則指出,運動選手具備優異抗壓性與團隊合作精神,透過訓練能從非本科背景逐步銜接至工程師或管理職,是長期培育人才的重要來源。學校亦表示,高等教育不僅於正規體系學生,更應為多元背景者創造進入產業的機會,肩負社會責任,協助每位選手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活動現場同步展示學員成果與紀錄影片,並安排全體與會代表合影留念,營造專業與溫馨兼具的交流氛圍。高雄大學長期致力於推動「跨域創新、產業鏈結、在地實踐、國際接軌」發展策略,未來將持續深化大學社會責任與多元職涯支持系統,協助更多運動員在人生轉場過程中發光發熱。#SDG4 #SDG8 #SDG9 #SDG17 @產學育成中心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循跡自走車研習營啟動,結合USR與產學資源培育科技人才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科教中心許惠淳】【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25-07-31為推廣科技教育、深化學生對機電整合的理解,國立高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辦,與高雄市立蚵寮國中合作,於114年7月1日至3日舉辦「循跡自走車基礎暨進階課程研習營」,三天密集課程以動手實作為核心,培養學生程式邏輯思維與工程應用能力。本次研習營同時配合本校推動的USR計畫「NUKxK12攜手築夢—STEM與機器人培育計畫」推動,導入桃園市祥儀慈善文教基金會與高雄市立中正高工之教育資源,聯手打造立體循跡自走車賽道,開啟跨校資源共享與長期合作,為未來在科學教育、機器人設計與競賽交流奠定良好基礎。研習課程內容從入門到進階,循序漸進,透過介紹軟體開發環境與馬達控制原理,學生將掌握感測器訊號與動作邏輯間的轉換與應用。課程設計結合實作與競賽模式,強化學生邏輯推理與程式整合能力。本次活動也是「2025高雄盃機器人挑戰賽—科技寶經典賽」的前導活動之一,該賽事將於2025年9月27日於國立高雄大學盛大舉行,預計吸引全國創客團隊共襄盛舉。主辦單位期望透過暑期課程提早培育潛力選手,並藉由競賽與實作經驗,激發學生對智慧自駕車與科技應用的興趣與熱情。本次研習營充分結合開放式控制系統與多樣化賽道挑戰,培養學生在創造力、設計能力、整合能力與程式開發上的核心素養,展現跨領域學習的成果,更是體現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核心精神,不僅將高等教育的專業能量引入基層校園,更實踐科技向下扎根的教育理念。未來,國立高雄大學將持續透過USR計畫推動與地方學校的深度合作,陪伴更多學子在科學與創客教育的道路上勇敢逐夢、踏實前行。#SDG4 #SDG9 #SDG11 #SDG17 @科學教育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理學院 科學教育中心

這張證書掛保證!高雄大學、台積電攜手 推動半導體學程 打造南部高階製程人才搖籃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先進構裝整合技術中心特助洪婉甄;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這張證書,台積電掛保證!國立高雄大學與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攜手合作,正式啟動「台積電半導體學程」人才培育計畫。學生完成課程後,可取得由TSMC授予的學程證書,有效銜接南部科技產業聚落,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注入高階技術人力。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表示,高雄大學位處南臺灣半導體S廊帶核心區域,緊鄰楠梓科技產業園區與橋頭科學園區,具備地理與產學連結雙重優勢。學校自2006年起即開設「半導體光電製程學程」,累積豐富教學與實務經驗,並設立「先進構裝整合技術中心」,持續深耕封裝、構裝與製程等領域,為南部半導體發展奠定穩固之基礎。陳啓仁指出,此次由學術副校長室統籌、研究發展處整合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以及理學院應用化學系、應用物理學系、應用數學系、統計學研究所等八大系所教學資源,依據台積電提供之訓練藍圖,共同設計「半導體學程」課程模組,課程涵蓋「必修」、「核心選修」與「專業選修」3層課程體系,最低修畢11門課程。並由研發長吳松茂多次積極與台積電就課程及相關合作事項進行對話,達成具體之結論。高雄大學學術副校長莊琇惠表示,台積電當前布局的核心領域:「晶片中介層整合封裝(CoWoS)」、「系統整合晶片(SoIC)」與「小晶片模組化(Chiplets)」等先進封裝架構,高雄大學在上述領域具備深厚教學與研發基礎。本次合作規劃之「半導體學程」結合電子學、電路學、元件物理、分析化學與製程技術等基礎必修課目,並延伸至積體電路設計、材料分析、光電應用與異質整合封測等多元選修課目,充分保留本校在製程控制與先進構裝的專業特色領域,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的半導體工程素養,實現技術深耕與跨領域融合的雙軌目標。旨在培育具備製程研發、封測工程與3D整合設計能力的T型人才,緊扣產業技術趨勢與國家戰略需求。目前已完成課程模組之整合與內部檢核,並正式提交「台積電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進行審查,通過後陸續開放校內學生選修。未來將導入虛實整合教學平台,結合遠距實作、企業實案與AI模擬應用,打造更具即戰力與適應性的訓練環境。#SDG4 #SDG8 #SDG9 #SDG17 @先進構裝整合技術中心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工學院 先進構裝整合技術中心

高大財法系教授謝國廉出席TIPA智慧財產研討會 與美國聯邦法官深入對談專利訴訟制度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財經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謝國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財法系)教授謝國廉受國立臺灣大學的邀請,日前出席2025 TIPA智慧財產國際研討會,與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Raymond T. Chen法官、其他臺灣法學專家、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法官及國內外著名律師,共同探討兩國專利侵權訴訟的審理模式。Chen法官於研討會的第1場次,以“Judicial Perspectives on Complex Patent Litigation”(「從司法的視角看複雜專利訴訟」)為題進行報告。Chen法官首先介紹美國聯邦法院的架構,以及專利案件於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訴訟進行程序,再以其擔任該院法官12年的審理經驗,深入探討複雜專利訴訟的各項特性。在研討會的第2場次,Chen法官、飛翰外國法事務律師事務所合夥人Erik R. Puknys律師、普衡律師事務所合夥人Rudy Y. Kim律師等2位美國資深律師,以模擬法庭審判的形式,完整地呈現了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專利訴訟實況。身兼財經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的謝國廉教授在研討會下午的場次,以“The Role of Technical Experts in Patent Litigation”(「技術專家在專利訴訟中的角色」為主題進行報告,依序探討了臺灣的技術審查官、查證人和專家證人於專利訴訟中的角色,並指出了現行制度下已出現的爭議以及潛在的挑戰。最後,謝教授以歐盟單一專利法院的「技術法官」(“Technically qualified judges”)制度作為參考的依據,提出我國面對相關爭議及挑戰時可能的政策選項。最後,謝教授在綜合討論場次,針對臺灣和美國專利侵權訴訟的程序設計、差異與挑戰,與Chen法官、研討會主辦人臺大法律學院李素華教授、Puknys律師、Kim律師、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庭長汪漢卿法官和蔡惠如法官,以及多位國內外資深法律專家,從兩國立法、司法和學術等的面向,進行了深入且有趣的討論。#SDG4 #SDG9 #SDG16 #SDG17 @財經法律研究中心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法學院 財經法律研究中心

應物系副教授余進忠推廣「物理動手學」 走進高中校園 帶領高中生做中學、錯中思、反中省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應物系副教授兼科教中心主任余進忠;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物理學系(應物系)副教授兼科學教育中心主任余進忠,攜手全台理念相近教授組成教學團隊,爭取教育部高教深耕經費支持,近年持續推動「高中物理動手學」計畫,帶領高中學生運用生活素材與數位感測工具進行實作實驗,探索物理模型與自然現象。今年第二學期計畫已遍及全台逾30所高中,累計超過900名學生受惠,下半年將持續深入中南部與偏鄉學校,體現大學社會責任與高教落實基層的精神。余進忠表示,計畫核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實作為導向,運用手機APP(如 Phyphox、Tracker)搭配橡皮筋、音叉、磁鐵、保特瓶等日常用品,設計簡易且富挑戰性的物理實驗。過程中不強調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從數據偏差與模型落差中觀察現象、反思假設、重複驗證,逐步建立對物理原理的理解與論證能力。日前余進忠前往高雄市鼓山高中,與該校教師協同授課,帶領學生操作秤重、吊掛、測距等裝置,檢視數據變化與感測原理,並補足課堂中「真實實驗經驗」的不足。透過分組討論與手機感測器的即時回饋,學生開始主動提出「為什麼數據會不一樣?」等問題,翻轉過往僅追求標準答案的學習模式,激發學習興趣與探究精神。鼓山高中校長廖俞雲高度肯定余進忠團隊攜手高中端的用心,表示「物理動手學」計畫切合108課綱「素養導向」精神,不再只強調公式與答案,而是透過「做中學、錯中思、反中省」歷程,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並修正思維。她強調,這樣的實作經驗有助學生從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建構者,並與學習歷程檔案、自主學習任務等課綱設計緊密結合,是真正實踐「以學生為本」與「學以致用」的課程典範。余進忠說明,該計畫最初由中山大學教授嚴祖強發起,他隨後協力推動並建構起全台合作網絡,目前已串連台北、台中、嘉義、花蓮、台東等地約12位教授,各自負責不同主題與教學模組,預計暑期召開全台工作坊,進一步統整教材版本與學生學習成效評量指標。「我們期待這些學生未來能將成果發展為小論文、科展或學習歷程檔案,而不是停留在一次性的作業完成。」余進忠表示,為解決學生在後期數據詮釋與模型建構上的瓶頸,團隊將自8月起啟動「教授入校指導機制」,結合大學與高中雙師合作,強化學習支持系統,深化學生探究能力與表達力。#SDG4 #SDG9 #SDG10 #SDG17 @應用物理學系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理學院 應用物理學系

建築學系第三屆畢業設計展圓滿落幕 26件作品松山文創展出 呈現時代空間思維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建築學系114級畢籌會總召蔡旻恩;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第三屆(114級)畢業設計成果展日前於松山文創園區四號倉庫成功展出,為期三日的展覽圓滿落幕。展覽以「新分法」為策展主題,集結26位準畢業生歷時一年的設計成果,透過多元基地與跨議題的建築實踐,展現對當代社會與空間議題的深入回應與創造性提問。本次北部展區為系列巡迴展的最終場,自6月13日至6月15日舉行,延續5月20日至23日於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舉辦之南部展區熱烈迴響。期間吸引眾多建築專業師長、校友與社會大眾蒞臨參觀,現場交流熱絡,充分展現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培育學生綜合觀察力與設計實踐力的教育成果。「自然組」作品聚焦人與環境的共存議題。王忻融《水土變境》以水土變化與產業共生構築新地景,回應信仰的陪伴本質;蔡旻恩《框架下的自然重生》透過空間轉化工業遺構,引導人們思索自然與文明的關係;伍立丞《那些拉扯的日常》則從地貌劇變與潮汐挑戰中探索部落生活的共存方式。「都市組」聚焦城市紋理與記憶再造。林以晴《非常出入口》從電影院消失出發,重構新堀江空間流動與社區界線;陳彥旻《容器中的可能性》結合油槽轉型與藝術進駐,翻轉工業水岸空間功能;麥喬甯《「解 鹽」-鹽埕博物館》則以動線解構舊城街廓,重組地方文化與歷史敘事。「複合式設計組」作品則著眼於公共建築與在地連結。王威凱《再定義北投》重建北投市場與區公所,融合治理與人情紋理;郭緗翎《當索道重建之後》則以南山索道為軸心,形塑山城立體都市的交通與觀光新面貌。策展主題「新分法」回應資訊時代的二元對立現象,企圖跳脫單一敘事,探索介於秩序與自由之間的空間多重性。如同建築設計,面對現實限制與條件時,設計者需在理性與想像之間尋求策略,提出對未來空間的實驗性提問。展覽雖已結束,但高雄大學建築學系114級畢業生的創作能量仍將持續發酵。歡迎持續關注並追蹤畢籌會Instagram:@nukarch2025,深入了解每件作品背後的發想與思維。#SDG4 #SDG9 #SDG11 #SDG13 @建築學系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建築學系

藝創系副教授王政弘團隊 打造教育元宇宙課程 攜手國教端與日本美國學校跨國沉浸式交流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李凱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在EWova教育元宇宙世界裡,一句「你好!」成為橫越2294公里的橋樑─日本美國學校(American School in Japan, ASIJ)、教育部5G新科技學習示範計畫學校─高雄市旗山國小、高雄市油廠國小與高雄市九如國小等4校的學生,近日透過EWova教育元宇宙平臺,共同參與一場沉浸式的國際交流課程。這場跨國、跨校的學習盛會,融合文化分享、語言互動與科技應用,為國際教育注入創新能量。相關影片可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TLXj7gN8k 。在這場別開生面的跨國共學活動中,學生們戴上VR裝置,進入由國立高雄大學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所打造的EWova元宇宙教室,無需出國便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打破時空與語言的隔閡。114年6月3日,在高雄市旗山國小學與油廠國小設計的「臺日相約祈福趣」課程中,臺灣學生以3D模型展示香火袋和各類神祉,介紹文昌帝君、月老與金虎爺等庇佑學業、人緣與財富的神祇信仰;日本教師則回應分享日本神祇及各式參拜等經驗。彼此透過AI即時翻譯與虛擬互動,在小組討論中真誠交流,讓宗教文化不再只是書本知識,而成為理解與對話的橋樑。 旗山國小校長李紋勝表示:「這場跨國課程讓孩子不只在語言上學習,更在人際互動與文化視野上成長。教育元宇宙正展現出它令人驚豔的可能性。」油廠國小蘇聰榮校長說道:「透過元宇宙平台,孩子們不再受限於實體空間,能自在地在科技平台中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這樣的新式學習經驗是前所未有的體驗,值得我們研究更多這類的共學課程。」114年6月5日是由九如國小策劃的「我的有趣課堂 Show Time!」,讓學生們化身分享者,介紹自己最喜愛的課程,內容多元又富創意。在暖身舞蹈開場後,臺日學生於小組中使用簡單英語自我介紹,並透過3D建模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並透過Padlet記錄下自我介紹,留下具體而真摯的互動痕跡。「我們希望孩子們在元宇宙裡不只學會科技操作,更能學會分享與尊重,建立起跨文化的理解力與自信。」九如國小林嘉文校長肯定的說。日本美國學校堀井清毅老師(Kiyotaka Horii)也開心的回饋:「這門課程透過EWova教育元宇宙平台,學生能即時與海外同儕互動,深化增長他們的全球視野、文化理解與人際連結。對於習慣使用社群媒體、線上遊戲平台等數位空間的學生而言,透過這種虛擬分身的互動模式已習以為常了,不同的是EWova教育元宇宙提供了一個安全、包容的環境,不受種族、性別或年齡的限制。我真心佩服臺灣為中小學生打造出這樣一個虛擬學習的空間。我期待未來也能在這樣的元宇宙中開課,來教臺灣學生。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學生在互動與學習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科技所帶來的溫度。謝謝你,臺灣!」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藝創系)王政弘老師感動地表示:「 EWova教育元宇宙平台為申請國科會科學教育實作學門專題計畫研發成果,透過傾聽國教端需求,由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夥伴一點一滴打造。本次交流活動經由教師們用心規劃與多次共備討論,整體活動設計融合在地文化、虛擬實境、教育元宇宙與語言教育,實踐科技教學的溫度與深度。這不僅是一場課程示範,更是一個起點─透過科技的力量,讓孩子在元宇宙裡相遇,從分享文化到共創回憶,打開世界的門,也打開彼此的心」。此次精彩的跨國交流活動是一個起點,期待能看到更多精彩的課程慢慢開展。#SDG4 #SDG9 #SDG10 #SDG17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第22屆畢業典禮 校長陳啓仁勉帶著勇氣前行、永續關懷社會 期許成為他人生命中的火柴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今(7)日舉辦第22屆畢業典禮,校長陳啓仁勉以「帶著勇氣、責任與影響力,迎向未知的未來」,以及鼓勵畢業生「不一定是燈塔,但可以是一根火柴,為他人照亮一小段黑暗」,期許勇敢逐夢、永續關懷社會。陳啓仁指出,高雄大學在全國2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中榮獲中型大學第一名,亦是唯一入榜全台前30強的中型學校,展現辦學成果與學生實力廣獲肯定。永續發展方面,學校已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並於2024年在全球1477所大學中,名列綠色大學前18%,基礎設施、水資源管理與交通運輸三項指標更居全球前7%。陳啓仁代表校方,感謝家長多年來的信任與支持,讓學生得以安心成長;感佩師長春風化雨,陪伴學生成為更成熟的自己,並致敬高大首位名譽博士洪四川於2016年捐建今日典禮場地——學生活動中心,展現回饋社會的典範。他勉勵畢業生保持信念與堅定,引用Steve Jobs名言「你無法預見點與點之間的連結,只能相信它們在未來會連上」,鼓勵學生即使感到迷惘,也要相信所走的每一步終將成為珍貴資產;並強調,真正的信心,是深信自己擁有改變的可能。德商默克公司台灣總廠長林繼勇受邀致詞,以自身30年職涯歷程勉勵畢業生,分享從大學時代發掘興趣、確立方向的重要。他表示,自己在大學期間參與中鋼暑期實習,見證煉鋼現場的震撼與製程專業,因而確立進入製造業的志向;即便生涯歷經轉彎,仍持續朝初衷邁進。他鼓勵學生設立長遠目標,持續耕耘,因為「努力絕不會白費,只是在對的時間點才會開花結果」。他也提醒,科技變化快速,學校所學只是入門,唯有終身學習與自我精進,才能在職場上保持競爭力。「要培養帶得走的能力」,包括問題解決、溝通表達與語言能力,才能因應不同產業變動。他勉勵畢業生不必仿效他人,而要「認清自己,努力把手上的牌打到最好」,誠摯祝福每位學子在人生新旅程中都能發光發熱。高雄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李宗銘致詞表示,畢業是人生的重要轉折,每段在高大的經歷都將成為未來前行的力量。他鼓勵畢業生懷抱感恩之心,珍惜在校所建立的人際連結與價值養成,這些都是最堅實的後盾。李強調,不論未來身處何方,校友總會永遠是高大人的依靠。他勉勵畢業生以誠信、責任與創新為本,發揮所長、積極貢獻社會,也歡迎大家常回母校看看,延續與高大的連結,讓高大精神持續傳承與發光。畢業生致詞代表、應用化學系(應化系)楊宇甯為典禮帶來一段笑淚交織的青春回顧。她以「我們這四年,比任何Netflix原創都精彩」形容大學生涯,如果這四年是部劇本,我們早就NG無數次了,但我們沒停機。邊崩潰、補救、笑場並加戲,最後變成了一部,只有我們懂,但非常好看的電影。除了感謝家人、師長、同學陪伴度過迷惘,也請大家「為那個曾經以為快撐不住仍舊堅持走到現在的自己鼓掌」。資訊工程學系(資工系)陳建穎回顧疫情期間入學的特殊經歷,指出「那時我們努力適應遠距教學,在艱難中仍堅韌地走到2025年,迎來今天的畢業典禮。」他鼓勵畢業生回想初衷,不忘眼中閃耀熱情的自己,正確的選擇會帶來收穫,錯誤的選擇也能讓我們看清方向,過去的旅程從不會被浪費,他以想像中的十年後作結,期許同學勇敢逐夢。典禮現場除了正式流程,場外也與中華郵政合作,安排「未來郵件」活動,畢業生可書寫信件,指定於1至30年後寄出,作為送給未來自己的祝福或提醒。#SDG4 #SDG9 #SDG17 @學生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學生事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