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4 優質教育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1130302】研議死刑替代方案審議活動(高雄場)

sdgs icon sdgs icon
本次活動探討死刑是否廢止,這個多年來難以取得共識的問題,不只在法律學,連在哲學和神學的領域皆是。 按照我國憲法,國家須保障人民的生存權;然而,為什麼國家有權利剝奪人民的生命? 冷靜思考後應該不難發現這樣的矛盾。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一旦社會上發生殘忍的可罰行為,不判死刑以及不即刻執行死刑的聲音卻是無法被人民所接受,即使許多已經沒有死刑的國家也是如此。 活動採取活潑的互動方式開始,主持人先透過對於死刑替代方式所設計的團康遊戲來炒熱現場氣氛。接著,計劃主持人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徐偉群老師進行導論性的介紹,徐老師認為死刑固然不符合所有刑罰理論的要求,但也特別強調,所採取的替代方案仍然必須要符合刑罰理論的框架,還提出目前沒有死刑的國家數目以及採取替代方案時採用允許假釋的國家佔總數的3分之2強等等的統計資料。 吳俊毅教授以院長身分受邀於死刑替代方案公民審議活動致詞,其表示「今天的主題,相較於目前的社會氛圍,可以說是『逆風』,在零與一的對決裡選了邊。一直以來,討論都是各說各話的,是同溫層的取暖的。雖然可能還是不易說服對方,『多對話了解彼此的想法』,是本院支持本次活動的理由,也包括反對的立場。」

Type:

活動

Office:

法學院 法學院

【高大法學院博士班經典講座暨信華法律管理講座系列】01- 蔡聖偉教授談事實錯誤的第三種結局(1130328)

sdgs icon
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博士班為增進學生研究能力,與本院比較刑法研究中心(CrimLaw)管理的「信華法律管理講座」基金合作,於2024年設立「高大法學院博士班經典講座」,於學期中每個月邀請各領域名師進行前沿主題演講並且分享其投稿與審查的標準和經驗。 3月28日15:00-17:00的系列一,邀請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院蔡聖偉教授到校演講。本次演講分成兩個部分:法學論文的撰寫與發表以及前沿演講。 在第一部分,蔡老師建議,在挑選主題時,可以嘗試用清楚的問題意識來作為主軸,方法上,透過第一手資料的閱讀來對特定問題到討論情況來作追本溯源的爬梳。再來,可憑藉臨摹來尋找並形成自我的撰文風格。最後,在投稿時,面對審查的意見,應該用正向和平常心去看待,藉此檢視自我的選題、研究方法與論點方向是否可行。 第二部分,蔡教授鎖定在構成要件該當性的判斷,除了檢視是否具有客觀和主觀的構成要件該當性,他建議也應該納入「故意既遂之歸責」的項目。透過這個檢視,為一些理論上爭議的情況強化說理的力道,像是,客體錯誤、因果歷程錯誤等。 兩個小時的時間蔡老師完全講好講滿,並留十分鐘與同學互動。 吳俊毅院長在總結時提到,典範的及時出現是很重要的。 這也是本院博士班經典講座想要傳達的,最後,希望大家能早日找到自己的理想典範。 活動結束前,吳院長代表法學院致贈蔡聖偉教授感謝狀以及法學院專屬紀念品,感謝蔡教授特別撥冗南下高雄帶來精彩的研究經驗與成果分享。會後,許多同學仍意猶未盡主動拿出蔡老師的著作請老師簽名並要求合照。本次活動圓滿落幕。

Type:

研究

Office:

法學院 法學院

【高大法學院博士班經典講座暨信華法律管理講座系列】02- 詹鎮榮教授主講公法學研究方法與取徑【1130426】

sdgs icon
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博士班為增進學生研究能力,與本院比較刑法研究中心(CrimLaw)管理的「信華法律管理講座」基金合作, 於2024年設立「高大法學院博士班經典講座」,於學期中每個月邀請各領域名師進行前沿主題演講並且分享其投稿與審查的標準和經驗。 4月25日15:00-17:00的系列二,邀請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詹鎮榮教授到校演講。本次演講,講題為公法學研究方法與取徑。 詹老師首先提到他如何去找尋問題的發想,接著引用幾則大法官會議解釋,來印證從各種研究方法的選擇去考慮問題思考的切入點,不過,他認為,法學研究強調的畢竟是說服力與可信度,並沒有一個絕對的、獨門的研究方法,百花齊放也並非不好。 再來,按照詹老師對公法學研究方法的最新發展觀察發現到,新興問題恐有弱化立法權的擔憂,並衝擊到權力分立的平衡,所謂的韌性公法學(危機因應公法學)、還有數位公法學以及高齡公法學等發展趨勢。最後,基本公法學理的深耕才可以找到符合時代需求的理論內涵。 從老師的求學到教研的歷程分享,詹老師昔日同事的吳俊毅院長在結語時說到,彷彿進入時光隧道,真的是往事歷歷!從宏觀的角度去看問題,既能深入也能淺出,謝謝詹老師為我們帶來這麼精彩的「客製化」演講! 兩個小時的時間,詹老師完全講好講滿,最後並留十五分鐘與同學互動,氣氛非常熱烈。 活動結束前,吳院長代表法學院致贈詹鎮榮教授感謝狀以及法學院專屬紀念品,感謝詹教授特別撥冗南下高雄帶來精彩的研究經驗與成果分享。 詹老師之前曾服務與本院政治法律學系,當年有幾位學生已取得博士學位並在本院服務,特地到場參與並且與詹老師致意合照。本次活動圓滿落幕。#nuklawyuan

Type:

研究

Office:

法學院 法學院

【高大法學院博士班經典講座暨信華法律管理講座系列】03-鄭冠宇院長主講實體法與程序法的交錯(1130521)

sdgs icon
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博士班為增進學生研究能力,與本院比較刑法研究中心(CrimLaw)管理的「信華法律管理講座」基金合作, 於2024年設立「高大法學院博士班經典講座」,於學期中每個月邀請各領域名師進行前沿主題演講並且分享其投稿與審查的標準和經驗。 5月21日15:00-17:00的系列三,也是本學期的最終回,邀請到東吳大學法學院鄭冠宇院長,以實體法與程序法的交錯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鄭院長先談「流」的特性,像是流押、流抵等情況的法律性質,以及一般會如何依法來讓債權獲得實現,先幫大家在理論上打底。 接著,鄭院長轉往從「占有的保護」切入,討論實體規定描述的權利在程序上應如何操作才能有效實現。最後停在「對抗破產之破產債權」的問題。 接著都提出實際的判決事實來逐漸加深實現上的複雜度,同時對照每個問題ㄧ開始所提出的理論,就實務的看法提出批評且認為是與現行實體規定的背後思考相悖離的, 因為按程序的規定係無從達到實體法所欲追求的目的。透過上述問題的提出,引領大家深刻體驗「程序法係為實現實體法」的理想目標以及在實踐上面的落差。 兩個小時的時間,鄭老師完全講好講滿,充分詮釋民法的博大精深,最後並留十五分鐘與同學互動,此次有幾位老師全程參加並且提出非常專業的提問,鄭老師也對此仔細回應,討論氣氛非常熱烈。 此回演講,與鄭院長為昔日同事的陳月端校長特別應邀開場致詞並贈送伴手禮。 活動結束前,吳俊毅院長也代表法學院致贈鄭冠宇院長感謝狀以及法學院專屬紀念品,感謝鄭院長特別撥冗南下高雄帶來精彩的分享。 本系列活動至此全部結束,下學期將延續推出系列活動,敬請期待。#nuklawyuan

Type:

研究

Office:

法學院 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