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4 優質教育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雄大學啟動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 攜手南區國教端推動VR、XR與元宇宙創新應用

sdgs icon
【文字: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經理林知儀;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推動數位教育創新並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國立高雄大學今(21)日啟動教育部「5G新科技學習示範計畫—教育元宇宙創新應用」,攜手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多所中小學,共同打造數位共學環境,提升學校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體驗。今日活動於高雄大學圖書資訊館登場,由高雄市福山國小陳永齊、福山國中許珈甄2位學生以話劇演出揭開序幕,展示「教育大市集」VR教材成果,帶領與會教育界人士進入數位學習的新紀元,並觀賞前期(民國112至113年)計畫成果,包括積極推動虛擬實境(VR)、延展實境(XR)與教育元宇宙技術於教學應用。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科長鄧慧穎、國立高雄大學學術副校長莊琇惠、主任秘書潘欣泰、教務長張志鴻,以及5G計畫團隊主持人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吳聲毅、國立高雄大學副教授王政弘、國立台南大學副教授伍柏翰等人,共同以「Give Me Five」手勢啟動5G燈柱,象徵計畫正式展開。鄧慧穎表示,5G新科技學習示範計畫自2021年推動以來,許多師生已陸續做出亮眼且別具特色之執行成果,感謝高雄大學協助執行推廣,未來將持續努力深化計畫內容,陪伴更多學校進入新科技應用的高互動、沉浸式學習新時代。莊琇惠以地主身分致意與歡迎高教端、國教端夥伴響應參與,強調作為南區5G新科技學習示範計畫的推動學校,致力協助整合與推動最新科技的落地工作,將VR、XR與教育元宇宙技術融入日常教學之中。透過先進數位工具應用與陪伴,必能培養學生成為未來數位時代的領航者。」王政弘說明計畫亮點,分別為「VR融入教學」、「教育元宇宙創新應用」,以及「XR數位共學」推動。計畫團隊協助輔導各計畫學校在教學融入VR與教育元宇宙之餘,同時提供國教端先進XR技術支持,以及示範創新教育應用。此外活動安排多場專題對話,涵蓋自然領域、跨領域以及教育元宇宙等不同領域的教師社群,包括台南大學伍柏翰、成功大學郭旭展、高雄大學吳志宏3位輔導教授帶領參與教師交流VR與教育元宇宙的融入教學議題。另外,大會還邀請李紋勝、吳彗瑜、李貞慧、林慧清、田佳立、呂美惠等國教端領域專家群分享執行案例經驗,探討如何將5G新科技有效地融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SDG4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人文社會科學院 數位內容設計研究中心

從「猜你喜歡」、「為你推薦」到加值學歷、就業競爭力 「I-Course」鼓勵學生跨學科學習

sdgs icon
【文字:教學發展中心邱淑婉;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電商平台「猜你喜歡」或「為你推薦」的「薦購(Recommendation-based Shopping)」常見作法,國立高雄大學加以應用、開發出「I-Course學生智慧選課引導系統」,分析學生已選課程並另外開出客製化「菜單(修課建議)」,藉此鼓勵跨學科學習、培養跨領域能力,更為學歷加值。該套「I-Course」由校內教學發展中心開發,中心主任張志鴻表示,系統依據學生系所、修課紀錄及學長姐修課軌跡,融合跨域學習的理念,提供選課參考指引。在設計上,除了提供學生需要的系所課程,更涵括多種跨域式主題課程清單,透過系統探索課程,逐漸形塑出跨領域學習觀念,進一步提高跨域意識,培養綜合能力、創新思維。張志鴻強調,跨學科學習已為現代教育必然趨勢,高雄大學目前開設「高值化金屬製備」等9門「跨領域學分學程」,以及「永續環保通識微學程」等9門「微學程」,並且也加入「TAICA人工智慧學程聯盟」讓學生修習,不僅培養跨域能力,更加值學歷,儲備將來就業競爭力。使用者(學生)可以「I-Course」並依據自身習慣與喜好,挑選「主題式課程分類」、「推薦課程」、「系所課程」、「即將獲得學程」、「跨系學程推薦課程」、「通識/創新學院/其他學程」等6種主題。例如,某財務金融學系(財金系)學生先前修習「管理學」、「財務管理」、「永續金融」等系上專業科目,「I-Course」就會建議該生可再跨系選修亞太工商管理學系(亞太系)開設的「組織行為學」、資訊管理學系(資管系)「物件導向程式設計」;此外也會以圖像(卡)方式顯示,加修該兩科離(分別)取得「公司治理微學程」、「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學程」的進度百分比, 鼓勵完成學程、增加跨域競爭力 。根據教發中心分析資料顯示,「I-Course」於2024年上線,推出至今,每學期以此選課規劃者,大二以上跨系選課的學生比例提升超過12%,高於全校學生跨院系修習比率,顯現該系統成效。下階段開發則將針對學生「個人特質」進行客製化跨域學習引導,包括「適性」、「適向」、「適能」等面向。#SDG4 @教學發展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行政單位 教學發展中心

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業師洪婉甄、學生顏浩天 榮獲「集點子大賽」夢想獎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先進構裝整合技術中心特助洪婉甄;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首次上稿:2025-02-18 17:23更新:2025-02-19 11:40 台灣今(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促進活躍老化?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資管系)學生顏浩天提案「高齡科技義務教育」鼓勵長者終身學習;業師洪婉甄「復刻相片館」則創造(長者)說走就走、舊地重遊的感動,師生雙雙榮獲信義公益基金會本屆「集點子大賽—夢想獎」。該榮耀來自於資管系副教授林杏子所授「資料設計思考」具體實踐,先進構裝整合製造中心特助洪婉甄擔任課程業師,顏浩天為修課學生。林杏子表示,「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可幫助設計者切換為使用者中心視角,運用相關工具,輔以資料證據力、客觀性,系統性尋求解決方案,以此屆集點子大賽為例,聚焦「高齡」主題、設計6週「迭代教學(Iterative Teaching)」課程模組,訓練與提升學生解決方法。林杏子進一步說明,課程邀請先進構裝中心特助、時任產學育成中心經理洪婉甄擔任業師,兩人手把手帶領修課學生產出40個結合豐富多元、創新性與影響力的活耀老化點子,並投稿信義公益基金會「集點子大賽」。顏浩天「高齡科技義務教育」,主張幫助長者進補「科技素養」,不自社會脫節掉隊;該提案不僅入選競賽「夢想獎」,基金會更進階,落地實踐為「科技長幼共讀健康促進計畫」,今年由社區醫學專業醫師執行,創造長幼跨世代永續共讀模式,實體推動場域有台北市信義區、新北市石碇區;線上(場域)則有嘉義市、澎湖縣西嶼鄉。課程業師洪婉甄,不僅陪跑也以身作則、投稿參賽,其提案「復刻相片館」也入選「夢想獎」,鼓勵長者挑選喜愛老照片,邀請親友舊地重遊、重溫當年感動,找到出走動機,旅程中學習擁抱新科技與建立人際互動,以及參與攝影課程、相片故事展,回顧過往展望未來,體現世界衛生組織(WHO)活躍老化倡議。#SDG3 #SDG4 #SDG8 @資訊管理學系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管理學院 資訊管理學系

邱昭文、何永皓、莊曜遠教授團隊 師生赴桃源國小教導學童「科普動手做」扎根科學種子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應用物理學系系主任邱昭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物理學系(應物系)主任邱昭文12日發表「服務學習」成果,偕同應用化學系(應化系)何永皓、莊曜遠兩位助理教授體現大學社會責任,寒假期間帶領學生志工前往高雄市桃源國小舉辦科普冬令營,透過實驗操作教導學童認識科學原理,並培養興趣與自信,從小扎根科學種子。邱昭文表示,根據調查偏鄉(含原住民)學生在自然學科的就讀人數相較於其他學科仍偏少,主要受到實驗器材不足及偏鄉學校自然科師資短缺的影響,連帶許多進階或跨學科的實驗難以實施。為此,邱昭文於通識教育中心開設「服務學習」課程,並與志同道合的何永皓、莊曜遠兩位師長,秉持「哪裡需要科普,我們就前往推廣!」精神,成立高大科普團隊並自109學年(2020年)起與(高雄市)桃源國小合作,每年寒暑假帶領學生載運「科普動手做」實驗教材與教具上山,當地學童體驗物理、化學變化的奧妙,並提升其動手操作能力,例如「藍瓶反應」、「鹽析作用」、「手作化學暖暖包」等單元,實作中理解科學原理,並培養探索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邱昭文指出,經過4天活動,學童逐漸熟悉實驗室規範,並學會正確使用護目鏡、實驗手套、口罩、燒杯、試管、滴管、量筒等基本實驗器材。從最初的陌生與忐忑,到能夠獨立完成簡單的化學實驗,學童的成長都讓團隊深受感動。邱昭文也分享活動期間插曲,包括冷氣團導致當地氣溫驟降至攝氏5度,以及發生地震且餘震連連,團隊隨即啟動應變措施,與國小校方確認環境、人員安全無虞,安撫學童情緒後繼續舉辦,團隊師生也從中累積寶貴應處經驗。科普營隊從2020年舉辦迄今,獲得國小校方、學童、家長支持與9成5以上高滿意度,也得到業界肯定,屏東扶輪社慨捐經費支持,豐富教學設備與實驗內容。甚至曾經參與的學員,主動返回母校協助營隊活動,體現回饋與傳承精神,乃至教育長遠影響。#SDG4 #SDG10 #SDG11 #SDG17 @應用物理學系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理學院 應用物理學系

高雄大學祝福民眾「蛇(什)麼都好」 師生攜手高捷、仁壽宮 揮毫贈送春聯、盆栽 年味滿滿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學務處課外活動組黃惠娟;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迎接即將到來的農曆春節,國立高雄大學展現與在地共榮共好精神,學務長王明月、知名書法家宋耀偉共同帶領「書法研究社」師生,再度與高雄捷運公司合作,今(17)日下午於左營站穿堂層擺攤揮毫,贈送應景春聯及迷你盆栽,增添年味之餘也祝福民眾「蛇(什)麼都好」。第2場於本週六(18日)午後2時,攜手「下鹽田仁壽宮」於廟前廣場結緣社區里民。該場溫馨熱鬧活動由高雄大學學務處規劃主辦,學務長王明月、課外組組長林宏益、高雄捷運公司公共事務處處長王柏雁均出席表達支持。王明月表示,「揮毫贈春聯」活動今(2025)年邁入第11年,已是高大重要傳統,不僅弘揚書法文化,也是體現校方推廣SDG(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在地實踐創造地方共好。活動策畫者、高雄大學學務處課外組黃惠娟表示,農曆春節是華人社會重要節日,張貼春聯是必備習俗,因此每年都會安排學生社團「書法研究社」與高雄捷運公司合作,選定3鐵共構的左營站擺攤書寫,由知名書法家宋耀偉帶領學生一起揮毫,免費贈送民眾春聯,現場還提供「可愛金蛇春聯精美盆栽」免費索取,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師生書寫春聯分為七字對聯(上、下聯、橫批)、四言吉語、單字吉語,除了對聯事先寫妥,其餘則是提供民眾現場選字的客製化服務,滿足各行各業需求。#SDG4 #SDG17 @學生事務處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學生事務處

資工系教授余亞儒團隊開發「手語之聲」 造福聽障人士 解決即時溝通不便困擾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資工系教授兼教發中心副主任余亞儒;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資工系)教授余亞儒,指導江東庭、李思恩、王雋硯、蔡東祐等4位大四學生,結合「光流(Optical Flow)」、「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與「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開發即時手語辨識系統「手語之聲」,造福聽障人士,解決日常溝通不便困擾,該成果入選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以及校內「激發學生創意競賽創業實作組」第一名殊榮。余亞儒表示,根據政府資料,台灣約有18萬9千名聽障人士,其中台灣手語使用者2至3萬人,但全台僅有591名具備證照的專業手語翻譯員,加上多數民眾不諳手語,使得聽障人士在購物、銀行、醫院等生活場景溝通不便,無法得到即時回應,但這類相對少數(族群)的需求也代表商機有限,通常鮮少企業願意開發(解決方案),但對社會卻是非常有幫助,也因此團隊積極運用自身專業、助其改善生活品質。「手語之聲」系統運用了光流技術、深度學習和資料生成技術,僅需普通攝影鏡頭即可捕捉使用者手部動作及臉部表情並即時分析,能夠準確快速地轉換為文字或語音,準確率可達93%。即時手語辨識系統應用潛力廣泛,能夠融入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例如協助學校教師與聽障學生教與學;幫助醫護人員與聽障患者溝通病情;又如設置於政府、商業場所服務窗口,提升聽障人士在公共空間的便利性與參與度。團隊成員江東庭表示,「我們突破手語資料稀缺的瓶頸,透過少量資料進行生成和擴充,使得系統能正確識別詞彙並將其組成完整句子。」該技術的核心在於用影像取代傳統的感測器方案,降低成本同時提升便利性。余亞儒補充說明,系統目前能辨識單詞並串接成句,未來若能克服判斷句子斷點等挑戰,以及擴充至穿戴裝置或手機應用程式,應用場景將更為廣泛。例如與緊急救援系統加以整合,協助聽障人士報警、警消救援溝通更加順暢。「手語之聲」成果獲得肯定,不僅通過113學年度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也摘下校內本(12)屆激發學生創意競賽—創業實作組第一名榮銜。#SDG4 #SDG8 #SDG10 #SDG11 @資訊工程學系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工學院 資訊工程學系

政治法律學系「教研傳承暨學術交流會」 傳承憲法教學研究、師生交流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政治法律學系教授楊戊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於元月10日舉辦「政治法律學系教研傳承暨學術交流會」,交流會由校內外幾位學術同仁及畢業、在學研究生一同發起籌辦及參與,開幕式邀請陳啓仁校長及一同發起的謝志鵬教授、政法系碩士班畢業現職高雄市議會賴梵秦專門委員致詞。政法系舉辦交流會的目的,一方面是請李俊增教授做憲法教學研究的傳承,由新聘接續李教授憲法教學的張志偉教授主持,以示傳承之意,也讓系上同事及同學認識新聘老師;另一方面是促進校內外學術交流及讓政法系學生知道法學院幾位老師的新進的研究議題。感謝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王鵬翔研究員兼副所長、本校法律學系賴志強助理教授、財經法律學系張永明教授兼主任、政法系楊戊龍教授、邵惠玲副教授、李淑如副教授及政法系、法律系畢業、在學研究生李兆麒、邱啟鴻、甯順熙、王獻鋒、黃楷倫、楊婉萍等撰文共同促成學術交流會。感謝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張道義教授、東吳大學法律學系陳清秀教授、成功大學法律學系葉婉如副教授及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洪能超法官兼庭長撥冗與談參與。感謝系友賴梵秦、藍思韻、林星吟、黃鼎欽、盧書鴻、莊育豪及系友會對交流會贊助。#SDG4 #SDG16 @政治法律學系 &研究

Type:

研究

Office:

法學院 政治法律學系

「台日防災合作週」論壇 高雄大學登場 交流東日本311震災重建經驗、體現大學社會責任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行政副校長室秘書吳雅惠;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政府災害防救辦公室、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今(9)日共同舉辦「台日防災合作週in台灣高雄2025」論壇,進行包括震災經驗分享、防災技術展示,以及「造船記」首次海外攝影展開幕,體現台日雙方災害防救的交流合作成果,與高雄大學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及氣候治理、相關教研成果。本論壇於高雄大學圖書資訊館遠距教室登場,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副校長吳行浩、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所長奧正史、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陳治維、高雄市政府災害防救辦公室執祕黃古彬等出席表達重視與支持。奧正史致詞中回顧了近年來日本與台灣在災害發生後的相互支援,彼此關懷的心情,形成了台日獨特且深厚的友誼,雙方於2015年11月26日簽署「強化災害防救業務交流合作備忘錄」,交流借鑒彼此經驗,今日論壇具體展現該理念。奧正史強調,災害後的重建不僅是物質上的恢復,更是心理和社會的重建。他提到日前走訪南三陸町時,親眼目睹災後居民如何克服困難,重建社區,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深受台灣朋友的共鳴。因此透過今日論壇,雙方將更進一步強化防災教育、防災技術及社區復原合作。陳啓仁以東道主身分歡迎與會貴賓,表示台灣與日本同處地震多發帶,兩國在自然災害應對上有著相似的挑戰與豐富的經驗可以互相學習與分享。透過舉辦「台日防災合作週」,不僅能夠深化台日雙方的友誼,也期望提升師生與市民的防災意識與應變能力。陳強調,防災教育不僅是學術領域的重要課題,更是建構安全社會的核心。陳啓仁說,高雄大學致力將學術研究與社會責任結合,尤其是面對氣候變遷和災害風險的時代挑戰,透過論壇和展覽,除了促進跨國交流,也鼓勵青年學子關心與投入氣候治理與防災議題。本論壇由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室統籌規劃,行政副校長吳行浩表示,本論壇係繼2016年與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共同主辦台日防災論壇後舉辦,共分為《震災・重建 主題講演》、《與自然共生・座談會》、《日本的防災相關技術》等3場會議,聚焦日本產官學界311震災後的重建經驗,包括如何迅速掌握受災情況、減輕災損程度及提升災後生活舒適度等方面的技術創新。以及分享如何透過科技與知識應對災害挑戰,進一步增強社區與個人的抗災能力。論壇當日亦為日本著名攝影家野田雅也首次海外攝影展「造船記」開幕日,作品於高雄大學圖書資訊館二樓大廳展出,內容生動記錄311大震災中岩手縣大槌町的災損情況及其後長達十年的重建歷程,影像傳遞災後復甦的堅韌精神與感人故事,展期至22日截止,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前往參觀。#SDG4 #SDG11 #SDG13 #SDG17 @行政副校長室 &活動

Type:

活動

Office:

行政單位 行政副校長室

通識中心講師陳致仁《服務學習》 師生隨行義工團 前進卑南鄉打造夢想基地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陳致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陳致仁老師在高雄大學通識教中心開設的服務學習課程,每個學期都會讓學生報名參加義工活動到台灣的每一個小角落,實踐無我利他的行為。在10月跟11月間,總共參與了四次社團法人台灣心義工團在台東卑南鄉打造一座「夢想基地」計畫。夢想基地,是視障者鄭信盛先生所成立的葡萄樹關懷協會的一個規劃,鄭先生覺得對自己部落的孩子有一分責任,期盼推動各項藝術課程,讓孩子在愛中成長茁壯,走出一條自信的路。協會於2017年4月在台東龍過脈部落巴拉冠開始第一堂部落藝術課程,至今已開辦700多堂的藝術陪伴課程,參與的孩童超過七千人次,在初鹿、龍過脈、關山、長濱南溪部落以及太麻里新興部落皆有服務據點。以往是借用當地原住民教會的場地,今年則是將協會所剩的經費支付頭期款貸款後購買了一塊土地,期望讓這基地永久成為當地孩子們能安心學習的第二個家,協會也計畫進入家庭,協助婦女重新進入職場改變生活。由於參加義工團的活動是需要自付交通費、伙食費、住宿費跟場地保險費,大概在450~550元不等,因此學期初的課程講解都會跟學生們解釋清楚自費的部分。陳老師這邊也會利用學校提供的經費再幫學生辦理兩天一夜的旅遊平安險,多重保障。這幾次的台東行程,學生們大概都在凌晨三點半左右到楠梓交流道的中油加油站前集合上遊覽車。抵達夢想基地的時間會在早上七點之前,以便大家稍作休息後,七點半左右開始上工。當然每次開工前的工安講習是一定不會錯過的。一切的活動都是以安全為主!按照當次的工程進度,從抬鋼柱、架設鷹架、搬水電材料,到除鐵鏽、鎖螺絲、刷油漆等;同學們在現場義工大哥跟大姊的指揮與指導之下,有機會學到如何操作釘槍、砂輪機、電動起子等建築界常用的工具。中午大概12點前放飯,休息到下午一點半後再繼續工作到下午五點左右,依照該周的進度來做調整。隔天也是差不多七點半開工,而因為回程的路途遙遠,有些義工是從台北繞了一大圈來到台東,因此義工團大概在11點前就會開始收拾工地,中午前上車回到各自溫暖的家。尋找兩天一夜的住宿,對義工團來說,是一項挑戰,會隨著出團的地點的便利性來做調整。有時候會住在深山裡的工寮、社區活動中心、學校教室,或是最常利用的香客大樓;而這幾周的住宿環境相當不錯,大概五分鐘的車程有一間規模不小的合法民宿,初鹿生態農莊,可以讓義工們好好地休息,來面對隔天的工作。陳老師都會鼓勵同學在出團過程中,能主動詢問如何幫忙,能多跟來自各行各業的義工或是專業師傅們交談,希望他們能意識到自己跟社會是有聯結的,而不只是一位大學生,同時也期許利他的種子會留在學生內心等待著發芽的一天。即便大部分同學的回饋是: 蠻有趣的但是很累… 以後可能不會再參加… 但是,陳老師覺得有一就有可能有二。#SDG4 @通識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Type:

教學與課程

Office:

教學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