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SDG4 優質教育

ESG CSR 綠色大學 USR

高大建築系、臺灣建築學會合辦「建築研究成果國際發表會」 產官學交流 發表180篇論文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建築學系/助理教授梁凱翔;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建築學系、臺灣建築學會今(27)日共同舉辦「第35屆建築研究成果國際發表會暨第7屆全國建築設計教學與建築教育論壇」,會中共發表「建築教育」等14項相關領域共計180篇論文,為歷屆之最。高雄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陳啓仁表示,高大建築學系是全台國立大學該學門中最新成立的,師生衝勁十足,例如系主任陳怡兆多次帶領學生赴日競逐「VDWC(建築虛擬實境設計世界盃)」多次榮獲大獎;又如學生曾於「鳳山黃埔新村」基地分享期末學習成果,這次(首屆)畢業生更將於衛武營文化園區、松山文創園區向民眾展現經過5年砥礪磨練的作品。陳啓仁也說,「不停地與社會、環境對話,是建築人的責任。」高大建築系創系宗旨不僅提供南台灣面對未來變遷挑戰、國家政策轉型上的知識,也建立高雄人才培育的智庫。發表會是睽違十多年後再次回到高雄舉辦,與會者除了可欣賞在地建築設計,建築系師生也將陪同導覽亞灣區城市,共同見證這座城市進步成果。高雄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陳怡兆表示,本屆成果發表會議程分為「永續建築」與「AI建築教育」兩大主軸;與會者發表論文主題範圍包括建築教育、生態社區、安全城鄉、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計畫與設計、都市與景觀、建築物理與環境、工程技術與防災、建築經濟與產業、電腦應用、環境行為、永續發展、建築維護與管理、其他等14項領域,投稿、收錄論文篇數都是歷年之最。尤其系上師生投稿踴躍,表現豐碩的研究成果。會場周邊同步進行高雄大學建築學系師生設計展,展出系上業師(建築師)作品及學生學習成果。臺灣建築學會理事長曾光宗致詞指出,當代建築界遭遇許多重大議題如「淨零碳排」、「社會住宅」,需要產、官、學通力合作,找出對應解方,透過發表會彼此對話就是很好的方式,高雄大學建築系協辦就是南方力量的展現,並有別於過去,本屆創新作法,特別將學術研究結合實質都市開發,如午後參訪亞灣區內的高雄港埠旅運中心等高雄重大建設。今日出席貴賓包括臺灣建築學會理事長曾光宗、監察委員范巽綠、營建署副署長徐燕興、高雄市秘書長郭添貴、工務局長楊欽富、高雄港區土地開發總經理蘇志勳、農委會農水署高雄管理處處長呂文豪、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呂萬卿、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陳奎宏、台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徐岩奇、中華民國室內裝修專業技術人員學會理事長陳文亮、大高雄不動產開發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洪光佐,以及來自全國各地建築師事務所及相關從業人員之代表。#SDG4 #SDG11 @研究

Type:

其他

Office:

高大校友、肚肚執行長孫和翊 暢談創業心路歷程:堅持夢想、勇於開創新局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公共事務組編修】首次上稿:05-26 14:49更新時間:05-29 10:29 「大學時期舉辦球賽的經驗,激發我的創業DNA。」規模上億的智慧餐飲系統服務商「肚肚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孫和翊日前以畢業校友、資訊管理學系大學長身分受邀出席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暢談創業心路歷程,舉自身熱愛運動、陸續舉辦系際壘球及籃球競賽,鼓勵學弟妹年輕可貴之處就是堅持夢想、勇於開創新局。主任秘書莊淑姿代表校方致意並頒贈感謝狀,感謝為師生分享寶貴經驗。孫和翊表示,大學時期非常喜歡打球,參與資管系籃、系壘,以及壘球校隊,早起練球,晚上再練球,而時值高大創校之初,尚無規劃系際賽事,「與其抱怨沒有球賽可以打,我選擇自己創建(系際盃)比賽」,大一以淘汰收場,但大二起則締造壘球3連霸輝煌紀錄。除了壘球,孫還是「高雄大學籃球聯盟」創辦人,不論是團隊合作、場上較量、賽事規劃,諸多經驗培養他的創業DNA。大學時期副教授林杏子授課之「資訊與倫理」、碩士班教授郭峰淵開授之「資訊與社會」令孫和翊印象深刻與受益無窮,前者幫助他對資訊專業領域涉及的相關倫理議題包括資訊隱私權、智慧財產權、言論自由有更多的瞭解;後者則鼓勵他投入原鄉部落從事課輔,認識不同的環境文化、城鄉差距,提醒他易地而處的重要性。孫和翊為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士、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曾服務於鴻海集團,為鴻海軟體PM(2010年新幹班)、鴻海三用青年:入選青年梯隊、並於內部創業,即「肚肚」;曾獲鴻海集團金牌工程師、鴻海集團最佳潛力新人獎、2015年高雄市政府 Open Data 冠軍、2017年經濟部通訊大賽冠軍、2021年Meet Neo Star年度精選新創等獎項;現為肚肚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及執行長。孫和翊表示,2010年進入鴻海時主要為研究雲端專利,在一次鴻海內部年輕人創業提案簡報時,以美食搜尋App的點子,從許多具創意之年輕員工中脫穎而出,大獲郭台銘賞識及同意內部創業,進而組成團隊在高雄鴻海大樓開發「巴豆妖」美食搜尋App,再發展成「肚肚POS」,打造智慧餐飲生態系,且獲得鴻海、王品集團投資。孫接著提到,肚肚股份有限公司於2019年自鴻海獨立出來時,適逢Covid-19疫情肆虐,餐飲業面臨衝擊;肚肚響應政府號召,協助台灣餐飲業對抗疫情衝擊、解決營運危機。2021年度在台灣獲得3,500家餐飲所採用,該年度市占率亦是全台第一,目前資本額1億700萬元。@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教發中心SDGs永續行動點子大蒐羅!3分鐘電梯簡報競賽 實戰表達敘事力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教學發展中心/李育齊、教學發展中心/梁瀞云、周恩禧同學】【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高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創新學院舉辦之「口語表達敘事力工作坊-SHOW我的3分鐘SDGs提案工作坊」,邀請到中英語雙語活動主持人王純蕙老師,分享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精準表達,以實務上的經驗交流,鼓勵同學踴躍報名創新學院一年一度舉辦的3分鐘電梯簡報競賽。講師帶領同學在便條貼寫下心中對於「表達」的問題以及困擾,在工作坊互動過程中,提及表達常常會出現因「咬字不清」、「語速過快」、「提及專有名詞」而延伸溝通不良的情形出現。講師特別提到要讓溝通的對象可以聽得懂內容,需要先站在聽者的角度換位思考,並且釐清議題的問題與方向,練習以一句話表達重點,利用數據資料佐證說服聽眾議題的嚴重性,收尾時則再次強調議題中的重點。以創新學院每年舉辦的3分鐘電梯簡報競賽情境中,要用何種情緒表達能吸引評審與聽眾注意演講,產生講者與聽眾之間的共感連結,進而讓傳達產生意義等種種情節皆是上台以前需要多次練習與安排的,同學們可以在實際競賽之前,像親友練習,並且透過對方的回饋,確認其所接收到的訊息是否正確。課程中,也讓各組同學實際到台前來實戰演練「自身與SDG有關的議題」同學們的提案創意滿滿,其中最印象深刻的SDG7、9、11、12議題為疫情造成了口罩使用量的大增,而這樣的情況根據統計3個月製造出了5500億的垃圾量,垃圾的暴增也進而影響了生態破壞,同學運用土環系的專業,透過機台回收口罩將口罩拆成四個部分做處理,並且效仿他國,再製成為遮陽板以及衣物等品項。另外,講師也特別提醒到,應在組織內容的過程當中,考量相關的利害關係人,以多方的角度來思考議題,有助於將提案的可行性提升,令聽眾認同自身觀點。透過一系列的練習,學員們學會了透過釐清因果關係、使用統計和研究法、回饋確認等方法組織演講內容,並且以咬字清晰、語言流利、適當掌握語速和音量,選擇適合的詞彙和專有名詞等技巧,以便能夠清晰、生動、吸引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聽眾更好地理解他們所關注的永續議題。#SDG4 #SDG7 #SDG9 #SDG11 #SDG12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蚵寮國小合辦「智能機器人雙語社團」 學童樂學STEAM、雙語 動手做機器人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經理陳詣翰;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發揮大學社會責任,攜手高雄市梓官區蚵寮國民小學共辦「智能機器人雙語社團」,17日舉行結業暨成果競賽,學童組隊發揮所學,撰寫程式搭配紅外線感測器,引導(輪型)機器人抵達終點。高雄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教學發展中心、數位學伴等單位共同籌劃;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吳志宏團隊協助開設。社團融合STEAM、雙語教學和動手機器人課程,歷經3個月10堂共30小時,蚵寮國小學童學習MBot機器人程式設計、3D模型製作與科技英語單字練習,增強了英文、自然、數學、邏輯思考、3D設計等基礎知識,並在成果展的闖關競賽中訓練培養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並從社團活動中表現出對於學習的熱情與毅力。蚵寮國小校長陳麗鈞表示,學校建校已有百年,致力於提供學子們優質的教育環境、培養多元發展。這次計畫的結束並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不僅感謝高雄大學團隊協助,也期待保持教學合作,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啟發。社團總召、高雄大學電機系博士生陳詣翰指出,此次合作計畫不僅培養了蚵寮國小學生們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供高雄大學學生們一個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機會。他鼓勵學童們繼續保持學習熱情,不斷追求夢想,為自己的未來鋪就成功之路。助教成員李俊模也表示,從教學中感受到小朋友們對於知識的渴望與學習的熱情,希望未來還能繼續參與類似的教學合作活動。MBot機器人與雙語教學社團的成果競賽,學童發揮出天馬行空的創意與團隊合作的精神,經由小組合作通過各種關卡。創意軌道關卡中小朋友們兩兩一組,使用紅外線感測器找到機器人回家的路,過程中需使用路線板接力讓機器人抵達終點;迷宮尋寶關卡則使用小朋友們上課學到的超音波,避開各種迷宮中的障礙,精準找到各種寶物。海洋垃圾回收關卡則結合上方兩種感測器,讓機器人成功使用3D列印製作的夾爪將垃圾夾到回收站。各組小朋友都展現出蚵寮囝仔們的創意與毅力,成功完成各項關卡,並於結業式上接受了結業證書和獎品,上台領獎的笑容是學童們三個月快樂學習的最好證明。#SDG4 #SDG10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高大永續週美麗綠生活登場 礦日廢石創作坊、樹木碳貯存環境教育培力坊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總務處環境安全衛生組/陳又菁;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首次上稿:05-22 17:50更新時間:05-24 15:34 國立高雄大學永續週《美麗綠生活》22日於學生活動中心登場,由總務長童士恒攜手兩位藝術家黃裕榮、林立仁為活動揭開序幕。此次共安排作品展、礦日廢石創作坊、樹木碳貯存環境教育培力坊等系列活動邀請師生民眾參與。高雄大學總務長童士恒表示,隨著疫情正式解封,民眾生活逐漸恢復正軌,校方本著大學社會責任,永續週系列活動將透過人文關懷、環境關懷兩個面向,讓大家感受美麗與充滿綠意的生活。童士恒也強調,高大延續去(2022)年永續週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校方持續進行各種管理政策,包括利用空間增加太陽能光電板設置、汰舊換新老舊耗電設備、綠色生活的推動,今年也將啟動溫室氣體全面盤查等減碳措施。今年永續週人文關懷方面,於活動中心舉辦「風動藝術家」黃裕榮、「石雕藝術家」林立仁作品展。黃演講分享創作心得,帶領師生民眾認識公共藝術,包括在高大校園創作《解碼大地生機》、《對話》。林則是駐校期間(22至26日)開辦11場《礦日廢石創作坊》,利用天然原石、公共藝術石雕作品回收的剩餘料,邀請師生、民眾共同創作,體驗敲、磨、拼,打磨出人生喜怒哀樂,以藝術療癒生活,也呼應永續週的減廢精神。環境關懷方面,24日舉辦《樹木碳貯存環境教育培力坊》,幫助師生民眾認識樹木固碳功能,包括森林具有碳吸存、碳固定能力,或是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更進一步認識當前重要議題《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所規範碳稅、碳交易內容,以及所衍生的碳源、碳匯交易市場,固定的碳(總量)在未來可成為市場中交易的產品,因此「碳貯存的定量估算」也成為焦點。培力坊由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高佑靈分享「碳貯存的計算與應用」微學分課程完成校園近150棵樹木的碳貯存量實測經驗及成果,同步安排種植綠籬苗木,不止瞭解樹木對儲存二氧化碳實質的貢獻,更用行動參與未來的樹木碳匯,共同減碳落實環境關懷。永續週系列活動:5/22-5/26駐校藝術家活動「林立仁、黃裕榮作品展」(展覽期間自由入場)5/23-5/26礦日廢石創作坊-校園石樂會(部分場次如有餘額開放現場報名)5/24樹木碳貯存環境教育培力坊(上午場歡迎現場報名)聯絡窗口:總務處環境安全衛生組 陳又菁小姐電話:07-5919073 電子信箱:momo@nuk.edu.tw#SDG11 #SDG13 #SDG15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AIT高雄分處處長黃東偉出席高大卓越講座 暢談美國多元文化、外交官生活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攝影:法律學系/113級學生鍾昌豫;公共事務組編修】【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國立高雄大學「卓越講座」,16日邀請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黃東偉(Thomas Wong),以「我的外交官生涯與美國亞裔的經歷」為主題,與師生分享投身公部門心路歷程。美台關係究竟如何?黃東偉引用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Sandra Springer Oudkirk)的一段談話破題,指出美國對台灣,無論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均是堅若磐石般的支持;而高雄分處,更提供嘉義以南七縣市完整的協助。黃東偉於美國西點軍校取得電機工程學士學位,並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其職業生涯始於美國陸軍,服役六年退伍後,先於私營部門擔任管理顧問的職位,爾後返回政府服務。於2010 年進入美國國務院,黃曾在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兩度於華盛頓特區的西半球事務局,和美國駐墨西哥瓜達拉哈拉總領事館任職。而從 2014到2016 年,亦擔任國務院亞裔美國人外交事務協會(AAFAA)主席;2022 年 8 月就任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黃東偉接著以其自身經驗分享,在美國有5~6%人口為亞裔,而不論種族、性別、宗教,均可從軍;而五月為亞太裔傳統月(AANHPI Heritage Month) ,在在表現美國對於多元種族之包容性。黃並以滑冰運動員與美國官方親善大使關穎珊、影星關繼威為例,說明亞裔人士在美國努力進而創造出各種不同的美國價值。而在疫情期間,雖有亞裔仇恨犯罪情事發生,但美國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努力化解此類的仇恨犯罪,讓美國社會能往更完美的方向前進。高雄大學國際長吳行浩、主任秘書莊淑姿代表校方致意並頒贈感謝狀,感謝黃東偉蒞臨分享。#SDG4 #DSG17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體育署、高雄大學助攻 半導體業者響應 運動選手轉任初級工程師 產 官 學跨域整合三贏模式

sdgs icon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提供單位:研究發展處產學育成中心/副理洪婉甄;編修:公共事務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教育部體育署、國立高雄大學今(16)日共同宣布啟動「輔導績優運動選手從事半導體產業人才培訓先導實施計畫(簡稱:選手前進半導體培訓計畫)」,將聯手日月光等科技大廠以「先聘後訓」保證就業方式,協助培養第二專長,從追求分秒間力與美表現的運動員,轉換跑道為開發方吋間、低功耗高效能晶片的工程師,創造產、官、學跨域整合的三贏模式,預估3梯次至少培訓105名新血。計畫啟動儀式於體育署聯合辦公大樓登場,教育部次長林騰蛟、體育署署長鄭世忠、立法委員劉世芳、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共同主持;日月光(3711)、華泰(2329)、國巨(2327)、穎崴(6515)、台虹(8039)等5家半導體業者共襄盛舉。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體育即是國力,感謝每位運動員為國爭光,讓世界看見臺灣。教育部持續建構完善的就業輔導方案,讓現役國手無後顧之憂上場奮力拚搏,退役後獲得良好的照顧。」行政院2018年核定「優秀運動選手輔導方案」,建立運動選手生涯輔導照顧制度,教育部接續跨部會盤點國內產業,半導體產業發展蓬勃,人才需求強勁,因此啟動產官學三方共同合作,由體育署規劃前期,高雄大學自今(2023)年起接棒執行4年。相信本計畫不僅照顧選手培養第二專長,更能維持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體育署署長鄭世忠介紹「選手前進半導體培訓計畫」,與科技大廠聯手採「先聘後訓」制度,配合透明晉升規範以提高人才留用率,總計開辦3梯次,每梯次職缺35名以上,總計至少培訓105名新血。只要檢附國家代表隊證書或國內六大綜合性運動賽會參賽證明,即具報名資格;用員工身分從技術員出發,接受二年在職訓練,考核通過即可往工程師或現場管理等職務晉升!立法委員劉世芳表示,體育是國家重要戰略,是教育最根本的核心之一,推動全民運動在基層扎根是應完成的使命,在高雄推動足球發展即是最佳例子。為了讓運動選手無後顧之憂,全力投入運動競技的訓練及競賽,輔導並健全運動選手職涯發展,是國家應給予體育人才的承諾。期待本次促成產、學、體跨域整合,建立運動選手與半導體產業銜接的培育機制,能成為典範,複製到全臺。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表示,校方致力鏈結產業與社會,依循國家政策,發揮學校最大價值,聚焦產業需求、培養學用合一人才,尤其高雄大學地處南部半導體S廊帶上,距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僅8分鐘車程,與日月光、華泰、國巨、穎崴、台虹更是「好厝邊」,獲悉高大承辦本計畫,科技業者二話不說共襄盛舉。學員受訓期間將有業界導師陪伴關心學習進度,輔導轉職無縫接軌。更感謝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國立體育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國立屏東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臺南大學、義守大學、大仁科技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正修科技大學、輔英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共18間協辦學校的全力支持與協力廣宣。日月光副總李叔霞表示,人才資本是驅動半導體產業前進的關鍵,運動選手培訓過程中養成的自律、抗壓韌性,更是職場可貴特質。集團內有不少類似背景的夥伴,正向影響產線工作氣氛及效能。前職棒球員、日月光製程工程師郭建宏,分享從站在投手丘對決打者到轉入科技業解決製程問題的心路歷程,表示昔日訓練建立的操練心態、專注特質,應對科技業系統工作游刃有餘,且積極態度亦有助晉升儲備主管,因此郭相當鼓勵運動選手面臨職涯轉換期,可將「選手前進半導體培訓計畫」納入考量選項。有關「輔導績優運動選手從事半導體 產業人才培訓先導實施計畫」相關資訊,請參考:https://sports.geekers.tw/#SDG8 #SDG17 @活動

Type:

其他

Office:

藝創系112級畢業成果《曙霧之間》 7大類30餘件作品高雄市文化中心展出

sdgs icon
【文字、部分照片提供單位: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112級畢籌會公關穆雨致;公共事務組編修】 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學系(藝創系)112級畢業成果展《曙霧之間》13日開幕,展期至5月23日,地點於「高雄市文化中心至真二館」。更多詳情可搜尋臉書粉專「nukccd」,或IG「nukccd112」。高雄大學藝創系定期舉辦畢業成果展,展出4年學期成果。本屆主題《曙霧之間》,共有木竹媒材、塑性媒材、金屬媒材、視覺傳達、數位設計、文化產品設計、攝影創作等7大類30餘件作品。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特別出席開幕典禮致意與表達重視,表示每年都受邀欣賞嘔心瀝血作品,每屆傳達意象不同,但都令人動容萬分。她也謝謝師長春風化雨、校友會支持、家長信任,讓每位學生的夢想得以轉換成感動人心的藝術創作。木竹組蔡梓帆創作《尋根》,將自身兒時童年回憶與木材做融合,利用木馬,山水瓷磚等元素連結自身記憶,生動詮釋自身尋根的創作過程。塑性組穆雨致創作《遺失空間》,將自身化作陶偶並透過創作剖析內心世界,結合不同場景物件所代表的不同象徵,詮釋成長過程中內心的孤獨與迷惘。金工組陳佳菱創作的《一路生花》做為給畢業生同學們的祝福,將「錫福」與「惜福」做連結,創作結合漆器點綴的一系列茶具,希望透過作品貫徹一期一會中珍惜每一個緣分的理念。視傳組楊傳安作品《奉天承孕》透過月嫂個人化服務設計,利用多功能智慧整合APP操作並針對產後調理延伸出相關智慧包裝設計,因應當代「月嫂」產業風潮。同為視傳組的顧仁崴創作《看見音樂》,闡述自身夢想的實踐,透過視覺化影片結合結合3D數位設計、影像後製並同步以海報呈現,將帶給觀者聽覺、視覺、氛圍三位一體的沉浸式體驗。數位組施暐倫、蕭羣諺共同創作《尋舊見城》結合數位創作新式教材,讓老師在授課時化作虛擬角色,講解左營舊城歷史、地理連結,增強學生上課沉浸感,也為疫情時代提供新型態教育方式。文產組的蘇惠妤、徐珮瑜、王絹惠作品《逍遙園多重感官文創商品》結合五感體驗行銷設計三項主要商品,包括玉石印章、檜木香氛座、複合媒材氣氛燈飾等,期望透過商品設計傳達逍遙園意象及其特殊歷史價值。攝影組的盧妙恩作品《落地無根》採用紀實攝影手法,闡述自身過去十五年如候鳥般的「無根」生活,身為台商子女輾轉在兩地之間的故事與心境。@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

高雄大學、朱拉隆功大學 合辦「2023泰國文化論壇」 推廣 泰語能力檢定、留學

sdgs icon sdgs icon
【文字、照片提供單位:教學發展中心/潘筱芸】【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因應國家新南向政策,國立高雄大學自2016年開始,便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共同合作辦理「泰語能力檢定(CU-TFL)」。日前透過東亞語文學系的潘婉玲助理教授(Asst. Prof. Warinthorn Paphakin),邀請朱拉隆功大學-詩琳通泰語中心(The Sirindhorn Thai Language Institute)來台,舉行「2023泰國文化論壇」活動,向諸多學子分享有關泰語能力檢定與留學等最新資訊。國立高雄大學陳月端校長開場提到:「兩校合作關係密切且維繫多年,學校也致力爭取教育部的東南亞語課程及檢定計畫,未來將持續深耕東南亞高教交流,期盼高大學生能持續精進自己的語言能力及專業能力,學校將不遺餘力推動合作,讓準備好的人有機會能接軌國際,甚至到跨國企業工作,展望無限未來。」透過本次講座,詩琳通泰語中心副主任Manasikarn也深入地介紹「泰語能力檢定(CU-TFL)」的測驗方式與標準,其針對母語非泰語之人士所設計,考試項目包括「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分別為「聽力暨閱讀測驗」、「寫作測驗」以及「口說測驗」,各能力測驗結果分為「初級、中級、良好、優秀及特優」五個等級。測驗成績普遍為當地教育機構、企業採納,且為維護測驗品質與公信力,每場測驗皆由詩琳通泰語中心派員監考,及擔任口說測驗主考官。讓想參加泰語檢定的學生,能更了解準備考試的方向。目前朱拉隆功大學官方授權海外測驗考場僅三間學校,分別為臺灣國立高雄大學、中國雲南大學、日本神田外語大學。朱拉隆功大學也表示:「未來在臺灣將持續唯一授權國立高雄大學辦理泰語能力檢定(CU-TFL),並且基於長期的信任與合作,期待兩校未來能有更深入的交流。」而最後的互動環節,學生也相當踴躍提問(節錄如下):Q:泰語能力考試的題目主題類型?A:以泰國文化、日常生活用語為主,不會涉及宗教、政治、文學書籍等等。Q:如果我不會打舌,考口說是否會被扣分?A:其實發音準不準確也是口說的評分標準之一,因此不會打舌可能會被扣分,但是影響不大。Q:要怎麼判斷自己目前應該哪一個等級?A:如果你現在聽泰語歌、看泰國影視劇可以聽懂很多,大約在中級水平。Q:未來如果我想出國留學(碩士、博士課程),泰語能力應該要到什麼水平?A:如果是全英文授課的碩士課程,對泰語能力並不要求。但如果是泰語課程,理學院、工學院等必須各項都有中級以上,文學院必須各項都有良好或優秀以上。Q:到朱拉隆功大學留學的話,是否有開給外國人的泰語課程?A:目前朱拉隆功大學語言中心有開設一門免費的課程,但是泰語程度需要有中級以上。Q:高雄大學的學生可以到朱拉隆功大學交換嗎?A:目前雖然還沒實行,但是已經在討論,期望未來有機會,朝開設暑假0學分的短期遊學計畫進行。#SDG4 #SDG17 @教學與課程

Type:

其他

Office: