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資工系講座教授洪宗貝談「數位轉型與人工智慧」: 面對未來挑戰所需能力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響應政府推動「建立全民數位韌性」,國立高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洪宗貝27日以「數位轉型與人工智慧」為題,指出前者為面對氣候變遷等4大趨勢所需專業,後者則是早已廣泛應用於各領域且持續成長中,藉此期勉學子充實本職學能之餘也加強相關學習,增進就業競爭力。學術副校長袁菁到場致意,並頒予感謝狀。高雄大學推廣教育中心這學期首場「卓越講座」,邀請洪宗貝為師生剖析數位轉型、人工智慧現況與發展趨勢。洪表示,數位轉型是目前最熱門的議題之一,也是面對未來挑戰的必要手段。企業利用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的導入,改變其管理與客戶服務等營運模式。尤其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已久,可以應用在各個領域、以增進該領域的執行效率、準確性及使用便利性。運用人工智慧進行數位轉型,再由數位轉型階段進入智慧化階段,讓企業有機會擺脫陳舊包袱,進而建構出新的價值鏈,開發商業新契機;以打造能應對變革、抵禦威脅和善用新機遇的韌性企業。洪宗貝再以「歐盟邁向2050年的戰略前瞻報告」為例,內容提及「氣候變遷與其他環境挑戰」、「數位超連結與技術轉型」、「民主與價值觀的壓力」、「全球秩序與人口結構的變化」4大趨勢並衍生10項關鍵戰略領域,「加強數據管理、人工智慧,以及先進技術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例如歐盟數位轉型目標之一培養數位技能人才,目標總人口80%具備該基礎能力,以及培養2000萬人以上資通訊技術專業人才、促使更多女性投入相關產業。洪宗貝是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博士,在高雄大學籌備處階段即入校服務,行政歷練完整,現職為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及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智慧之資料探勘、軟式計算、資訊系統。#SDGs4

Type:

其他

Office:

建築系、高市建築師公會合辦「暑期建築體驗營」 高中職生打造夏日避暑空間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建築學系助理教授葉育君;公共事務組編修】2022-07-29 炎炎夏日躲何處?不妨參考他們的創意。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社團法人高雄市建築師公會日前共同舉辦高中(職)生暑期營隊,學員除了接受穿戴VR頭盔建模、手繪設計圖、製作立體模型等專業訓練,還要「打造夏日隱身(避暑)空間」驗收學習成果,尤其「將2D畫面轉成3D建築空間」挑戰十足但也獲得滿滿成就感。該「2022夏日逃跑計劃-高中職生暑期建築體驗營」23日於高雄大學登場,為期兩日,高大建築系、高市建築師公會產學合作開出學習菜單,諸如AVR(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體驗與建築設計實作、建築師從業心得分享、建築案例欣賞,並帶領學員走讀逍遙園、駁二藝術特區等系上教授參與規劃過的場域。建築系主任陳逸杰開幕致詞表示,營隊課程活潑中不失專業,藉此吸引多元入學管道下的高中(職)學子選填學系前,多個認識建築學門的機會,包括習得專業乃至就業出路,達到適應揚才的目標。建築系副教授兼推廣教育中心主任陳怡兆帶領學員戴上頭盔,體驗AVR技術於建築領域上應用,並強調高大教學著重理論與實務相互印證,因此攜手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產學合作,透過營隊鼓勵更多年輕學子投入建築領域,體現鏈結社會、鏈結產業的校務目標。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陳奎宏表示,公會長期推動提升高雄都市環境、建築品質,並走入社區參與公共事務、加強學術界連結推廣教築教育,因此今年與高大建築系合作,建立學子的永續環境、城市美學觀念。「取名『夏日逃跑計畫』酷酷的,藉此激發學生興趣。」營隊總召、高大建築系助理教授葉育君表示,驗收考題(設計案)是規畫出某空間、建築、遮蔽物(shelter)以達避暑目的,學員走讀逍遙園、駁二特區當天碰巧是節氣「大暑」頗為應景。葉育君強調,創意並非天馬行空,而是得付諸實踐,該成果驗收其實就是建築系評圖活動,訓練邏輯思考能力、創造力、溝通表達能力。對多數高中生而言,觀察(現場)、拍照、繪圖、製作模型,將2D畫面轉為3D建築空間都是頭一遭,尤其蓋出來的紙板模型不只得站住不能倒,且具備美感,挑戰性十足。某組4名女學員的作品設計細膩,建築體將樹木巧妙包覆,交織融為一體就令評圖師長驚豔。也有某組挑戰跳脫垂直、水平設計思維,嘗試以曲線建構、撐起建築體,但搖搖欲墜形同「危樓」,儘管結果不成功但仍獲稱讚勇於創新。

Type:

其他

Office:

蚵仔不只美味更厲害! 化材系教授鍾宜璋團隊 推出吸水膠、膠帶、敷料 仿生牡蠣三部曲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影片提供:化材系教授鍾宜璋;公共事務組編修】包括「有害金屬吸附膠」、「可重覆黏貼溫敏性膠帶」、「抗菌傷口敷料」等設計靈感都來自它?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黃瀠萱、楊詠筑、游伯弘等3名學生,發現牡蠣「可逆配位交聯」生物特性加以運用,開創美食之外的仿生三部曲、新價值,榮獲激發學生創意競賽創意發想組第1名。相關實驗介紹影片可見:https://youtu.be/UtC-WVnKiiQ 。「潮間帶生物牡蠣,不只『清蒸、火烤、蚵仔煎』美食三吃,更隱藏造物者的厲害巧思。」指導3名學生的化材系教授鍾宜璋表示,學生文獻爬梳過程,了解牡蠣具分泌可隨時聚合或分離特殊蛋白質的獨門功夫,並與不同金屬離子形成「弱鍵結交聯」,例如流至體外與高含量「碳酸鈣(CaCO3)」形成堅硬的晶體結構(殼房)。而留在體內的蛋白質則結合高含量「鋅離子(Zn2+)」,產生可反覆結合或分開的「配位鍵結(化學現象)」,此優勢除了可過濾及儲存大量水分於腹腔,保持身體柔軟彈性;另方面也利用鋅離子抗菌特性,吸收並建構自體免疫系統,因應複雜多變的海洋環境。此外,牡蠣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分子,含有許多可與金屬結合的「化學基團(又稱官能基)」,其中「組胺酸(histidine)」對二價金屬如鋅、鎳、銅、鐵、鈷、錳,以及危害人體的鎘、汞、鈀等具高度鍵結親和力。黃瀠萱運用上述特性開發可吸附有害金屬的吸水膠,相較一般「超吸水水膠(又稱超吸水聚合物,SAP)」的吸附效果更佳,未來可望用於受重金屬汙染海域、河川、農地的清除和回收利用。楊詠筑則模仿牡蠣隨環境刺激改變交聯密度、強度的特性,開發添加鋅離子、對溫度敏感、可重覆黏貼不留殘膠的膠帶,挑戰粗糙表面亦可完全接合並掛重超過3公斤。若要移除只需以吹風機加熱吹拂,使膠層重新鍵結即可,另外也可與機器手臂結合,用於重物抓取過程中黏或不黏的動作設計。牡蠣高鋅離子含量與弱鍵結特性,則讓游伯弘設計抗菌水凝膠,不只保水還可長時間釋放鋅離子。過往相關文獻證實,鋅離子或含鋅微小粒子具有抗菌效果。鍾宜璋樂觀預估,該設計可進一步開發兼具適當黏性、吸除滲出液且釋放鋅離子的傷口敷料、促進傷口癒合。

Type:

其他

Office:

化材系教授何文福 開發人工骨粉醫材 「蛋殼鈣好用」對標國際大廠產品 效果毫不遜色

sdgs icon sdgs icon
骨頭缺損患者可望有更優質又平價的人工骨粉醫材選擇,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教授何文福,相中雞蛋殼富含鈣元素且易取得,發表補骨材料「蛋殼鈣好用」,可視需求製成多孔材,不僅無細胞毒性,還具備良好生物活性、骨傳導性、骨誘導性等優點,對標國際知名品牌同類型材料的效果毫不遜色。說明示範影片可見:https://youtu.be/_4z1EPnsLS0 。高雄大學化材系教授何文福主持的「生醫材料與先進製程實驗室」,長期投入生醫材料研究開發,曾獲高大108年度傑出研究教師獎,日前更從全球近700萬名科學家中脫穎而出,獲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遴選為「世界排名前2%頂尖科學家」,該「蛋殼鈣好用」人工骨粉為團隊近期執行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計畫成果。何文福表示,「鈣」是建構人體骨骼及牙齒主要元素之一,而「氫氧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則是補骨醫材(人工骨粉)重要成分。民眾可能因為疾病、意外、老化、退化等因素造成骨缺損,為了增進復原速率、填補缺損須使用骨粉。常見兩大來源為動物骨粉(豬骨、牛骨)及化學藥劑合成,前者可能有疾病傳染疑慮,後者則是骨癒合能力較弱。何團隊開發「蛋殼鈣好用」屬於「二類醫材」,委由第三方實驗室進行生物相容性、動物植入實驗,奈米尺度並保留蛋殼中促進骨成長的微量元素,不會刺激免疫反應並能隨時間降解吸收,以及良好的骨傳導性、骨誘導性,效果更優於添加生長因子的產品。此外,原料易取得、製程不繁瑣也是何團隊的產品優勢,只要將雞蛋殼去膜磨粉,加入特殊配方後即可合成氫氧基磷灰石,再依據需求以攝氏上千度燒結出不同粒徑等級的填補材料,例如牙科常用的多孔顆粒材料;骨科需要的是粉體、微球體、多孔支架、高承受力塊材等。現行核准使用的化學合成人工骨粉歸類為「二類醫材」,痛點是長骨效果緩慢;若添加「生長因子」則列為「三類醫材」效果顯著但價格昂貴,國產品牌行情每公克台幣動輒3,000元,外國大廠更是8,000元起跳。何文福團隊開發的產品已申請專利中,並陸續與國內精密陶瓷製造商、蛋品生產大廠合作或洽詢,也歡迎更多業界聯繫,更加優化技術、推廣應用更多層面。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攜手高雄市政府青年局 協助企業提升社群經營能力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社會網絡創新中心主任 楊書成】高雄大學與青年局合作的社群網絡管理師訓練課程日前舉辦成果發表會,學員紛紛將課程中所學習到的文案撰寫、圖片與影像編輯、顧客互動、直播與鏡頭表現、廣告投放、資料分析與解讀等技巧,應用在期末作業上,也讓自己的小編實力更上一層樓。這項社群網絡管理師訓練計畫由高雄市政府青年局、國立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台灣社會網絡學會共同補助執行,自今年3月起歷經半年時間,開設三班免費課程,共吸引超過500人報名,從中錄取96位來自於中小企業、公家機關的小編,透過完整六大技巧的訓練,除了提升這些小編在社群平台實務操作與管理上的能力,更期待能將小編正名為社群網絡管理師,並成為未來中小企業經營電子商務時的重要編制。國立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主任楊書成強調,透過這樣的課程及六大技巧的規範,我們希望能讓企業主清楚了解,經營社群平台所需要投入資源的分向。台灣社會網絡學會理事長丁一賢補充,這三次課程的結束,只是代表下一階段的開始,未來我們會努力讓課程遍地開花,協助更多中小企業在網路的世界裡發光發熱。這三班小編課程的成果發表會於9月25日及26舉行,主辦單位還邀請了三位在社群平台經營相當有經驗的實務專家擔任評審,分別是丹爸社群電商團購平台董事長洪宗賢、甫東科技董事長賴家榮、鮮奇樂整合行銷執行長趙思行,除了給予學員在成果報告上的建議外,更分享社群經營的點點滴滴,讓學員受益不少。

Type:

其他

Office:

回收也能有趣又好玩 宜可可循環經濟執行長李漢揚 分享循環經濟創新思維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推廣教育中心林美瑩、黃嬿安;公共事務組編修】2021-03-30 「(資源)回收一定要融入日常生活,兼顧輕鬆有趣無壓力,民眾願意主動、才能推行長久。」凡立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李漢揚,今(30)日出席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分享創立「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服務心得,同時推廣循環經濟的創新思維。原本從事金融業的李漢揚,因為一篇歐盟「限塑令」報導,啟發他奇妙踏上另一條綠色經濟創業之路,大膽中年轉行,與友人吳昌聯成立「凡立橙」,推出ECOCO宜可可循環經濟品牌,結合ECO與COin理念,讓資源永續變成日常生活的樂趣。ECOCO是一個使用循環經濟思維所設計的點數系統,透過智慧回收機結合點數系統,生活中的資源物如寶特瓶、鋁罐、手搖飲塑膠杯、廢電池等,都能回收兌換,產生點數,點數可用於生活消費,至合作的企業商家購物折抵,既環保又能享回饋,讓回收也能成為小確幸。透過趣味的獎勵系統,顛覆過往資源回收的方式,正如機台寫的「Have fun working for our HOME EARTH」(開心地為我們的地球工作)。李漢揚指出,當回收前端建立智慧化,後段進行數據分析、建立模型後,開始可以估算下一個月、下一年度回收量,甚至可以預測出使用者行為模式。2018年9月ECOCO推出寶特瓶回收機,市場運作兩年後,2020年成立研發中心,自行設計回收機,首先研發並上市的是電池回收機,全機「Made in Taiwan」,即使只有一顆電池也能回收,並換得點數、馬上消費。據估算,ECOCO單一台電池回收機的回收量,是一家便利商店回收量的50倍。李對自己的系統很有信心,相信有一天會成為「Super APP」,不只可點餐、叫車、洗衣服,甚至還可跟銀行信用卡點數消費合作。因為用戶高黏著特性,加上我又可提供生活化資訊,我們平台會再提升另一層次。-

Type:

其他

Office:

壁虎「膠」他的 化材系教授鍾宜璋「仿生膠帶」 獲頒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獎」

sdgs icon
狠黏膠帶不稀奇,但兼具好撕零殘膠,又能重複黏貼優點才叫厲害,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化材系)教授鍾宜璋做到了,且可廣泛用在晶片加工、光電材料搬運等特殊工業製程,該成果從近600件參賽作品脫穎而出,榮獲今(2019)年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獎」,鍾分享其中關鍵秘訣就是壁虎、章魚、貽貝。市售膠帶產品琳瑯滿目,民眾熟悉的多屬「濕式」,意即製程中塗上黏膠,訴求黏性的結果撕離必然產生殘膠。鍾宜璋團隊、「健康及仿生科技研究中心」所開發的「仿生無殘膠乾式膠帶」,材質與市售產品都屬高分子材料,但其中奧妙就在師法自然界壁虎、章魚、貽貝等具優越黏附能力生物,模仿其肢體、足絲表層微細結構,進而調配樹脂配方合併微奈米圖案(加以印製於膠帶表面),無須上膠(料)就可產生物理性吸附效果,製成掛勾創下最重可吊掛8公斤的驚人紀錄。鍾的仿生膠帶不僅能解決一般日常生活需求,亦可針對工業製程、醫療材料如粗糙、高溫、潮濕、皮膚等特殊黏著環境開發。目前成功應用實例諸如光學玻璃的固定和搬運,熱製程、真空製程等;晶片加工及封裝製程包括搬運、薄化、固定、蝕刻、蒸鍍、積層、灌注、濺鍍等,貼附可包護晶片耐高溫、防溢鍍。醫療用途則用於皮膚貼片防止疤痕及蟹足腫發生、保護傷口、經皮貼片、穿戴裝置的皮膚電極、抗菌敷料貼片等醫療材料需求。鍾團隊參與科技部本屆(2019)「未來科技展」,從近600件遞件作品雀屏中選,榮獲「未來科技突破獎」。受邀北上參展時還發生小插曲,遇到假日參觀民眾「叫陣」,嫌他們無膠膠帶掛勾吊掛裝水水桶看了無感,團隊二話不說,牽台U-Bike照樣穩穩掛上,成了全場注目膠(焦)點。

Type:

其他

Office:

<高大南向教育系列報導> 菲國大學校長團參訪觀摩災防、SDGs成果 簽署MOU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國際事務處_吳宜蓉;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19-07-12 拓展結盟東南亞高教資源,國立高雄大學腳步不停歇,9日邀請「菲律賓公立大專院校協會(The Philippine Association of Stat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PASUC)」會長Tirso A. Ronquillo等一行近60人到校,參訪「菲律賓公民在台學習中心(PLC@NUK)」等運作及SDGs(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成果,吸引PASUC中Western Mindanao State University (菲律賓西民答那峨州立大學)等多校簽署MOU,未來將攜手學術交流。該菲律賓大學校長團來台參與「2019臺菲校長論壇」,行程之一是參訪高雄大學,特別指定觀摩災防研究成果,以及為菲國在台公民免費開設實用推廣課程,高大校長王學亮、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吳明淏、推廣教育中心主任陳一民親自接待簡報。王學亮強調,校方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展現大學社會責任(USR),特別將高教深耕計畫接軌聯合國SDGs(17項永續發展目標),而其中「目標4(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教育,以及終身學習)」具體落實方法就是設立「菲律賓公民在台學習中心(PLC@NUK)」,為在台菲籍公民提供進修學習管道。陳一民補充說明,PLC@NUK開設「初階華語文」、「台灣文化」,以及「菲常跳有氧」與「健康按摩工作坊」等4門免費推廣課程,主要授課對象為來台菲籍移工,除了是全國第1個,也經過事前調查,配合其工作輪班需求,採網路結合面授形式,兼顧彈性與教學品質。吳明淏舉上(6)月底赴菲、與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等單位合作舉辦「韌性城市」工作坊為例,台、菲同處西太平洋颱風帶及環太平洋地震帶,經常遭受天然災害威脅,本於SDGs指標11(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13(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精神,更應相互協助、共榮共好。吳團隊長期支援高雄市政府進行災害防救科研調查,累積豐富經驗但不藏私,慷慨分享永續環境、社區營造、災害管理及水資源管理等多年實務成果,並協助菲國校長團安排參訪高雄市災害應變中心。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國際事務處

生科系教授陳彥澄 榮任Q1國際期刊「前瞻植物科學」 蘭花基因體學研究主題主編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19-03-15 國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陳彥澄,長期投入蘭花生物技術研究逾20載,累積發表論文超過30篇,其研究表現獲Q1等級的國際學術期刊「前瞻植物科學(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影響係數3.677)」青睞,禮邀擔任客座編輯暨研究主題編輯,負責主導(編)蘭花基因體學及發育生物學,目前已吸引40多組各國研究團隊投稿,今年7月截止,未來將彙整成電子書,揭開蘭花世界奧秘。陳彥澄的博士論文即以文心蘭為主題,後續再擴大至蝴蝶蘭、石斛蘭等,主要以植物細胞培養方式進行植物繁殖、植物生理及育種等研究。陳常說,「只要1片(蘭)葉,我就能複製出(基因)一模一樣的蘭花」,其研究功力不言而喻。陳彥澄表示,要透徹了解某植物生長、代謝等機制,最終需透過「全基因體定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即指利用DNA定序技術將之含有的遺傳物質DNA序列全部解碼。過往由於定序價格不斐,不若「模式植物」如阿拉伯芥等已被研究透徹,仍視為未探索領域。拜科技進步、定序價格下降所賜,近10年各國團隊相繼投入蘭花基因體學研究行列,但蘭科植物光目前已知的就有25,000物種以上,是被子植物物種數目最多的1科之一,且不斷被發現新物種,因此還有許多機制未明。陳彥澄說,以往蘭花為研究主題的發表期刊、書籍不少,但多以生物技術偏應用面為主,而瑞士「前瞻植物科學(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是植物專業重要期刊,深具指標意義,另外還有使命與責任感促使他接下該主題主編一職。陳補充,台灣素有蘭花王國美譽,且蝴蝶蘭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花卉作物之一,但蘭花生長週期長達2到3年以上,如何推陳出新以滿足市場需求、保有國內蘭花產業優勢是重要課題,也因此他認為不能在蘭花基因體學研究中缺席。陳也自許,藉由主編一職刺激蘭花發育生物學大突破,統整世界各國相關研究,引導未來發展趨勢,以分子標記、基因工程及基因體定序等技術,找出蘭花開花、胚體、器官發育、代謝等調控機制,做為未來精準育種與生產的基礎。協助該主題編輯的學者還有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CSIRO)博士研究員Katharina Nargar及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Naturalis Biodiversity Center Leiden,Netherlands)副教授Barbara Gravendeel。截至目前參與投稿的有台灣(中研院、台師大、成大、中山大學、嘉義大學、科博館、高雄農改場等)、中國大陸(福建農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大學、杭州師範大學、長江大學)、美國、英國、德國、瑞士、加拿大、澳洲、日本、韓國、義大利、烏克蘭、馬來西亞、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巴西、厄瓜多、孟加拉、巴拿馬等團隊,總計已有40多篇論文。

Type:

研究

Office:

理學院 生命科學系

<高大南向教育系列報導>高大攜手印尼曼荼羅基金會 合推友善雨林咖啡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2019-01-22 「這杯咖啡,不只讓你喝到香醇,更可為保護雨林盡份心力。」國立高雄大學體現「大學社會責任」,與印尼「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攜手推出友善雨林「咖啡」及「棕櫚(樹)糖」,既照顧Padang Sidempuan(巴東石林潘)當地小農生計,也改善濫伐雨林情況,達到生態永續發展。日前舉行品牌標誌暨包裝設計評審會,由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鄧政涵等學生團隊勝出,預計將於上半年正式上架。評審活動負責人、高雄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楊詠凱表示,咖啡豆、棕櫚糖皆產自印尼Padang Sidempuan雨林,由曼荼羅基金會輔導當地民眾栽種製造,協助建立穩定經濟收入,進而減少賣地給財團或參與盜採伐木可能性。高雄大學校長王學亮強調,未來校方將成立「衍生社會企業」,引入咖啡、棕櫚糖等產品加以設計包裝與販售,所得利潤將做為印尼學生就讀高大獎助學金,除了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推動南向高教,也是具體實踐高大深耕計畫接軌SDGs,包括消滅一切形式的貧窮、確保有教無類、公平高品質教育、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等目標。尤努斯中心、藝創系助理教授黃裕宸帶領學生組隊參與提案,每組針對產品背景與特色加以設計諸如品牌標誌、字體圖案、文案撰寫、包裝媒材。另外也邀請「格外農品」游子昂、「中外餅鋪」張美華兩家企業負責人擔任評審,給予目標客層、成本利潤、食品重量、衛生安全檢驗等產銷實務上的專業意見。最終結果由藝創系鄧政涵、許恩琳、李慧貞、袁詩閔、郭軒沂、高玉芳、戴子鈞,與金管系何語萱、亞太系許維芯等學生所組成的團隊脫穎而出,以當地特色花種「阿諾爾特大花草(或稱大王花)」結合熱情太陽等元素設計品牌Logo,咖啡採小包裝設計三角粽造型,棕櫚糖則以長形錐狀造型包裝,可依甜度選擇添加,此外積木造型外盒也增添趣味。評審會為去(2018)年暑假「棉蘭國際共學營」後續,當時楊詠凱師生赴印尼見學,拜訪曼荼羅基金會創辦人、釋學源師父,以及參訪印國託管,面積達650公頃的Padang Sidempuan雨林保護區與農莊,對基金會積極輔導居民經濟自立、推動永續生態等做法留下深刻印象。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推廣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